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氏的姓氏渊源
发帖用户: lxyi
发帖时间 2010-05-12 15:50:55 [收藏话题] [删除] 浏览次数 1479 跟帖次数 6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远古黄帝二十五子之一个做苍林,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黄帝的后代,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叫做苍林,苍林的后代就跟随祖先以苍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的重孙苍舒,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黄帝的孙子颛顼高阳氏,有八个聪明的儿子,都是治世能臣,他们帮助尧处理国家大事,政绩很好,世称“八恺”。其中大儿子名叫苍舒(仓舒),苍舒的后代以他的字为姓,形成苍氏的又一支。

古代“苍”与“仓”两字相通。据说,创造文字的仓颉,在古代也写做苍颉。大约在汉朝以后,有人将苍氏改为仓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朝称作仓人的官位,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周朝在朝廷里设有“仓人”这一官职,专门管理粮食,是很重要的官职。

在仓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仓氏,后来改仓为苍,成为苍氏的又一支来源。



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黑龙江志稿》记载:

⑴.满族苍马尔纪氏,满语为Tsangmargi Hala,世居碧新(今俄罗斯伯力边区和滨海边区交界处比金市西部比金河口)、黑龙江沿岸,所冠汉姓为苍氏、马氏。

⑵.满族哈苏哩氏,满语为Hasuri Hala,汉义“茄子花色”,世居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苍氏。

⑶.满族萨克达氏,原称巴雅拉氏,后以地为氏,满语为Sakda Hala,满语“苍老”,世居萨克达(今辽宁抚顺峡河流域)、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阿扈河(今黑龙江宁安县南六十公里处)、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德里倭赫(今辽宁抚顺浑河畔)、黑龙江沿岸等地,所冠汉姓为多为苍氏、仓氏、麻氏、骆氏、李氏、祖氏、高氏、海氏、萨氏、里氏、陈氏、罗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礼氏、佟氏、陀氏、翁氏等。



第五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达斡尔族莫尔登氏,亦称孟尔丁氏、孟尔的音氏、墨尔丹氏、莫塔哈利氏,满语为Mordin Hala,世居黑龙江布特哈地方(今嫩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后多冠汉姓为苍氏、孟氏、莫氏。



得姓始祖:苍林、苍舒。

苍氏的历史名人 -- 苍 颉:(生卒年待考),原姓侯冈氏。古代神话人物,传说为汉字发明者。

苍颉,相传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他仔细观察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以代结绳之政,后世奉为神。

据史籍《世本作篇》记载:“黄帝使作书。”史籍《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荀子却说道,创建汉字的是多人,而苍颉是代表人物。总之,苍颉创字之功不可没。

古籍亦有将苍颉作“仓颉”的,如《汉书·艺文志》及东汉延熹五年这块苍颉庙碑,均明书“苍颉”。在古代壁画中,苍颉形象为六目(传说为四目)老翁,浓眉深目,躬身谦和,使人感到智慧无穷。



苍 葛:(生卒年待考),阳樊人。著名周朝时期

战国初期,周襄王将阳樊等四城温原攒茅之田与晋,阳樊不服,晋国发兵围之。苍葛大呼道:“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宜吾不敢服也,此谁非王之亲姻,其俘之也,乃出其民。”



苍 舒:(生卒年待考),一称仓舒。著名上古高阳氏八才子之一。

据史籍《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八人是: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都是治世能臣,他们帮助尧处理国家大事,政绩很好。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孔颖达疏:“恺,和也。”言其和于物也。仓舒为八人之中的老大,所享的寿祚很长,一直到禹舜君临天下,还曾祯举之使主后土,以撰百事,他的后世子孙即以仓为姓,亦称仓氏。



苍 英:(生卒年待考),汉朝人。曾官江夏太守,后其子孙遂为江夏人。



苍 慈:(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时期敦煌太守。

上任之初,百姓对他是清官还是贪官议论纷纷。

一日,贫民王老汉状告当地一霸张财主,强买他的土地,强纳他女儿小兰为妾,小兰不堪受辱而跳河,至今下落不明。张财主在堂上百般抵赖,退堂后还指使同僚对仓慈行贿。

仓慈为查明真相,微服私访,得知张财主一贯欺压百姓,歧视胡人,强买、强卖,小兰原先已与胡人二虎相爱,张财主横刀夺爱,逼得小兰无奈投河的事实。

第二次升堂,仓慈巧妙地惩治了张财主,把他行贿的钱用于二虎和被二虎所救的小兰的婚礼上,并且颁布了均田赋、保护工商的新法令,大快人心,使敦煌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苍 振:(生卒年待考),著名元朝教育家。

他因为“谕降徭”帖然向化,而著称,曾帮助瑶族百姓学习文化,并在驿道两旁种植松树、榕树,以便行者,为后人称颂。这样造福于民的好官,当然会被老百姓感念不已。



苍恩利:(公元1937~今),满族;辽宁瓦房店人。著名中医骨科专家。

现任中国黑龙江齐中医骨科研究所所长,临床研究员,门诊主任医师,中医骨伤科专家,科学家,中华针灸进修学院齐地区大学辅导站站长,传统医学博士、培训教授,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国际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等。

沈阳军学院毕业后,任东北军区某部警备队长。转业后,在河南舞阳钢铁公司工作时,被评为抗洪抢险模范、先进工作者。后入中医中专学校,中医刊大,中医骨伤科学院大学本科,中华针灸进修学院,出国高级医师培训班等深造,行医近三十年,医德高尚。

他精研中医骨科中医杂科疑难病的辩证治疗,治愈率高,擅长手法治疗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中医正骨等,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辩证治疗、治愈率在95%以上,获得1995年全国骨内科研讨大会一等奖。

他研发的中药汤剂治疗血疯疮、蛇盘疮、慢性阑尾炎(不开刀,三付汤剂除根)等治愈率100%,深受患者赞誉,名扬国内外。

著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并获优秀论文奖,其传略被载入《全国治病特长名医选编》、《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跨入二十一世纪国际名人名作》、《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人才名典》、《世界名人录》、《世界名中医》、《国际互联网世界名医》、《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等入编名医辞书大典二十五部。称为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医学家、世界名中医医学家、中医骨伤科科学家、传统医学博士、教授,世界传统医学名医科学家。



苍震华:(公元1946~今),满族;福建福州人。著名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工程师。

曾任三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共十六大代表,第六次省党代会当选为省纪委委员,第七届中共福建省委委员,第七届、八届福建省政协委员。

跟帖时间 2010-05-12 16:00:1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苍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姓启帝裔;望出武陵:全联典指苍(仓)氏的源流和郡望。

符分江夏;字创轩辕: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苍英,曾任江夏太守。符,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兵调将用的凭证。下联典指传说中黄帝轩辕氏的史官苍颉(又作“仓颉”),汉字的创造者。相传他生而神奇,有四只眼,观鸟兽之迹,而创制汉字。

符分江夏;德被敦煌:此联为苍(仓)氏宗祠“创文堂”堂联。上联典指汉朝的苍英。下联典指三国敦煌太守仓慈。



2.六言通用联:

名著千秋之后;才推八恺之先:全联典指上古高阳氏才子苍(仓)舒,为“八恺”之一。

万世文字之祖;一时慈惠之家:上联典指黄帝时左史仓颉,观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文字。下联典指元朝时期的苍振,知新州,一郡向化。又于驿路夹植榕松,以便行人,人皆歌颂之。此联为苍(仓)氏宗祠“创文堂”堂联。

天雨粟,鬼夜哭;治万民,察百官:全联为四川广汉雨粟楼仓圣龛联。



3.七言通用联:

明月达聪兆四体;观天察地赞三才: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庙祀苍(仓)颉。白水苍王庙亦称仓颉庙,历史悠久,根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有“建庙之举”并形成一定规模。所以,有文字可考的庙史已有一千八百余年,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据民间传说,则可上溯到黄帝时代。白水仓颉庙内历代碑石众多,虽然战乱多有散失,现保存的仍有十八通,陈列于前殿之内。年代从东汉起,历魏、五胡十六国、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早期的有东汉延熹五年《仓颉庙碑》、五胡十六国时的《广武将军碑》、唐《仓公碑》、宋代《大宋仓公碑》等。近代有于右任先生,陶峙岳将军,朱庆澜将军题写的匾额,对联等存于庙内殿堂之上。白水仓颉庙占地十七亩,基本形状为长方形。庙内南北长一百四十余米,东西宽约为四十八米。庙东侧为史官乡至孙家山的公路,西边为一条宽十米,深约两米的沟壑。白水仓颉庙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功盖华夏千秋颂;德泽神州万代传: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

画卦再开文字祖;结绳新创鸟虫书: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

雨粟当年感天地;同文永世配桥陵: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



4.七言以上通用联:

太守仁恩,数年布德;高阳才子,八恺居先:上联典指三国时期曹魏国的仓慈官敦煌太守,临政数年,抑强扶弱,民怀其德。尧时有八个才德之士,称做“八恺”,都是高阳氏的后代,苍舒即为“八恺”之一。

夫子既圣矣,为人臣史载笔;后世有述焉,今天下书同文:此联为王寿田集句题江苏南通武庙仓圣殿。

掬诚布悃,心香万炷祭文祖;鼓浪扬波,流泉千里含琴声: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

明四目,别六书,万世文字之祖;运一心,赞两仪,千古士儒之题: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今之仓颉庙,高垣厚墙,格局完整。仓颉庙的建筑,主体有山门、东西戏楼、前殿、报厅、中殿、寝殿、钟鼓楼、东西厢房等。元代修建的寝殿,以蒿木为前殿大檩,长十六米,粗五十五厘米,径匀体直,世所罕见。殿内原供泥胎粉身的仓颉像,四目灵光,有“雕塑史上一杰作”之誉,可惜“文革”时被毁。1991年民间聚资重塑。紧贴后殿为仓颉墓冢和墓园。仓颉墓,圆锥形,围以六角形砖砌花墙。登于墓顶四望,不远处的黄帝陵使人肃穆,一种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墓园围墙北端有民国时修建的窑洞一排十余孔。庙内现存建筑的年代多为元明清三朝代,其装饰华丽,地方色彩浓厚。仓颉庙的三门,它是庙内唯一的叠式建筑,下层内涵四窑洞,外开明三门;上层是门楼、南北两面为雕花木制檐屏通风采光。紧贴三门建有两座戏楼,这在中国为数众多的祠庙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首创生凤飞雾精华,光昭日月;宏开纬地经天事业,勋满乾坤: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

明四目,别六书,万世文字之祖;运一心,赞两仪,千古士儒之题: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

明四目而制六书,万世文字之祖;运一心以赞两仪,千古士儒之师: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

首韧生风,飞雾精华,光照日月;宏开纬地,经天事业,勋满乾坤: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

苍天写葬生躬于阳武,俾传六书字法;黄帝赤葵仙骨于利乡,命享万代香坛: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

苍天笃生圣躬于阳武,俾传六书字法;黄帝敕葬仙骨于利乡,命享万代香烟: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

一画本天开,破上古洪荒,草昧无须绳更结;六书随世换,供后人摹写,英雄未免笔难投:清彭玉麟题浙江杭州吴山仓圣庙。仓圣庙位于杭州吴山第一峰,祀仓颉。始建于隋唐以前,明清两代都曾重新修建。今已不存。

上古结绳,惟轩辕史官,察见帝迹,克继庖牺而圣;新祠释奠,愿湖湘辟彦,搜罗钟鼎,勤研洨长之书:此联为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苍王庙联。仓颉庙院内古树参天,郁郁葱葱,生长茂盛。仓颉庙里有四十八棵古柏树,树龄均已上了千年。仓颉庙古柏是我国三大古柏群之一,这里的古柏论起年龄来,可比山东曲阜孔庙、黄帝陵的古柏都长寿,居我国三大古柏群之首。四十八珠古柏都有漂亮的名字和动人的传说。以年龄最大的仓颉手植柏“奎星点元”为首,从庙门口的“惊贼柏”,西北角围墙外的“不进柏”,到庙里面的喜鹊柏、柏抱槐、青龙柏、白虎柏、猴头柏、蛇身柏、凤鸣柏、孔雀开屏、二龙戏珠、干枝梅、宝莲灯等,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庙内石碑多座,皆是书法史上名贵宝物。今存碑十六通,尤以《仓圣鸟迹书碑》最为珍贵。该碑立于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农历10月。碑面所镌二十八字由白水知县梁善长摹写。立石于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冬,共二十八字,重现了象形文字的原貌,这二十八字相传为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之本形。字形若图若画,不易辨认。好在上海书店1984年翻印的宋代王著《淳化阁帖》已经破译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其中《广武将军碑》曾失落千年。于右任先生于1920年得见其碑拓,喜曰:“千年出土光腾射”、“老见异物眼复明”,挥毫大书《文化祖庙》四字并让刻成大匾,悬于庙中。

古文仰作家,论周孔神灵,也当瞻拜门墙,于此同来问字;大笔惊雄鬼,除梵卢伯仲,可以别开径术,其他未敢抗衡:此联为清末湖南省大庸县人陈桐阶题仓颉庙联。

张旭何颠狂?仗吃三杯酒,乱涂几点鸦,也在字中称草圣;李斯亦妄诞,擅变六书通,强分八体法,敢于篆外废古文:此联为四川德阳仓圣祠龛联。

为文字之祖,子孙籀隶、奴仆楷行,句曲效奎垣,四千年载籍精英,在天成象;有功德于民,剑舄彭衙、豆笾祋栩,馨香通海甸,三百里人才都会,饮水知源:此联为清顾夝谷题江苏南通武庙仓圣殿联。

上溯羲皇画八卦时,文字权舆,秦而篆,汉而隶;任后来缣素流传,不外六书体例;高踞吴山第一峰顶,川原环抱,江为襟,湖为带;看从此菁华大启,振兴两浙人材:仓颉庙在杭州吴山第一峰,是祭祀我国古代传说的汉字创造者仓颉的。该庙始建于隋唐以前,明清两代都曾重新修建。今已不存。上联“羲皇”,即伏羲,我国传说中的古皇帝。“八卦”,《周易》中的八种符号,相传为伏羲所作。“权舆”,起始。“缣素”,白绢,供作书画用。“六书”,汉朝学者许慎分析小篆的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条例: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下联“江为襟”,江,指钱塘江,钱塘江如吴山的衣襟。“湖为带”,湖,指西湖。西湖如吴山的衣带。以“襟”、“带”作比,形象之极。

跟帖时间 2010-05-12 15:59:0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苍氏的字辈排行 -- 山西苍氏(仓氏)一支字辈:“显守监江敬怀奉天子国德灿涌涛文孟圣永南光生泉芳荣”。

跟帖时间 2010-05-12 15:57:1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苍氏的家谱文献 -- 山西夏县西蓝族苍氏谱书一卷,(民国)苍恩洪纂,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复制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瓦房店市档案馆。

跟帖时间 2010-05-12 15:55:4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苍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武陵郡:即湖南省常德市。常德历史悠久,公元前三十万年,常德地区就有原始人群在沅、澧二水流域的平原山川生活、聚居。澧县澧南乡、张公庙镇、津市市窑坡乡、石门渫水下游一带以及鼎城区灌溪镇岗市等处有旧石器时代的遗迹四十多处,经挖掘出土的石器有石片、石锤、石球、尖状器、砍砸器等。原始人利用这些简陋的原始工具采集果实,猎取野兽。秦昭襄王三十年(楚顷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77年),秦国蜀郡太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在今常德城东筑程以守。常德有城,自此开始,迄今两千二百余年历史。史称武陵、朗州、鼎城,曾是七朝郡治、七朝军府、七代藩封之地,辖区远及湘西北、鄂西南、黔东北、桂东北地区,素有“西楚唇齿”、“黔川咽喉”之称。秦朝时期,常德属黔中郡,郡衙设临沅县。西汉高祖时取“止戈为武,高平为陵”之意,改黔中郡为武陵郡,隶属荆州刺史部。东汉光武帝时期恢复武陵郡,汉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郡治从义陵(今湖南淑浦)又迁往临沅县。汉顺帝阳嘉三年(公元134年),荆州刺史部移治于索县(今湖南常德鼎城区断港头城址村)。三国时期,常德归吴国管辖,仍名武陵郡,隶属荆州。西晋,常德市分属武陵、天门、南平三郡。唐朝时期,武陵、澧州隶属江南西道。北宋,改朗州为鼎州,改澧州为澧阳军州,均隶属荆湖北路。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升鼎州团练为常德军节度使。“常德”取孔颖达《诗经·大雅·常武疏》:“言命谴将帅,修戎兵戎,无所暴虐,民得就业,此事可常为法,是有常德也”,“常德”之名始于此。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鼎州升为常德府。元朝时期,常德府、澧阳军州分别改为常德路、澧阳路,隶属湖广行中书省江南北道。明朝初期,恢复常德府,澧阳路改为澧阳府,皆隶属湖广布政司分守上荆南道。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将澧阳府降为澧州。清朝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升澧州为直隶州,常德府、直隶澧州同隶属于岳常澧道。至清朝末期,常德府辖武陵、桃源、龙阳、沅江四县;直隶澧州辖石门、慈利、安乡、安福、永定五县。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中央人民政府设常德专区,专署驻常德县。辖常德、临澧、澧县、安乡、南县、华容、桃源、慈利、石门等九县。1950年由常德县析置常德市,由澧县析置津市市。常德专署驻常德市,辖两市、九县。1952年原益阳专区所属益阳市及益阳、沅江、安化、汉寿、桃江(驻桃江镇)五县划入常德专区,辖三市、十四县。1953年常德、益阳、津市三市改由省直辖。1958年常德、益阳、津市三市划归常德专署领导。1959年常德市交由常德县领导;益阳市交由益阳县领导;津市市交由澧县领导。1961年常德县领导的常德市、益阳县领导的益阳市、澧县领导的津市市均交由常德专署领导。1962年将益阳市及益阳、华容、沅江、南县、安化、桃江等六县划归益阳专区,常德专区辖两市、八县。1963年撤销津市市并入澧县,常德专区辖一市、八县。1970年常德专区改称常德地区,地区驻常德市,辖常德市及常德(驻常德市)、临澧、澧县、安乡、汉寿、桃源、慈利、石门等八县。1979年恢复津市市,常德地区辖两市、八县。1988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8]18号),撤销常德地区和常德县,常德市升格为地级市。常德市设立武陵、鼎城两区。武陵区的范围包括原常德市和常德县的武陵、斗母湖、河洑、石门桥四个镇和丹洲、康家吉、南坪岗、河洑、芦获山五个乡;原常德县其余的三十六个乡镇为鼎城区的行政区域。常德市辖桃源、石门、灃县、汉寿、慈利、临灃、安乡七县。津市市由省直辖。1988年4月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复,撤销常德地区建省辖常德市。



2.堂号:

武陵堂:以望立堂。

创文堂:出自上古时黄帝史官仓颉,据说仓颉出生时很奇特神圣,有四目能观鸟兽之迹,遂按鸟兽之形态而创造象形文字,以取代能结绳记事的旧法。“仓颉造字”一说久而流传,仓氏人家遂以“创文”为堂号,一直沿用至今。

跟帖时间 2010-05-12 15:54:2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苍氏的迁徙分布 -- 苍(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八十六位门阀。

苍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起源很早,来源不一,但就诸苍的活动范围看,主要在今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等地。汉、唐时期开始向南方发展,并以武陵郡为郡望,在今湖南地区形成名门望族。

今山东省的临沭县,河南省的开封市,广东省的广州市,江苏省宿迁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的花莲县等地,均有苍(仓)氏族人分布。

跟帖时间 2010-05-12 15:52:1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