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氏的历史名人 -- 戈 讪:(生卒年待考),江苏常熟人。明朝著名画家。
戈 文:(生卒年待考),江苏苏州人。清朝著名画家。
戈 载:(公元1786~1856年),字宝士,一字孟博,号顺卿,又号弢翁,江苏吴县人。著名清朝文士。
父戈宙襄号小莲,著有《韵表互考》、《韵类表》、《字母互考》、《字母会韵纪要》等若干种。戈载世其家学,尤潜心於宋人宫调声律之学。
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县学生,选贡士,为大学典簿。“中岁後境日贫乏,始出为汗漫游,依人幕下,佐会计事”。晚乃归里,以词学讲论终老。
传世著作有《词林正韵》三卷,《宋七家词选》,词集《翠薇花馆词》多至三十九卷。诗集亦有二十卷。另有《词律订补》若干种不传。
戈 涛:(生卒年待考),字芥舟,号遵园;直隶献县人。著名清朝官吏、文士。
约在清高宗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前后在世。志气激发,性介特不苟同。从戴亭学诗。受知于督学陈群。弱冠,举于乡,任河南嵩县知县。缘事解官。游京师五年,学益进学。
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屡迁刑科给事中,历充福建乡试正考官。涛择交颇严,惟与人以文章相研究。工诗古文,疎宕有奇气。
著有《坳堂诗集》十卷,及《坳堂杂著》、《畿辅通志》、《戈氏族谱》、《献县传》等,并行于世。
戈 源:(生卒年待考),戈涛的弟弟;直隶献县人。著名清朝官吏。
他很关心百姓,任官期间,为政宽厚,让百姓受惠得益。而自己勤奋做事,亲力亲为,使许多事得到妥善的解决。
戈宙琦:(生卒年待考),字望槎;江苏吴县人。著名清朝画家。
戈宙琦雅爱书、画,好客不倦。尝集画人于所居翠余书屋,偶与补缀芝草,亦颇不俗。
戈裕良:(公元1764~1830年),字立山;江苏苏州人。著名清朝园林艺术家。
戈裕良祖居武进洛阳尚湖墩。出生于县城东门季子庙后。祖辈皆务农为业,其父振英,生四子,裕良行三,因家境清贫,少时即随父兄种树累石。他在二十三岁时父亲亡故,为了糊口,他告别老母出外造园谋生。
戈裕良本是画家,后以造园为业,他将绘画艺术与园林建造结合起来,大江南北许多名园均出自其手。他筑的假山,别具风格,能浑然一体,巧夺天工,不需借助于牵罗攀藤,掩饰点缀,而逼肖真山,因此人称花园子。到清嘉庆初年时,他已名声在外,清乾隆时期江南一些官僚豪门,纷纷置园叠山,戈裕良遂为各地所争聘,得以大显身手,留下许多传世杰作。
他的造园技艺堪称神妙,古今名家倍加推崇,称“苏州园林为我国第一,戈裕良制作的园林又为苏州第一。”
戈绍发:(公元1890~1935年),字公振;江苏东台人。著名现代新闻学家。
戈绍发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名绍发,字春霆,清光绪十六年生于东台台城一“世代书香”之家,幼年聪慧,好学上进,1912年在《东台日报》担任编辑工作,1913年冬,进入上海有正书局图画部当学徒。第二年被调到《时报》编辑部工作,初任校对、助编,后升任编辑直至总编,在《时报》前后工作十五年。1920年他首创了《图画时报》,揭开中国画报史上崭新一页。从1925年起,他先后在上海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的报学系或新闻学系,讲授新闻学和中国报学史,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1930年,他创办了《申报星期画刊》,并担任主编。
“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件”以后,国难日重,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当时,邹韬奋、杜重远、李公朴、毕云程等人筹办《生活日报》,约请他参加,后因国民党百般阻挠,报纸终未办成。从这时起,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2年,国际联盟派李顿调查团来我国东北和上海调查日本侵略中国真相,他以记者身份随代表团去东北,冒死深入沈阳北大营,了解日军侵华情况,向国内报告,发回大量通讯和文章,深得国人好评。1933年他随中国首任驻苏大使颜惠庆去莫斯科访问,后来他决定留在苏联。他勤奋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研究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并到苏联各地参观考察,为国内报刊写了不少通讯,报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的政治、经济生活,对国内报刊起了一定的影响。1935年夏,接到邹韬奋两次电报,邀他回国重新筹办《生活日报》,他即启程回沪。不久因阑尾炎住院,不幸于10月22日病逝,终年四十五岁。
戈绍发去世后,邹韬奋为他写了悼文。戈绍发是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临终时曾对韬奋说:“在俄国有许多朋友劝我不要回来…国势垂危至此,我是中国人,当然要回来参加抵抗侵略者的工作…”可惜,他壮志未酬就辞世。当时,沈钧儒写了《读韬奋悼戈公振先生文》四首五言诗,前两首要我们学习勾践,“卧薪尝胆”,“双睛炯炯,怒视敌人”,第三首诗云:“哀哉稻奋作,壮哉戈先生,死犹断续说,我是中国人。”第四首先写一句“我是中国人”,第二句竟不能续,仍写这五个字,再写,还是这五个字,一连写了四句“我是中国人”,当时沈钧儒直写得“泪滴满纸”,激动得情不自禁了。
戈绍发是一位在新闻事业各个方面,都有过突出贡献的、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是一位杰出的编辑,优秀的记者,同时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家,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新闻学理论和历史的研究,所著《新问学撮要》、《新闻学》、《中国报学史》等书,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新闻学著作,为新闻学这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开拓性的工作。其中,以对中国新闻史的研究最为精深。他那部《中国报学史》代表了旧中国报刊史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自1927年初版后,曾多次重印,并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在国内外都有重大影响,是公认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至今还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所推崇,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像戈绍发这样的在新闻战线的各个领域都八出过杰出贡献的全才,在中国新闻史上罕见。
故居内,由吴志超雕塑的戈绍发汉白玉半身像在馆厅正中,陈列有《戈绍发生平业绩展览》,详细介绍了戈氏光辉的一生。展出了戈绍发学习、写作、出国考察以及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的历史照片一百二十余张,还有戈绍发与孙中山、蔡元培、黄炎培、胡适、郑振铎等人的往来书信和他办报时留下的遗物,以及戈绍发撰写《中国报学史》的手稿等。
为纪念戈绍发,江苏省新闻学会设立了“戈绍发新闻奖”,为省内新闻界最高奖,还拍制了《戈公振》电视剧,公映后受到社会的好评并获奖。
如今,戈绍发故居已列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盐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常年对外开放。戈绍发的故居位于东台市城内兰香巷9号,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民居,砖木结构,三进十二间,“寿”字图案花墙,六面壁板,格扇门窗,占地面积二百五十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一百九十平方米。由周巍峙题匾的“戈绍发纪念馆”即设立在故居内。
戈 路:(公元1921~今),湖北汉阳人。著名现代话剧编审。
民革成员,副编审。1939年毕业于原军委会教导剧团。
1949~1950年在中原大学文艺学院戏剧系任教员。
1956年后,曾先后在《武汉戏剧》、《长江戏剧》任编辑。
1956年辅导并导演了《千个师傅一条心》获得多项奖,1954年创作的《一只手表》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56年发表《写总结》,1958年发表《铁匠之家》。
戈炳华:(公元1940~今),河北景县人。著名石油采油工艺技术研究专家。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曾任大港石油管理局科技处副处长、科委副秘书长。现任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监督检测中心副主任。是天津市科技情报协会理事,天津市工艺管理协会理事。
毕业后,在胜利油田从事采油工艺技术开发,取得多项成果。其中,200~300m3/d水力活塞泵成套装置,1980年获石油工业部一等奖。独自发明的平衡式单作用水力活塞泵获国家专利,并获山东省优秀专利奖。
1987~1990年,在油田产能建设会战中担任采油工艺组组长,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1989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聘为“采油工艺专家组”成员。1991年调大港油田工作后,组织油田有关单位取得多项科技成果,并获部、省、局级奖励。
主要论文“水力活塞泵吸入压力和油层压力的计算”,1987年在《石油钻采工艺》杂志发表后,被美国塔尔萨大学出版的《石油文摘》收录。“谈油田怎样贯彻落实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经《石油科技论檀》发表后,被编入《现代管理文集》,并评为优秀论文。
与他人合著《采油技术手册》等著作。1995年由天津市政府授予“优秀科技管理工作者”称号。1993年作为主要发起人,组建了“东部油田科技协作区”,对推动石油技术市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1996年荣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全国技术市场金桥奖个人奖。
戈文芳:(公元1943~今),女;河北景县人。著名当代文艺工作者。
中共党员。毕业于邢台县戏校。曾任文化馆副馆长、豫剧团团长兼主演。现任市演出公司经理、书记,市政协委员,省演出经理家协会理事,全国剧协河北分会会员,邢台剧协理事等职。
从事艺术工作多年,曾主演《潘杨颂》、《海瑞罢官》、《辕门斩子》、《孙安动本》、《水牛阵》、《狸猫换太子》、《槐树庄》、《杜鹃山》、《海港》、《红色种子》、《红灯记》等戏。导演了《春草闯堂》、《桃李梅》等,《杨八姐智取金刀》、《舞台誓师》等被北京、石家庄、安阳等电视台、电台录像、录音。
1980年被选为河北省文代会代表,1982年出席河北省党代会,1986年被评为市先进工作者,1988年被评为省演出管理先进工作者,1989年、1992年、1993年获市政府记功奖,1992~1997年被评为省“双服务”先进工作者。
其业绩入编《河南省豫剧名典》、《河北当代文艺家名典》、《中国文房四宝专家与文学艺术家传集》等。
戈立仁:(公元1948~今),湖南衡阳人。著名机电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现在哈尔滨市第二空气调节机厂任总工程师,发明了“无蜗壳风机盘管”。
戈小兴:(公元1953~今),江苏常州人。著名收藏爱好者。
1969年毕业于现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戈小兴收藏中外烟标已有三十年历史,他已和世界上一百一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烟标收藏组织及收藏家建立了交换、交流关系,戈小兴收藏的中外烟标,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数量上,均得到了中国司法部门的公证认可,并且还得到了美国国际烟标收藏俱乐部以及已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的意大利世界烟草烟标博物馆的承认。对此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常州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档案报》、《中国企业报》、《中国乡镇企业报》、《人民政协报》、《光明日报》、《金叶时报》、《东方烟草报》、《江苏烟草》、《中国烟草工作》、《烟草科技》、《中外烟草》、《名人》、《今日名流》、《运动休闹》、《经济时刊》、《夜生活》、《收藏》、《收藏与研究》、《中华锦绣》及美国国际烟标收藏俱乐部的《国际烟标月刊》、巴西的《烟标月刊》、香港的《百花》、台湾的《薇薇家庭画刊》和《投资中国》、《世界论坛》等海内外百余家新闻媒体对他的烟标收藏都作了专题介绍和报道。他还被入选《中国民间名人录》、《中国当代集藏家人物辞典》、《当代民间名人大辞典》、《天下奇迹创造者大全》、《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荟萃》、《中国当代文艺界名人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
这几年来戈小兴发表了《烟标的美学价值》、《商标》、《论烟文化》、《烟标集趣》、《浅谈中国卷烟商标设计的发展》等多篇论文到1994年10月止,戈小兴以收藏92400余种不同画面的烟标记录,载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成为国内外所推崇的著名中外烟标收藏艺术家。并于1995年11月6日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戈小兴合作出版发行了《中外烟标鉴赏大全》一书在北京举行了首发仪式,该书是我国首次全面、系统、权威性地介绍了中外烟标设计发展的书籍,本书选用的全部精品烟标资料均由世界著名的中外烟标收藏艺术家戈小兴提供,他一并承担了总策划、设计、装帧。1998年11月,经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批准,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戈小兴中外烟标烟具博物馆”开馆同时发行了一套开馆纪念邮政首日封。2000年1月30日由中国文采声像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了中国第一部烟标收藏VCD光盘“戈小兴的收藏之最”。
戈福录:(公元1956~今),辽宁义县人。著名中共党史研究专家。
1984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现任《党史纵使横》杂志主编兼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研处处长,研究员。兼任东亚文化研究会理事、东北近现代史学会理事等职。
他从于党史研究和党史刊物编辑工作十七年。成果显著。到2000年6月,已有专著、主编及参与编写的著作二十部先后由人民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辽宁大学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主要有:《东北战场风云录》、《可爱的辽宁》,《中国地方史志主编名录》、《中国共产党在辽宁》、《辽宁党史人物传》、《中华现代英烈丰碑大典》、《东北亚文化研究》、《辉煌的七十五年》、《白山黑水沐朝阳》、《东北根据地史》、《中共辽宁地方文》等。有两部作品在全国和辽宁省优秀图书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在省以上报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约一百万字,主要有《战后在东北问题上三国四方的关系和斗争》、《东北根据地建市的特点》、《辽沈战役胜利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法治理论与实践》、《毛泽东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张闻天建党思想论析》、化'三个代表"思想的时代意义》等。有十九篇论文在在党史系统和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主编的《党史纵横》月刊在全国党史系统期刊评选中,已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 跟帖时间 2010-05-21 22:39:0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戈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望出临海;源自戈国:全联典指戈氏的源流和郡望。
民称召父;画得宋风:上联典指明朝保山人戈允礼,天启年间进士,官麻城知县,有惠政,百姓把他比作“召父”。后官至工部侍郎。下联典指明朝常熟人戈汕,字庄乐,善画,钩染细密,得北宋人画风。又能诗,兼善篆籀书。
文风丕变;都监有名:上联典指南朝戈毅提倡明正文学,文风为之改变。下联典指宋戈颜为池州兵马都监。
2.五言通用联:
一门双进士;两朝四画家:上联典指清朝戈涛、戈源兄弟二人皆举进士。献县人。下联典指明、清两朝,戈氏有四人为著名画家。明朝有戈讪,常熟人;清朝有戈文,苏州人;戈载、戈宙琦,吴县人。
3.七言通用联:
临危不惧称勇者;海量豁达号杰人: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戈氏望族居住地“临海”二字的嵌字联。
公诸同好增友谊;振笔直书表诚心: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新闻学家戈公振(公元1890-1935)“公振”二字的嵌字联。戈公振,名绍发,江苏东台人。著有《中国报学史》等。
都监著千城之绩;提举倡正学之风:上联典指宋朝的戈颜为池州兵马都监。下联典指南朝的戈毅提倡明正文学,文风为之改变。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归附兴朝,武略三建名郡;昌明正学,文风一新太康:上联典指明朝名人戈预事典。下联典指元代学者戈毅事典。 跟帖时间 2010-05-21 22:38:0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戈氏的字辈排行 -- 湖南石壁戈氏字辈:“世泰治隆盛时和惠泽新绍先宏继序昭代啓文明承训忠良孝傅家佑吉祥裕后登兰桂科卫显荣光”。
辽宁义县戈氏字辈:“廉太国朝福兴邦永平安尽忠常报效万士富青天”。
山东济宁戈氏字辈:“克大兆怀长振树文成化庆祝广电仁”。
吉林敦化戈氏字辈:“长东西成龙凤永星玉恩华”。 跟帖时间 2010-05-21 22:36:4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戈氏的家谱文献 -- 浙江象山泊戈李氏宗谱六卷,(民国)李必坤修,王乃揖编辑,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稿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戈氏宗谱十六卷,(民国)戈肇泉主修,民国戊子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河南洛阳尚湖戈氏续修宗谱十六卷,(民国)黄埼分主修,民国戊子年(公元1936年)文新堂木刻活字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石壁戈三修族谱十卷,(民国)戈时若主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临海堂木刻活字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跟帖时间 2010-05-21 22:34:4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戈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临海郡:三国时期孙吴国太平二年(丁丑,公元257年)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东部沿海、象山港以南一带地区。
景 州:古景州即今河北省东光县、景县一带。秦朝时期置县,历代辖境多变,但景州之名一直续至明朝时期。元朝时期移治景州,州县并存;明朝初期,省县入州。民国二年改称景县。远古的景州之地由古黄河、漳河冲击而成,林木苍莽,水草丰盛。尧舜之时就有先民在此聚集生息。闻名全省的景州舍利塔始建于北魏时期,宏伟挺拔,巍巍壮观,盘旋而登,一州之景尽收眼底;著名的西汉名将太尉条侯周亚夫墓高大雄伟,绵延十数里的高氏墓群和俗称“十八乱冢”的封氏墓群,掩埋着光耀北朝的两大望族;境东有大运河,境内有温城、广川、安陵、大董故庄等古城古村遗迹。在明朝时期,景州戈氏人才辈出。
2.堂号:
临海堂:以望立堂。
景州堂:以望立堂,亦称东光堂。
平寇堂:明朝时候,饶平县知县戈尚有,执法平允。饶平距海甚近,海盗常登岸骚扰。戈尚有不发兵剿。县内有一种毒草能杀人,百姓常用它做坏事。戈尚有把这些犯罪的集合来,宣布“禁止用毒草。已经犯罪的暂不处理,要你们每天拔毒草缴给衙门赎。”大家不知要干什么,为了赎罪都踊跃去拔,很快把毒草拔光。戈尚有差人把毒草投到沿海各个井里,一村留一井不投,供民饮用。海盗突然登岸,在沿海井里提水解渴,所有海盗全都中毒而死。从此海盗平了,毒草也拔光了,奸民想利用毒草做坏事也没法做到了。皇帝知道了,提升戈尚有为刑部主事。
平允堂:同平寇堂。
文新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5-21 22:32:5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戈氏的迁徙分布 -- 戈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四十一位门阀。
目前,江苏省的常州地区约有戈氏人口一千四百余人,约占全市人口的0.064%。在历史上,常州戈氏族人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才。
今湖北省的荆州市、武汉市江夏区,上海市,辽宁省的义县,山东省的济宁市任城区,江苏省的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盐城市、浙江省的杭州市、临海市,安徽省的合肥市、黄山市、蚌埠市,河北省的石家庄市无极县、东光县、沧州市、邢台市清河县,新疆维族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吉林省的敦化市,江西省的新干县,湖南省的娄底市、衡阳市,云南省文山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等地,均有戈氏族人分布。 跟帖时间 2010-05-21 22:29:36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戈氏的各支始祖 -- 戈贤麓:行六,生四子:戈疑、戈昇、戈廷璋、戈廷珺。戈疑、戈昇迁居北直隶河间府□县,为北直隶支戈氏始祖。戈廷璋、戈廷珺自梁溪龙爪岸迁毘陵城南洛阳镇尚湖墩,另表葬洛阳镇后主穴。为尚湖戈氏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5-21 22:28:2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