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氏的姓氏渊源
发帖用户: lxyi
发帖时间 2010-06-18 08:47:38 [收藏话题] [删除] 浏览次数 3202 跟帖次数 8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后裔不窋之子鞠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名贤氏族类稿》等记载,黄帝有个后裔名曰弃(后稷),是周朝的始祖。弃之子不窋有个儿子叫陶,传说他生下来时手上的掌纹很象古文“鞠”字,因此不窋便给这个儿子起名叫“鞠陶”。

鞠陶后来成为了周族人的首领,在他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鞠氏、陶氏。

在鞠陶的后裔子孙中,鞠氏一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是为洛阳鞠氏,亦称成周鞠氏。

该支鞠氏正确读音作jū(ㄐㄩ),今读作jú(ㄐㄩˊ)亦可。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后裔不窋之子鞠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的周景王五年(公元前540年),孔子的学生中出现了一个叫鞠语的人,姬姓,他是鲁国开国君主伯禽的一支后裔,其家族主要在安邑一带生息繁衍(今山西夏县),据说是一个造皮革制品的世家,在当时还很有钱,因此给儿子起名为“鞠语”。在这里,“鞠”就是“制革”的意思。

正因为鞠语是鲁国首君的后裔,因此虽然学智平平,以后也名不见经传,但孔子仍然收其为弟子。孔子爱食肉,因此要鞠语每个月额外“纳十脩”为学费(十根用香料制成的干肉)。

在鞠语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鞠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晋南鞠氏。

该支鞠氏正确读音作qū(ㄑㄩ)。



第三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鞠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鞠人,亦称“𥶶人”、或“𥱩人”,是两周时期王室内侍之一,实际上就是专门在君王出入门闱之时,负责为君王开启门扉、掀起门帘的小吏。因上古时期门帘大多是竹子编制的,因此亦称“𥶶人”或“𥱩人”,就是鞠着身子为君主进出门庭时掀竹帘子的侍从。

后来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王室宫闱中皆有此类小吏,一如当今在大酒店、星级宾馆里为客人开启门扉的职业门童、门淑,只不过没有小费可拿。

在鞠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鞠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鞠氏正确读音作jú(ㄐㄩˊ)。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末期燕国上大夫鞠武,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战国晚期,燕易王有个儿子叫姬升,即王子升。

姬升是燕易王的次夫人所生,因此虽然年长于弟弟姬哙,却属于非嫡出。在燕易王病逝后,姬升因与燕易王的长夫人所生的儿子姬哙争夺王位,结果惨遭失败,被迫躲避到了辽东东梁河(东梁河南岸),之后忿而弃姬姓而改鞠氏,称鞠升。

“鞠”之一字,在古代义为“事败而好鞠之”,就是势败计穷无可奈何的意思。该支鞠氏族人就称姬升为“第一世鞠升公”,为河北鞠氏的真正鼻祖。

后来到了先秦时期,有一位著名的燕国上大夫鞠武,是燕太子丹老师即太傅,他就是鞠升的曾孙。

在先秦时期,有一段著名的“鞠武谏燕丹”的历史:就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秦国将军樊于期因“传檄讨秦王”失败而亡命到了燕国,由此引发了秦始皇对燕国的仇恨。

据史籍《史记》中的记载:秦始皇嬴政之母赵姬在与吕不韦同居时就已身怀有孕,只是吕不韦和赵姬一起对子楚隐瞒了事情的真相。按司马迁的记载,秦始皇嬴政实际上应当是吕不韦的儿子。樊于期“传檄讨秦王”的原因便在于此。

樊于期素恶吕不韦纳窃盗国之事,更对秦始皇以一系列残酷杀戮的方式统一各国的方式不满,便以此为借口,以秦始皇的弟弟长安君嬴成峤的名义草就了一分十分著名的讨秦檄文:“长安君布告中外臣民知悉:传国之义,适统为尊;覆宗之恶,阴谋为甚。文信侯吕不韦者,以阳翟氏贾人,窥咸阳之主器。今王政,实非先王之嗣,乃不韦之子也。始以怀娠之妾,巧惑先君,继以奸生之儿,遂蒙血胤。恃行金为奇策,邀反国为上功。两君之不寿有繇,是可忍也?三世之大权在握,孰能御之!朝岂真王,阴以易赢而为吕;尊居假父,终当以臣而篡君。社稷将危,神人胥怒!某叨为嫡嗣,欲讫天诛。甲胄干戈,载义声而生色;子孙臣庶,念先德以同驱。檄文到日,磨厉以须,车马临时,市肆勿变。”

之后樊于期将檄文四下传布,然后将长安君属下以及屯留附县的丁壮悉数编入军伍,一鼓气攻下长子壶关,兵势益盛,直指秦都咸阳。

秦始皇见檄文后大怒,立即召尚父吕不韦计议。吕不韦淡淡地说:“长安君年少,不办为此。此乃樊于期所为也。于期有勇无谋,并出即当就擒,不必过虑。”于是秦始皇乃拜王翦为大将,以桓齮、王贲为左右先锋,统军十万往讨长安君。

樊于期骁勇善战,但所辖之兵寡不敌众,遂在秦军重兵之下杀开一条血路,王翦追之不及,樊于期成功逃至燕国。当时,一直坚持抗秦的燕太子丹见樊于期非常高兴,待其为上宾,还在易水河畔专门为樊于期建了一座公馆(今河北易县镇陵塔),时人们称之为樊馆。

但是,太傅鞠武却认为太子丹作这一系列的事无异于玩火,便劝谏太子丹说:“像秦王这样暴虐的人,对燕国本来就久有积怨,那已经够让人心寒的了,更何况我们又收留樊于期呢?这无异于把肥肉送到老虎的嘴上。希望太子急速将樊于期送到匈奴去,来消除秦国攻打我们的借口。”

太子丹说:“樊将军在天下各处都难以容身的时候投奔到咱们燕国来,我们不能因为屈服于强秦的胁迫,就抛弃我们的朋友啊。太傅,我们究竟有什么办法来对付秦国呢?”

鞠武说:“为结交一个朋友而不顾国家的安危,这就叫做‘资助怨恨和灾祸’。把鸿毛放到燃烧的火炉上,当然很快就会被烧光的。若说起对付秦国的办法,咱们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且与樊于期相识。那田光为人智谋深远,勇敢沉着,可以找他想想办法。”

其实,鞠武早就知道田光以“侠”著称,侠者在战国时期就是刺客的代称,因此他想利用田光以其职业特长组织安排除去秦始皇,以此消除秦国对燕国的威胁。于是,后来就有了田光将荆轲推荐给燕太子丹的情形,也由此产生了“荆轲借樊于期之首刺杀秦王”的历史事件。

在鞠升及其曾孙鞠武的后裔子孙中,多有称鞠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鞠氏正宗。

要说明的是,后来到了北宋末年,该支鞠氏族人中有山东黄县冶基人鞠俨的后代鞠杲在中进士第后不久,便上书弹劾奸相张惇,结果遭到残酷报复,被获罪夷族。当时许多鞠氏族人被迫改以同音的“曲”为氏以避其难,成为现代曲氏家族的重要来源。因此,在山东地区自宋朝以来就有“死鞠活曲,鞠曲一家”的传言,但在家谱上仍然记载为鞠氏。由此形成的曲氏族人一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才得以复姓,有一些曲氏族人复为鞠氏,还有更多的曲氏族人却“依曲为沿”,就这么称曲氏至今。

该支鞠氏正确读音作qū(ㄑㄩ),今读作jú(ㄐㄩˊ)亦可。该支鞠氏、曲氏族人皆尊奉鞠升(姬升)、鞠武为得姓始祖。



第五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汉末期时期尚书令名叫麴谭,属于避难改姓又复姓为氏。

汉哀帝执政时期,有一位尚书令名叫鞠谭,因“东平王瓠山立石”事件牵连而被贬“避难湟中”(今西宁湟中)。

据史籍《汉书》、《元和姓纂》的记载,鞠谭是汉哀帝刘欣执政时期的尚书令。

汉哀帝建平三年(公元前3年),在东平王刘云的封地内,“瓠山中间,有大石转侧立,高九尺六寸,移原址一丈,远近传为异闻,哗动一时”。

东平王以为那不是个好兆头,便在宫内仿瓠山形状造一土山,上立石像,插上黄草,以便随时祈祷。这件事被在京城做“待召”的两个喜欢无事生非的光禄大夫息夫躬、孙宠知道此事后,便借此“发生事端,以图封侯”,于是二人一起向汉哀帝上书说刘云“宫中立石,祗毁朝廷,欲求非望,行霍显之谋,荆轲之变”,并托中常侍把书信转交汉哀帝。

其奏章中的那句“行霍显之谋,荆轲之变”深深刺痛了汉哀帝,于是下旨废刘云为庶人,其他参与人等一律处死。当时,尚书令鞠谭、廷尉梁相、仆射宗伯凤三人急忙联名上奏: “因未见确实,应委公卿复讯。”然而。正在气头上的汉哀帝立即下旨斥责这三位大臣为“不知嫉恶讨贼,意存观望,罪与相等”,遂一并削职为民。

鞠谭和儿子鞠闭閟为避此大难,遂举家迁逃到凉州西平(西都,今青海西宁湟中),改姓为“麴”,这就是在《元和姓纂》中记载的“鞠麴同宗”的来源。

改姓为麴氏以后的五百年时间里,鞠谭的后裔子孙在“天高皇帝远”的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平(今青海西宁)一带地区得到大力发展,逐渐成为当地豪族,还在历史上出现了东汉末期袁绍的大将麴义、曹操的护羌校尉麴衍、晋朝大都督麴允等著名的战将,连北魏时期威震西域的高昌国王麴嘉都是鞠谭的裔孙。

该世系的鞠氏、麴氏族人自古便是一家人,绝不通婚。后又有麴氏族人在历朝历代的战乱中再复改姓氏为鞠氏者,是为辽西鞠氏、青海鞠氏。

该支鞠氏正确读音作jū(ㄐㄩ),今读作jú(ㄐㄩˊ)亦可。



第六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八旗通志》记载:

蒙古族乌讷虎沁氏,亦称兀纳嘎沁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回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Unehucin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回族乌讷虎沁氏所冠汉姓即为鞠氏。

该支鞠氏正确读音作jū(ㄐㄩ),今读作jú(ㄐㄩˊ)亦可。



得姓始祖:鞠陶、鞠语、鞠升(姬升)、鞠武、鞠谭。

鞠氏的历史名人 -- 鞠 常:(公元928~974年),原名鞠恒,后避送真宗讳改名,字可久;密州高密人(今山东高密)。著名北宋官吏、文学家。

祖父鞠真,黄县令。父亲鞠庆孙,申州团练判官,有诗名。

鞠常少年时就好学,善于撰写文章。

后汉乾祐二年擢进士第,裁二十一,释褐秘书省校书郎。鞠常应举时,著有《四时成岁赋》万余言,名动场屋;又为《春兰赋》,颇存兴托。登进士第,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为清河县令。

北周广顺中期,宰相范质奏充集贤校理,求外任,出为郓州观察支使,历永兴军节度掌书记、伊阳县令。

北周显德四年,诣阙进策,召试,复授猗氏令,迁蔡州防御判官,复宰介休、魏县令。

宋开宝年间,赵普为相,擢为著作佐郎。时任此官,惟常与杨徽之、李若拙、赵邻几四人,皆有名于时。后出为河清令。

宋开宝七年逝世,终年四十七岁。其子仲谋编其所著为文集二十卷行世,今佚。



鞠 愉:(生卒年待考),鞠恒之弟;密州高密人(今山东高密)。著名北宋大臣。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登进士第。与鞠恒齐名。后历官仓部员外郎、知制诰。原有集,今不存。



鞠 咏:(公元?~1031年待考),自号深宁子;开封人(今河南开封)。著名北宋官吏。

十岁就孤,自小勤奋好学,举进士后知钱塘县。

宋仁宗即位后,以太常博士召为监察御史。他与宰相王钦若不协,出通判信州。后又坐审陈绛狱失实,徙邵州。

王钦若逝世后,他入为殿中侍御史,迁三司盐铁副使。他遇事敢言。在担任三司盐铁判官时,河北、京师旱灾,他曾奏请出太仓米十万石以赈灾民。

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授天章阁待制,旋卒。

著有《道释杂言》数十篇。



鞠嗣复:(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良吏。

宋朝宣和年间为休宁知县,他为官清廉,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当时农民义军方腊将他俘获,但因为他当官为民作主,所以就免他一死,并予以释放。而其他官员则一概砍了头。

鞠嗣复的政绩得到普遍公认,所以大宋朝廷后来还升他当了州官。



鞠夫人:(生卒年待考),女。著名宋朝舞蹈家。

宋高宗时,她为宫中乐工伶人所住之处仙韶院的第一头牌,时称“鞠部头”。



鞠仲谋:(生卒年待考),字有开;密州高密人(今山东高密)。著名宋朝大臣。

宋朝雍熙年间进士,知连江县,后官至兵部员外郎。



鞠 钺:(生卒年待考),文登人。著名明朝贤士。

明正德年间,他与妻子于氏被敌人俘获至城南寺,敌人逼鞠钺屈服,鞠钺拒绝,遂被杀。其妻于氏撞石而死。



鞠履厚:(公元1723~?年待考),字坤皋,号樵霞,又号一草主人、一艸主人;江苏奉贤(上海)人。著名清朝篆刻家。

他为人简古纯粹,行诣醇谨,旨趣风雅。师事王睿章,究心于经史子集,体羸弱遂弃举业。

他长于六书字学,尝增补应在《篆法点画辨诀》中所未备者,辨正数百字共梓行世。

兼工篆刻,善摹仿前人作品,工整秀丽,颇见功力。研金石之学有年,实源于其表兄王声振,俱为云间篆刻名家。

存世有《印文考略》、《坤皋铁笔》。



鞠 恺:(生卒年待考),字廷和,号梧圃;山东海阳人。著名清朝官吏。

清乾隆十七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升广西学政。著名清朝官吏。



鞠 懙:(生卒年待考),山东海阳人。著名清朝官吏。

清乾隆二十一年举人,荆溪知县升安庆府同知。



鞠鸿佐:(公元1934~今),山东人。高级会计师,一级书法家。

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自幼酷爱书法,其作品曾获“96中外当代书画艺术家精品展”金奖、“和平杯国际书画艺术交流大展”金奖和“水浒杯华人书画名人大展赛”一等奖等奖项三十余次。被中外多家书画艺术组织分别授予“当代中外艺术家”、“国际文艺名人”、“跨世纪中外书画艺术名人”、“当代艺术成就”、“书法家”等称号。

其作品与艺术简历分别入编《世界华人书画这作品选集》、《当代书画名家精英大典》、《中国当代诗书画印精英大典》、《中华万岁书画金石家大辞典》、《当代书画家精品鉴赏》、《中国当代书画摄影艺术大典》、《国际书画家辞典》、《当代书画艺术家精品集》、《潍坊书画家》和《东方之子》、《中国专家大辞典》等二十多部典籍。

现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安丘书法班辅导教师,还多次应邀参加过书法展评工作。现为安丘市书法美术协会理事、潍坊市书协会员、当代国际华裔书画家海联合顾问、天香画院名誉院长、中国江都书画院常务理事、中国紫云书院书研中心院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研中心创作委员、世界禅佛书画家协会学术委员、内蒙古青年书画院院士、长白山国际书画社理事、新世纪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等。



鞠永昌:(公元1935~今),吉林德市人。著名现代书画家。

1949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原任驻通化铁路分局、吉林铁路局军事代表办事处参谋、助理员、主任、副主任等职。

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世界书画家中国南疆协会等数家协会会员,被现代书画印艺术学会、中国亚细亚艺术研究院、《东方之子》编委会,中国中外名人研究会、东方艺术研究院,分别授予荣誉学士学位和聘为中外书画鉴赏家、特约编委,高级编委、名誉院长等,并荣获“世纪杰出人物”、“东方艺术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大赛并数次获奖,其中曾荣获特等奖、一等奖、国际三等奖各一次,三等奖、佳作奖和优秀奖多次。有的作品曾参加全国首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巡回展;有的作品被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海内外书画大展赛组委会、雷锋纪念馆和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等数处收藏;有的作品流传到日本、美国等地。还有的作品被选入《中国当代硬笔书法群星名录》、《雷锋杯全国书法大赛作品选》、《当代中日书法作品汇观》、《中外书画家作品大观》、《国际现代书法集》、《中国当代诗书画印精品集》、《今古墨缘书法撷荚》、《当代书人爱国妙墨集锦》等。

传略入编《中国书画家名典》、《中国当代名人录》、《东方之子》、《科学中国人》、《中华人物大典》、《中国专家大辞典》、《国魂-一跨世纪中华兴国精英大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国际人物辞海》、《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华精英大全》和《中华骄子》



鞠玉心:(公元1936~今),吉林九台人。著名妇幼保健工作者。

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

曾任河北省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副科长、科长。中华医学会秦皇岛儿科分会秘书,河北省第二届营养学会理事,河北省第一届预防医学会理事,河北省第一届儿童保健学会常务委员。

领导了“小儿两病”防治调查、婴儿生监测、死亡回顾调查等科研协作项目。两次获省级乙级科研成果奖、市科技进步四等奖。

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参加了《儿童营养计量食谱》一书的编写,撰写了其中《营养计算》及《食谱中的脑营养计算》章节。



鞠 曦:(公元1952~今),一名鞠成梁;吉林抚松人。著名中医学家。

1968年开始自修中西哲学及中医学。中国文化书院比较文化研究专业毕业(函授)。

专事中西哲学研究及易学、道学、儒学、佛学、中医学、科学哲学等方面的研究。以对西方哲学的本体论研究,创立《统一论》的哲学体系。对中国文化承诺的哲学进行推定,以论文“卦的形式及本体论内涵”和“人类的形而上学及《周易》哲学观诠释”为代表,形成了《形而中论》的中国哲学体系,从而完成了对中国哲学学科的形式化建构,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著有《易道发微》、《西方哲学史略》、《人类的哲学及其形而上学基础》、《中国哲学导论》、《追寻中国科学精神》等书(待出版)。此外,还发表中医学和无线电技术方面的论文多篇。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国内相关内容的学术研讨会,其学术思想受到学界的重视。

现为中华临床医学会理事、东方名人研究院院士、中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会员、国际青年易经研究会会员、吉林省周易学会会员等。获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美里杯易学优秀论文奖”、获新加坡授予的“当代易学家”称号。

其事迹被收于《国魂——跨世纪中华兴国精英大典》、《中国特色名医大辞典》、《中华名医专家创新大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百年(人物篇)》等书中。曾被聘为孔子函授大学客座教授、山东曲阜孔子专修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博士生导师。



鞠敏敏:(公元1954~今),女;上海人。著名现代画家。

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上海南汇电视台美术编辑。

现任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一级国画艺术委员、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会研究中心特约师、中国民族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家、中原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中国江都书画院高级书画师。炎黄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湖南省娄底东方名人研究院院士。

为著名国画家冥、“虹庐画派”著名山水画家王康乐入室弟子。专攻山水画。所作注重造型丘壑变化,用笔刻实中见松灵,融传统技法于之中。

1987年首次举办个人画展。1996年3月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大型个人画展,获好评。上海电视台曾以“笔笔丹情山水情”作介绍。《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也相继作了报导。

1996年8月应邀参加由中央文化部主办的《96中国艺术博览会》。

曾入编国际名人研究中心《国际书画篆刻大观》、《世界华人书画作品选集》、《世界美术家传》、《世界美术集》、《世界名人录》、《98中国大陆艺术作品图鉴》、《东方之子》、《科学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纪珍藏版)、《中国名人谱》、《世界艺术家人才纪录大全》、《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华精英大全》、《世纪华人书画艺术作品大观》、《中国专家人名辞典》、《95跨世纪当代翰墨艺术书画库》、《世界传世名画书法鉴赏》、《世界名人辞海·华人卷》等多种辞书、画册。同时多次被聘为特约编委、顾问,并授予“传世艺术大奖”、“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世纪中外书画艺术名人”等荣誉称号。

1995、1996、1997、1999年参加跨世纪当代诗书画印作品国内外巡回大联展,作品被作为珍品正式收藏,并连续五届荣获世纪翰墨艺术人才。

1997年作品参加江苏香港回归中国书画大展获银奖,并授予“当代中华书画艺术名人”、“当代百名文艺家”称号,1999年作品参加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书画大展赛获金奖,参加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赛,获国际荣誉金奖,并享有“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



鞠大伟:(公元1954~今),黑龙江人,祖籍山东。著名现代油画家

毕业于哈尔滨教育学院美术系,又入鲁讯美院油系学习,曾任黑龙江博物馆陈列部主任,从事陈列设计,并有论文、译文发表。

油画“刘少奇之死”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作品“冬天的故事”获第十一届亚运会全国体育美展铜奖,油画二幅入选1991奥地利“首届现代中国艺术展”。

1992年荷兰办个展,1992年赴美国进行考察,并在纽约及西雅图等地多次举办个展及联展,考察历时近一年。1997年由辽宁美术出版《鞠大伟油画专集》。

现为中国美协黑龙江分会理事,省博物馆副研究员。



鞠 萍:(公元1966~今),女;祖籍山东荣成,生于北京。著名现代电视幼儿节目主持人。

鞠萍在1984年毕业于北京幼儿师范学校,熟悉儿童心理,热爱幼教事业。同年11月调入中央电视台青少部成为第一位专职节目主持人。

1985年6月1日至1995年5月31日主持幼儿栏目《七巧板》,深受全国亿万小观众的欢迎,成为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之一。鞠萍也以她纯真甜美的形象、自然活泼的主持风格赢得小朋友和家长的喜爱。从此“鞠萍姐姐”的形象随着她主持的少儿节目深入千家万户,并得到社会及专家的广泛承认和赞扬。

鞠萍先后上百次客串主持中央电视台各类大型现场直播晚会,同样获得了成年观众的好评。

在众多的节目主持人评选中,鞠萍频频捧金:例如1986年全国专栏节目评选中获优秀主持人奖,当时鞠萍仅仅工作一年。1988年“如意杯”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十佳”评选中获第一名,1991年获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开拓奖”金奖,1993年获首届优秀节目主持人“金话筒”评选金奖,1993年获全国少年儿童电视“金童奖”优秀主持人奖,1995年获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评选金奖等。

鞠萍除主持节目外,1991年5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鞠萍儿童歌曲演唱会》,全部收入捐作中国儿童少年电视奖励基金。她自编自导的节目《鞠萍儿童歌曲演唱会》获1990年度全国少年儿童电视“金童奖”文艺类二等奖;《蓝色小银河》、《猴年乐》分别获1993年第二届“金童奖”专题类、文艺类三等奖。

1991年破格评为编辑职称,1994年破格评为主任编辑职称,是中央电视台最年轻的一位。2000年2月破格评为高级编辑。

1992年获“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1993年获广电部十杰青年称号,1995年6月1日~1997年3月任青少部《大风车》栏目制片人、责任主编之一。在担任《大风车》制片人期间,该栏目获得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电视节目“金童奖”优秀栏目奖,中央电视台十大名牌栏目之一。

1997年5月4日获第二届中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7年3月~2000年3月,任青少中心少儿部《大风车》栏目节目编导兼主持人。

1998年10月评选为广电总局抗洪抢险报道先进个人,199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12月当选海淀区人大代表。

现任青少中心少儿部《大风车》栏目主持人,《风车转转转》节目制片人之一。

跟帖时间 2010-06-18 09:03:1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鞠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精诚不慑;抗直敢言: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鞠嗣复,宋宣和年间为休宁知县,为方腊所俘,以其惠政免死。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鞠咏,宋仁宗时官监察御史,抗直敢言,后升为殿中侍御史。

山阳衍派;太傅分支:全联典指战国时期的鞠武,为燕太子丹太傅,曾荐荆轲于太子丹。



2.七言通用联:

明时文登双节士;宋代仙韶一部头: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名人鞠钺,文登人。明正德中,与妻于氏被敌俘,至城南寺,逼钺以从,钺拒之,遂被杀,于触石死,副使令有司礼祭,碣其墓曰“双节”。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舞蹈家鞠夫人,宋高宗时,为仙韶院第一,时称“鞠部头”。

革命精神永不老;菊花品格志犹高: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鞠氏的“鞠”字的析字联。



3.八言以上通用联:

钟高密地灵,官居著作;兴连江水利,民祀春秋: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进士鞠常,字可久,高密人。宋开宝中期为著作佐郎。后为清河令卒。下联典指宋朝雍熙年间的进士鞠仲谋,字有开,高密人。知连江,官至兵部员外郎。

跟帖时间 2010-06-18 09:01:5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鞠氏的字辈排行 -- 山东文登鞠氏字辈:“士德永克世应兆芳清泽维远鸿传成章基业万奠宗序其昌汝奉祖考昭穆相当理田本善蕴培文良”。

山东龙口鞠氏字辈:“金木水火土”。

山东乐陵鞠氏字辈:“青长明登保广照志新堂”。

山东海阳鞠氏字辈:“洪福国(广)向泽仕兆宪文华辉凤鸣金富贵春孝传耀宗”。

山东滕州鞠氏字辈:“国廷换凤金忠厚传家远”。

山东临朐鞠氏字辈:“白洪兰忠周佳”。

山东昌乐鞠氏字辈:“增(民)兰(祥)忠舟仁佳彦”。

吉林长春鞠氏字辈:“洪中元明清”。

吉林农安鞠氏字辈:“德元士万永雷霆镇春华连保英雄忠丙庆志广衡”。

黑龙江哈尔滨鞠氏字辈:“朝广景润茂建兴复佳邦”。

黑龙江鞠氏一支字辈:“守国世方维乾万连永春占学”。

重庆垫江鞠氏字辈:“德本心中玉清奇色秀光开承如大正永远一枝芳”。

湖南武冈鞠氏字辈:“茂宗世成荣国泰永康宁祖德积愈远昆弟应其昌当代崇文学诗书继治先家传惟孝友式度启仁贤”。

河南邓州鞠氏字辈:“德广名敬振家传子海阳清朝来本方天赐(绪)福泽厚(惠)增元坤荣昌”。

安徽阜阳鞠氏字辈:“如振献云…”

江西高安鞠氏字辈:“祖世有显德裕后定荣昌传家习诗礼华国耀文章”。

四川乐山鞠氏字辈:“士德光明久前□万代新永定安邦国贵子向阳春”。

辽宁营口鞠氏字辈:“鸿德广桐天”。

鞠氏一支字辈:“成章基万殿”。

鞠氏一支字辈:“金昭永德…”

跟帖时间 2010-06-18 08:58:0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鞠氏的族规 -- 一要树立新风,不要沉迷旧习;

二要遵纪守法,不要违法乱纪;

三要热爱故乡,不要忘记根本;

四要尊老爱幼,不要欺凌弱小;

五要勤劳致富,不要好逸恶劳;

六要正当发财,不要欺诈使假;

七要洁身自爱,不要贪赃枉法;

八要扶贫济困,不要显富摆阔;

九要爱护生命,不要贩毒吸毒;

十要文明娱乐,不要嫖赌逍遥。

跟帖时间 2010-06-18 08:55:1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鞠氏的家谱文献 -- 山东潍坊昌乐鞠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

山东安丘召忽鞠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安丘市石埠子镇召忽村。

江西高安蓝坊鞠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蓝坊镇。

辽宁朝阳大庙鞠氏谱图,著者待考,现代手绘帛件。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海阳县秦家庄。

跟帖时间 2010-06-18 08:54:1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鞠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山阳郡:古代山阳郡有二:①汉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前144年)将梁国分置为山阴国,不久以后的汉武帝建元年间(公元前140~135年),又将其改为山阳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独山湖周围金乡县一带地区。②东晋朝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晋安帝将广陵郡分置山阳郡,治理山阳附近的地区,其时辖地在今在今江苏省清江、淮安一带。至隋朝初年(辛丑,公元581年),隋文帝又移其治所到今江苏省淮安市一带地区。

西平郡:春秋时期的西平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一带,战国时期为秦国宰相池子华的封邑。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汉廷将金城郡分置出一个西平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一带。东晋末年,西平郡一带为秃发乌孤所占,称西平王,一度依此为都城。

东莱郡:东莱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治所在掖县(今山东莱州)。东汉时期移治黄县(今山东龙口)。晋朝时期改为东莱国。南北朝时期分为东莱、长广两郡。隋朝时期改为莱州,治所在今山东省掖县。唐朝时期亦为莱州。



2.堂号:

汝南堂:以望立堂。

山阳堂:以望立堂。

西平堂:以望立堂。

东莱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鞠常原是五代时南汉乾祐年间的进士,到了北宋开宝年间,赵普为宰相,提拔鞠常为著作郎,后来又作了清河令,其家族因以为堂号。

河东堂:资料有待补充。

双节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6-18 08:52:4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鞠氏的迁徙分布 -- 1.概述:

鞠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八十四位,人口约二十四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5%左右。

鞠陶之子孙于商王朝时期进入今陕西省境,随着其嫡传子孙建立周朝,鞠氏子孙渐进入今陕西西安一带。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周平王继位后迁都雒邑(今河南洛阳),历史进入东周春秋时期,此后诸侯雄起,周王室大权旁落,而鞠氏子孙经时光荏苒,其贵族光环也不再闪耀,渐沦落为平民百姓,并为谋生和其他原因渐入今河南、河北等地。

战国时期,燕国大夫鞠武的后代都以鞠为姓氏。其迁徙过程基本为:蓟城(今北京)→辽东→汝南→西平(今河南西平)→东莱(今山东龙口),之后分为两个大支脉,一支由高密(今山东高密)→石岗(今江西南昌)→三都信义乡甘源鞠坊(今贵州三都)→吉安(今江西吉安)→进贤(今江西进贤)→九江(今江西九江)→四川→湖北→湖南→河南→江苏→滇黔→东北;另一支由黄县冶基(今山东黄县)→文登(今山东文登)→江苏→东北。

先秦时期,加之其他源流的鞠氏产生,鞠氏族人已分布于今山东、湖北等地。

鞠氏族人中第一位详细见诸史册之名人是鞠武,是太子丹的老师,以智者的形象名垂千古,也为鞠氏族人很早即进入今河北北部做了很好的注解。有资料表明,鞠陶所传之鞠氏一族于汉、魏时期繁衍于河南颍河与淮河之间地,其地古属汝南郡,是故后世鞠氏有以汝南为其郡望堂号的。

另一支鲁伯禽之后的鞠氏族人后世其主流繁盛于今山西夏县一带,后二者由于姓氏读音的不同而泾渭分明。

东汉时期,曾有鞠氏族人为了避难而改为其它姓氏,如“曲”、“燕”、“周”、“陶”等。

南北朝至隋唐间,鞠氏族人渐分布于黄河中下游诸省,并在今山东高密形成大的聚落,并且鞠氏有为避战乱而徙居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南部省份者。

宋、元之际,鞠氏族人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区域愈广,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均有鞠氏入迁。

明朝初期,刚刚诞生的明王朝为维护其封建统治,缓解“中原之急务”,于明洪武三年制定了移民屯田的复兴之策,开始了迁民戍边的非常之举,山西鞠氏族人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东北三省等地。明朝中叶以后,鞠氏族人于祖国大西北也有分布。

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山东、河北等地之鞠氏族人伴随闯关东的风潮入迁东北三省,后又繁衍至内蒙之东北区。清道光年间以后,大上海崛起于长江三角洲,本来该地即有鞠氏居民,再加之江浙等地之鞠氏族人涌入,上海也成为鞠氏族人新的繁衍地。

历民国而今,伴随着各种自然的、非自然的移民运动,鞠氏族人在全国分布愈广。如今,鞠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等地为多。



2.分布:

今辽宁省的盘锦市、沈阳市,江苏省的如皋市、金坛市、泰兴市、苏州市、张家港市、淮安市,吉林省的长春市农安县、八面城、德惠县,贵州省的遵义市正安县,河南省的漯河市、邓州市,河北省的秦皇岛市,内蒙古,山东省的东阿市、文登县、潍坊市、诸城市、滕州市、青岛市、即墨市、文登县、龙口市、乐陵县、海阳县、五莲县,台湾省的台北市,四川省的乐山市、万源县、攀枝花市,江西省的九江市、南昌市、吉水县,重庆市的垫江县,安徽省的阜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湖北省的麻城市,湖南省的武冈县,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市、哈尔滨市、大庆市肇州县,云南省的文山县等地,均有鞠氏族人分布。



3.地名:

⑴.山东省:

威海市的荣成市港西镇:北城村,清顺治年间建村,村北有一东西走向的陡崖,形似一堵城墙,故名北城,二百三十余户,村里有他氏;山后鞠家村,明崇祯年间,鞠氏建村,地处梧桐山后,故名,一百二十七户皆为鞠氏;黄山口村,清雍正年间建村,村临黄色土质之山口,故名,七十二户皆为鞠氏。荣成市滕家镇:小落村,明万历年间建村,村前系海汊,潮汐变化较小,故名小落,716户;鞠家庵,清光绪年间,鞠氏建庵,定居成村。荣成市宁津镇鞠家,明朝天启年间,鞠氏建村,故名,有一百五十余户。荣成市埠柳镇:凤头村,建村年代无考,村临凤山,面背半岛,名凤岛,后因处凤山西头,更名凤头,八百三十余户,鞠氏为多;夏庄村,元至正年间,毛姓建村,处柳树成行的河流下游,名下庄,后演变为夏庄,1981年以方位更名东下庄,四百余户,其中一百余户为鞠氏。还有山后鞠村。侯家镇江山泊村鞠氏不少。海阳所镇有鞠氏。白沙滩镇念头村鞠氏在明永乐末年由海阳所迁此建村鞠家庄,明末鞠氏迁走,更名为念头。黄镇东、西洋水村鞠氏在清初由海阳所迁入,现有一百七十三户。乳山寨镇宋河江氏、鞠氏在清末由海阳县留格庄镇江家和北远牛庄迁入,1943年更今名,现有二百三十户。乳山寨镇凤城街办鞠家庵有鞠氏。大孤山镇、苘山镇鞠家庵、王埠庄、东(西)高格庄、界石镇鞠北庄、宋村镇鹁鸽崖皆有鞠氏。文登市葛家镇鞠北庄有鞠氏四百十余人,在一鞠氏户明末为财主看庄子,随姓命名鞠家庄,1981年普查改为现名。汪疃镇鞠家庄有鞠氏二百八十余人,清雍正年间从本县沙子村迁居,命名鞠家庄。大水泊镇鞠家疃有鞠氏二百三十余人,明末从本县庙西迁来,原名鞠家庄,1981年改为鞠家疃。高村镇鞠格庄有鞠氏,明末有赵氏迁来安居,此前有鞠氏居住,故名鞠家庄,1941年就错改为鞠格庄。文登市米山镇北郑格庄、乳山市乳山口镇秦家庄皆有鞠氏。文城沙子村有百余户人家,90%是鞠氏,已传二十五世。口子乡(大水泊镇)鞠家庄。马道镇(俚岛镇)凤凰崖村有鞠氏。文城沙子村有百余户人家,90%是鞠氏,已传二十五世。口子乡(大水泊镇)鞠家庄。马道镇(俚岛镇)凤凰崖村。

聊城市的莘县十八里铺镇鞠屯、杜庄、碱厂、西段村、农场等鞠氏人口约有上千人,大部分在这些村庄。莘县莘城镇江鞠庄。高唐县姜店乡尚官屯村半个村子的人都为鞠氏。

日照市的莒县中楼镇后姚埠村有鞠氏,占80%多。小店镇鞠家官庄鞠氏在明末由寨里公社的鞠家官庄逃荒至此落户,沿用旧称。寨里河乡鞠家岭鞠氏在明初从姚家埠迁居落户,开垦官田,旧称鞠家官庄,今改为鞠家岭。五莲县松柏镇鞠家西崖有鞠氏,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从安丘迁至立村,因坐落在南北沟西面的崖顶而得名。莒县东莞镇鞠家窑有鞠氏,洪武二年由洪洞县打水巷子迁居莒之青山,因有白氏烧石灰窑而名,大部分村民是鞠氏人家。五莲县叩官镇有鞠氏。

东营市的广饶县大王镇鞠家。稻庄镇鞠刘家有一百五十余户鞠氏,三百多口人,中有几家刘姓。

德州市的禹城市鞠宋庄有鞠氏六百余人。乐陵市花园镇鞠家有鞠氏四百余人,解放前属于商惠县,解放后属于乐陵县十区,1958年转入人民公社。齐河县有鞠氏。

潍坊市的潍城区符山镇鞠家有鞠氏二百三十人,因鞠氏而取村名。安丘市雹泉镇鞠家庄子有鞠氏四百二十余人,清朝末年迁居而取村名。临浯镇鞠家庄有鞠氏,以鞠氏取村名。坊子区荆山洼镇鞠家庄有鞠氏五百余人,明洪武中由逯家庄迁居而取村名。赵戈镇鞠家荆阳有鞠氏三百二十余人,因鞠氏迁居而取村名。景芝镇鞠家庄子有鞠氏六百余人,因鞠氏迁居而取村名。青州市王坟镇鞠家河有鞠氏,据谱记载,洪武初年由山西洪洞县迁居而来,五洲珍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任南乐县主簿。因鞠氏傍河立村,故得名。诸城市马庄镇臧家庄(龙宿村)鞠氏是旺族。昌乐县朱汉镇上(下)皂户庄全是鞠氏人家。庵上镇南新村、北新村多为鞠氏。石桥子镇里丈村有鞠氏。诸城市城关镇鞠家村有鞠氏。密州街道鞠家村有鞠氏。崖头镇河南庄彭、鞠两氏是明朝成化年间徙至沽河南岸分别建村,名河南彭家、河南鞠家,后有陈氏迁入,两村合并,改称河南陈家。孟疃镇前张庄有鞠氏。安丘市石埠子镇东、西召忽有80%是为鞠氏的,还有闵家庄,附近村有的全部为鞠氏,有一千余户,人口达两万之多。昌乐县大宅科乡(朱汉镇)林泉峪。临朐县五井镇鞠家庄、大关镇侯家峪鞠氏有十几户,四十多口人。石埠子镇宴峪村、石埠子、冢头村有鞠氏。

烟台市的牟平市观水镇鞠家庄有鞠氏四百八十人,据传明初由云南孟子县杨柳村迁至崖地居住,明末又迁居此地建村,命名鞠家庄。黄县(龙口市)诸由观镇冶基村有三千户人家,有鞠、吕、卞、姜、曲、马、臧等几个自然村组成,是鞠氏的发源地之一。栖霞市唐家泊镇刁崖后村约有一百户鞠氏人家。莱州市文昌办事处东岭子村共一百三十余户,鞠氏最多,按村碑记载,明中期,鞠氏由四川迁此立村。

济南市的济阳县曲堤镇鞠家村有鞠氏。章丘市相公庄镇鞠家庄有鞠氏。

临沂市的沂水县沙沟镇鞠家庄子以鞠氏立村得名,有八户二十六口人家。富官庄镇鞠家官庄,传薄、鞠、徐,三姓于康熙年间迁立此村,因是宦官之家的佃户村得名小官庄,1980年,因鞠氏多而改现名,有七十五户二百六十余人。马站镇鞠家庄以鞠氏立村得名,有一百五十八户五百五十余人。马站镇鞠家旺、吴家庄、花红峪有鞠氏。马站镇下窑村有二百余户,除有几户杨氏外多为鞠氏,明万历间,自安丘西南乡召忽迁建,世代以烧窑为业,得“窑村”。后部分鞠氏于村西北又建一村,因地势高而名“上窑”,原窑村更名“下窑”,现上窑鞠氏很少,下窑村仍世代繁衍,人丁兴旺。马站镇古峰台、东旺庄有鞠氏。富官庄镇大上庄、小上庄两村村民全是鞠氏人家。蒙阴县旧寨镇尹家洼、白柳村都有鞠氏。坦埠镇小东崖也有鞠家人。莒南县十字路镇官地村有鞠氏。富官庄镇东石壁口村有鞠氏。沂水县黄山铺镇小庄子村有鞠氏。

滨州市的惠民县淄角镇鞠家有鞠氏。无棣县水湾镇鞠家有鞠。氏。

青岛市的即墨市龙山街道(留村镇)拖车夼鞠氏有《鞠氏族谱》,并载,“明永乐二年,鞠氏由浙江平阳迁来即墨,因途中车轴损坏,勉强拖车前行,即在车所止处立村,因地处山谷,故称拖车夼。”平度县郭家庄镇鞠家楼子村有鞠氏。胶南市铁山街办别家村有鞠氏。

枣庄市的滕州市西南圆、戴功(音)村都是为鞠氏的。善南街办事处鞠庄村多为鞠氏。

泰安市的新泰市天宝镇后寺村大概有鞠氏三百余人,有家谱。

滨洲市的邹平县好生镇刘桥村有鞠氏。

淄博市的沂源县南麻镇侯家官庄有鞠氏。

⑵.江苏省:

南通市的如皋市搬经镇鞠家厦全是为鞠氏的。夏堡镇鞠厦村、鞠桥约80%以上是鞠氏。常青镇楼冯村三、四组约一半为鞠氏。丁堰鞠庄村、场北镇西鞠村皆有鞠氏,磨头镇鞠家空只有几十户人家。长江镇有鞠氏。

常州市的武进区奔牛镇东岳村委鞠氏约二十来人,六~七户家庭。

扬州市的江都市樊川镇鞠家村有鞠氏。邗江区头桥镇、瓜洲镇鞠家庄皆有鞠氏。

泰州市的泰兴市刘陈、印院乡鞠家垛、河失镇沈家庄、南沙镇、老叶镇鞠家庄、新街镇鞠山村(鞠家山)皆有鞠氏。姜堰市陈家垡、大泗镇有鞠氏。靖江市生祠镇鞠家村,靖江市有许多鞠家埭,鞠氏较多。

淮安市的楚州区有两组人将近一百户为鞠氏。

⑶.辽宁省:

东沟县有一支鞠氏家族。

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石灰窑镇有很多鞠氏。岫岩满族自治县龙宝峪。海城市

朝阳市大庙镇鞠杖子。鞠氏人已经生活了二百多年的小村庄,现已到第十三代,有百十口本家。朝阳鞠氏大部份都生活在朝阳地区。据说,七、八十年代,有部份人迁到辽宁盘锦市大洼县。这个祖宗的后代有兄弟四人,其中有两人搬迁到内蒙境内(赤峰与朝阳交界处)。朝阳凌源市有鞠氏千人。

大连庄河市栗子房镇鞠家村,北鞠屯,南鞠屯,庙沟。营城子镇西小磨子村。金州区。庄河市平山乡旋城山村小王沟。庄河市光明山镇郭屯村。瓦房店市鞠屯。长海县广鹿岛。族谱追溯到六代。现在岛内已经由两兄弟演变为十几个小家族。

盘锦市大洼县田庄台镇老鞠家。大洼县新开乡于搂村鞠家铺。

本溪、宽甸各一枝鞠氏人家。

朝阳市建平县老官地乡太平庄村。乌兰河硕乡八大孟克村有多处为鞠氏。

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鞠氏有不少有满族,其中还有朝鲜族人。丹东东港市。

铁岭市。

普兰店市皮口镇。

营口市大石桥市鞠氏是山东黄县冶基村所迁。

抚顺市红庙子。

锦州市汤河子。

⑷.江西省:

吉安市的吉水县四十八洞鞠家村。吉水县水南镇吟村两个上下村全部为鞠氏。永丰县鹿冈乡高坑村有三十余户鞠氏。永丰县陶塘镇、腾田镇都有鞠氏人家

南昌市的进贤县泉玲乡鞠家村是北宋开宝年间从山东高密迁入。新建县石岗镇有鞠氏。

宜春市的高安市蓝坊有鞠氏。宜丰县楠树是高安蓝坊有鞠氏的一小分枝,只有几户鞠氏。

⑺.重庆市:

垫江县沙河镇有许多鞠氏,约两千余人。

巴南区仁流是鞠氏居住区,巴南区的鞠氏都同出一脉,有五六百人。

垫江县杠家鞠家。

沙坪坝区鞠氏据说是和巴县是一房的。湖广填四川而迁徙的。听老人讲,入川时分两支,一支在巴县,一支在沙坪坝。

涪陵区。当地鞠氏已有八个辈份。

大渡口区。

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原属于四川巴县。

⑹.湖南省

武冈市的龙溪镇双石村。湖南的鞠氏多是从江西迁往的,武冈、新宁紧邻,还有大塘、新桥一带,也有鞠家人。高沙镇若林园。

新宁县的高桥镇司机村鞠氏仅有三家,散居黄金、麻林和司机等村镇。黄金乡有一户鞠氏,富甲一方,曾是老地主,财产在解放中被政府收走,后来又东山再起,现在是乡镇数一数二的大户。麻林镇。

邵东县的水东江乡小岭村有四十余户为鞠氏,该县火厂坪镇也有鞠氏。

⑺.河北省:

承德市的宽城满族自治县宽城镇。据老人讲是从山东迁来的,现在村里鞠氏约二百人左右。

正定市有鞠氏人家。

邢台市的广宗县核桃园村鞠氏有一千五百余人,明永乐二~三年(公元1402~1403年)从山西洪桐县迁来河北邢台广宗县。南宫县鞠吴村有鞠氏人家,据说从广宗县核桃园村迁去。新河县鞠氏来自保定,与沧州一些鞠氏同门。

保定市的易县南韩村鞠氏老祖宗是在打仗时来河北定居落户的,为满族。

沧州市的黄骅鞠官屯有鞠氏。

唐山市的鞠家岭有鞠氏。

⑻.河南省:

漯河市的鞠庄大部分为鞠氏。

南阳市的唐河县黑龙镇湖东鞠口村有鞠氏二百户,约六百人。老鞠庄、小鞠庄都是鞠氏,范庄有一半鞠氏,大约千人。毕店镇鞠氏有家谱。

信阳市的潢川县鞠围子、鞠台子都是鞠氏村落,有很多鞠氏人,多是从江西瓦胡坝迁来的。潢川县双柳树镇王楼村有鞠氏几百人。

邓州市有鞠氏,据说是清朝年间从山东海阳迁来的。

商丘市有一个村全鞠氏。据传是老弟兄三人,从山西迁徙到河南,现在已发展六~七代一千余人。

驻马店市的泌阳县赊湾乡鞠氏有家谱。

⑼.吉林省:

长春市的农安县鞠氏入关已到五代。德惠沃皮乡。朱城子一个村子都鞠氏。榆树市大岭镇、鞠玉园子。九台市。

吉林市的鞠家窑有鞠氏。

松原市的扶余县有鞠氏。长岭县太平山乡有鞠氏。

白山市的临江县、抚松县皆有鞠氏。

⑽.湖北省:

孝感市的云梦县隔蒲镇鞠家(堤)村。有一二百户鞠氏。三百年前,三弟兄从江西迁入,后代排辈都不相同。境内的为鞠氏,大多出自这里 。

襄樊市的南漳县有鞠家人村庄,有系列字辈。

监利县的新沟镇鞠各岭鞠氏特多。

⑾.四川省:

遂宁市的永兴县有一鞠氏村庄。

达州市的万源市有鞠家坝村,已传至六代,字辈明确。

乐山市的鞠村鞠氏较多。

成都市的新都区多有鞠氏。

⑿.云南省:

昭通市的大关县有一鞠氏村,约几十人,老祖从四川巴县迁来。

大理市的弥渡县有鞠氏。

⒀.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的动力区黎明乡太阳升大队鞠家床子有几十户鞠氏人家。

拜泉县的中兴乡鞠家村有鞠氏。

海轮县的共合镇共青团村(鞠家屯)有鞠家人,据传祖上来于辽宁大连。

⒁.陕西省:

商洛市的镇安县罗家峡。鞠氏人口二百余,居住比较集中,清嘉庆年间从江西迁入陕西渭南市富平县,后因战乱再迁而来。

⒂.上海市:

奉贤区的南桥镇鞠家。

南汇区的惠南镇。原传近半鞠氏,现在已不多。

⒃.内蒙古:

赤峰市的松山区鞠家庄90%是鞠氏。

⒄.甘肃省:

兰州市有鞠氏族人,据说比较集中。

张掖市有鞠氏,约五个字辈。

⒅.贵州省:

毕节市纳雍县有鞠家人,四代前来于山东,有系列字辈。

⒆.安徽省:

天长市张铺镇铁庄是鞠氏聚集地。

太和县赵集乡鞠营村鞠氏是最多的,

跟帖时间 2010-06-18 08:50:46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鞠氏的各支始祖 -- 燕王子姬升所衍鞠氏世系:

鞠升(姬升)→鞠武→鞠谭→鞠羡→鞠彭→鞠殷→鞠璋→鞠延增→鞠彦云,以下分为两大支脉:

一支:莱州高密潍水江北高阳城下鞠景沂→鞠玉润→鞠真→鞠庆孙→鞠常→鞠仲谋→鞠砥→鞠性复。

一支:登州黄县和孝乡扈顺里西野基村鞠俨→鞠明德→鞠明遂→鞠传式→鞠传则→鞠传籍→鞠自平→鞠增生。

跟帖时间 2010-06-18 08:48:4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