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氏的历史名人 -- 蓟子训:(生卒年待考),著名东汉建安年间贤士。
汉朝时候,有许多人相信佛家的道理,也有许多人相信道家的宣扬,当然儒家思想更丰富了。而蓟子训,就是善于宣扬自己有神技异术的一位名士,属于道家。
当时,京城里有许多人对蓟子训的道术深信不已,蓟子训又善于待客,家里一办筵席有几十桌,客人几百,可以享受酒脯佳肴的款待,都是社会名流官场要人,人们都以到他家作客为荣耀,又越发宣场他的神异本领,故蓟子训的大名在京师以及北方各地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东汉建安年间,蓟子训曾客居在济阴宛句,相传有神异之道。一次,他抱着邻居的婴儿,失手堕地而死,那婴儿被掩埋后一个多月,他又抱着活泼可爱的婴儿送回来了。从此,蓟子训名声在京城传开,公卿以下士大夫纷纷前来见他,常有数百人向其求教。
许多年后,又有人在长安东霸城见他和另一老翁在摩挲一座铜人,还说:“好像是刚才见到在铸这铜人,一晃却已过去五百年了。” 跟帖时间 2010-05-10 11:45:5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蓟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尧帝后裔;长安老翁:上联典指周封帝尧后裔于蓟,乃以封地国名为姓。下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蓟子训有神术,在长安与一老翁摩挲铜人,相谓曰:“适见铸此,而已近五百年矣。”
京师神异;长安老翁:全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蓟子训,汉建安年间曾客居在济阴宛句,相传有神异之道。一次,他抱着邻居的婴儿,故意失手堕地而死,掩埋后一个多月,他又抱着婴儿送回来了。从此名声在京城传开,公卿以下士大夫来见他的,常有数百人。后来,有人在长安东霸城见他和另一老翁在摩挲铜人,还说:“好像是刚见到铸这铜人,一晃已过去五百年了。”
白云起号;仙岛传名:全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蓟子训事典。 跟帖时间 2010-05-10 11:44:2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蓟氏的家谱文献 -- 河南台前蓟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末民初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博物馆。 跟帖时间 2010-05-10 11:43:0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蓟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渔阳郡:秦朝时期置渔阳县,其时地在今北京密云西南一带地区。秦、汉、魏、晋诸朝均为渔阳郡。隋朝末年改无终县为渔阳,即今河北蓟县。隋朝时期为玄州渔阳郡、唐朝时期为蓟州渔阳郡。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明朝时期省入蓟州。
内黄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内黄县。内黄历史文化悠久,属华夏文化发祥地。四千五百年前,华夏始祖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建都并安葬于此;距念三千多年前,殷商王朝的第十代王太戊、第十三代王河亶甲、第十四代王祖已均先后建都于内黄毫城,约百余年,称相土或故殷城,早于安阳殷墟;是春秋时期伟大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商鞅,南北朝时期冉魏皇帝冉闵和唐代大诗人沈全期的故里;是公元前207年楚霸王项羽夺军救赵“破釜沉舟”之地;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童年时代居住读书的地方。汉朝时期,其地置内黄县。曹魏时期,称黄河以北为内,黄河以南为外,故有内黄、外黄之称。黄河南岸有外黄和小黄,黄河以北称内黄。1999年,内黄县辖四个镇、十三个乡。到2000年,内黄县辖六个镇、十一个乡。
范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魏文帝黄初七年(丙午,公元226年)改涿郡置范阳郡,其治所在蓟(今河北蓟县),其时辖地在今北京市昌平区、房山区及河北省涿州市一带。西晋时期改为范阳国,北魏时期复改回范阳郡。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唐朝时期的幽州范阳郡,本是幽州涿郡,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置,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又名为方镇。唐朝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改幽州,并兼卢龙。唐朝大历四年(己酉,公元7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2.堂号:
渔阳堂:以望立堂,亦称蓟州堂、玄州堂。
内黄堂:以望立堂。
范阳堂:以望立堂。 跟帖时间 2010-05-10 11:41:3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蓟氏的迁徙分布 -- 蓟氏或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六十二位门阀。
今江苏省的常州市武进区、湖北省的钟祥市、湖南省的攸县、山西省的汾阳市、河南省的东北地区等,均有蓟氏族人分布,其中河南蓟氏还是当地望族,据其家谱记载,其始祖便是来自河北省的蓟县。 跟帖时间 2010-05-10 11:40:2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