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氏的历史名人 -- 扈 云:(生卒年待考),四川广元人。著名西汉车骑将军。
西汉末年的王莽居摄三年(公元8年),为了阿谀王莽,广饶侯刘京、车骑将军扈云、大保属臧鸿等纷纷奏符命——刘京称齐郡出现“新井”,扈云称巴郡发现“石牛”,臧鸿称扶风雍地发现“石文”。
王莽如获至宝,迎入宫中。随后向太后奏书,主要内容是:
“陛下至德至圣,汉嗣不昌,适逢汉家十二世三七(西汉立国二百一十年)之厄。于是陛下诏臣莽居摄皇帝之位。臣兢兢业业,唯恐政治有失。皇族刘京上书说:七月中,齐郡临淄县昌兴亭长辛当夜里屡次作梦,神人对他说:‘我是上天的使者,上帝派我告诉你,摄政皇帝应该成为真皇帝。你若不信,你亭中会有一口新井,入地有百尺深。’农历十一月壬子这天正值冬至,扈云在巴郡发现石牛。戊午日,雍又有石文。这些神物都被送到未央宫的前殿。臣与太保王舜前去观看时,突然飙风骤起,白日如夜,风尘过后只见有铜符帛图在石前,上书文字:‘天帝告符,献者封侯,承天命,用神令。’《尚书·康诰》说:‘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这是周公摄政称王所说的话。《春秋》不书隐公即位,也是说隐公摄政为鲁国君主。《尚书》和《春秋》是先圣周公、孔子亲自制作校定的经典,是后世的法则。孔圣人说: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臣莽怎敢不顺从天命!我请求在祭祀神灵、奏言皇太后、孝平皇后时自称‘假皇帝’,而号令天下臣民时就免去‘摄’字吧!请以居摄三年为初始元年,漏刻一百二十天为一度,以应天命。臣日夜奉养孺子,比之周成王,待孺子成人,复为皇帝。”
王莽就是乘借这些势力,成功篡汉,建立了新朝。扈云在其中扮演的历史角色显得不大光彩,因此后人对其多有诋责。
扈 载:(公元919~954年),字仲熙;幽州安次人(今河北)。著名五代后周文学家。
少好学,以文章驰名。后周广顺初(公元951年)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为史馆编修,再迁监察御史。
曾编次历代兴亡治乱之迹,撰《运源赋》。又出游相国寺,见庭竹可爱,作《碧鲜赋》,题于寺壁。
周世宗闻之,派太监前往抄录,览而称善,擢为水部郎中,知制诰,迁翰林学士。与堂兄扈蒙同掌诏诰,时称“二扈”。不久病卒。原有集二十卷,已佚。
扈 蒙:(公元914~986年待考),字日用;幽州安次人。著名宋朝大臣。
后晋天福中进士。仕后周为右拾遗、直史馆、知制诰。时从弟扈载为翰林学士,兄弟并掌内外制,号二扈。
宋朝时期,扈蒙由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宋太祖乾德六年复知制诰,充史馆修撰。宋开宝中年,扈蒙与李穆等同修《五代史》,详定《古今本草》。
宋太宗即位后,拜中书舍人,复翰林学士,与李昉同修《太祖实录》,同编《文苑英华》。宋雍熙三年,以工部尚书致仕。
扈蒙性格沉厚,不言人是非。自张昭、窦仪逝世后,典章仪注,多由扈蒙所刊定。
他还著有《鳌山集》等。
扈再兴:(公元?~1221年待考),字叔起;淮人。著名宋朝将领。
扈再兴为京西制置使赵方部将,骁勇而有膂力,善于应变。作战时,总是披散着头发,光着膀子,赤着双脚,挥舞着双刀,大声呼喊着冲人敌阵。
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金国大军进攻襄阳(今湖北襄樊)、枣阳(今湖北枣阳)一带,扈再兴与钤辖孟宗政、统制陈祥等分三阵设伏,先佯败诱敌,宗政、陈祥从两翼掩击,乃重创金军。以功升神劲军统制。
宋嘉定十一年(公元1218年),金军数万复攻枣阳,扈再兴奉命率师入援,金人闻其至而夜遁。不久,金人得增援又来犯,他与宗政守城,相持九十日。后以铁蒺藜密布于地,引金军追逐,金军中蒺藜而死者十有七八,被迫退兵。
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金帅完颜讹可拥数万步骑强行攻城,扈再兴与孟宗政纵敌涉濠,半渡击之,又令守坝将士佯退,待敌争坝时急击,致金军多坠水中,弃旗甲辎重而去,以功迁鄂州副都统。金军造对楼、鹅车,运土石填城下。他召募敢死队带铁面具,披毡毯,列阵以待。金人无计可施。适赵方援军到,宋军内外夹击,致使金军崩溃,完颜讹可单骑逃遁,缴获粮草武器无数。金军乃不敢再攻枣阳。
宋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率军攻唐州(今河南唐河),扈再兴大败金军,擒金副统军衲挞达。不久,扈再兴病逝。
扈再兴之子扈世达,官至都统制,亦有“大宋名将”之称。
扈 铎:(生卒年待考),著名元朝大孝子。
扈铎幼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所以扈铎是在他的伯父那里养大了的。
到了壮年,他服事伯父像父亲一样。他的伯父年纪老了,还没有儿子。扈铎就给伯父买了一个小老婆,竟然不久就生了一个女孩子。可是小老婆生性很笨,在一个晚上睡熟了的时候把女孩子压死了。
后来伯父死了,遗腹生了一个男孩子。扈铎恐怕他的母亲又把他压死了,就亲自抱着他,哺东西给他吃,同睡同起。
有一回、弟弟偶然有了病,扈铎在夜里向星斗叩着头,哀哀地祷告着说:铎父子二个里头可以死一个的,不要死了我的弟弟,叫我伯父断绝了后代。到了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弟弟的病果然好了。
扈永通:(生卒年待考),字一贯;山东曹县人。著名明朝大臣。
明嘉靖十一年举进士,授中书舍人,继为给事中,累官至南京光禄卿、应天府尹。后因事被株连,谪降为河南右布政。
扈 暹:(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官吏。
明朝时期的知府,由举人知凤翔府,政务宽简,识大体,以忧去任,郡民诣阙保留,及秩满,又保留之。
凡三十余年致仕,在官任上逝世。
扈尔汉:(公元1576~1623年),满族,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著名后金大臣。
世居雅尔古寨。从其父率所属归佟·努尔哈赤,被收为养子。后从灭乌喇,多有战功,为五大臣之一,赐号达尔汉辖。
后金天命四年(公元1619年),扈尔汉引兵参加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抚顺、开原二路。旋又设伏,与诸贝勒尽歼明将刘綎所部五万人。次年,在沈阳再次击败明总兵贺世贤。历加世职至一等总兵官。
扈学庠:(公元1894~?年待考),字维周;山东青州人。著名近现代大汉奸、卖国贼。
扈学庠1923年日本东京高师毕业。1931年任青州第十中学校长、国民党单县货税局长。
1933年在东北投降日寇,任伪满绥化司捐局司税官。
1943年出任日寇山东合作社常务理事,1945年2月任日伪山东省政府建设厅长。其后不知所终。
扈先梅:(公元1896~1938年),字仲卿;河南安阳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
扈先梅早年考入东北讲武堂步科学习。毕业后即在东北军供职。因作战勇敢,长于指挥,军职不断升迁,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扈先梅率部退入关内。
1937年6月,扈先梅升任第五十一军第一一四师第三四一旅少将旅长,率部驻扎江苏沐阳。“七七事变”爆发后,请缨效命,后奉命转战苏、皖等地,屡立战功。
1938年4月,扈先梅奉令率部参加徐州会战。日寇在台儿庄战役中遭我沉重打击后,不甘心失败,继续调兵遣将,再犯台儿庄。遂率部坚守台儿庄,阻止日寇向徐州逼进。日寇以飞机、大炮、坦克对台儿庄进行狂轰滥炸,房屋俱毁,一片废墟。
在无险可据的情况下,扈先梅率部顽强抗击日寇进攻,并予敌人以沉重打击。在危急时刻,扈先梅亲自到第一线指挥部署,不幸被炮弹击中,因伤势过重,旋即牺牲,终年四十二岁。
扈全禄:(公元?~1949年待考),河南鹤壁市郊区扈堂村人。著名近现代大汉奸、卖国贼。
扈全禄从小不务正业,十五岁便当土匪,后以淇县老寨为巢穴,拉竿树旗,当上土匪头子。
“七七事变”后,日寇向华北进攻,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扈全禄趁机下山,搜罗国民党残兵,夺取枪支,武装自己,扩充队伍,自称司令。
1938年初,日寇占领鹤壁、淇县、浚县,到处奸淫烧杀,残害百姓。这时扈全禄率部同日伪军散兵打了几个小胜仗,便名声大震,庞村地区及淇、浚两县的一些富户,捐粮捐款,捐武器,支援扈全禄抗日。一些知识分子,青年农民满怀抗日热情,纷纷投入扈全禄的队伍。数月之内,扈部由原来的几百人扩大到四五千人,扈全禄被国民党第六十军委以浚县“抗日义勇军第一路军”司令。
“有奶便是娘”的扈全禄,看到了国民党在豫北的势力越来越小,公然于1938年6月投靠日军,被日军封为“河南省剿匪总司令”,成为日本侵略军的鹰犬。扈全禄投敌后,效法日本侵略军“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到处捕捉抗日分子,杀害人民群众,激起了抗日军民的极大愤慨。
1938年9月25日,八路军漳南兵团在王新亭、杨得志的指挥下,于滑县城、道口镇、小河集等地,将扈匪大部围歼,扈全禄率残部逃窜到淇县邢盆、土门一带,又遭到八路军第六八八团的迎头痛击,扈全禄只带少数亲丁逃脱。
扈全禄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未放下屠刀,改恶从善,而是更加变本加利的破坏抗日,残杀抗日人民。不久,他投靠国民党濮阳专员丁树本,领了个第十七纵队队长的头衔,回老巢扈堂、庞村一带,以极其恐怖的手段搜罗残部,扩张势力。他规定:凡当过扈的兵的,半月内归队,违者杀头;已被杀死的,由其父或兄弟顶替,无近族的,由近亲顶替,否则灭九族。扈全禄用这种极为残忍的办法很快拼凑起三千余人马。
1939年春,扈全禄又同国民党四十军、新五军挂上勾,并于1943年春天,随同宠炳勋、孙殿英再次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助纣为虐,大肆扫荡解放区。7月30日,冀鲁豫军区发动了卫南战役,在梦庄战斗中,除扈全禄带十几个人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
扈全禄第二次漏网后,逃回老家扈堂、庞村一带,再一次搜集散兵,强行抓丁、派兵、扩充队伍,拉起一千四百多人,于1944年被日寇委任为皇协军步兵第十六旅第一九六团团长,下属四个营,还建有一个兵工厂。
为称霸一方,扈全禄于1945年在杨小屯修筑城堡,建造寨墙,设立炮楼,构筑护城河,共动用民工十万余人次,耗资折粮一千二百多万斤,拆除两条街的民房,使很多人无家可归,流落外乡,冻饿而死。
扈全禄是个残无人道的杀人魔王,在他横行的十年间,共杀害抗日军民和无辜群众五千余人,其杀人手段极其残忍,有枪崩、砍头、活埋、腰铡三截、锅煮、油炸、大卸八块、投河,最残忍的是将活人钉在树上剥皮。扈全禄还大肆抢劫财物,霸占民田,他一人占有土地两千多亩,他自己有三个老婆,九个姘头,还奸污民女数百人,烧毁民房两千余间。其罪恶之大,罄竹难书。
1947年春天,刘邓大军指挥中原野战军发动了豫北战役,一举全歼扈全禄匪部。扈全禄率零星残部逃往郑州,后经开封逃至新乡,在国民党新乡专员张敬忠所部充任旅长。
1949年5月初,扈全禄恶报当头,在新乡解放前夕被人民解放军活捉,9月21日押到淇县准备公审枪决。扈全禄自知罪大恶极,当夜自杀,这个恶贯满盈的土匪头子就此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扈秀英:(生卒年待考),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著名全国劳动模范。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云母厂工人,195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扈绍勤:(公元1922~今),北京大兴人。著名现代农学家。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
曾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玉米研究室主任。兼任山西省雁北行署农业顾问,雁北日报农业顾问。
自主持玉米工作以来,获得省级科研成果进步奖有:1979年晋单十三号获二等奖;1983年晋单十七号获三等奖;1984年晋单十八号获二等奖,晋单十三号玉米获推广四等奖;1988年晋单二十四号获三等奖,雁北一百万亩联合丰产获一等奖。1984年被山西省竞赛委员会荣记二等功。至今晋单二十四号在太原以北还有一百万亩左右的面积,遍布太原郊区、大同郊区、吕梁、忻州、朔州以及晋东南各县。
多年来,该品种在山西北部,晋东南、张家口以及承德等地区种植面积累计在两千万~三千万亩,增产粮食在十五~二十亿公斤,作出了显著贡献。该品种适合这些地方种植,生育期短、植株整齐健壮、生产潜力大、产量稳定,具有多种优良特性。
论文有《雁北地区玉米栽培规范化意见》、《对我区玉米生产的展望》、《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969年他在浑源县东辛庄驻点,去时全村粮食总产量一百七十万斤,他驻点四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三百六十万斤,总产量翻一番还多。
1975年在朔县冯庄下乡两年,全村粮食增产两万多斤,是历史上最丰收的一年,四十五户的村,增产的粮食没处放了。在他离村回单位时,全村农民扶老携幼送他出村三里多地远,还不肯回去。
2000年国家人事部出版《中国专家大辞典》有他全部履历和业绩。2003年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在北京召开“神州百岁”新年庆祝活动,全国邀请六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其中有他,授予他“中华杰出人才贡献奖”。
2004年红旗出版社出版《新时期中国共主党人优秀格言选集》一书,有他的格言:“五勤摘日月,业绩创辉煌”“天青夕阳好,德高晚节香”,并给以优秀写作奖。
2005年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院出版《中国改革与发展精典成果论著》一书,刊载他的“雁北地区玉米规范化意见”。这是他在1986年写的科普材料,转载时称此材料提及“规范化”一辞,在全国他是第一个人提出的,具有“预见性,先进性,指导性,很有参考价值,不光农业上用、工业上也能用,什么地方都能用,有了规范化,就不至于盲目性”。并给他一等奖的荣誉称号。
扈兴汉:(公元1923~1996年),山东临淄敬仲镇白兔丘村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扈兴汉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扈兴汉学生时期就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尤其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以及在胶济铁路附近村庄制造集体杀人惨案,怀有刻骨铭心的民族仇恨。为打击日本侵略者,他积极投身到抗日队伍中去。抗日战争时期,扈兴汉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宣传员,第三支队政治部、区政治部干事,山东省胶东军区抗大学员,山东省渤海军区直属三营八连指导员等职。期间,参加了四次“讨张”战役,邹平战役、商河战役、山海关战役等。在残酷的对敌武装斗争中,坚决完成了所担任的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东北军区第七师第五十八团第二营副教导员,东北军区第六纵队第十七师第四十七团组织股副股长、第十八师第五十二团组织股股长、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团政治处副主任,中南军区第四十三军第一二九师营教导员、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守备山海关战役、肇庆剿匪战斗、安达剿匪战斗、长春战役、四平守备战役、长春南岭战斗等。期间,他总结了江南秋、夏战役战时政治工作经验,在部队中开展“点点记功”活动,被所在团推广,促进了立功活动的开展。在从东北入关、由平津外围南下渡江、向两广进军、直至解放海南岛胜利大进军的政治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第四十三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海南军区兼第四十三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53年10月后大部分时间从事院校工作,先后在海南军区文化速成学校、第五文化速成小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速成中学任校长兼政委。1956年7月任海军第一预备学校政治部主任,1960年7月人海军高级学校政治系主任,1963年10月任海军政治学校政治部副主任。1970年4月任海军榆林基地政治部主任,1979年任海军第二炮兵学院副政委、政委(正军职)。
扈兴汉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中校军衔,1962年1月晋升为上校军衔。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1985年10月离休。正军职。1996年5月病逝。
扈祚良:(公元1958~今),湖南邵阳人。著名现代医学家。
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现任湖南省涟邵矿务局总医院眼耳鼻咽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兼任四川侨光医药保健科学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加拿大传统医学会国际医事顾问兼理事。
从事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临床与科研工作多年,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和科学技术水平。特别对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创伤疾病及疑难危重病的诊断和救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此外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成绩显著。故在专业领城内享有较高的学术声望和知名废。
《中西医结合治疗暴震性聋》获科技成果二等奖。《中西医结合治疗耳带状疮疹四十例》获第四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国际科技成果优秀奖。《额窦骨折的诊断与处理》获湖南省科技优秀论文二等奖,《气管切开术在呼吸道烧伤的应用》和《耳鼻咽喉科手术所致迷走神经反射》获省科技优秀论文三等奖。
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五十篇,参加编写医学著作十部。
1994年被国家科委选编入《中国科技人才大典》,1997年被选编科《中华科技精英大典》和《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 跟帖时间 2010-05-15 15:57:5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扈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望出京兆;姓启扈国:全联典指扈氏的郡望和源流。
馆推棣萼;威振枣阳:上联典指北宋朝初期的安次人扈蒙,字日用,后晋天福年间进士。后周时官右拾遗,并直史馆,当时,他堂弟扈载为翰林学士,兄弟二人共同掌管内外诏令,时称“二扈”。人北宋,扈蒙任史馆修撰,与李穆等人同修《五代史》,又与李叻等人同编《文苑英华》,另著有《鳌山集》。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淮人扈再兴,字叔起,骁勇而有膂力,善于应变。作战时,总是披散着头发,光着膀子,赤着双脚,挥舞着双刀,大声呼喊着冲人敌阵。曾在枣阳大败金兵。官至神劲统制。
学优日历;名重碧鸡:全联典指五代末扈蒙事典。
2.五言通用联:
父子双名将;兄弟两才人: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抗金名将扈再兴,淮人。善机变,有勇力,每战则胜,金兵大惧。扈再兴之子扈世达,官至都统制,亦有“北宋名将”之称。下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进士扈蒙,安次人。字日用,少以文学名。仕周官至知制诰。时从弟扈载为翰林学士,兄弟并掌内外制,世称“二扈”。
户中千祥聚;邑内百卉妍: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扈氏“扈”字的析字联。
3.六言通用联:
汉时将军甲第;后周学士人家: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车骑将军扈云。下联典指后周朝时期的学士扈载,北燕人,字仲熙,宋太祖初年进士,有才名,拜知制诰,迁学士。
4.八言以上通用联:
为政得民,合属挽留上奏;挥戈入阵,屡收战捷奇功: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知府扈暹,由举人知凤翔府,政务宽简,识大体,以忧去任,郡民诣阙保留,及秩满,又保留之。凡三十余年致仕卒。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抗金名将扈再兴,淮人。他善机变,有勇力,每战则胜,金兵大惧。扈再兴之子扈世达,官至都统制,亦有“北宋名将”之称。 跟帖时间 2010-05-15 15:56:1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扈氏的字辈排行 -- 四川达州扈氏字辈:“登祥圆仕长德泽永寿昌兴发克绍序万代远相扬天思兴文人德泽富贵成诗书传世代荣华福满门”。
河南鹤壁扈氏字辈:“逢日全炳东建宝振发永宗兴国玉”。
重庆开县扈氏字辈:“正大光明道以中传继天立极曰维性善儒宗东国文行忠信贤如思孟世守其成”。
湖北荆门扈氏字辈:“廷士国开公大志光先德惟善天必佑福寿可远长在家作名诗登朝显忠良”。
北京大兴扈氏字辈:“廷英九明文绍世乃克三天成治家”。
河北枣强扈氏字辈:“克传琪家厚秀毓庆邦光令德继世久绍仁定永昌”。
江西九江扈氏字辈:“德运开景象财华佐国安富贵荣金玉”。
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5-15 15:54:3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扈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京 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治,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
2.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跟帖时间 2010-05-15 15:49:2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扈氏的迁徙分布 -- 扈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十四位门阀。
扈氏起源于陕西户县,由于历史原因,后来分散到全国各地。有一分支在湖广麻城县落脚。后来又因家族兴旺遭人陷害,部分族人又迁往各地,有一支迁往贵州,现有的分布在贵州桐梓;有的分布在重庆市綦江县石角镇;有的分布在重庆江津等地。
今北京市,山东省的曹县、沂水县、泰安市,黑龙江省的桦川县,河南省的开封市、安阳市、浚县、鹤壁市,重庆市的綦江县、江津县,四川省的达州市,河北省的枣强市,湖南省的邵阳市,江西省的九江市星子县,安徽省的六安市,贵州省的桐梓县,湖北省的麻城市,广东省的中山市,台湾省等地,均有扈氏族人分布。 跟帖时间 2010-05-15 15:48:0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