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氏的历史名人 -- 国 侨:(公元前?~前522年),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州新郑人(今河南新郑)。著名春秋时期郑国大夫、政治家。
公元前554年任郑国卿后,实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铸刑书于鼎,为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律。他主张保留“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善于因才任使,采用“宽孟相济”的治国方略,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
国侨是郑穆公之孙。青年时即表现出远见卓识。郑简公元年(公元前565年),其父公子发率军攻蔡,大胜,郑人皆喜。国侨却指出这将导致楚国来攻和晋国反击,而使夹在中间的郑国饱受战祸。
两年后,公子发在贵族内讧导致的政变中被杀,郑简公亦被劫持到北宫。国侨沉着机智,布署周密后始率家兵攻打北宫,遂在国人支援下平息了变乱。新任执政公子嘉制订盟书,强调维护个人特权,引起贵族大臣反对。公子嘉打算强制推行,国侨又力劝他焚毁盟书,平息众怒,以稳定政局。
郑简公十二年,公子嘉终因专权被杀,国侨得立为卿,任少正。在同霸主晋国的一系列交涉中,他据理力争,不卑不亢,尽量维护郑国的权益。郑简公十八年,他随执政公孙舍之攻打陈国,也能注意军纪,遵守传统礼制。事后在向晋国献捷时,又有理有据地驳回了晋人的责难,迫使其承认郑国的战绩。为此郑简公给予国侨以重赏,他却只接受了与其地位相称的部分。次年,楚康王为慰抚许国率军伐郑,国侨主张坚守不战,让楚军获取小利后满意而归,以换取较长期的和平。郑人照此办理,果然促成了“弭兵之盟”。
简公二十三年,郑国大臣内讧,执政伯有被杀。国侨严守中立,以其卓越的才能受到多数人的尊重,遂在显贵首领罕虎的支持下,出任执政。
国侨治国特别注意策略,他一方面照顾大贵族的利益,团结依靠多数;一方面对个别贪暴过度的贵族断然给以惩处,以维护政府威信。他不毁乡校,允许国人议论政事,并愿从中吸取有益建议。而对自认为有利于国家的改革,却不顾舆论反对,强制推行。
对于晋、楚两霸,国侨既遵照传统礼制谨慎奉事,不给对方寻衅的借口,又在有条件时大胆抗争,驳斥其无理苛求。他宣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反对迷信鬼神星象,却又承认贵族横死能为厉鬼,而要将其子孙立为大夫加以安抚。他被孔子称为仁人、惠人,是守旧的士大夫景仰的人物,却又“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典,执行严格统制人民的“猛政”,创立加重剥削的“田洫”、“丘赋”等新制以“救世”。这说明子产是一位务实的政治家,他虽然力图维护传统的旧制,却不能不适应形势的变化而从事必要的改革。
国侨曾指出:“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求逞于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就是说,治国必须照顾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一意孤行则不能成功。他又说:“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即遇事应胸有成竹,执行中要坚持既定规划而不轻易越轨。
国侨还注意搜罗人才,用其所长,并能广泛听取建议,择善而从。国侨执政之初,改革措施也曾遭到广泛斥责,但他不为所动,坚决推行。其后改革成效显著,人们又普遍歌颂他的政绩,甚至担心后继乏人。
孔子曾称赞国侨是“古之遗爱也”。
国 渊:(生卒年待考),魏国人,后汉经学大师郑玄的学生。著名三国时期曹魏国大臣。
东汉末年,由于连年战乱,大批农民脱离土地,流落四方,大量土地荒芜,无人耕种,粮食极端匮乏。
曹操根据谋士们的建议实行屯田制度。屯田,有军屯和民屯两种,军屯是由驻军一面戍守,一面种地;民屯则是由政府招募流亡农民,把他们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垦荒种地。屯田农民直属国家,可以不服徭役。他们要把收获物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交给政府(即用官牛耕种的,收获物官六民四;用私牛的,官民对分)。
国渊忠于职守,勤政爱民,认真贯彻执行屯田制度,使农业生产得到较好的恢复。官升太仆。
国渊在任职魏郡太守期间,有一个人写匿名信诽谤朝政,曹操听了十分恼火,命令国渊查办。
匿名信里有多处引用后汉书张衡《二京赋》中的语句。国渊请求曹操准许他留下匿名信原件,但却秘而不宣。一天,他对功曹说:“魏郡是个大郡,而且是京城所在地,但学识广博的人却很少,可选派聪明颖懵的年轻人外出受业。”于是,功曹选出三个年轻人。在去受业之前,国渊接见了他们,并对他们说:“你们要努力学习未知的东西。《二京赋》是一部囊括一切知识的书,一向为世人所忽略,能讲授这部书的人很少。要找到这样的人,向他学习。”接着又把自己的意图秘密告诉了他们。
十天之后,经多方查询,找到了一个能够讲授《二京赋》的人。三个年轻人便前往学习。护送他们的官员顺便请此人代写了一封书信。国渊拿这封信与匿名信比较,笔迹完全相同。于是将他逮捕,经过审讯,搞清了全部案情。
侦破这起案件,就是要查出写匿名信者,即作案人。匿名信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多处引用了张衡名作中的语句。这既是侦查此案的关键,也是十分有价值的线索。国渊的思维活动可总结如下:
《二京赋》是一部囊括一切知识的书,很少有人能讲授这部书,而匿名信又多处引用该书的语句,也就是说:“只有具有较渊博知识的人,才能写出这封匿名信。”这样,就大大缩小侦查的范围;如果某知识渊博的人的笔迹与匿名信的笔迹完全一致,那么匿名信就是该人所写。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现在将能够讲授《二京赋》人的“信”与“匿名信”进行对比,笔迹完全一致。可见,两封信出自一人手笔。写匿名信的(作案者)就是此人。
国 柱:(生卒年待考),满族,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人。著名清朝楚雄镇总兵。
清雍正年间袭一等子爵。清乾隆年间出任前锋侍卫,因功升马兰镇总兵。后从征缅甸,调任楚雄镇总兵。
国林之:(公元1915~今),河北武邑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随营学校教员、股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分校主任教员、宣传科副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冀东第十五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兴隆县委书记,中共冀东第十七地委秘书长,华北军区第三纵队独立第一旅政治部主任,第八纵队第二十三旅政治部主任,第十九兵团第六十五军第一九四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九兵团第六十五军第一九四师政治委员,西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河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国敏元:(公元1944~今),女;北京人。著名中医专家、营养减肥专家。
国敏元的母亲是一位从京缄百年老字号名药店家族走出来的大家闺秀,外公、舅舅,表舅名下,都有着颇有名望的药堂、店铺。因此,国敏元得以在这里自由出入,从小接受了祖国传统医学的熏陶,不知不觉,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一颗种子。没想到几十年后,这颗种子竟在她身上大放异彩,圆了一个崭新的东方减肥模式的梦想。
国敏元十一岁那年,母亲得了一场重病,特意请留洋学医的姑父前来诊治。母亲需每天注射,而姑父又太忙,这注射的事自然落到了国敏元身上。谁知,这聪慧的小姑娘竟无师自通,拿着那粗大的针管毫不胆怯,初试身手就显得那样沉稳老练,深得姑父、家人的夸赞。此后,国敏元就成了家中的小护士,帮大人看病,服药,注射,且乐此不疲,样样干得蛮在行。
国敏元一天天长大,少女的梦愈发绚丽多姿,但她始终抱着一个最大的梦想:当一名共和国的白衣天使。身为电机工程师的父亲一生务实,他对儿女并不苛求,只要求他们掌握一门实实在在的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母亲却不赞成女儿学医,她偏执地认定:国敏元个性温厚和缓,不适宜与刀,剪和血淋淋的现实打交道。一向听话的女儿随了母亲的愿,从北京女十二中毕业后即考取了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也一度编织过将来做一个米丘林式科学家的梦。
大学时代的国敏元朝气勃勃,不仅功课门门优秀,还运用已学的知识搞了些科研项目。当市政府和主管教育的领导到学校现场观摩她的科研成果时,国敏元颇感自豪。不久,班里的同学又发现,国敏元干什么都挺“神”的,军事训练中学习跳伞,不多久她就达到了教练水平;学驾驶摩托车,技术很快就超过了男同学。
大三那年,由于国民经济发生了困难,学习劳动又异常紧张,营养跟不上,国敏元和一些同学患了甲状腺机能亢进,脖子肿起来老高,不得已住进了医院。当时医院里药品欠缺,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大夫们自然想到了古老的针灸术。国敏元见医生们忙不过来,就主动提出要帮忙。医生用疑惑的目光看了她捻针的架式,倒也蛮“专业”的,就顾不得是否符合规章,匆匆让她上阵了。不几天,病员们反映,这小大夫扎得针感很好,一点不亚于那些穿白大褂的。以至一个月后,国敏元要出院时,医生和病员们都对这位既勤快又利索的“编外针灸师”恋恋不舍了。
大学毕业后,国敏元被分配到北京门头沟区农业局,在燕山脚下开始了她从事果树改良的农艺技术员生涯。不久,文化大革命降临,正常的工作秩序完全被打乱,国敏元对无休止的大字报、大辩论和武斗毫无兴趣,干脆躲进小巢,重温那令人眷恋的少女之梦。那个年代,知识极度贬值。国敏无用很便宜的价钱就从书店里抱回了大批中医药书。虽说当时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她啃读起那一本本医书来,依然如痴如迷。以至几岁的儿子也“熟读”了妈妈的彩色《舌苔图谱》,一有客人来,便拉着客人说:伸出你的舌头来看看,苔腻而黄…
靠着刻苦勤奋,灵气和悟性,加之几位名医的指点,国敏元的医道日渐深厚。一出道便身手不凡,使几个婚后多年不孕的妇女都抱上了胖娃娃。
女儿上小学那年,一天,她突然告诉妈妈:黑板上的字全是模糊的。经测视,女儿的视力一下下降到0.2。国敏元拿出小小银针,精心为女儿扎治了一个星期,女儿的视力便恢复到了1.2,又巩固了一个月,女儿的眼睛就明亮如初了。消息不胫而走,女儿班上的几个“小近视眼”的家长纷纷前来求治,一时间,国敏元的家变成了十分热闹的小诊所。更为奇特的是,几年以后,女儿去河南参加一个天文学夏令营时,竟用肉眼观测到了一颗常人难以看见的星星。她根据观测画出的星象图谱,与资料记载的图谱完全吻合。更未料想到,这件事在欧洲天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据西方天文史料记载,这颗星是荷兰人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之后观测发现的,而对千年以前中国古代天象书中这颗星的肉眼观测记录不予以承认。现在中国一名小学生的肉眼观察实录,恰恰推翻了西方的片面决断,重新肯定了中国人对这颗星的首次发现权。国际天文学会组织为此专门邀请这名中国小学生去欧洲访问旅行。老师和同学都赞叹她有一双神奇的好眼睛,其实,更要赞叹的是她身后有一位温柔聪慧的母亲。
二十世纪年代的第二个春天,已过不惑之年的国敏元调入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去开拓一片充满希望的处女地。她搞的第一个项目就是银耳和金针菇的培植开发。不久,她的研究成果在北京食用菌科技成果展览会上展示,不仅博得了参观者的一致好评,还引起了一位中南海警卫团领导的关注。这位领导专门拜访了国敏元,并聘请她为中南海的高级营养顾问。
说起来,国敏元与中南海早有缘分。五十年代曾与周恩来一起在法国勤工俭学、又与邓颖超在重庆一起领导过妇女救亡运动的姑姑,就几次带着她去中南海看望总理夫妇。记得有一次在西花厅的海棠树下,她和姑姑与总理、邓妈妈一起合完影,总理拍着她的肩膀问:“小鬼,长大想做什么?”国敏元应声答道:“学医,当一名医生。”而今,她虽未兑现对周总理的承诺,但她又走进了中南海。国敏元进入中南海后,不仅根据领导人不同的身体状况调配出了多种营养配餐和食谱,而且还毫无保留地向中南海的厨师们传授营养学知识。同时,她又亲自指导警卫团的战士们培育出大面积的天然保健品:那散发着清香的鲜银耳像一片盛开的雪莲,一束束金针菇鲜嫩秀丽,毛绒绒的猴头菇可爱诱人,谁见了都欢喜。
这期间,国敏元又拿出自己精心研制了几年的菊花、芦荟饮料配方,用北京玉泉山的矿泉水,调制出一种口味纯正的天然保健饮料。这种饮料很快走上了人民大会堂的国宴餐桌。不久,她又受聘出任人民大会堂营养师,指导国宴的面点、菜肴营养成分的合理调配,成为国家一流的营养保健专家。国敏元出色的工作实绩引来了八方赞誉,一些医院的减肥门诊和社会上的减肥健身班纷纷慕名请她为肥胖患者们配制具有减肥效应的营养配餐。不久,一些患者反馈给了她可喜的信息——食用了她提供的营养配餐,不仅快速减了肥,而且由肥胖引起的高血压、便秘、糖尿病等症状也明显减轻了。
欣喜之后是更加冷静的思考。国敏元感到,偶然的成功未免显得过于肤浅,如按这样的配方生产出减肥食品无疑等于敷衍民众。没有坚实的理论依据,没有大量的综合分析研究的成果,就像沙滩上的建筑,是不会稳固长久的。与此同时,一个新的科研计划在她脑海里铺陈开采。
从二十一世纪初以来,肥胖以及肥胖带来的并发症越来越成为一个全世界关注的课题。1993年春天,美国路易斯·哈里斯测验所对西方国家肥胖现状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抽样调喳,发现美国人身体超重的占66%,德国高踞世界榜首,身体超盒者达75%,接下来依次是意大利、加拿大、法国、英国、俄罗斯,在一些穆斯林国家,大胖子更是比比皆是。正迈着稳健步履奔向小康社会,的中国,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肥胖者增多也成为一种趋势。据联合国卫生组织官员披露,地球上每死亡四个人,就有一个是由肥胖诱发的病因所致,其死亡数字已远远超越崩症,艾滋病之上。
国敏元深深地同情和理解那些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她以医生的职责竭尽全力解除患者疾苦的职业精神,以科研工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更以东方女性的一颗温柔聪慧之心,开始了扎扎实实的探索之路。当国敏元下气力将前人,特别是西方的减肥理论和实践认真梳理之后,她开始对一些减肥研究权威的理论基点打了个大大的问号:肥胖之症果真是营养过剩造成的吗?
国敏元研究发现,许多肥胖者都伴有严重的内分泌失调,他们进食后,体内不能合理调节,使营养吸收失去平衡,以至造成一方面营养缺欠,一方面脂肪大量堆积而导致肥胖。她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肥胖并不是营养过剩,而恰恰是人体内分泌严重失调导致的严重营养不良。国敏元终于闯过了“肥胖’营养过剩说”的怪圈,在世界减肥领域独树起二面东方之旗。
中医关于“肥症”的直接论说虽不多见,但国敏元对古老医学博大精深的机理和原则,辩证灵活的施治方法融汇贯通,却从中得到了根本的启示。她的选择是按照中医扶正祛邪的原理,以补虚来治本。确定了补法减肥的新视角。于是,她提出了世界首创的全营养减肥的新概念,即对人体内分泌功能进行全面的调整,通过全营养使人体生理建立一种新的平衡,达到既减肥又健康的目的。
从一种减肥新观念的确立,到一种安全有效的减肥新食品的诞生,还有一段艰辛的路。横在国敏元面前的又一座高山,就是如何在多如繁星的医食兼用的物品中,筛选出含营养成分最丰富的纯天然珍品。这如同一个浩大的排列组合工程。要将选用的每一样物品的产地,各种营养成分比、微量元素含量等数据一一作出统计,找出最佳组合,如有一点儿需改进变更,整个配方的几十种原料又得打乱重新排列。这对于年近五十岁,肩负工作、科研和家庭三副重担的国敏元来说,显得过于沉重了。但她那个温馨、和谐,充满民主和知识氛围的家庭,在关键时刻给她帮了大忙。
在某大学专事计算机网络工程的丈夫,帮她上机检索资料,搞配方排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学医的女儿和理工科大学毕业的儿子,有空就帮她整理翻译些中外文资料。当她劳累,心绪不佳时,一对儿女还千方百计地安慰她。国敏元更是全身心地沉浸在“全营养减肥”的天地里。除了平日泡图书馆、实验室外,节假日也全部搭上了。一大早起来,就在家里搬瓶倒罐,摆开了阵势,把各种原料碾碎、熬烂,反复配比、调兑,直到调出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来。国敏元说:我做事喜欢一鼓作气,不弄出个结果是不会罢手的。当笔者问她“国氏全营养素”的成方曾经进行过多少试验,国教授笑笑说:“比较大的改进试验大约有十多回,小的那就不计其数了。有时一个星期天下来就得改七八次。”
有了配方,还得请肥胖患者们食用,随之进行追踪调查。国敏元和几家医院的减肥门诊挂钩,每天不辞辛苦为这里的患者测量体重、腹围,血压,胆固醇等减肥指标。几年下来,她积累了上千例追踪调查档案,为产品的不断改进完善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科学依据。当产品推进到加工试制阶段时,经费又成了当务之急。她一面寻找合适的生产厂家,一面四方筹措资金,并向海外的亲友伸出了求援之手。好在海外亲友非常理解她的事业,纷纷解囊相助,不久便筹集了近十万元,为她解了燃眉.之需。
经历了一千五百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国敏元终于走上了属于她的成功殿堂。
1992年夏天,北京香格里拉饭店辉煌的大厅内,一个别开生面的鉴定会正在进行。前国家卫生部长钱信忠,轻工业部科技发展司副司长徐蓓蕾、亚洲营养学会理事沈治平、著名养生学家金世元等国家一流医学、食品专家五十多人汇集一堂,为国敏元教授发明的特效减肥食品“国氏全营养素”进行科学鉴定。会议由上午9:00~2:00,对专家们以近乎挑剔的眼光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国敏元都做了科学,准确的答辩。最后,中国营养食品专家们审评断言:国敏元解决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国氏减肥理论,是人体生命科学的一次世纪性突破,必将给人类的减肥事业带来一场革命。轻工业部食品司司长郑重向全场宣布:“国氏全营养素”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科技成果。全场顿时响起热烈掌声。
仅过了一个秋冬,由国敏元监制的“国氏全营养素”即在北京市场上登台露面。短短几个月时间,它便以神奇安全无副作用的减肥效果和持久超凡的魔力;从众多减肥食品中脱颖而出,刮起了一股势头强劲的“国氏”旋风。
国敏元说:“全营养素”系纯天然优质珍品构成,据测算,每日服用九十克,它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七个鸡蛋或一公斤牛奶,钙的含量则相当于八公斤牛肉,维生素A超过了四公斤半胡萝卜中的含量,而各种微量元素等人体所需的生命之盐,成分之多,含量之广是其它减肥食品难以媲美的。它是数十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源的高度浓缩。正是这种少而精和医食兼用的特点,顺应了国际医学界探寻多年的食品减肥又治病的新趋向。它既能向人体提供生命运动所必须的充实营养,免除人的饥饿之苦,又能通过医食兼用的成分,对造成人体脂肪代谢堵塞的内分泌紊乱合理调节,达到一举两得之功。
科学的奥秘有时是无法完全预见和认识的。国氏全营养素所包容的潜在的治疗功效,甚至连发明人国敏元有时也始料未及。北京有个十八岁的女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发胖,到了荳蔻之年还不来例假,心急如焚的母亲带着她看了一个又一个“名医”,喝了几年的汤药,均不见成效,后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服用了“国氏”,之后女儿不仅体重降到正常,而且月经也正常了。这位母亲为了表达对国教授的感激之情,经常主动来到闹市的保健品柜台前,义务为“国氏”作宣传。
当那一封封充满摆脱重负后的喜悦轻松之情的信件汇集到国敏元案头时,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笑容里,饱含着温柔的爱心,坚韧的毅力和奉献精神。国敏元的生命之秋是金色的。她依然不曾停步,正在为“国氏家族”系列产品的诞生,为“国氏”早一天风靡国际市场辛勤耕耘着。 跟帖时间 2010-05-24 22:17:2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国氏的典故趣事 -- 国氏富因偷天地:齐国人国氏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大富翁,而宋国人向氏则是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因此向氏就从宋国到齐国向国氏请教致富之道。国氏告诉向氏说:“我会偷哩。一年可以勉强自强,两年便可丰衣足食,三年便大有结余。”向氏并没有问清底细,他领会错了国氏所要表达的意思;返家后做起真正的强盗来。于是向氏就爬墙穿室,打家劫舍,没多久便失风获罪,逃捕亡命。日夜兼程再次来到齐国,抱怨国氏使他误入歧途,身败名裂,自己原来虽然穷,倒还可以逍遥自在,而现在却只能亡命天涯,难免要受牢狱之灾。国氏听完向氏的诉说后,不禁仰天大笑着说:“你竟然不知为盗之理吗?天有时,地有利,我所盗的是天时地利;雨云滂润,山泽宝藏,陆盗禽兽,水盗鱼鳖,山盗矿藏,生养滋息,源源不绝。最大的目标是人与天争,控制宇宙,役使自然。你所采取的手段,夺人财物,坏人居室;最大的目标,是人与人争,结伙行凶,大家分赃而已。纵然侥幸得逞,也将造成天下大乱,民穷财尽。”向氏听后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但已经铸成大错,一切都迟了。这个典故说明:只有能够掌握天时地利,才会有所作为。 跟帖时间 2010-05-24 22:16:1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国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望出下邳;源自国哀:全联典指国氏的源流和郡望。
礼成以敏;遗爱难忘:上联典指周朝齐国大夫国庄子,曾受聘于鲁,成礼又加之以敏。下联典指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国侨,字子产,即公孙侨。郑简公时,率军平定司氏、堵氏等族攻杀子驷之乱,后执政,实行改革,整顿田地疆界和沟洫,发展农业生产。又创立按丘征赋的制度,把刑书(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不毁乡校,以听取国人意见。这些改革给郑国带来了新气象。孔子曾称他为“古之遗爱”。
礼成以敏;博物能仁:同上。
2.六言通用联:
子尼荣擢太仆;国柱耀居总兵:上联典指三国时期魏国太仆国渊,字子尼,盖县人。幼求学于郑玄,博学强记,郑玄称之为“国器”。武帝时官司空掾,大兴屯田事,官至太仆,以恭俭著称。下联典指清朝楚雄镇总兵国柱,满洲镇黄旗人。雍正间袭一等子。乾隆间擢前锋侍卫。因功升马兰镇总兵。从征缅甸,调楚镇总兵,卒于军。
济刚柔而布政;勤学问以传经:上联典指春秋大夫国子产,秉国政四十余年,临终语子太叔曰:“吾死,汝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下联典指三国魏国渊,求学于郑玄,博闻强记,郑玄称之为“国器”。
3.七言通用联:
国士无双才难得;哀兵必胜勇有余: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典国氏始祖“国哀”二字的嵌字联。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国器光前,世卿裕后;遗爱著美,博物流芳:上联典指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国侨,“国侨”,即公孙侨,字子产,柄国四十余年。孔子曾称赞他是“古之遗爱也。” 跟帖时间 2010-05-24 22:15:0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国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下邳郡:秦朝时期在今江苏睢宁西北一带设下邳县。东汉朝永平十五年(壬申,公元72年)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南北朝宋国时期改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其时辖地在今北至江苏省新沂县、邳县,南至安徽省嘉山县,东至江苏省涟水县、淮安市和清江市一带。东晋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睢宁市、邳州市一带地区。大金国移睢宁到西北古邳镇。明朝时期废黜。
2.堂号:
下邳堂:以望立堂。
恭俭堂:三国时期魏国有国渊,自幼随大儒郑玄读书,郑玄夸他是"国器"(意思是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武帝时辟为司空掾,累迁太仆。恭俭自守,不骄不奢。国氏因以“恭俭”为堂号。 跟帖时间 2010-05-24 22:13:46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国氏的迁徙分布 -- 国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其中因官为氏者远比血缘世系者为多,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五十四位门阀。
今河北省的保定市、玉田县、深泽县、邯郸市馆陶县,吉林省的松原县、白城县,陕西省的华阴市,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双城市、绥棱县,浙江省的宁波市,山东省的潍坊市诸城县、泰安市、聊城市、莱州县、淄博市、沂水县、嘉祥县、济宁市、济南市长清县,辽宁省的大连市,贵州省的贵阳市,北京市延庆县,天津市,河南省的郑州市、汝南县,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均有国氏族人分布。 跟帖时间 2010-05-24 22:12:1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