谷氏的历史名人 -- 谷 永:(公元前?~前9年待考),字子云;长安人(今陕西西安)。著名西汉大臣。
少为长安小史。博学经书,工笔札。
汉建昭中(公元前36年)为太常丞,屡上疏言事。成帝时,王氏方盛,五候兄弟争名,永与楼护俱为五候上客。长安谚云:“谷子卿笔札,楼君卿唇舌。”永于天官《京氏易》最精,故善言灾异。累迁光禄大夫。前后所上四十余事,专攻击帝及后宫。帝知永党于王氏,不甚亲信。后由北地太守征为大司农,岁余,以病免。还家数月卒。
谷 利:(生卒年待考),吴人。著名三国时期东吴大臣。
原为孙权左右给事,因秉性忠果亮烈、言不苟且而受孙权宠信。
公元214年,孙权被张辽围困,谷利拼死保护孙权突围而出,而必经之桥已被毁坏,谷利使孙权持鞍缓控,并从后力鞭其坐骑,马受惊而一跃过桥。谷利因救主有功,被拜为都亭侯。
谷 郎:(生卒年待考),桂阳耒阳人(今湖南耒阳)。著名西汉大臣。
幼失母,事继母如亲母。官太中大夫,后因安抚南州叛乱立下大功,升九真太守。
谷 浑:(生卒年待考),昌黎人(今河北昌黎)。著名北魏大臣。
少任侠好气,后专研经史。北魏道武帝时,因善写隶书为内侍左右。北魏太武帝时官至侍中、安南将军、领仪曹尚书,赐爵濮阳公。居官以廉直闻名。
谷 洪:(生卒年待考),谷浑之孙;昌黎人(今河北昌黎)。著名北魏大臣。
曾为北魏文成帝的经学老师。北魏文成帝即位后,累官至尚书,赐爵荥阳公。生性贪婪,攫取千金,仍不满足,后被北魏献文帝斩杀。
谷 楷:(生卒年待考),谷浑曾孙;昌黎人(今河北昌黎)。著名北魏将领。
初任奉车都尉,因捕获叛乱头子法庆而升为城门校尉。眇一目,性残暴,时人称其为瞎虎。
谷子敬:(生卒年待考),应天府人(今江苏南京)。著名元末明初学者。
本为元朝旧官吏,元亡后被明遣戍。其明《易经》,通医道,口才健利。尤工乐府,有《吕洞宾三度城南柳》。
谷那律:(生卒年待考),魏州昌乐人(今河北临漳)。著名唐朝大臣、经学家。
太宗贞观年间曾任国子博士,后迁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其博览群书,尤谙经学,是当时学问渊深的学者和经学家。
谷 倚:(生卒年待考),谷那律之子;魏州昌乐人(今河北临漳)。著名唐朝文学家。
曾任太原主簿。以文词著名,与富嘉谟、吴少微并称“北京三杰”。
谷崇义:(生卒年待考),谷那律之孙,谷倚相子;魏州昌乐人(今河北临漳)。著名唐朝将领。
唐玄宗时出任幽州大将,以雄壮果敢著称,后升左金吾卫大将军。
谷大用:(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宦官。
谷大用在明正德年间与刘瑾等并称八虎,他居第二。
刘瑾掌司礼监时,谷大用提督西厂,分遣官校远出侦事,诬籍民产甚多。后因刘瑾被杀,他辞去西厂之职。
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河北霸州爆发刘六、刘七农民起义,明武宗以谷大用总督军务,与伏羌伯毛锐、兵部侍郎陆完率京营大军前去镇压。谷大用私自调集边境军队辽东、宣化、大同、延绥四部残酷镇压了起义军。因为有功,而权势益扩,嚣张一时。
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明武宗欲北巡长城,遭到朝廷众臣反对,居庸关的巡关御史甚至关闭关门。明武宗让谷大用代守居庸关,由此出关巡视了宣化、大同、延绥、偏关、榆林五镇长城,历时两年多,对边防有所增强。
明世宗即位后,谷大用被众大臣弹劾垮台,降为奉御,迁居南京。明佳境十年,被朝廷籍没家产。
谷景通:(生卒年待考),顺天府房山人(今北京房山)。著名明朝官吏。
任阳城知县期间,廉洁贞介,为政纪律严明,后因事杖责小吏,为上峰所扼制,愤忧而卒,民皆惜之。
谷应泰:(公元1620~1690年),字赓虞,别号霖苍;直隶丰润人(今河北丰润)。著名清朝官吏、史学家。
谷应泰青少年时代,在县学念书,博闻强记,聪颖过人,且勤学苦读,学业进步很快。他二十岁时,取得了举人出身。过了七年,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他参加了由顺治皇帝主持的殿试,取得了进土登第。此后,他先后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顺治十三年,任提督浙东浙西地方的学政佥事。他在浙江提学任上,考选公正。
两浙提学的衙门设在杭州。唐宋以来,随着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杭州日益繁华,西湖成为名不虚传的旅游胜地。是骚人墨客出没的场所。谷应泰有意效法白居易、苏子瞻,纵情山水。他在湖山的顶上建有一所类似书院式的文化别墅,收藏大量图书,在别墅的门上,亲自题匾:“谷霖苍著书处”。
谷应泰担任浙江提学时期,选拔了不少有才华的人,输送朝廷,官居要职,因此,谷应泰获得了来自朝廷的支持。同时,他在杭州潜心学术研究,又获得浙江一带文人学士的舆论赞赏。因此,他遗留下来的文化别墅,被视为重要名宦古迹。
谷应泰的著作,主要有《筑益堂集》和《明史纪事本末》。因所据资料准确,又未遇文字狱之害,故有一定价值。
《明史纪事本末》一书,始于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朱元璋起兵,终于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白成攻克北京。全书列成八十个专题,每题为一卷,共八十卷。记述作者认为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始末。虽然,它没有全面纪录明代的重要历史事件,甚至对明代各项政治经济制度,郑和下西洋扩大我国和南洋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等,都付诸阙如,但由于该书出于清代官修《明史》以前八十余年,根据作者的社会关系、地位、财力和才能所能得到的条件,他广泛采集私家野史,综合多种明代资料,所记成祖设立三卫,进军漠北,及沿海倭患,议复河套等事,都远较《明史》为详。尤其是关于农民起义的专题,竟有十五篇之多,约占全书五分之一。对于宦官阉党的专横,也有详细的叙述。所有这些,为我们研究明代社会问题和对外关系等,提供了不少可贵的参考资料。
《明史纪事本末》是谷应泰在浙江从事学政之余,仿照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之例,“夙夜兢兢,广稽博采,勒成一编,以补前史”。它记载明代典章事迹,每篇篇末都写有编著者的论断,题为“谷应泰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排比纂次,详略得中,首尾秩然,于一代事实,极为淹贯,每篇后各附论断,皆仿《晋书》之体,以骈偶行文,而遣词抑扬,隶事亲切,尤为曲折详尽。”这个评论,从该书的体例形式来看,符合实际情况。
《明史纪事本末》的成书经过,传说很多。有谓系张岱所撰,谷氏以五百金购得;有谓系德清徐焯代作;有谓出自谈迁,有谓兼采张岱纪传(《石匮臧书》、《石匮书后集》)、谈迁编年(《国榷》),而改为纪事本末的。众说纷纭,极不确切。实际的情况是,本书不一定出于谷氏一人之手,当时他曾延揽了一批文人协助编纂。
谷应泰编纂《明史纪事本末》,自称是为了“使读者审理乱之大趋,迹政治之御失”,可见他是力图为统治者总结并提供一些维护长治久安的经验。他以《甲申殉难》为专题,大力表彰“忠烈”;用平“盗”或骂“贼”的专题,辱骂农民军为“困兽”或“蚁附之妖”。
谷际岐:(公元1740~1815年),白族,字凤来,号西阿;云南赵州人。著名清朝官吏。
清乾隆年间进士,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学者,主张“学以自守为本,有用为宗”,而备受后世学者的推崇。他曾参与校对《四库全书》,官至礼部给事中,为官有直声。乞归后,主讲扬州孝廉堂垂十年。
谷士恒:(生卒年待考),吴县人(今江苏苏州)。著名清朝画家。
钮枢弟子,他的特长是画仕女,他所画的仕女衣袖飘飘,栩栩如生。他的弟弟谷士芳画的仕女也如他的哥哥一样,很有名气。
谷广善:(公元1909~今),河北高邑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宁都暴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卫生处卫生科科长,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卫生队队长,红五军团少共国际师卫生部部长,红一军团野战医院卫生所所长,第一师卫生部部长、医务主任,第二师卫生队队长,红一军团卫生部副部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卫生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东线后勤部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参谋长、运输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部长、修建部部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谷景生:(公元1913~2004年),山西猗氏人(今山西临猗)。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宁都暴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参加革命活动。任反帝新闻主编,抗日同盟军第五师宣传科科长,团政治委员,北平左翼文化总同盟书记兼“左联”书记,“泡沫”社社长,共青团北平市委书记,北平“学联”党团成员。参与领导了“一二九”运动。1935年任中共北平临时市委书记,他与市委其他同志于12月9日组织发动北平大、中学校数以千计的爱国青年,提出“反对华北自治”“争取爱国自由”等六项要求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卖国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掀起了全国各地抗日救亡的巨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委员,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民运部部长,中共太行第三地委城工部部长,第七地委书记,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政治部主任,中共郑州市委书记兼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第十五军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政治委员兼中共昆明市委书记,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政治委员,与军长秦基伟率部开赴朝鲜战场,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上甘岭战役中开展群众立功运动,取得大捷,部队先后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副政治委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政治委员,总政治部群工部部长,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乌鲁木齐军区政治委员,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二书记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书记、第一政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第六、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三级国家勋章二枚。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4年11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九十一岁。
谷善庆:(公元1931~今),辽宁瓦房店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
1947年12月参加东北民主联军。194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连队当通讯员和营部联络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三师第三六七团司令部军务股、作战股任书记。1952年任团政治处干事,营副政治教导员,师宣传科协理员。1959年入第一政治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政工教研室教员。1969年后任广州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宣传处处长、104工程指挥部政治委员,湖南省零陵军分区副政治委员,邵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1983年任湖南省军区政治委员,1988年任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1990年4月任成都军区政治委员。1992年11月~1996年11月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1994年晋升为上将军衔。
谷正伦:(公元1889~1953年),字纪常;安顺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贵州省主席兼保安司令部司令。
谷正伦世居望族,幼好击刺为戏。长于文墨,然不善词辩,与兄弟正纲、正鼎俱有名于当地。
谷正伦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6年)毕业于贵州陆军小学,保送湖北陆军中学学习。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毕业后,因成绩优异,再保送日本振武学校深造,参加同盟会。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武昌起义,回国随黄兴参加起义,12月任汉阳总指挥部少校副官。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陆军部少校科员,不久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炮兵。
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谷正伦学成归国后任黔军炮兵团上校团长,不久传任步兵团长。护法战争率部入川,克成都、下遂宁。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升任黔军第二混成旅旅长。
民国十年年率部撤反贵州,奉孙中山令兼任贵州南路卫戍中将司令。桂军陆荣廷叛乱。6月兼任中央直辖黔军第四路军中将司令,率部攻克柳州,进占桂林,12月升任中央直辖黔军上将总司令。后因部属叛变回贵阳,化装经重庆抵上海闭门读书。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3年)7月任湘军第一师顾问,10月兼军官讲习所少将教育长。
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正伦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副师长兼第一旅旅长,率部北伐克九江。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4月,升任四十军第一师师长。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兼任南京上将戒严司令、首都中将卫戍副司令。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任首都上将卫戍司令、宪兵中将司令、代理南京市市长,成立宪兵训练所,制定宪兵制度,开办宪兵学校,组建宪兵。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6月,日寇为寻找侵略借口,伪称南京领事馆副领事藏本因明失踪,为中国人加害。曾派军舰两艘泊于下关,炮卸衣,弹上堂,如临大敌。谷正伦令宪兵、警察挨户搜查,查出藏本因明藏在孝陵卫,平息事件。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执行委员。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兼任宪兵学校中将教育长。
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兼任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总部副监。南京失陷后,率宪兵司令部至湖南长沙。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2月,任鄂湘川黔绥靖主任兼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清查户口,建全保甲,巩固抗战后方。
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正伦调任甘肃省主席兼保安司令,第二年兼西北训练团副团长,9月任行政院水利委员。
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兼甘新公路督办。任职期间重视建设、民生,发展农林牧,修筑天兰铁路;整顿行政,改善粮政,除弊便民。
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6月,调任国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兼粮食部长。
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5月,回任贵州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后有任贵州绥靖上将主任。任职期间召训财经干部,扩充保安团,进行反共自卫干部训练。
当时黔军刘伯龙部驻滇黔之际,多暴行,民皆苦之。刘伯龙日益跋扈,竟杀卢焘,且企图夺取谷正伦军权。谷正伦闻讯,惊怒交集,胃疾大发,誓欲报仇,乃诈以绥靖主任一职为饵,派部下韩文焕诱杀之。为此,蒋中正震怒,谷正伦大恐,乃避居昆明。临去有令云:“百姓无辜,舍军用设施外,皆不予破坏。”故省城贵阳及沿途各县未糟兵毁。
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11月,人民解放军进逼贵阳,国民党省党政军西撤。谷正伦只身经昆明飞香港寓居。
民国四十一年(公元1952年),蒋中正召旧部,谷正伦乃至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然与蒋中正成见已深,终未大用。其身心俱废,乃改信天主,勤作礼拜。
民国四十二年(公元1953年),谷正伦以胃癌逝世于台北,终年六十三岁。临殁有云:“余随总裁三十余年,蒙特达之知,不得反攻大陆,实死有憾也。”
有史论云:谷正伦、谷正纲、谷正鼎兄弟,当国民党五大时,已同为中央执行委员,其后皆任要职,然绝少援引,固一时之佳话也。谷正伦秉性忠孝,有父在不敢坐,为宪兵之父,不亦宜哉!当日退出贵阳,矢志不愿迁毕节,以其名恶也。时有部将劝其降北,则曰:“余不能降,卿等自酌。”降将何朝宗辈,皆其心腹也。
谷安彪:(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少将,水电指挥司令部参谋长。
谷文化:(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前山西省青年军官教导团教务处长。
谷允怀:(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前第七十四军第二一六师师长。
谷乐军:(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国防部”第三厅副厅长。 跟帖时间 2010-03-22 10:40:3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谷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源自春秋;望出上谷:全联典出谷氏的源流和郡望。
侯门上客;经库名贤:上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长安人谷永,字子云,博学经书,长于笔札。汉建昭年间为太常丞,屡次上疏议论朝政得失。汉成帝时,他与楼护(字君卿)都是五侯(成帝的五个舅父,俱封侯)的上客,当时人称:“谷子运送笔札,楼君卿唇舌。”任光禄大夫时,前后上书四十多件事,都是指责皇帝及后宫的过失,官至大司农。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昌乐人谷那律,常识渊博,精通诸经,书法家褚遂良称他为“九经库”。贞观年间官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
汉廷直谅;唐朝明经: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谷永,博学经书,工笔札,建昭中为太常丞,数番上疏朝廷得失。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谷那律事典。
2.六言通用联:
名高列于三杰;学富号称九经: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太原主簿谷倚,魏郡人。以文词著名,与富嘉谟、吴少微并称“北京三杰”。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谷那律,昌乐人。淹通群书,尤诸经学,是当时学业问渊深的学者和经学家,有“九经书库”之誉。
3.七言通用联:
祖孙个个皆名宦;兄弟双双俱画家:上联典指指唐朝时期的谏议大夫谷那律及其孙秘书正字谷倚、曾孙幽州大将谷崇义、玄孙清江郡王谷从政等,世为名宦。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画家谷士桓,钮枢的弟子,画士女能传其业,吴县人。其弟谷士芳,画士女与兄齐名。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德播登封,芳名千古;功封广武,勇略一时: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良吏谷庸的事典。下联典指北朝名将谷褒的事典。
秦封受氏,征桂阳碑,九族洪源追怿子;京易名家,稽兰台传,一经遗谚播虞宾:此联为浙江省上虞谷氏宗祠联。上联“秦封受氏”,典指谷氏的来源。下联“京易名家”,典指西汉谷永,精通京氏《易》。 跟帖时间 2010-03-22 10:34:4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谷氏的字辈排行 -- 山东济南平阴谷氏字辈:“同世继志绪统开国成家”。
山东济南济阳谷氏字辈:“乾庆春成家多后”。
山东菏泽谷氏字辈:“常守传甲训年来占际祥”。
山东莱芜谷氏字辈:“传家有道体国可师庆彤光华敦厚肇利”。
湖南衡南、重庆谷氏字辈:“先泽肇长安云依(义)耀楚南”。
湖南宜章、广东韶关谷氏字辈:“国红禧永陟长”。
湖南、四川谷氏一支字辈:“沾尹尚万甫敬应才天子仲贤文仕上思惟有书高泽绳武声名达家邦道德宗孔孟功绩著旗常世传善余庆科第长发翔楚南仰重望奕祀羡蕃昌”。
四川大竹、江油、犍为谷氏字辈:“沾永大必克仲文章显世上宏开景泰运芳翠绿林中”。
四川泸州谷氏字辈:“庭万春崇时承世宗三汝明现云光天中山元和进梁美思文德正年田九安”。
江苏宿迁谷氏字辈:“玉凤永祥(有廷)绍(荣)士(续)一万”。
江苏盐城谷氏字辈:“路德加先远修文达大中”。
河北宁河、黑龙江哈尔滨谷氏字辈:“学绍世守孝友瑞方钟贤贵宝永寿荣光”。
河北丰润谷氏字辈:“裕允厂清通崇九承元懋一时昌学源连显绍世守孝友瑞方钟贤贵宝永寿荣光”。
辽宁辽阳谷氏字辈:“万田恩荣久文明福禄昌首本成俊业百世庆嘉常”。
辽宁鞍山谷氏字辈:“景大永国养有志明宗尚时宜正茂安万会英世长”。
安徽芜湖谷氏字辈:“正大光明盛世开兆必生齐贤”。
安徽谷氏一支字辈:“万凯耀家正永受祖宗恩”。
河南谷氏一支字辈:“连永记峰守启发新文化”。
北京谷氏一支字辈:“德业胜发达登科甲富贵显容尊(曾)”。
谷氏一支字辈:“谷起永世克兆家庭立居中国作之必成”。
谷氏一支字辈:“显少士守孝有端方中寻贵宝永寿荣光”。
谷氏一支字辈:“大进仕守朝成万振山风”。
谷氏一支字辈:“同士继志绪统”。
谷氏一支字辈:“吉发福田长”。
谷氏一支字辈:“家政日月光天德山河□弟居清平堂已报”。 跟帖时间 2010-03-22 10:26:3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谷氏的家谱文献 -- 河北丰润谷氏五修族谱六卷,首一卷,(清)谷廷珍、谷时正总纂,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燕喜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复旦大学图书馆。
浙江余姚谷氏宗谱四卷,(清)谷维丰主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注:始迁祖为[宋]谷继久,先祖为[宋]谷海。
湖南邵阳邵陵谷氏续修族谱七卷,首一卷,(清)谷忠泰主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谷授。
山西潞河谷氏宗谱,(清)谷文焕纂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手抄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南湘乡、湘潭中湘长山谷氏三修族谱二十四卷,(清)谷家嵘等主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浙江余姚谷氏宗谱六卷,(民国)谷肇成续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辽宁沈阳辽海谷氏二修家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年(伪满洲康德八年,公元1941年)油印本。现被收藏在个人收藏爱好者手中。
湖南湘乡梓田谷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祖为余如春,始迁祖为[明]余伏崇。 跟帖时间 2010-03-22 10:23:36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谷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上谷郡:战国时期,赵国公子嘉自立为代王,驻军上谷。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国后置上谷郡,治所沮阳(今河北怀来),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西北部一带地区。
冯翊郡:秦朝时期置郡,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同名行政区左冯翊,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畿三辅”,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白水以东、渭水以北大荔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移治到高陆(今陕西高陵)。
昌黎郡:昌黎郡是在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时期逐渐形成的。自三国曹魏于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设置辽东属国,后改为昌黎郡,辖境相当于今辽宁辽河以西大凌河中下游及小凌河流域地区。至隋朝初期,以昌黎(今辽宁义县)为中心,在辽河以西设有昌黎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昌黎县一带。隋、唐两朝在卢龙县境内。大辽国时期置广宁县,为营州治所。大金国时期为昌黎县。
2.堂号:
上谷堂:以望立堂。
冯翊堂:以望立堂。
昌黎堂:以望立堂。
恩威堂:汉朝谷郎官大中大夫。交南这个地方发生叛乱,谷郎于是率军征讨,恩威并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快平息了这场叛乱。于是谷郎被拜为九真太守(今越南河内)。
燕喜堂:河北丰润谷氏堂号。
经库堂:资料有待补充。
筑益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3-22 10:20:5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谷氏的迁徙分布 -- 谷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六十八位,人口约九十二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8%左右。
谷氏发祥于今陕甘一带,其得姓之后,在一段时间内基本繁衍于关中之地。
秦统一天下后不久亡于汉,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陕地之谷氏因仕宦、游学、谋生等原因进入该地者甚多。两汉之际,谷氏还播迁到了其它地方,除北方的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外,连位于长江南岸的湖南和江、浙一带,也从汉末开始,有了谷氏人家。
西汉时,谷吉、谷永父子为长安人,谷春为冯翊人(今陕西大荔),王莽时期有在天水任掌野大夫的长安人谷恭,汉光武帝时有寇恂外甥、上谷人(今河北怀来)谷崇,汉灵帝时,湖南耒阳出过一位大孝子谷朗,后曾官至九真太守。
魏、晋、南北朝时期,谷氏播迁之地主要以北方为主,尤其在今河北怀来一带,由于比邻山区,战火难至,当地谷氏发展兴旺,后逐渐昌盛为谷氏上谷郡望,并以此为主源向北方各地播迁。此际见诸史册之谷氏名人有三国吴人、都亭侯谷利,东晋名士、湖南桂阳人谷俭,北魏昌黎人(今辽宁义县)谷颍、谷纂、谷士恢父子三人。尤可一提的是昌黎的谷浑家族,其子谷阐、孙谷洪、曾孙谷楷俱显贵于北魏时期,为后世所敬仰。
唐太宗时,东夷族人谷那律改为单姓谷,并定居于今河南南乐,孙谷倚相,曾孙谷崇义,玄孙谷从政俱为名宦,由于此支新鲜血液的注入,极大地壮大了谷氏家族。后此支谷氏因居地比邻河北、山东之故,逐渐播迁于上述诸省。
北宋末期“靖康之耻”后,谷氏南迁者渐多。南宋末期,由于蒙古铁骑南下,繁衍于江浙之谷氏因避难之故,在南方诸省逐渐散居开来。
明朝初期,山西谷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明朝中叶以后,江苏谷氏繁衍得较为兴盛,名家甚多。
清朝康、乾年间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冀、鲁、豫之地的谷氏伴随闯关东的风潮入迁东三省。
如今,谷氏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河北、山东、河南为多,这四省之谷氏约占全国谷氏人口的65%以上。 跟帖时间 2010-03-22 10:18:3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