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氏的姓氏渊源
发帖用户: lxyi
发帖时间 2010-05-12 21:07:41 [收藏话题] [删除] 浏览次数 2407 跟帖次数 6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大夫贡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贡姓,出夏武节大夫贡允思文。”

贡允,字思文,史称贡允思文、思文,他是夏王朝时期的世袭重臣,专职负责掌管国之赋税。在甲骨文献中所记载“贡允”,多指他受命到各地征讨赋税,为此经常与各方国、诸侯之间发生战争。

贡允的受封居地就被称作“贡”,位置在夏王朝时期成汤国的西北方,大致在黄河中游的安邑西部一带(今山西夏县),贡允的后裔子孙在历史文献中就被称作“贡方”,其首领世称“贡允”。在上古商文中,有时记载其为“贡狁”,表明他很凶暴,为征税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发动战争。

贡方,后来成为殷商王朝的西北强敌,是史书中最早记载的游牧民族。根据《卜辞》的记载,殷商王朝在武丁执政时期就多次发动了征伐贡方的战争,但终其殷商之世,始终没有将贡方征服,大概是因为贡方是个游牧民族的缘故,只有活动区域而没有固定的居所,比如都邑、城池之类,所以大商多次征伐也很难取得标志性的胜利。

后来的“戉”,是武丁时期的主要领军大夫即将领之一,“戉”就是“越”或“钺”,是战斧的象形,他主要负责征讨贡方。“戉”经常回到大商来汇报情况,武丁也经常贞询戉的战况,如:“贞:戉其乎来”、“乙亥卜,永贞:令戉来归。三月”、“贞:戉其来?戉不其来”…等等。“贞”就是君王询问下属时的口气。

戉也有自己的封地,就叫做“戉”,这在《卜辞》中有记载:“乎取戉”、“其先行至自戉”、“贡允?戉”等等。戉由于靠近贡方,就成了贡方经常侵犯的对象之一,在《卜辞》里经常出现贞问贡方侵害戉的事情记载,如:“殻贞:贡方弗允?戉。十月。二告”等等。殷商王朝被周武王伐灭之后,戉氏家族辗转迁徙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走”为纪,建立了古越国。

不论如何,对于夏王朝来讲,贡允是保证王朝赋税的功臣,不可或缺,是所有“工”的保障、“贝”的来源。“贝”就是最原始的钱币,因此称其为“贡”。

古人曾在典籍《颂》中称赞:“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尔极…”将贡允与后稷相提并论,是开拓性的历史人物。

贡允的后裔子孙大多世袭其职,因此有以先祖名字或官称为姓氏者,称贡方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贡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孔子弟子端木氏子贡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贡氏的祖先,就是仲尼的弟子端木赐,他的后代以其字“贡”为氏。这在史籍《姓氏急就篇》一书中也有相同的记载。

据唐朝学者林宝在《元和姓纂》中的考证,端木氏复姓也是源自端木赐。贡氏和端木氏,尽管姓氏不同,但追本溯源,本是同宗而不同姓的一家人,大多是子贡的后裔。

根据史书的记载,子贡是春秋时期的卫国人,字贡,春秋时期卫国人,称“子贡”是对他的尊称。子贡曾经担任过鲁国的宰相,他善于辞令,精明能干,其家族相当昌盛。

在子贡的后裔子孙中,有一部分人为了避祸,就以祖上的字“贡”作为自己的姓氏,称贡氏;另有一部分人以父字为姓氏,称端木氏,世代相传至今。

历史上的姬姓卫国在今河南、河北两省的交界地带。贡氏家族和端木、端氏等姓氏家族,大多都是发源于该地区,望族出广平郡。

贡氏族人大多尊奉子贡为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达斡尔族索罗贡氏,亦称索都尔氏、索多哩氏、敖勒多尔氏、敖拉索都尔氏,源出古老的达斡尔族敖拉氏部族下的一个谋昆(Mogun),居黑龙江北岸地区,后被满清政府编入索沦部。在鄂温克族、满族中均有引其为姓氏者,满语为Sodoli Mogun。

清朝中叶以后,达斡尔族、满族、鄂温克族索罗贡氏多冠汉姓为贡氏、索氏、敖氏、阎氏等。



得姓始祖:贡允、子贡。

贡氏的历史名人 -- 贡 禹:(公元前124~前44年),字少翁;琅琊人(今山东诸城)。著名西汉大臣、博士。

贡禹“以明经洁行著闻”于世。西汉元帝即位后,深闻其贤,征为谏大夫,后迁光禄大夫、长信少府、御史大夫等。他多次上书,奏言治国安民之道,奏书中对人口问题也有许多重要建议。

贡禹认为当时“内多怨女,外多旷夫”,人口出生率不高,主要是汉武帝以后“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填后宫”和“诸侯妻妾或至数百人,豪富吏民畜歌者至数十人”造成的。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增加人口,就应把大量宫女奴婢,“免为庶人”,使他们男婚女嫁,生儿育女。贡禹主张“诸官奴婢十万余人”,全部遣散,在当时固然不能办到,但他有力地揭露了汉武帝以后整个统治阶级的腐朽淫乐,是有益于天下许多成年男女适时婚配和人口蕃衍的。至于他说:“子产多少有命”,则完全是一种宿命论观点。

贡禹还反对奢侈浪费和苛重的赋役,以减少人口死亡。他认为造成当时人口大量夭亡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从天子、王公贵族到富豪人家竞相侈靡,使广大人民无以为生,死者不可胜计。“天下之民所为大饥饿死者,是也。”二是赋役繁重。在汉武帝以前,百姓七岁到十四岁的,每年纳口赋二十三钱,十五岁至五十六岁的,每年纳算赋一百二十钱,汉武帝以后口赋年龄改为三岁算起,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许多人不敢生儿育女,有的生下婴儿后也只好加以杀死,“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予民,民产于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所以,要想降低人口死亡率,他除了主张“乘舆服御器物,三分去二”,反对挥霍浪费外,还应减轻赋役,口赋年龄仍应改为七岁算起,算赋年龄改为二十岁算起。贡禹在这里敏锐地看到了统治阶级的奢侈淫乐和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榨,是造成当时人口大量死亡的原因,是很有见地的。

贡禹针对西汉中期以后,农业人口大量减少人“耕者不能半”的情况,还提出了废除货币,“市井勿得贩卖”的主张。他认为当时农民之所以“弃本逐末”,主要是他们生活太苦,获利太少,“皆起于钱”的原因。因而要想减少非农业人口,使民“壹归于农”,就应“罢采珠玉金银铸钱之官”,废除货币,“租税禄赐”等都改为布帛、粮食。贡禹主张增加农业人口,减少非农业人口,就当时来说,有利发展生产和巩固封建经济的基础,不过他企图通过废除货币和商品经济的办法来使民归农,则是荒谬的。



贡祖文:(公元1103~1182年),字仁德;长垣人(今北京)。著名南宋朝将领。

在贡祖文时,贡氏主族人已迁到大名府长垣(今河南长垣)。当时的北宋王朝已经败落。

北宋靖康时期(公元1126年),金兵大规模入侵中原,太上皇宋徽宗、皇帝宋钦宗双双被俘。贡祖文也被金兵俘虏,后来伺机脱身逃出金兵大营,与当时的汤阴人氏岳飞同时参加了义勇兵,跟随康王赵构南渡黄河到应天(今河南商丘),康王就在应天登基称帝,历称宋高宗。

由于贡祖文武艺高强,精通剑术,沿途“昼则参赞帷幄,夜则守御行营”有功,被宋高宗封为都总军将使。

因为金兵穷追不舍,宋高宗一路南逃到海上避难。金军大将金兀术看追赶无望,于是退到镇江计划渡江北上。在今天的南京附近,金兀术遭到坚守秣陵(今江苏江宁)要冲的贡祖文和从宜兴赶来的岳飞部队的夹击,败后逃到长江以北,南宋小朝廷才在临安(今浙江杭州)过了一百五十余年的安稳日子。由于军功显赫,贡祖文又被任命为秣陵关总镇,并嘉奖为武德大夫。

多年的并肩浴血奋战,贡祖文在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也与岳飞成了刎颈之交。在这段时间里,贡祖文将原来居住在河南长垣的一家老小迁到了他在宣城所建的别墅居住,这就是今天的贡村。

岳飞刚刚取得项城大捷,就遭到朝中主“和”派奸佞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罪名的陷害,岳飞及长子岳云被关押在临安大理寺监狱里,岳飞一家老小也被发配到了当时尚未开化的蛮夷之地岭南。当时任秣陵关总镇的贡祖文表示愿意用全家四人(夫妇二人及两个儿子)的性命担保释放岳飞、岳云,并星夜兼程前去营救。但时值寒冬腊月,风雪交加,又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贡祖文由秣陵辗转赶至临安时,岳飞父子已经在风波亭残遭奸佞毒手。

贡祖文悲愤之余为保护岳飞后代,冒着全家生命危险,从临安将岳飞当时仅十二岁的三子岳霖带回来隐慝于秣陵总镇军部。又恐怕日久生变,于是上书朝廷,以体弱多病为由辞官隐退,并将全家由宣城迁至今天的江苏省丹阳县延陵乡柳茹村居住。岳霖也埋名隐姓为贡,与贡祖文的两个儿子贡铁、贡贤一起习文练武,过着植柳养鱼的淡泊生活。直到宋孝宗即位(公元1163年),岳飞二十一年前的沉冤才得以昭雪,贡祖文适时献出了当时已三十二岁的岳霖。

宋孝宗为表彰贡祖文的忠肝义胆,特赐他“旌表忠义”御匾一块。这块匾一直砌在贡氏祠堂的大门楼上,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失。

贡祖文终年八十岁,死后追谥“文宪”;其妻黄氏追谥诰命夫人,合葬于江苏省丹阳县延陵乡柳茹村。当时岳霖的儿子岳珂任丹阳县令,以重礼厚葬于今天的丹阳县柳茹村。并在紫阳渡(今江苏丹阳全州镇培棠村)建造了一座“报本祠”,同时供奉岳飞和贡祖文的塑像于祠堂内,二人世代同享后人祭祀。



贡 奎:(公元1269~1329年),字仲章;宣城人(今安徽宣城)。著名元朝文学家。

天性聪颖,十岁能属文。为齐山书院山长。会议行郊祀礼,大臣以奎荐,授太常奉礼郎,兼检讨。累迁集贤直学士。

逝世后追封广陵郡侯,谥“文靖”。终年年六十一岁。

贡奎所著有《云林小稿》、《听雪斋记》、《青山漫吟》、《倦游集》、《豫章稿》、《上元新录》、《南州纪行》等共一百二十卷,今惟存《云林集》六卷,附录一卷,由《四库总目》传于世。



贡师泰:(公元1298~1362年),字泰甫,号玩斋,贡奎之子;宣城人(今安徽宣城)。著名元朝大臣、文学家、诗人。

贡师泰是元朝初期“南士复得居省台要职”的第一人。

贡师泰三十一岁时(公元1329年)中进士,任绍兴路推官,入翰林为应奉,预修后妃功臣列传。历任翰林待制、国子司业、拜监察御史,后除吏部侍郎,官至礼部尚书、户部尚书。贡师泰生性风流倜傥,仪表堂堂。以文学知名,更以政事而著名,当官所到之处都有显著的政绩。虽然他一生来往于衙门、朝廷之间,却为官清廉,办案公正,办过许多怪案、奇案。

据传他在任绍兴路推官期间,所属地区曾发生了一起拦路抢劫的杀人抛尸案:一个名叫徐裕的小官吏(游缴),以巡查私盐为名,横行霸道,鱼肉乡里。一天,徐裕遇到一个诸暨的富商,不仅把富商所带的金银细软抢劫一空,还把富商害死后抛尸于水中。回来后徐裕到县衙谎报案情,说富商是贩卖私盐的盐贩子,被他发现后就畏罪投水自杀了。正好县官又是个糊涂官,偏听偏信就草草结了案。后来贡师泰巡视到这里,觉得这个案子存在很多疑点,仵作的验尸报告上也表明死者身上曾有伤痕,与案卷上记载的畏罪投水自杀情况并不相符。于是,他亲自追究复查此案,结果使案件的真相大白,凶手徐裕也被捉拿归案、落入法网。当地老百姓对这个案件的重审告破拍手称快。

另一桩诬陷案更是断的神奇:白洋港有一艘大船飘近海岸,当时有姓史的等二十余人正在海滩上挖取海盐,见大船无主,于是就去拿船上的篙、橹等东西,无意发现了船舱里有两个死人。有一个姓徐的见船里没有值钱的物品,却有两个死人,于是就告姓史的等人杀人劫货。而姓史的又是当地富户高某的佣工,于是这个杀人劫货案又牵连到了高某的身上,高某也被衙门逮捕收监了。贡师泰知道这件事之后进行了一番明察暗访,终于弄清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是当地一个姓沈的船家运载货物到杭州后返回,路上遇到打渔人撒布在海中的渔网,因为偷盗网中的鱼被打渔人发现后杀死,姓史的并没有杀人越货,而姓高的富户也根本不知道内情,他们的冤情这才得以昭雪。

贡师泰不仅断案如神,对老百姓也是体恤有加。据史籍《元史·贡师泰传》记载,贡师泰晚年任户部尚书期间,征税收粮,往来于福建和浙江之间,在派遣差役和征收粮食时,他“能按其贫富而高下焉,数十郡贫者赖以稍苏,豪富深嫉之”。

贡师泰的文学作品不仅语言朴实清新,章句洒脱自然,擅长描景抒情,而且更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对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力的抨击,他的代表作《书河上成安驿》中写到:“中原征需苦繁剧,江南转输严督责。况今使者类狼贪,水陆鲜肥随口索。致令编户疲差役,生计萧条徒四壁。已将弱女纳官钱,更遗中男补丁额。曩时河上几人家,今日飘零竟无迹。”这也说明贡师泰是个不畏豪富、勤政爱民的好官、清官。

贡师泰的诗文语言朴实清新,章句洒脱自然,擅长描景抒情,又能反映现实生活,对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抨击,堪称元朝“名高一代,文照千古”的显赫人物。

著有《诗经补注》、《玩斋集》、《东轩集》等。



贡师道:(生卒年待考),字道甫,贡奎之侄;宣城人(今安徽宣城)。著名元朝史学家。

贡师道在元朝时期做翰林学士和国史编修,参加朝廷的编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史学家。

贡师道对宋、辽、金三国的史书编撰作出了卓越贡献,并在元朝统治时期力争以“宋”为正统编记年代,很有功绩。

贡师道还曾为《杨氏宗谱》撰写序文,后世杨氏族人在撰写谱书时,皆以史学大家贡师道之序为准绳。



贡安国:(生卒年待考),宣城人(今安徽宣城)。著名明朝大儒。

贡安国是“宣城心学”肇始者之一,对明末清初称雄文坛的“宣城诗派”影响巨大。他致仕后主讲宣州志学书院、庐山白鹿书院,门生遍布天下,沈家名士沈宠也是他的学生。



贡 璜:(生卒年待考),浙江汤溪人。著名清朝大臣。

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3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实录馆协修、提调、陕甘乡试试官,礼部春闱试官、山东按察使、山东布政使。

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调京办理赈抚,卒于任所。

其子贡成绶,由三品荫生考取二等,任刑部官三十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贡成绶任顺庆知府,后调西阳知府。



贡沛诚:(生卒年待考),江苏武进人。著名基础教育家。

先后任中央政治学校训导、中央政治学校附设边疆学校副主任兼研究部边务组组长、甘肃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甘肃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重庆市政府地政局局长、浙江省政府委员、浙江省建设厅厅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芜湖市第四中学地理教员。为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民革顾问,镇江市政协委员。著有《县政经验谈》、《鸟瞰河西走廊》等。



贡 海:(公元1936~今),满族;吉林伊通人。著名现代材料科学家、教育家。

民革党员、教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职于大连铁道学院材料科学系。

在大学从事材料科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在工程技术方面,承担过国防科委、大连市科委研究项目,负责高极弹簧钢丝高强度高韧性、传动丝母新材料、扬料斗耐热耐磨性能等八个项目的开发研制,分别在大连钢厂、鞍钢等六个工厂完成试验并推广应用。在基础理论方面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负责马氏体形态转化规律等材料科学前沿研究项目,成果显著。其中,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并得到国际承认的成果是:首次发现并确定了混合马氏体组织中的形态转化规律,首次在工业用钢中发现了蝶状马氏体并确定了它的形成机制。对这些新发现,近几届国际马氏体相变会议主席给予较高评价,并于1993年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另有六个项目成果获得部、省、市级优秀奖。

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二篇及学术专著一本,被世界六大检索系统收录并刊登五十八篇次;四次参加国际马氏体相变会议,八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并作大会专题报告六次,应专业学会邀请就马氏体相变新成果在各地讲学十二次。翻译并出版俄、英、日文科技资料九十四篇,编辑译文集八册。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二十四个国家的著作学者、专业组织、书报刊编辑部等保持着信息往来与成果交流。



贡英建:(公元1957~今),山东人。著名机械工程专家。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现任山东山推工程机械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工程机械产品开发和科技工作,并工作在科技开发推广第一线。在市场经济的大 潮中,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中探索的经验,克服许多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改进工作中的难点,组织和参与开发完成许多居国际先进水平工程机械产品。具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已成为产品开发骨干力量和科技战线带头人。

十几年来,主管开发研制的产品主要有140系列机械型,湿地型推土机;160.220、230、320、180、120系列液力传动型、机械型、超湿地型、森林伐木型、沙漠型、环卫型、码头船舱用推土机、推耙机、吊管机;YZIZ液压振动式压路机;WB2300稳定土拌合机;CTY10液压拖式铲运机;WLY22轮式液压挖掘机ZHJ100焊接工程车,YJ380液力变矩器等几十种产品,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其中160系列推土机的开发成功,当年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远销东南亚、南美、欧洲、南非等十几个国家,已累计出口二百三十余台,为国家年创汇一千多万美元。220、160两大系列推土机已成为企业主导产品,年产值四亿元左右,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所主管开发研制的TY160推土机、TBY160推耙机、CTY10液压拖式 铲运机、YJ380液力变矩器分别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省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新产品奖。由于在产品开发和科研工作中的突出贡献,多次被企业评为总厂劳动模范、总厂科技标兵和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荣获济宁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贡 琰:(公元1936~今),山西榆社人。著名地方水利专家。

工程师。曾任榆社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任山西省晋中地区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县老年书画研究会负责人。书法作品每次参加国内外展、并获奖。

任县水利局副局和治理漳河副指挥时,采用乱石堆坝,成功治理二十公里河,坝长四十公里,造地三万亩,护地七万亩。1980年任局长后,解决了三万人吃水困难其中两万五千人吃上自来水,还为华能榆社电厂及榆社外资项目做了大量前期工作。1985年、1986年和 1989年水利部、中国水利学会、山西省水利厅分别颂发献身水利水保事业三十多年荣誉证。1986年获山西省水保先进工作者奖。1990年获晋中地区人高饮水工程先进工作者。

主要著述有论文《浅析榆社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发展灌溉与增加农业发展后劲的关系》等。



贡华章:(公元1946~今)。江苏邗江人。著名现代石油系统经济专家。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高级会计师。

历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财务局总会计师、副局长、局长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财务资产部主任,1999年经国务院任命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会计师,2000年经中组部任命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成员。目前还兼任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等职。

长期从事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工作,在企业重组和改制、财务管理和股权管理等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2002年曾赴英国剑桥大学作专题学术报告,其丰富的实务工作经验和理论造诣得到国际上的好评。

贡华章仅有中专学历,一如只有初中肄业学历的华罗庚一样,他以中专学历身居教授级高级会计师。中国大地上拥此才华者多如牛毛,但抗上如此名头者却屈指可数。



贡晓辉:(公元1954~今),女;吉林伊通人。著名当代教育家、财会专家。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贡晓辉作为我国第一代经济学女博士,在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以及社会工作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作为教师,贡晓辉注重教学质量、讲求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创新上下功夫。她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课程,特别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开设了《会计政策研究》课程和反映学科前沿情况的《当代财务会计专题研究》课程,并在《西方财务会计》、《国际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建设中做出应有贡献。她出版了《论物价变动会计》等专著、编著和教材十三部,在《会计研究》、《财政研究》等杂志发表有质量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入选国际会议论文四篇,出席国际会议多次,在物价变动会计、所得税会计、会计准则建设等领域颇有建树。

贡晓辉还积极参与国际、区域性学术活动,先后作为访问学者赴加拿大、香港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校进行合作研究、讲学以及学术交流,并积极地参与了全国和国内地区性学术会议。

贡晓辉在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兼任《会计教育》(英)杂志编辑顾问,中国会计学会学术委员,中国会计教授会理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西方财务会计》课程主讲教师,福建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理事全国妇联八届执行委员等职。

基于专业上的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贡晓辉先后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厦门市“巾帼建功”标兵称号,福建涎主光基金会福光教学奖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称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奖,获政府特殊津贴并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要才。

跟帖时间 2010-05-12 21:16:2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贡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南渡扈跸;北阙弹冠:上联典指南宋时期的贡祖文护高宗南迁有功。下联典指汉朝的贡禹与王吉友善,吉为益州刺史,禹弹冠待荐,果召为谏议大夫。

汝南世泽;端木家声:全联典指贡氏的始祖端木赐,字子贡,孔子弟子,其后以字为氏,称贡氏。



2.五言通用联:

儒门贤弟子;商业旧家风:全联典指春秋时卫国人子贡,即端木赐,孔子弟子,善于辞令。曾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蚀和月蚀。有过错时,人人都看得见;改了错,人人都仰望着。”在曹、鲁之间经商,富至千金。并参与政治活动,先后在鲁国、卫国做官,曾游说齐、吴等国,促使吴国攻齐救鲁。其后人以他的字“贡”为氏。



3.六言通用联:

随南迁而扈跸;向北阙以弹冠:上联典指南宋大名人贡祖文,字仁德,靖康年间任武德大夫都总军将,扈从高宗南渡有功。与岳飞友善,立志恢复,岳飞被害后,他曾藏匿岳飞后裔,保护起来。扈跸,为皇帝护驾。下联典指西汉琅邪人贡禹,字少翁,以明经征为博士,官梁州刺史;又举贤良,任河南令。元帝时为谏议大夫、光禄大夫、御史大夫,多次上书议论朝政得失。他与谏议大夫王吉(字子阳)友善,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意为二人取舍相同,王吉做官,贡禹也准备做官。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上朝或上书奏事的地方。又作朝廷的别称。



4.七言通用联:

古岸水流宣广建;名宗人著宋元明:此联为贡氏宗祠“秀野堂”堂联。



5.八言以上通用联:

明经洁行,乐同道以弹冠:协志恢图,潜匿孤于别墅: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贡禹,以明经洁行徵为博士,汉元帝称其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禹尝与王吉友善,王吉字子阳,钜言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下联典指南宋时期的贡祖文,与岳飞友善,协志恢复,及秦桧当国,废于家,岳氏受祸,贡祖文潜匿其裔于别墅。

跟帖时间 2010-05-12 21:15:0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贡氏的字辈排行 -- 江苏丹阳贡氏字辈:“师礼瑾文泽黄逸厚月思澄汝耿元钟祥胜存焕虎承大春关庚”。

江苏南京贡氏字辈:“保定万年青”。

江苏六合、安徽蚌埠贡氏字辈:“鹤有长庆凤鸣其昌”。

安徽怀远贡氏字辈:“元兆步锦国家太平(荣华富贵)长治永康(振兴中帮)”。

湖北十堰贡氏字辈:“学维宗盛哲”。

辽宁沈阳贡氏字辈:“沛端朝梁来淮唐振兴邦”。

贡氏一支字辈:“开国(广)金应红”。

跟帖时间 2010-05-12 21:13:5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贡氏的家谱文献 -- 江苏丹阳柳茹贡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九册,今仅存第一~十六卷、第四十五~六十六卷、第六十八~七十三卷、卷首上册。现被收藏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江苏丹阳柳茹贡氏宗谱七十三卷,首十卷、续编二卷,(民国)贡铨辑,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萃涣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龙砂贡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贡庆余等续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跟帖时间 2010-05-12 21:11:5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贡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广平郡:汉景帝刘启中元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是由邯郸郡分置,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区,后改为广平国。东汉时期废其郡并入巨鹿郡。三国时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复置广平郡,辖境有所扩大。广平郡在隋朝文帝杨坚开皇初年(壬寅,公元582年)被废黜。



2.堂号:

广平堂:以望立堂。

秀野堂:源自南宋贡祖文镇守秣陵时,岳飞刚刚取得项城大捷,就遭到朝中主“和”派奸佞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罪名的陷害,岳飞及长子岳云被关押在临安大理寺监狱里,岳飞一家老小也被发配到了当时尚未开化的蛮夷之地岭南。当时任秣陵关总镇的贡祖文表示愿意用全家四人(夫妇二人及两个儿子)的性命担保释放岳飞、岳云,并星夜兼程前去营救。但时值寒冬腊月,风雪交加,又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贡祖文由秣陵辗转赶至临安时,岳飞父子已经在风波亭残遭奸佞毒手。贡祖文悲愤之余为保护岳飞后代,冒着全家生命危险,从临安将岳飞当时仅十二岁的三子岳霖带回来隐慝于秣陵总镇军部。又恐怕日久生变,于是上书朝廷,以体弱多病为由辞官隐退,并将全家由宣城迁至今天的江苏省丹阳县延陵乡柳茹村(秀野堂)居住。岳霖也埋名隐姓为贡,与贡祖文的两个儿子贡铁、贡贤一起习文练武,过着植柳养鱼的淡泊生活。直到宋孝宗即位(公元1163年),岳飞二十一年前的沉冤才得以昭雪,贡祖文适时献出了当时已三十二岁的岳霖。宋孝宗为表彰贡祖文将军的忠肝义胆,特赐他“旌表忠义”御匾一块。

南湖堂:资料有待补充。

明洁堂:资料有待补充。

萃涣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5-12 21:10:1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贡氏的迁徙分布 -- 贡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九十三位门阀。

云阳贡氏,肇于南宋初年,始祖为贡祖文,字仁德,其先人世居瑯琊(今山东胶县),后迁长垣(大名府)。他少壮时,与汤阴岳飞同时“仗剑从军”,因义气相投,缔下刎颈之交。祖文英才魁伟,勇武过人,被宋高宗封为都总军将,“昼则参赞帷幄,夜则守御行营”。南渡后,出守秣陵关总镇。为保契友岳飞后代,弃官归隐,潜护岳公三子岳霖匿住在曲阿达二十余年。后来,由宋孝宗赐御匾“旌表忠义”。死后葬于柳茹村南贡坟庵。

贡祖文入居丹阳后,娶夫人黄氏,生鈇、贤二子,至第四世孙中有昆仲四人各分东、西。其中,小一宦游宣城(定居安徽);小二徙居句容上阑;小三居丹徒赤岸;小四守基于柳茹。第五世派衍出五房,分别是志仁派下的桐村(胡桥大贡)分、志义派下的杨庄分、志礼派下的马里分、志智(彦明)派下的柳茹、周巷分和志信派下的庄湖、魏墅分。除了上述五分之外,后人中又屡有播迁:志仁的传人迁至龙脉桥(今江苏镇江)、迎水涧(今江苏南京句容)、丁庄山、双沟、贡巷以及柳茹村、张渔坝等地;志礼的部分传人聚居于俞庄;彦明的传人有一部分群居在东杨庄、乐家巷、乌鸦巷、西冈的;志信的部分传人群居于泥庄、北陵、汉皇庙、九里、景昌阁、大嘉庄、沙沟、上家村、孙墅、杭家村、虾渡桥贡甲村等。柳茹贡氏人丁兴旺,许多宗人纷纷外出定居,所居村落近有延陵、旧县、新埭、留墅、横塘、北岗、赤石岸、大方庄、倪庄、官井头、谢甲、谢家村、北门头、萧庄、殷庄、龙城、杨庵、吴巷、新庙、曲阳、栅口、嘉井、西鲍、皇庄、湖渎、大沙、当江沙、六窑、白土、白塔、五都上角、西高庄、黄堰桥、莲花亭、马王坝等处。

江苏丹阳市委党史办主任贡义林编写了一本书《思源集》。讲贡姓来历,先祖子贡,贡禹,贡祖文杰出贡献的史料,贡姓迁徙情况,贡姓历代,现代名人的贡献,世系图,很多图片资料,杰出贡氏子孙名录等,共计四十多万字。联系人:江苏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丹阳校区)教师教育系贡乾坤,Email:。

今江苏省扬中市、苏州市、常州市武进区、泰兴市、镇江市丹阳市、盐城市滨海县、江阴市、南京市句容县、无锡市、六合市,安徽省的宿州市、宣城市、来安县、蚌埠市怀远县、淮南市凤台县、天长市,河北省的廊坊市、广平市,湖北省的十偃市、黃岡市,浙江省的汤溪县、金华市兰溪县,河南省的商丘市、浚县,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重庆市的开县,广东省的广州市,辽宁省的沈阳市,吉林省,上海市,江西省,北京市,台湾省,美国等地,均有贡氏族人分布。

跟帖时间 2010-05-12 21:08:4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