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氏的姓氏渊源
发帖用户: lxyi
发帖时间 2010-06-17 10:32:13 [收藏话题] [删除] 浏览次数 2865 跟帖次数 7

第一个渊源:源于上古,出自黄帝之孙颛顼的老师太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远古时期,有一个很著名的古大敖国,故址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的敖山一带,国人被史称大敖氏。

传说,著名的黄帝之孙、号高阳氏的颛顼古帝就是大敖氏的学生。

大敖氏,亦称太敖。在大敖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敖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敖氏族人大多尊奉太敖(大敖)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的封地敖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在西周初期,有黄帝的裔孙被周武王姬发再次封于敖山(今河南荥阳),再建大敖国。

大敖国在春秋初期即被郑国所吞并,之后其故国之地经常成为晋、郑两国军队争战的战场。在史籍《左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敖,郑地,今近荥阳。晋师在敖鄗之闲。注:敖鄗二山,皆在荥阳县西北。”

大敖国灭亡之后,国人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敖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属于以先祖爵号为氏。

芈姓为春秋时期楚国的王族。春秋时期,楚国有楚共王芈审(熊审,公元前590~前560年),他的孙子叫做芈贠(熊麇),字敖,在被立为楚王四年后被叔父公子围(芈围,即熊虔)弑杀,因此没有谥号,时称“楚熊敖”。

芈员是楚康王芈昭(熊居)的长子,春秋时期楚国第九任国王。在位时间从公元前545~541年为期四年,终年岁数待考。

周简王姬夷四十一年(公元前545年)楚康王逝世,芈贠继位为楚王,时称楚熊敖。因令尹子木与楚康王同年而迁逝,芈贠继位后就任用堂叔公子围为令尹。本来,楚熊敖想以亲堂叔辅政,更加巩固自己的君位,却哪知为自己四年后命丧黄泉埋下了伏笔。

在楚康王执政时期,楚国与中原各国订立了“西门之盟”,晋、楚两个超级大国弥兵罢战,楚熊敖所面对的国际环境较为太平,仅与吴国在东部江淮地区偶有小型冲突。但是由于楚熊敖还年轻,因此楚国大权尽归公子围之手。

公子围是楚共王的次子,楚康王的二弟,是个好大喜功之人。为了邀功请赏,公子围曾在周简王姬夷三十九年(楚康王十三年,公元前547年)讨伐郑国的战役中,不顾贵为王弟的身份与县尹穿封戍争抢战功,竟然想将穿封戍所俘获的郑国大将皇颉抢为自己的战利品,传下了“上下其手”的千古成语。

自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令尹后,公子围大权大握,更是有持无恐,为所欲为。他眼见楚熊敖年轻,便野心勃勃地觊觎王权。一面大力培养自己的亲信,结好大将伍举、蒍罢,一面以“去令尹之偏,断王之四体”的策略,想法设法剪除楚熊敖的势力。

周景王姬贵二年(楚熊敖二年,公元前543年),公子围以“莫须有”的罪名捕杀了对楚熊敖忠心耿耿的大司马蒍掩,霸占其室。不久又抢占了斗成然的采邑,将其贬为郊尹。后来公子围又打着修筑城池,巩固国防的旗号,将右尹子干、宫厩尹子晰和太宰伯州梨调出郢都,外出修筑雠(今河南鲁山)、栎(今河南新蔡)、郏(今湖北襄阳)等城,彻底扫除了自己篡夺王位的障碍。之后,公子围派其心腹蒍罢出使鲁国,鲁国大夫叔孙豹见到蒍罢后,曾仔细询问公子围的执政原则和能力,他从蒍罢吞吐、遮掩的谈论中,断定公子围必将弑君篡权。卫国的文子在周景王三年(楚熊敖三年,公元前542年)见了公子围的威仪后,也曾对卫襄公说:“楚国的令尹象国君,一定会篡权夺位。不过却不能善终。”卫国人因此对其也是有所警惕的。

一次,公子围随同楚熊敖外出打猎时,右尹申无宇就认为其礼仪不合规矩,还用佩刀将他超过尺寸的旗帜砍断了。

周景王四年(楚熊敖四年,公元前541年)春,公子围与晋国大夫赵武、以及齐、宋、卫、陈、蔡、郑、许、曹等诸侯国君及其大夫盟于郑国的虢地(今河南郑州),以重温楚康王在周简王四十年(公元前546年)在宋国订立的西门之盟原则。会盟中,楚国公子围竟然公开用诸候相会的礼仪,不仅服饰完全一如楚熊敖,而且盗用“立二小臣执戈立于前”的仪式,他在国内接见各国诸候,各国公使,甚至外出田猎时,也都毫无顾忌地盗用楚熊敖的威仪,篡位野心已招然若揭。在“虢之会”上,鲁国的叔孙穆子就说:“公子围真是美极了,一点都不像个大夫,简直就像国君了。”

公子围的野心在楚熊敖四年(公元前541年)终于得到了实现。这一年,他受楚熊郏敖所托与伍举出使郑国,还没有走出国境,就收到了亲信从都城送来的秘报,说是楚熊敖生了重病,他叫伍举继续出使郑国,自己却马上返回了楚国。

公子围借进宫询问楚熊=敖病情的机会,竟用自己的帽带无情地勒死了亲侄子、国君楚熊敖,又杀死了在场的楚熊敖的儿子公子莫和平夏王。楚熊敖在王位上只有四年,就被堂叔杀害了。

闻知都城发生了内乱,公子围派遣在外筑城的两个弟弟赶紧逃跑,右尹熊无宇逃到了晋国、宫厩尹熊子晰逃到了郑国。而大夫伯州犁则来不及逃跑,被公子围派人杀死了。

公子围成功地发生了宫廷政变并控制住国内局势后,将楚熊敖葬在了郏城(今湖北襄樊襄阳区),所以该城此后称作“郏敖城”,楚熊敖也因此被历史称记为“楚熊郏敖”。

第二年的周景王五年(公元前540年),公子围正式自立为楚王,史称楚灵王。楚灵王执政后起用亲信蒍罢(子荡)为令尹、以蒍启强为太宰,这三人皆是楚国贵族中的强硬派,而且皆十分精明强干,楚国从此又开始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在楚熊郏敖的后裔子孙、族人以及郏城住民中,多有以先祖称号或地名为姓氏者,称敖氏、郏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属于无谥号的“敖”氏。

春秋中期以后,在楚国国君中凡是被废、被弑而没有得到谥号的,都被称为“敖”,这是楚国的典制。

在这些被废、被弑的楚国君主、贵族的后代以及家人中,也均有被称为敖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清朝通典·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的记载:

⑴.蒙古族翁牛特氏,源出扎萨克蒙古翁牛特部,以部为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engnot Hala,所冠汉姓中有敖氏。

⑵.蒙古族乌锡氏,亦称乌新氏、吴西勒氏,源出蒙古巴尔虎部,世居赫彻木(今辽宁新宾),西拉木楞(今黑龙江穆棱、鸡东、密山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Usi Hala,汉义“母水獭”,所冠汉姓多为敖氏、吴氏。

⑶.蒙古族特济氏,亦称台吉氏、唐基氏,源出蒙古“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家族,世居扎库塔,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egi Hala,汉义“太子”,满义“后裔”。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敖氏、云氏、鄂氏、赵氏等。

⑷.蒙古族翁高德氏,后有改为汉字单姓敖氏者。

⑸.蒙古族敖勒高努德氏,后有改为汉字单姓敖氏者。

⑹.蒙古族敖陶格图氏,后有改为汉字单姓敖氏者。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敖辰氏,满语为Aocen Hala,世居黑龙江两岸,后冠汉姓为敖氏。

⑵.满族鄂济氏,满语为Wegi Hala,汉义“森林”,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乌喇(今吉林永吉)、辉发(今吉林辉南)、哈达(今辽宁开原)、松花江与黑龙江沿岸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敖氏、鄂氏、陈氏、黄氏等。

⑶.满族敖佳氏,满语为Ao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马察(今吉林浑江),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敖氏者。

⑷.满族鄂济氏,满语为Wegi Hala,汉义“森林”,世居叶赫、乌喇、辉发、哈达、松花江、黑龙江沿岸,后多冠汉姓为鄂氏、敖氏、陈氏、黄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氏。

⑴.达斡尔族敖拉托欣氏,世居黑龙江沿岸。为敖拉姓氏下五谋昆之一即托欣(多金)谋昆。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oratosin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敖氏。

⑵.达斡尔族敖拉氏,亦称鄂拉氏,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多金城(今黑龙江上游俄罗斯境阿尔巴津)、拉夫凯(今黑龙江上游俄罗斯境阿尔巴津以西)、呼伦贝尔(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黑龙江流域等地。后有鄂温克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ora Hala,汉义“山”,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敖氏。

⑶.达斡尔族额诺氏,亦称鄂嫩氏、鄂诺氏、鄂内氏、斡难氏,世居黑龙江北岸、鄂嫩河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Eno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敖氏、鄂氏、吴氏等。

⑷.达斡尔族敖勒多尔氏,亦称索多哩氏、索都尔氏、索罗贡氏、敖勒多尔氏、敖拉索都尔氏等,为达斡尔族敖拉姓氏下的一个谋昆,世居黑龙江北岸。后有满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odoli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敖氏、贡氏、索氏、阎氏等。



第八个渊源:源于清朝满洲部族,属于汉化改姓氏。

在清朝时期的满洲部族中,有一脱谱姓氏叫作欧寇氏,满语为Oko Mongu,人数很少。

奇怪的是,至今满族人皆认为欧寇氏纯属于蒙古族的姓氏,而蒙古族人则声称在蒙古族中没有此姓。在满语中,oko义为“犁铧”;而在古代通古斯语、突厥语中,ocoa义为“苦”;本书疑其为中亚古花喇子模国人(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之间),在古代中亚西部地区阿姆河下游、咸海南岸的花喇子模国人中,有贵族欧寇哈氏。

在中国历史上,“老满州人”实际上只是一种泛称,并非专指女真族人,而是包含有多种民族,因此,欧寇氏的族源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在清朝中叶以后,欧寇氏多冠汉姓为敖氏、欧氏、区氏等。



得姓始祖:太敖(大敖)、楚熊敖(芈贠、熊麇)。

敖氏的历史名人 -- 敖陶孙:(公元1154~1227年待考),字器之,号臞庵、臞翁;福建福清人。著名南宋诗人。

从小聪明好学,志向远大。宋光宗时为太学生。

宋宁宗执政时期,朝廷由奸臣韩佗胄当权,大儒朱熹遭贬,敖陶孙很尊敬朱熹的学问,便不顾禁忌去探望了他,还赠诗表明自己的心意。赵汝愚死在被贬的地方,他又写诗哭祭赵汝愚。

奸臣韩佗胄知道以后大怒,要派人逮捕他,敖陶孙连忙改名换姓逃掉了。

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乡荐第一进士。历任海门县主簿,漳州府学教授等职,终奉议郎。

敖陶孙是江湖派诗人之一,曾因《江湖集》被毁版而受株连贬官。其诗多为古体,往往放意而行,风格雄浑深厚。如《秋日杂兴》:“阵云起西北,中原暗黄尘。岂无康时算?无路不得陈!书发亦过计,夜夜占天文。匣剑似识时,中宵哑然鸣。我亦发悲歌,沾衣涕纵横!”其它如《中夜叹》、《一日复一日》等,忧国伤时,激奋之情,溢于言表。

但他也有一些古体诗失之粗率,或过于苦涩。近体诗偶有佳句,罕见浑成之作。

敖陶孙兼擅评诗,其《臞翁诗评》用象征手法来形象地说明魏晋唐宋诗人风格,很受后人推许。如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等,鉴裁精致,造语隽妙。

敖陶孙有《臞翁诗集》两卷,收入《南宋群贤小集》中。《江湖后集》卷十八至十九,又载其诗八十六首,系据《永乐大典》补辑。《臞翁诗集》附于集中,又见《诗人玉屑》卷二。还著有《寀庵集》。

另有《敖器之诗话》一卷(今存五则),有的研究者疑为伪作。



敖 山:(生卒年待考),字静之;莘县人。著名明朝大臣、数学家。

明朝成化年间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升任山西提学副使。后因疾病辞官还乡。

工诗文,诗才雄爽,文章豪放,与当时的王越齐名,人称“江北二杰”。

晚年的时候专心研究数学,著有《石绫传》、《灿然稿》、《先天手册》。



敖 英:(生卒年待考),字子发;江西清江人。著名明朝诗人。

明正德十六年进士,中第二甲四十五名。授南京工部主事,官至四川布政使。

著有《心远堂稿》、《慎言集训》、《绿雪亭杂言》、《东谷赘言》等。

工于诗。他的诗路独辟蹊径,很有特点,流传于世的有《绿学亭杂言》。



敖 翔:(生卒年待考),四川金堂人。著名明朝官吏。

初官宣城知县,正德初,以才堪治繁,调江陵,百废俱兴,称循吏。



敖 鲲:(生卒年待考),江西新喻人(今江西新余)。著名明朝大臣。

明隆庆二年进士,中第三甲二十五名。任松江府推官,改怀庆府,持法平恕。

明万历间擢御史,虽为张居正门下士,而不私谒阿附,后居正败而鲲无事。历大理少卿,官至南京光禄寺卿。



敖 铣:(生卒年待考),号梦坡;江西高安人。著名明朝大臣。

明嘉靖十四年进士,中第二甲四十六名,历官至国子监祭酒。为人醇和,而是非所在,则界限分明。



敖宗庆:(生卒年待考),祖籍江西新喻,后落籍贵州思南府。著名明代大臣。

明嘉靖十七年进士,中第三甲二十九名。历官四川布政使,后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不久被劾贪庸不职,革职闲住。



敖文贞:(生卒年待考),江西高安人。著名明朝大臣。

明万历五年进士,中第三甲二十八名。改庶吉士,授检讨,官至礼部侍郎,掌翰林院事,教习庶吉士。生平以直道自任。



敖 成:(生卒年待考),陕西长安人。著名清朝将领。

行伍出身,乾隆间参与金川、库车等役,累擢至广西右江镇总兵。三十八年,再次参与金川之役,乘雪取巴布里。官至贵州提督。



敖右贤:(生卒年待考),四川荣昌人(今重庆荣昌)。著名清朝文士。

清道光十六年进士,中第三甲二十九名。



敖国琦:(生卒年待考),字慕韩,号浩然;贵州贵阳人。著名清朝文士。

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丁未科进士,三甲五十二名。官江南知县。



敖名震:(生卒年待考),湖北天门人。著名清朝文士。

清同治十三年进士,中第二甲六十四名。



敖家熊:(公元?~1908年待考),字孟姜;浙江平湖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驱。

早年在浙江嘉兴创办稼公社及竹木小学堂。并组织祖宗教。

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入上海爱国学社学习,期间曾编写《新山歌》一书,宣传革命。

次年加入光复会,并且出资与魏兰等人组织温台处会馆,这是当年革命党人的一个秘密联系机关。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与秋瑾共谋在大通师范学堂起义,事情泄露后逃跑。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在浙江嘉兴被仇敌杀害。



敖常柱:(公元1929~今),蒙古族;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1947年4月参加工作,1949年8月转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4月~1948年2月在科右中旗吐列毛杜区群众实业社营业员。1948年3月为税务所稽查员、征收员,1949年3月任高力坂税务局股长。

1950年7月任西苏尼特旗人民政府税务所所长,1951年5月任东部联合旗人民政府税务所长,1952年任中部联合旗税务局股长、西部联合旗税务局税政股长、监察员、1954年任锡林郭勒盟税务局秘书室秘书,1954年11月任苏尼特右旗税务局长,1955年7月任锡盟税务局副局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乌兰夫颁发的任命状),1958年任苏尼特右旗党委工业部长。

1960年11月任苏尼特右旗人民政府副旗长。

1970年任察右中旗革委会生建部主任、旗革委会副主任,1974年1月任中共察右中旗委常委、副书记。1975年2月任中共苏尼特右旗委常委、副书记。

1991年8月经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批淮为司局级待遇离休干部。

曾荣获1949年内蒙古自治区税务管理局《49年税工模范奖》1950年受内蒙古自治区税务管理局《税专介绍》编审委员会的奖砺。1952年在锡盟税务局被评为“工作模范”受中共锡林郭勒盟工委、锡林郭勒盟人民政府的奖励。1993年7月被中共苏尼特右旗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5年被编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老干局、国务院机关老干局、国家计划委员会老干局、国家人事部离退休司编辑的《全国从事经贸科技工作离退干部通讯录》一书中,由编委颁发的《编入荣誉证书》。

1997年5月荣获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内蒙政府成立《50周年大庆荣誉纪念章》、1999年9月受中共苏尼特右旗委、苏尼特右旗人民政府“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并颁发了荣誉证书。1996年包头地震灾区、1998年长江松花江流域遭受特涝灾害等地多次捐款和衣物。



敖自正:(公元1931~今),曾用名敖自政,笔名渝石,号益寿斋主人;江西新余人。著名当代商业书画家。



敖书泉:(公元1934~今),河北沧州人。著名医务工作者、肿瘤医学专家。

北京市宣武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科主任。

1948年~1955年参加冀中第十分区卫生工作1955年~1970年在河北中医学校、保定第一人民医院及天津第五人民医院进修,后任河北新城县医院外科主任。

1970~1983年任北京市广外医院副院长。曾随北京市名老中医赵炳南、王玉章、房世洪学习,并向佟蔚廷教授学研中西医结合诊治中晚期肿瘤。

1983年至今任宣武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主任等职。

多年来从事肿瘤研治,著有二十余篇论文,其中有“恶性黑色素瘤伴非何杰金氏病何杰金氏病”一例临床治愈《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学》一书及《中医药治疗胃癌五十例分析》受到国内外好评,并多次出席全国肿瘤会议。研制的“性顺化瘤丸”获国家中医管理局二等奖。并被聘参加肖华将军救治和中央领导人的治疗工作。香港同仁堂药店坐堂行医期间,对香港地方病“香港足”,以及肺胃肝癌的诊治有独到之处。马来西亚授课。



敖德震:(公元1935~今),江西新余人。著名航天工业专家。

航空航天工业部第606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荣受政府特殊津贴。

专长航空发动机试验设备设计及普通机械设计。

曾主持过大型单轴单涵道压气机试验台设计获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及正在设计的单轴双涵道压气机试验台。主持过校准风洞及菲利轮试验器设计;主持过升力发动机复合材料压气机部件结构设计并完成了样机试制。

主持过引进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总体工艺设计,已调试发电。主持过引进机组空压机转子及汽轮机转子的测绘设计,解决了钢厂(武钢、包钢、郑州铝厂)及南京化肥厂、安化、广化引进空压机转子及汽轮机转子的备件。

主持过纺织部“七五”攻关项目“仿粘法无纺布生产线中的关键设备热轧机的攻关设计已通过部级鉴定,并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上八十年代同类产品水平。



敖镜秋:(公元1936~今),四川绵阳人。著名工业陶瓷研究专家。

195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现就职于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负责完成了“激光形变检楝出装置”、“陶瓷产品热稳定性测试仪”、“窑炉自控系统研制”、“吉州窑木叶天目的研制”、“谷壳(原料及燃料)保温砖的研制”、“用谷壳生产赛仑陶瓷工艺研究”、“电磁灶陶瓷面板的研制”、“造纸机用陶瓷耐磨件的研制”、“高耐热、高化学稳定、高强度高温坩埚的研制”、“陶瓷原料精选坯料精制工艺技术的研究”、“高档瓷烧成、装饰工艺技术的研究”、“锆增韧氧化铝陶瓷的应用研究”等一系列重大项目。



敖永瑚:(公元1936~今),达斡尔族,女;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旗南屯镇人。著名广播事业专家。

她于1942年春天年仅五岁上了南屯小学校。1945年获得了全伪满洲国小学生日语朗户比赛一等奖。1948年上了海拉尔第一中学校,1952年被派送到内蒙古语言文学专修科学习,其间担任了院学生会学习委员。

她在课外大部分时间和休息日在图书馆和教室里博览群书丰富了知识面和开阔了思想境界。1953年,年仅十六岁提前毕业回到海一中当了文学教师,在该校工作期间被选为先进工作者。

她在改革开放后的蒙语广播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介绍外国文艺节目和区内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文艺节目并把清代达族文学泰斗敖拉·昌兴的诗歌首次播放介绍深受欢迎。

她利用来余时间为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编译语文教科书和教师参考书,自学掌握了满文和日文,参加了内蒙社科院语言所编的《满、蒙、汉辞典》的编纂工作。

1990年应聘赴日本国参加了国际交流基金编《基础日本语学习辞典》的蒙语编译工作。在内蒙古的文化教育事业和为繁荣振兴民族广播事业中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为此,世界著名机构联合庆祝1999~2000年活动委员会为她授予《千年之授予交荣誉勋章》。今已成为中国译协会员、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会员、达斡尔族学会会员、香港科学院顾问。



敖忠恕:(公元1937~今),四川成都人。著名医务工作者,内科医学专家。

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

1960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现华西医科大学)医疗系。此后至今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工作,1993年晋升为内科主任医师,1994年被沪州医学院聘为内科教授。

1978年引进德国TauchertM等的潘生丁试验,并加改进,著文《潘生丁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一条新途径》(宜宾科技1979),比国内首次公开发表的同类文章早五年。另一科研总结《安定对心电生理的影响及其应用价值》获四川省卫生厅1985~1989年一等优秀论文及省科技“四大”优秀论文奖。

对终止阵发性室上速作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一个可行的程序方案。

1986年研究成功病区按需心电遥测监护技术。1988年获省卫生厅资助,研究“城区远距离按需心电遥测监护”,有阶段性成果。

1991年被载入香港中国经济出版社主编的《中国当代技术人才荟萃》一书。1994年被邀参加“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电生理专业学组”及“中国心电生理研究会”,同年被载人《四川人才年鉴》,进入省“专家库”。曾多次参加全国性及国际性学术会议、交流。



敖 忠:(公元1937~今),湖南桃源人。著名现代教育家。

1961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职于重庆教育学院教授。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主编,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理事,重庆市文学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鲁迅研究学会筹副理事长,重庆作家协会理事。

他长期主讲文艺学、写作学、马列文论、鲁迅研究等课程,曾荣获“重庆市优秀教师”称号及首届“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开始文学理论研究及评论写作,四十年来笔耕不辍,已在国内各报刊发表文艺理论研究论文及文学评论二百余篇。

出版专著《普通文章写作》、论文集《管窥集—文艺理论与批评》;参著《爱我中华诗歌鉴赏》、《鲁迅作品赏析大词典》、《鲁迅作品手册》、《美育向导》等十余种。作品曾荣获省、市政府颁发的优秀社会科学论著奖、建国四十周年重庆文学奖等十余次。



敖·碧力格:(公元1938~今),达斡尔族;内蒙古鄂温克旗人。著名现代文学家。

1962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现任北方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会、内蒙古民俗学会会员和内蒙古达斡尔学会理事及呼伦贝尔盟达斡尔学会副理事长。

参加过内蒙古师大《蒙古秘史》国际学术会、中国第三届卫拉特史国际学术会(新疆)和全国首届阿尔泰语系民族叙事文学与萨满教文化学术会等。

主要论著有《论达斡尔族著名诗人敖昌兴事迹》、《介绍满族(尼山萨满传)》、《关于成德公的家谱》、《呼伦贝尔佐领敖昌兴题词的三个石碑》、《(蒙古秘史)中达斡尔词的注释》和《北方民族萨满服和法器》、《上尉的女儿》、《四四年八月》、《达斡尔传统文学》、《呼伦贝尔历史文化文献》、《尼山萨满传》等。

传略被辑入《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大辞典》和《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等辞典。



敖向阳:(公元1939~今),原名敖祥仁;江西高安人。著名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专家。

1966年毕业于南京林学院林学专业。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先后主持和参加的省部级科研项目有“湿地松芽流脂病的防治试验研究”等四项和国家“七五”、“八五”攻关课题2项、林业部推广项目一项。1984年获中国林学会“劲松”奖,1985年获省优秀科技成果四等奖,1988年获中国林学会首届陈峰奖,1989、1994、1997年分别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获省农业科教人员突出贡献一等奖及省林业厅科教兴林突出贡献一等奖。

参编《林木病虫害防治问答》、《农林病虫草害防治百科》、《常绿阔叶林经营技术》等书,分别由江西科技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和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湿地松芽流脂病成因和防治方法的研究》、《菌根对松苗的影响及其应用》、《湿地松芽流脂病的防治试验》论文被收集在《江西植病论文选编》上。

发表学术论文和科普作品四十余篇。传略辑入《江西省高级科技人员名录》、《中国林业专家大辞典》、《中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辞典》。



敖湖林:(公元1948~今),号文波;江西高安市人。著名基础教育家。

江西宜丰县石花尖中学高级教师,校党支部委员。江西教育学会会员,江西诗社宜丰分社会员,宜丰县语文学科带头人。

他教书育人三十余年,所任教学班在全县“四率竞赛”中创“四连冠”业绩。指导学生参加县以上大赛每每获奖,在县以上刊物发表文章多篇。

先后发表小说《形象》、报告文学《残舟泛海,伤雏试翼》、抒情散文《板栗树啊,杜鹃花》、诗歌《七律.黄岗览胜》、词《念奴娇.垦工抒怀》、歌词《新中华的步伐》、《宜丰之歌》、歌曲《石花尖中学校歌》。其中校歌选入教育部编辑的《中华校歌大系》一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开始致力教育改革。先后进行过单元系列教学法、“三九”式教读法、情境作文训导法、初中作业评阅五步法、“三段五步”作文批改法等项教改实验,创立语文十大教学法。先后发表和获省级奖论文多篇。其中《音乐学科教育六大弊端亟待根治》、《“三段五步”作文批改法》获省优秀论文一等奖。发表于《江西教育》的《初中作业评阅五步法》具较高理论和实践意义,选入《世纪之光》丛书。《“三段五步”作文批改法》教改论文入选省素质教育经验交流文集。独立主持的《“三段五步”法》作文教改实验被地区鉴定为优秀实验课题,获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教改经验及事迹载报并在江西卫视播放,成果在省地推广。他被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敖英芳:(公元1956~今),女。著名运动创伤外科专家。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运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1982年大学毕业,1988研究生毕业获外科医学硕士学位后在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从事运动创伤外科临床与研究工作,主要临床与研究重点为运动创伤。

1994~1995年赴日本学习人工韧带与生物可吸收性内固定材料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膝关节镜外科技术等。1997年6月担任运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为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主要科研成果是人工韧带重建膝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膝交叉韧带等。

1996年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培养毕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多名。

现任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常委,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常委,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外科学组委员,中国运动医学会创伤学组组长。



敖明权:(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前第三十六军副军长。

跟帖时间 2010-06-17 10:55:4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敖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雄才命世;侠气干霄: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清江人敖英,字子发,明朝正德年间进士,由南京刑部历陕西、河南提学副使,官至江西右布政使。善写诗,意境幽远,尽辟蹊径,著有《慎言集训》、《东谷赘言》、《绿雪亭杂言》等。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福清人敖陶孙,字器之,号臞庵。宋宁宗时,权相韩侂胄执政,与宗室大臣赵汝愚争权,赵汝愚被罢官,死在外地;韩侂胄又指理学为伪学,罢免、驱逐理学家,朱熹被贬外任。敖陶孙当时在太学,写诗送朱熹,又写诗哭赵汝愚,因此触怒了韩侂胄而遭追捕,他改变姓名逃跑才免了祸。后来登庆元年间进士,官至温陵通判。著有《臞庵集》等。

仙丹炼井;侠气干霄:上联典指晋朝时期的敖仙修道于江西上高县高山上,上有真人炼丹井和冲真观。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敖陶孙以诗哭赵汝愚被追捕,变姓名亡命而得免。

跟帖时间 2010-06-17 10:53:4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敖氏的字辈排行 -- 湖北襄樊敖氏字辈:“宗绪安楚相诒谋盛德昭绍贤长续永显耀佐兴朝”。

湖北麻城、四川南充敖氏字辈:“昌文兴朋勤”。

湖北黄冈敖氏字辈:“少兴文明正永世向朝廷”。

重庆城口敖氏字辈:“荣华成梦永锡长春施事孝地龙凤舞腾”。

重庆敖氏一支字辈:“示师显尚志体正玉文明善自为能学安全作守诚”。

江西德兴敖氏字辈:“杞廷文仲应世代光华新崇先定起后耀祖必振宗传家宜清白诗书永隆重”。

云南昆明、曲靖敖氏字辈:“国士学成选容新”。

辽宁丹东敖氏字辈:“春启光华庆永昌德可延宗仁寿长”。

四川彭州敖氏字辈:“永兴安庆玉国正德明昌富贵文忠本严理定家邦”。

河南信阳敖氏字辈:“光明正大士荣华富贵锦祖述绍继承公宽信惠敏文武振家声仁笃培枝本礼义尚节廉忠孝慈良秉积善有余庆修德昌其品天增禄万钟祥云双宝鼎”。

陕西汉阴敖氏字辈:“永远启鸿喜人贤世维运忠孝振家声”。

跟帖时间 2010-06-17 10:52:2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敖氏的家谱文献 -- 湖北竹溪敖氏族谱,(清)敖自恩修,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竹溪县文物管理局。

江西上高敖南孝友李氏三修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三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德兴(建昌)新城敖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敖光浦、敖光椿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上高敖阳蛇谿邬氏族谱三卷,首一卷,(清)邬绍腾等纂修,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湖北竹溪敖氏袖珍小谱,(清)敖立榜纂,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竹溪县文文物管理局,今仅存第一卷。

江西万载敖阳严氏四门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享叙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卷、第四卷。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浙江长兴雉南敖氏宗谱八卷,(清)敖明耀等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西万载白良敖氏族谱,(清)敖焕章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谯国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上高敖阳陈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926年)白沙洲德星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八~九卷、第十二~十四卷。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上高敖西李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咸丰年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三~五卷。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上高敖西罗氏六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末。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湖北竹溪敖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湖北省竹溪县文物管理局。

跟帖时间 2010-06-17 10:48:5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敖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鲁 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2.堂号:

谯国堂:以望立堂。

鲁国堂:以望立堂。

寀庵堂:宋朝有敖陶孙的,从小不受约束,胸怀大志。当时的奸臣韩佗胄当权,大儒朱熹遭贬。陶孙正游学太学,他首先做诗为朱熹送行。赵汝愚死在被贬的地方,他又写诗哭赵。韩佗胄听到这些以后很生气,于是下令逮捕敖陶孙,陶孙改名换姓逃掉了。后来陶孙中了进士,做了温州通判,著有《寀庵集》。

享叙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伦堂:资料有待补充。

慎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德星堂:资料有待补充。

世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睦堂:资料有待补充。

正义堂:资料有待补充。

心远堂:资料有待补充。

清江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6-17 10:46:3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敖氏的迁徙分布 -- 敖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六十一位,人口约三十万七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9%左右。

敖氏族人曾长期繁衍滋长于今山东曲阜、安徽亳州一带,曾在上述之地长期居留,且繁衍兴旺,成为上述两地之大族,后世播迁于全国各地的敖氏族人多由上述两地分衍而出。

敖氏族人在早期历史上表现得比较沉寂,至南宋宁宗时,才有一位福清(一说闽县)名士敖陶孙,因倜傥有大志而名满天下,其是一位“胸蟠两万卷,笔落五千言”的人物。另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宋朝有一位敖知言,临江军人(今江西清江临江镇),表明在宋朝时期敖氏族人已分布于江南大部分地区。

宋朝末期,敖氏族人南播区域愈广,今广东、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地均有敖氏族人。

元朝末期,群雄并起,逐鹿于华中、华东等地,百姓深受战争之苦,敖氏族人同其他百姓一样,有避难进入今贵州、云南、广西之地者。历明、清两朝,敖氏族人有东入台湾,南入海南,北入东北、甘肃、内蒙之地者。

如今,敖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西、福建、四川、重庆、贵州、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台湾等地为多。今云南省的昆明市、曲靖市富源县,湖北省的黄冈市、麻城市、襄樊市,四川省的南充市蓬安县、绵阳市、铜梁县,江西省的德兴县、新干县、新余县,重庆市,浙江省的乐清市,福建省的邵武市光泽县,湖南省的邵阳市,陕西省的汉阴县,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左中旗等地,均有敖氏族人分布。

跟帖时间 2010-06-17 10:43:1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敖氏的各支始祖 -- 敖开甫:字建堂,生没缺,葬大山虎形公劣杏轩公自南城敖家渡迁要邑太源宋元草间公避兵本乡鸡寨后,平卜居四十七都瑞溪鄢家是为我鄢家之始祖马其上世祖系源流悉载敖家渡及大源宗谱中兹不援序者以从支修故也。元配:鲁氏,生没缺,葬与公。生二子:敖乾首,敖乾安。

跟帖时间 2010-06-17 10:33:1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