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氏的历史名人 -- 鄂千秋:(公元?~前190年待考),沛人(今江苏沛县)。著名汉朝开国功臣。
刘邦立国后嘉奖功臣,鄂千秋不思高官厚禄,首举萧何有万世之功,当封第一。刘邦听其言后很高兴,说道:”进贤受上赏,何功虽高,得鄂益明。”于是封鄂千秋为安平侯。
鄂穆图:(公元?~1662年待考),满族,字麟阁,号遇羲,张佳氏;长尼和乐人。著名清朝大学士,满族鄂氏鼻祖之一。
鄂穆图是后金崇德初年的秀才,后中举人。他为皇太极讲译书史。
清顺治初年,授秘书院侍读,奉命编纂清太祖、清太宗两朝实录。又译著有满文《通鉴》、《诗经》、《尚书》等。
鄂穆图通兵法韬略,奉命随多铎等进攻关中、江南、福建、湖广,出谋画策颇多。以功授宏文院侍读学士,迁中和殿大学士礼部侍郎。在清顺治末年,他随清军进攻云南,在班师途中病逝。
鄂穆图好为诗,开满洲文学之先,著有《北海集》传世。
鄂克逊:(公元1641~1729年),满族,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著名清朝大臣、将领,满族鄂氏、傅氏鼻祖之一。
其父鄂通武,事清世祖。康熙时期征俄罗斯有战功,超授骑都尉,授拜他喇布勒哈番。后来鄂克逊袭职,率军讨吴三桂,功勋殊烈,累加世职三等轻车都尉,授江宁将军。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鄂克逊病逝,终年八十八岁,谥号“武襄”。
鄂尔泰:(公元1677~1745年),满族,字毅庵,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著名清朝大臣,满族鄂氏鼻祖之一。
西林觉罗·鄂尔泰先人投归努尔哈赤,为世管佐领。祖父图彦突官户部郎中,父亲鄂拜为国子祭酒。鄂尔泰一生最主要的政绩,就是在西南地区搞改土归流。
西林觉罗·鄂尔泰六岁入学,攻读四书五经,八岁开始作文,练习书法,十六岁应童子试,次年中秀才,十九岁补廪膳生,二十岁中举,即进入仕途。二十一岁袭佐领世职,充任侍卫。此后官场蹭顿,到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三十七岁时,才出任内务府员外郎。可是又淹滞不进,这时他很为自己的官场不利而烦恼。
清康熙六十年元旦,西林觉罗·鄂尔泰正值四十二岁,他作诗自叹:“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又在《咏怀》诗中吟道:“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当时他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绝没有想到后来能出将入相。
西林觉罗·鄂尔泰官运的转机是在清雍正帝继位之时。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农历1月,他被任命为云南乡试副主考,农历5月,被越级提升为江苏布政使,成为地方大员。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又晋升为广西巡抚。在赴任途中,雍正皇帝觉得他仍可大用,就改封为云南巡抚,管理云贵总督事,而名义上的云贵总督杨名时却只管理云南巡抚事。所以,鄂尔奉在西南开始官职虽为巡抚,而实际上行使着总督的职权。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农历10月,西林觉罗·鄂尔泰获得总督实职,加兵部尚书衔,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改任云贵广西三省总督,次年得少保加衔,清雍正十年(公元1731年)内召至京,任保和殿大学士,居内阁首辅地位。后又以改土归流之功晋封伯爵。同年,因清政府在西北两路用兵,他出任三边经略,赴陕甘前线督师,数月后回京复命。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4年),贵州改土归流地区土民叛乱,雍正帝以西林觉罗·鄂尔泰对此经理不善,削伯爵,但对他信任如故。雍正帝死后,鄂尔泰出任总理事务大臣。
清乾隆间元年为钦点会试大总裁,除大学士职务以外,他又兼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经筵讲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衔太傅,国史馆、三礼馆、玉牒馆总裁,赐号襄勤伯。
西林觉罗·鄂尔泰在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病逝,终年六十六岁。乾隆大帝亲临丧所致祭,谥号“文端”,配享太庙,入祀京师贤良祠。一直到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因其侄鄂昌与门生胡中藻之狱,被撤出贤良祠。
西林觉罗·鄂尔泰著有《西林遗稿》。雍正皇帝编著的《朱批谕旨》中就收有《鄂尔泰奏折》,汇集了他在云贵广西总督任上的奏疏。
西林觉罗·鄂尔泰的元配夫人瓜尔佳氏早卒,续娶的是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迈柱的女儿。西林觉罗·鄂尔泰与迈夫人感情甚笃,不娶妾,生有六子二女。
长子鄂容安,官翰林院掌院学士,河南巡抚,两江总督。娶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历山东安徽承宣布政使,乙酉科云南主考博尔多之女。
次子鄂实,官前锋统领,娶补氏,都统,总督江南等处七省漕粮补熙之女,未久卒。继娶大学士高斌之女。
三子鄂弼,充西安将军,娶领侍卫内大臣信勇公哈达哈之女。
四子鄂宁,位至云贵总督,娶内大臣海望之女。
五子鄂圻,娶庄亲王允禄之女。
六子鄂谟,娶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迈柱之孙女。
西林觉罗·鄂尔泰一门高官厚禄,联姻望族。
鄂 恒:(生卒年待考),满族,字松亭,伊尔根觉罗氏。著名清朝官吏。
清朝时期官至陕西知府,著有《求是山房集》。
鄂栋臣:(公元1939~今),江西广丰人。著名大地测量学家。
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
从1984年10月起参加中国首南极考察队开始,先后五次远征南极科考,四次赴北极并曾到达北极点考察。1991年起兼任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
曾任中国南、北极考察队副队长、党委副书记等职,是全国唯一同时参加过“四首次”者: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建立长城站、参加中国首次东南极考察队建立中山站、参加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赴北冰洋考察、首次中国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
主持负责中国十七年南、北测绘科学考察和测绘科研攻关项目。
1986年7月~1999年7月,担任了十四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鄂莫岚:(生卒年待考),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极地研究专家。
鄂俊泰:(生卒年待考),辽宁沈阳人。著名公路工程专家。
鄂基瑞:(生卒年待考),安徽和县人。著名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鄂华男:(公元1932~今),湖北荆门人。著名现代作家。
在南开中学念书时就开始发表作品。
1953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1956年后以《自由神的眼泪》系列国际题材小说驰名文坛。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正式成为专业作家。现为吉林省文联副主席,一级作家。是第四届全国文联委员,第四、五届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第五、六、七届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出版了长篇小说《水晶洞》,《在黛色的波涛下》,《翼王伞》中短篇小说集《自由神的眼泪》,《女皇王冠上的钻石》、《艺术的控诉》,《丹凤朝阳》,《幽灵岛》,《宝石的地图》,《盗火者的足迹》,《鄂华中短篇小说选》,《走向命运的星辰》,《天空的梦》,散文报告文学集《天池纪想曲》,《黑海的帆》,《鄂华报告文学选》、《魔鬼队的覆灭》;电影剧本《祭红》,《绿十了号沉船》;长诗《雁姑峰上的石像》等三十多部著作。
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奖,全国报告文学奖,全国广播剧奖,东北文学奖大奖。作品入选中国新文艺大系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各卷。
先后访问过罗马尼亚、澳大利亚、苏联、英国、美国、朝鲜等国,是我国当代文坛有卓著成就的作家。
鄂锁令:(公元1934~今),达翰尔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著名基础教育家。
195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现任齐齐哈尔市三十七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他从教四十余年来,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总结实践经验撰写了二十多篇理论水平高、实用价值大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方面的学术论文,分别发表在国家、省、市级书刊上。其中获得专家评价最高,社会效益最佳而闻名全国的《六步教学法》一文,获得省优秀科研成果奖。国家教委先后两次在上海、北京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上向全国推广。
他所任过领导职务的吉林省镇来县的教育,由于他用理论结合实践去指导教学第一线。由全省最落后县成了省先进县,升学率居全省之首。特别是调任齐齐哈尔二十中学校长十来年,科学管理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改革课堂教学,普遍运用六步教学法,大幅度大面积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使一所设备落后、师资低、质量差、升学率从全市之尾一跃而为全市之首,成为省先进学校。省、市新闻界多次宣传六步教学法及其实践硕果,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二十一个省、市在推广运用六步教学法。
由于他成绩卓著,贡献突出,多年被评为省的先进工作者。并被编入《中国当代教坛名人传略选》、《中国当代名家名师传略》二书中,兼任齐市龙沙区教育学会副会长,《学习报》特邀编辑。
鄂允文:(公元1934~今),满族,原名鄂元骧;北京人。著名现代影视剧作家。
少年失怙辍学,1949年投身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先自学而走上文艺创作道路。军队转业后,历任文书、书记、文化干事、文艺编辑、编剧、国家艺术二级编剧,兼任无锡市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及江苏影视协会常务理事。
创作了《蛇侠》、《湖水情》、《梦回江南》、《腐草》等影视剧十七部。其中电影《二泉映月》获文化部授予1979年度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前五名音乐奖;参加阿尔及利亚、埃及、美国、意大利举办的中国电影周、回顾展和第五届开罗国际电影节;领衔编剧的电视连续剧《堂堂男子汉》获全国首届“乌金奖”电视剧三等奖;《江海明珠》获全国广播连续剧“白玉兰杯”剧本创作纪念奖。
著有《山水画家倪云林》、《倪瓒艺术生涯与历史评价》、《清閟诗文漫志》和《阿炳事考争鸣比较与订讹》收入“倪瓒生平与艺术及其影响”国际研讨会和“阿炳艺术”国际研讨会研究文集。
传略辑入《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名人录》、《中国文艺家传集》。
鄂梅莲:(公元1950~今),女,达斡尔族;内蒙古莫力达瓦旗人。著名舞蹈艺术家。
1968年毕业于内蒙古艺术学校舞蹈科。内蒙古舞协会员,兴安盟中级艺术系列评审委员会委员。兴安盟歌舞团教研室主任、三级编导。
1988年参加了内蒙古文化厅文艺于校联合举办全区舞蹈编导教研班,并创作了舞蹈作品。1989年参加国防科工委平台基地文艺汇演,
1990年在兴安盟文化处举办的首届全盟乌兰牧骑舞蹈培训班,主要担任讲授舞蹈编导课。同年参加内蒙古舞蹈比赛,1991参加国防科工委平台基地文艺汇演,1992年参加北京国防科工委录像文艺比赛,1994年参加了文化部少数民族文化司、内蒙古文化厅联合举办的内蒙古自治区舞蹈编导培训班。1994年参加沈阳铁路局文艺汇演。
近年来创作了数十部舞蹈作品,有群舞《草原情》、《美酒哈达献亲人》、《军人的风采》、《欢乐的牧场》、《神圣的炮手》等作品。
多年来创编大量作品,如《欢庆》、《天使的祝愿》、《蒙古人》、《烛光里的妈妈》等二十余部作品,同时还担任舞蹈教学工作。
鄂竟平:(公元1956~今),河北乐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副部长。
197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2月参加工作,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工专业大学毕业,教授级高工。
1973年2月,吉林省梨树县白山公社插队;1975年9月,吉林省水电学校学生;1977年8月,吉林省水利设计院干部;1979年9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工专业学生。
1983年8月,先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电部、水利部办公厅部长秘书、计划司干部、计划司计划处副处长、计划司计划处处长、计划司副司长。
1993年6月,先后任海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主任、党组书记。
1997年5月,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2001年5月,任水利部党组成员、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
2003年8月起,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副部长。 跟帖时间 2010-05-11 10:36:4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鄂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源自鄂国;望出武昌:全联典指鄂氏的源流和郡望。
功膺上赏;系出侯封:上联典指西汉初期的鄂千秋,以谒者随刘邦平定诸侯有功。分封功臣时,他向汉高祖刘邦建议:“楚汉对峙时,萧何固守汉中,立下万世之功,应该是第一功臣。”汉高祖说:“你能举荐贤人,就当受上赏。萧何虽然功高,有了你就更贤明了。”于是,封他为安平侯。下联典指鄂氏来源于商代鄂侯,当时,他与鬼侯、文王并称为“纣之三公”。
2.六言通用联:
满洲文学先导;汉朝开国功臣:上联典指清朝大学士鄂穆图,崇德举人,尝燕马通读书,好为诗,开满洲文学之先,有《北海集》。下联典指汉朝安平侯鄂千秋,刘邦立国封功臣,千秋位置未定,他不思高官厚禄,首举萧何有万世之功,当封第一。刘邦听其言,又封鄂千秋为安平侯。
3.七言通用联:
受汉祖进贤之赏;表关中给饷之功:全联典指汉朝时期的鄂千秋,以萧何常守关中,转给馈饷,曰:“此万世之功也。”当第一。高祖曰:”进贤受上赏,何功虽高,得鄂益明。”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公正超人,汉帝加封而不靳;业绩在世,萧相得言以益明:全联典指汉朝安平侯鄂千秋事典。 跟帖时间 2010-05-11 10:34:4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鄂氏的字辈排行 -- 江苏泰兴鄂氏字辈:“凤熙文子士世惟正大光明忠厚传家”。
广西壮族鄂氏字辈:“松培忠诚意志祝新邦”。
湖北武汉鄂氏字辈:“纪志茂学德胜天开运”。 跟帖时间 2010-05-11 10:33:1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鄂氏的家谱文献 -- 鄂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委员会会长朱炳国处。
鄂氏六修家乘,(清)耿荣安编辑,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无锡市新建档案馆。
满族栋鄂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八旗谱牒馆。 跟帖时间 2010-05-11 10:31:5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鄂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武昌郡:春秋时期属于楚国的领土,称为鄂邑,隋、唐两朝并被置为鄂州。三国时期曹魏、孙吴两国各置江夏郡。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三国吴孙权分江夏、豫章、庐陵三郡之地,设置武昌郡,治所在武昌(今湖北鄂城),不久改名江夏郡。曹魏时期江夏郡的治所在上昶(今湖北云梦)。晋朝灭孙吴后,还治旧地,晋朝太康初年又改为武昌郡,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长江以南,嘉鱼、咸宁、通山等县以东和江西九江、瑞县等市县地。南北朝时期宋国移治到夏口(今湖北武昌),辖区缩为今武汉及其附近一带。治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
2.堂号:
武昌堂:以望立堂,亦称鄂州堂、鄂城堂。
安平堂:汉朝时沛人鄂千秋,从汉高祖定诸侯有功。在汉高祖大封功臣的时候,一时位次不好决定。鄂千秋说:萧何是万世功,应居第一。这意见很称刘邦心意,因此封鄂千秋为安平侯。
进贤堂:资料有待补充。
怀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5-11 10:29:1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鄂氏的迁徙分布 -- 鄂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七十一位门阀。
鄂氏最早出自姞姓,得姓于商末周初,是以国为姓的姓氏。相传黄帝的姞姓子孙受封于鄂,即今天的河南省南阳,是夏商时的诸侯。商末鄂侯与西伯姬昌、九侯并称“三公”,纣王不仁,杀了九侯,鄂侯为了替九侯伸冤,得罪了纣王,全家被杀。鄂侯的子孙从此就以国为姓,世称鄂氏。
有学者认为鄂氏出于春秋时期,根据史籍《名贤姓氏言行类稿》上记载,鄂氏出于晋鄂侯,他的子孙以爵号为姓。而史籍《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国熊渠的第二个儿子红被封为鄂王,他的后代就以先祖爵号“鄂”为姓氏。史籍《姓氏考略》上则说,楚王的弟弟鄂君被封于武昌东鄂,子孙就以国为氏,称为鄂氏。
“鄂”是湖北省的简称,在春秋时期属于楚国的领土,称为鄂邑,隋、唐两朝并被置为鄂州。古代的鄂州在今湖北省武昌市,是全国鄂氏族人的发祥地。鄂氏望族居于武昌郡(今湖北鄂城)。 跟帖时间 2010-05-11 10:25:4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