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氏的姓氏渊源
发帖用户: lxyi
发帖时间 2010-05-11 14:10:29 [收藏话题] [删除] 浏览次数 772 跟帖次数 8

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献公后裔韩康的封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晋献公姬佹诸将自己的的小儿子姬成师封于韩地(今陕西韩城),由于姬成师的爵位是子爵,所以又称韩子,他的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韩氏,后建立了韩国,在战国时期成为七雄之一。

传到韩厥(韩献子),使为晋国上卿,担任大司马之职,以执法无私著称。

韩厥在春秋晚期晋国内部的一系列争斗之中,一直保持着一种超然的姿态。周简王姬夷三年(晋景公姬孺十七年,公元前583年),栾氏、邯氏两大家族协助晋景公攻灭了赵氏家族。韩厥虽然与赵氏家族渊源甚深,但没有起兵发难,但在事后在保全赵氏后裔上起了关键作用。

周简王十二年(晋厉公姬寿曼七年,公元前574年),栾书与荀偃迫于情势,骤起发难,杀胥童、废晋厉公,当时也曾请韩厥参与其事,但是韩厥断然予以拒绝了。这两次晋国大家族之间的斗争都与国君有牵连,所以韩厥说:“弑君以求威,非吾所能为也。”实际上,他是不愿意参与家族之间的争权夺利。正是由于他这种超然的态度,使得后来韩氏家族得以保全、壮大,最终成为后来“政在私门”时的六卿之一。

周简王二十年(晋悼公姬周七年,公元前566年),韩厥告老致仕,退出政坛,其子韩起(韩宣子)继位为晋国上卿。此后韩氏家族在晋国的显赫地位始终没有衰落。到了“三家分晋”之后,韩氏家族赫然成为诸侯,在战国时期的历史上显赫一时。

韩起的重孙子名叫韩康(韩厥之元孙),后来在赵国为官,因功被赵襄子赵毋卹封赐到蔺地(今山西柳林孟门,一说在大娄山西段北侧,即今陕西渭南)。

在韩康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蔺氏,世代相传至今,最著名的人物就是使“完璧归赵”、并使赵国强大一时的宰相蔺相如。

蔺氏族人大多尊奉韩子(姬成师)、韩康为得姓始祖。

蔺氏的历史名人 -- 蔺相如:(生卒年待考),河北邯郸蔺家河村人(今河北邯郸古县北平镇李子坪村)。著名战国时期赵国宰相。

蔺相如是韩康的后裔。初以完壁归赵驰名,后以将相和,廉颇负荆请罪著称于海内。

今河北邯郸县蔺家河村,相传是蔺相如的故乡。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上大夫。

公元前283年,赵国得到了楚国的稀世珍宝和氏璧。这件事让秦昭王知道了,他派人送信给赵王,明言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于是赵王和大将军廉颇以及其他朝臣讨论:把和氏璧给秦国吧,那十五座城恐怕未必能得到,白白地被他们欺骗;想不给吧,又怕秦国的大军来讨。

给与不给呢,君臣们一时难以决定。赵王想物色一个担任答复秦王的使者,但也未找到。后来宦官长缪贤推荐了他的门客蔺相如去交涉这件事。蔺相如临走之前,对赵王说:“我到秦国,如果将十五座城划入赵国的版图,则把玉璧给秦国,若得不到那十五座城的话,臣负责将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于是赵王就派遣蔺相如带着玉璧,西使秦国。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心里知道秦王虽然喜欢这块玉,事实上根本不想用十五个城来交换。到了秦国后,秦昭襄王拿到和氏璧后果然爱不释手,但就是绝口不提城池的事,蔺相如知道秦王根本没有意思交城,于是对秦王说:“你们只知道夸璧好,却不知道璧上还有个瑕疵呢!”秦王就把璧交给相如,要他指出瑕疵在哪里。蔺相如接到璧后,马上抱起依着柱子说:“赵王派我来送璧前,斋戒沐浴了三天,表示对秦国的尊重。大王接璧在手后,却只知道叫人传看,实在是欠郑重。现在璧在我的手中,你们如果想要,大王也需斋戒沐浴三天,然后行交接之礼。否则,我就把璧在柱上碰碎,然后撞头而死。”秦王没办法,只好让蔺相如把璧带回驿馆。蔺相如回驿馆后,马上暗地派随从连夜从小道把璧送回赵国。三天后,他到秦廷办交接礼。他对秦王说:“我见大王无意将城交给我们,因此已派人将璧送回赵国了。您要杀就请杀吧!”秦王虽然恼怒,但是因为知道自己行事不够光明正大,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一行人都放了。

蔺相如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和氏璧完好地回到赵国。之后赵王认为蔺相如是位出使邻邦、不辱使命的使节,就拜他为上大夫之官。

周郝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国战败,死伤兵士两万多人。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谈。赵王害怕上当,又不敢不去。蔺相如为了国家荣誉,不怕牺牲,决定亲自陪同赵王前往渑池。在宴会上,他与秦国君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为了羞辱赵王,就要赵王鼓瑟。蔺相如为了使赵国取得对等的地位,据理力争,使秦王不得不击缶。后来,泰国群臣向赵国要十五座城,蔺相如寸步不让,提出用秦国的国都咸阳作为交换条件,使秦王理屈词穷,毫无所得。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安全地返回了赵国。

回国后,他被任命为上卿(相当于宰相),职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

廉颇感到不平衡了,也不服气,就说:“我身为赵国的将军,有攻城野战,扩疆保土的大功勋,而蔺相如只不过动动口舌,立了点功,竟然就位高于我,叫我如何忍受?”并公开扬言:“我若碰到蔺相如,一定要他好看!”

蔺相如听说了,便尽量避免和廉颇见面。每当朝会的时候,他经常托词生病而不出席,避免同廉颇争列次。

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相如赶紧调转车头躲避。他的客僚们进言说:“我们之所以离家别故追随在您的左右,只不过是仰慕您出众的行谊啊,如今,您和廉颇同朝为官,廉将军公开恶言抨击,而您竟吓得这般躲躲藏藏的不取露面,未免过份胆小,这种事连寻常人也觉得耻辱,何况位居将相的您呢?我们没有这等涵养,容我们告辞吧!”

蔺相如再三挽留,说道:“依诸位看,廉将军比那秦王强吗?”

大家都说“那当然比不上秦王了!”

蔺相如说“以那秦王的权威,我尚且敢在大庭广众面前呵责他,羞辱他的群臣,我难道会怕廉颇吗?但是如果我们彼此之间斗意气,闹矛盾,哪里还有两全之理?我之所以避着他,无非是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把个人的恩怨搁在后面罢了!”

廉颇后来听到了蔺相如的话,感到非常羞愧,就袒露着身体,带着荆鞭,由朋友陪着来到相如家请罪:“我太浅薄了,没想到先生您的胸襟如此宽大。”

蔺相如赶紧扶起廉颇。从此以后,两人结为至交,成了生死与共的朋友。

蔺相如共有八个儿子,依次为蔺仪、蔺范、蔺嘉、蔺景、蔺从信、蔺岱、蔺封和蔺冕。长子蔺仪曾仕赵国为大夫,其后人不详;次子蔺范与弟蔺嘉居磁州(今河北磁县),蔺范的子孙后来移居湖北省,蔺嘉的后代居在今河北省磁县和江苏省徐州一带;蔺从信之子蔺烈迁居泾阳(今陕西泾阳),蔺景退居万邑(今江西万载),其子孙一支迁至今浏阳市文家市镇玉泉村;蔺岱、蔺封和蔺冕守父墓,子孙因而家于渭南地区。



蔺 软:(生卒年待考),著名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名将。

以谋略及勇决善战而被称为“智武将军”,并且立下大破魏军的功劳,任衡州刺史,又能惠政爱民。



蔺子云:(生卒年待考),蔺软之父。著名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名将,曾官至冀州刺史。



蔺 亮:(生卒年待考),歙县人。著名隋朝将领。

隋文帝非常喜欢他的骁勇,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朝廷废歙置新安镇,他奉命镇守。

在隋大业年间的战乱中,依赖他的保障,百姓得以免受干戈之苦。曾在浦口山上屯兵,人们便把山上的巨岩石叫做“蔺将军岩”。



蔺 芳:(公元?~1417年待考),字仲文;夏县人(今山西夏县)。著名明朝大臣。

事母至孝。明洪武中被推举为孝廉。累官刑部郎中。

明永乐中期任吉安知府,宽厚廉洁,百姓颂德。后因事降为办事官。

后随从宋礼治理会通河,复任工部都水主事。因宋礼推荐,升任工部右侍郎。自奉俭约,布衣蔬食。是为良吏。后卒于官。



蔺从善:(生卒年待考),磁州人。著名明朝学士。

明洪武年间举人,明永乐年间授翰林院编修。



蔺刚中:(公元~1644年待考),字坦生;山东陵县人。著名明朝末期大臣。

初为南京给事中,曾上疏言保护留都六事。山东饥荒连年,请求清查户口,以解决民死丁存、田荒赋在的积弊,皆切中时病。后升为山西副使。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太原,不降被杀。



蔺养成:(生卒年待考),陕西延安人。著名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

号治世王,起义军革左五营首领之一。

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与贺一龙等投李自成。次年,李自成杀贺一龙,命分领其众,任大顺军通达卫左威武将军。

李自成牺牲后,与刘体纯、郝摇旗等在湖南与明督臣何腾蛟议和,联明抗清。后不知所终。



蔺国材:(公元1913~2000年),一名蔺壁,笔名壁翁;四川什邡人。著名现代商业书法家。

曾任陕西省和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中国八大名酒之一“西凤酒”的商标就是他设计的,使用期限自1959~1999年。

2000年蔺国材去世后,西凤酒厂就赶紧将其商标撤换了。



蔺云桂:(公元1929~今),山东博兴人。著名当代针灸学与经络学专家。

1953年毕业于中央卫生部针灸班。曾任福建省委门诊部及省人民医院针灸科、省中医研究所经络针灸气功研究室、福建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针灸中心研究室主任,福建省针灸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华侨大学中医系教授,福建省科协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针灸医师水平考核委员会委员,全国经络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省针灸学会会长,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香港针灸医师学会顾问,《福建中医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福建医药》杂志编委,《中国针灸》杂志编委。

是《经络图解》、《针法灸法图解》、《中国经络文献通鉴》副主编,还是《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编委会委员。

在对10378人的穴位电阻抗研究重发现穴位的诊断价值获卫生部医药技术革命先锋金奖,发现“人体十四经低电阻抗线路”获发扬祖国医学成绩奖,以上两项已用于诊断及经络研究的指标。“十四经感传线路研究”发现特异性获卫生部科学技术成果乙级奖。《经络图解》发现十项新的内容,获福建省医学科学成果一等奖,修订本获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优秀成果奖。“四缝穴治疗疳积的机理研究”获省自然科学优秀奖。



蔺桂瑞:(公元1946~今),女;北京人。著名现代教育家、心理学家。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1979年开始在北京师范学院分院任教,1982~1993年给本科生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生哲理》、《形势政策》。

1993~1994年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任心理咨询主任、副教授、教授,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讲《人生哲理》课。

1995~2005年为全校本科生讲《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性心理与人格发展》通识课,其中,1998~2002年为心理系本科生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专业课。从1994年至今一直坚持为学生进行个别咨询、团体咨询。

从2001年至今担任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咨询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临床实习指导教授和专业督导。

近年主要从事中美合作项目(美国美中教育交流中心,凯洛哥基金会资助)《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教育模式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北京市“九五”教育规划课题《师范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从心理咨询的个案研究看大、中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首都师范大学重点课题《学校危机干预机制研究》、首都师范大学重点课题《师范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研究》、北京市“九五”教育规划课题《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北京市“九五”教育规划课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首都师范大学重点课题《大学生心理咨询的规范化研究》等。

近五年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坚持创新,形成了一套教育、教学、咨询、科研四结合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和从学生心理实际需要出发,运用心理学理论解决学生心理向题的一套富有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课程的主要特色为: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内容、弹性开放的教学时空、多重互动体验的教学方式、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予设与生成结合的教学安排、图文声像一体的教学手段。多次为北京和全国多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讲座,并在学术会议上介绍经验,在全国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地位。

2004年11月《高等学校四结合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8年10月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2004年10月《高等学校四结合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5年6月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优秀德育教师;

2000年7月《师范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论文获中共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一等奖;

1999年《性教育学》与田书义共同主编1998.10首都师范大学获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2年4月《心理健康与人才发展》与贺淑曼共同主编1997.10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获国家人事部

出版主要著作九部:《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性心理与人才发展》、《心理困扰自解》、《当代潜人才优化心理丛书》、《大学生心理健康必读》、《心理健康与人才发展》、《性教育学》、《心理素质——社会适应》、《女性学》,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现任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教学会大学心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高校心理咨询专业督导,中国共青团中央委员会《雏鹰热线》特聘专家,中国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阳光心语行动”网络行为优化工程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防卫科技学院心理健康教育顾问,北京崇文区、北京宣武区、北京石景山区、北京怀柔区、北京密云县教委心理健康教育顾问等。



蔺颖锋:(公元1950~今),河南原阳人。著名现代中医疑难病专家。

主治中医师,现任河南省原阳中医疑难病研治所,兼河南省中原书画院副院长,世界华人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出版社副主编,国际医学会理事,香港国际中医学院课题教授,中国西柏坡医学院客坐教授,石家庄市中华中医医学院客坐教授,获十大医学新闻人物之一,函授于美国医学科学院,进修于国际卫生医学研究院,晋升为博士学位,教授职称,疑难危重医学专家。

从事中医三十余年,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主攻研究妇科一切杂病,特别是男女不孕,发表研讨妇科论文多篇;八十年代又进入研究心脑血管病,发表研讨心脑血管病论文多篇;九十年代又开始新的科学“战役”研究探讨各种肿瘤和世界上奇难、疑难杂症。发表研究论癌症论文多篇。对肝硬化腹水、乙肝有独特的治疗方案,发表研讨肝病论文多篇。

发表国家级和国际级论文二十多篇,出版中医疑难病的探讨论著论文集一本,论文《世界上的奇难杂症如何辩证》获优秀论文国际金奖;论文《对癌症如何辩治》被编辑入《中医治疗慢性疑难病症国际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一书;论文《对癌症治不可畏首尾》获优秀论文奖;研治的“获中华医学杯金杯”一等奖。

被编入《世界优秀医学专家名人大典》、《世界优秀医学论文选要大全》、《中国大陆名医大典》、《世界优秀医学论文选要大全》、《中国大陆名医大典》、《世界专家人才库》。

论文《这样的论证对吗》出版于《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论文《奇证论谈》出版于《中国医学新发展》。

获《二十世纪中华名医金奖》、《二十一世纪杰出医学国际金奖》等。



蔺海明:(公元1953~今),甘肃甘谷人。著名现代农业生态专家。

现任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1978年9月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2003年6月甘肃农业大学博士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研究员等职,主要从事农业生态学、耕作学和中药材GAP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兼任甘肃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分会委员等职。受聘为农业部绿色食品咨询专家,甘肃省环保局农业生态咨询专家,兰州市农业技术咨询专家,参与相关的学术活动和重大项目的技术论证工作。

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陇中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系统及综合增产技术研究》、《甘肃中部半干旱区农业生态技术系统综合研究》、《黄土高原旱农地区少免耕技术研究》、《中部旱农地区覆盖保水与施肥效应互作机理研究》、《甘肃高寒阴湿少数民族贫困区粮食作物丰收工程及试验研究》、《枸杞生态适应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甘肃中部旱农区降雨集聚与节水农业技术研究》、《甘肃省生态示范区建设技术规范与评价指标技术体系研究》和《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博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八项,有十六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三项,厅局级奖八项。

在《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草业学报》、《干旱区农业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农业现代化研究》、《水土保持》、《中药材》、《世界科学技术—中药材现代化》、《甘肃农业大学学报》和《高等农业教育》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主编出版《旱地农业生态学》、《甘肃省高寒阴湿区高效持续农业理论与技术》学术专著两部,副主编出版《农业生态学》高校教材一部,参编出版《旱地农业理论与实践》、《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理论、技术、潜力》学术专著和《农业生态工程技术》高校教材三部。

目前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有兰州佛慈制药集团公司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兰州市科技局的《秦王川盐地中药材新品种引进与栽培技术研究》、甘肃省世行办科技扶贫项目《渭源七圣村世行办扶贫科技村建设》、甘肃省省长基金项目《甘肃省六十万亩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国家科技部西部专项《西北内陆封闭系统盐碱地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和农业部948项目《甘肃省道地中药材初加工技术引进》等六项。

1989年被中国科协授予“中国首届青年科技奖”,同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评为“农业科技先进个人”,1990被农业部评为“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1991年甘肃省科协授予甘肃省“第一届青年科技奖”,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蔺世龙:(生卒年待考),著名潜水医学专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上海医学研究所高气压医学实验室高级工程师,人民解放军第324医院内二科主任。



蔺兴润:(生卒年待考),著名食品专家。

中国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授,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婴幼儿保健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员,对黑蚂蚁拟黑多刺蚁的食用、药用研究有独到之处,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跟帖时间 2010-05-11 14:22:1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蔺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源于蔺地;望出中山:全联典指蔺氏的源流和郡望。

屯兵著勇;完璧全忠:上联典指隋朝歙县人蔺亮,开皇年间,文帝喜欢他的骁勇,让他驻守新安镇。大业年间的战乱中,依赖他的保障,百姓得以免受干戈之苦。曾在浦口山上屯兵,当地人称为“蔺将军岩”。下联说战国时赵国大臣蔺相如,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向赵国强迫索取“和氏璧”,他由缪贤推荐,奉命带璧到秦国去,当廷力争,最终完璧归赵。后来,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与秦王相会,凭着大智大勇,使赵王不受屈辱,因功被任为上卿。对同朝大臣廉颇,则容忍谦让,使廉颇羞惭而感悟,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分符绩茂;完璧功高:上联典指隋蔺亮,隋文帝爱其骁勇,命将兵守新安镇,隋大业之乱,赖其保障,民不识干戈之苦。下联典指战国赵蔺相如奉和氏璧使秦,秦食其言,相如完璧而归赵。



2.六言通用联:

明朝孝廉工部;隋朝骁勇将军:上联典指明朝工部主事蔺芳,字仲文,夏县人。事母孝,明永乐中知志安府有惠政,以功,先后迁工部主事、工部右侍郎。下联典指隋朝名将蔺亮,隋文帝爱其骁勇,尝屯兵于浦口山上,时人呼为蔺将军岩。



3.八言以上通用联:

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联为典嵌蔺氏名人——战国赵国名相蔺相如“相如”二字的嵌字联。

名重斗山,倾动长卿思慕;翰居内外,侍以皇子讲论:上联典指战国时赵国名相蔺相如的事典。初以完譬归赵驰名,继以将相和,廉颇负荆请罪著称于海内。下联典指明朝学士蔺从善,磁州人。洪武举人。永乐中授翰林院编修,侍皇孙讲读,转赞成誉。

跟帖时间 2010-05-11 14:20:5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蔺氏的字辈排行 -- 北京昌平蔺氏字辈:“长俊洪玉进士伯永胜文成连”。

北京蔺氏一支字辈:“文朝明德宏玉廷启先宗学习诗书久安邦世泽隆仁义传家远礼智本道崇荣壁克绍绪华国庆大同”。

山东蒲洼蔺氏字辈:“立谱荣仕祖佳初振世芳文武国栋良博学升华章山泉泽星宇千秋运吉祥”。

山东莱芜蔺氏字辈:“孝寿福禄全文武友圣贤安邦运经纬先如英明传”。

湖北十堰蔺氏字辈:“帝秉良有进成辅必显达万代绍宗德永世耀天家先传崇正学继起应长发大道培文本魁元广国华作述纯惠题清静维烟霞”。

湖北郧阳蔺氏字辈:“焕日永太子富寿安康庆善美顺发祥忠孝诚爱信海天星月浩文武广茂进志学强远久国宗家伟兴”。

内蒙古呼伦贝尔蔺氏字辈:“德保永生长万国会玉祥”。

内蒙古五原蔺氏字辈:“喜孝忠富贵永红长春在”。

河南焦作蔺氏字辈:“朝法永宗成修德鸿志明堂传存祖训遒厚继昌兴”。

江苏铜山蔺氏字辈:“学孺廷朝先君熙德步元玉永光超启翼鸿泰景新书京华汉润伦赞卓祥芬圣贤久冠世漕子承佳福”。

陕西延安蔺氏字辈:“从(崇)学(相)士怀治彦光家”。

河北磁县蔺氏字辈:“国朋太万丹丰起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湖北襄阳、安徽蔺氏字辈:“士鉏学道传家仁义礼智信”。

黑龙江蔺氏一支字辈:“景树成泽广”。

重庆蔺氏一支字辈:“宗学习诗书好安邦史泽龙”。

蔺氏一支字辈:“德升义本广善心秸庆余博爱恒延寿正修其志平华丰树建久宗家宏繁祥”。

跟帖时间 2010-05-11 14:19:2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蔺氏的家训 -- 一,爱祖国:

祖国山河,育我子孙。黄河长江,万里长城。神州故土,莫忘根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免受外辱,免受欺凌。列强入侵,寸土必争。合族团结,万众一心。建设祖国,保卫和平。

二,敦孝悌:

孝弟之本,道所由生。孝敬父母,养育恩深。父母劬劳,抚儿成人。羊知跪乳,鸦知哺亲。为人不孝,不如畜生。弟兄友爱,家产勿争。妯娌和睦,兄宽弟忍。荆树花开,一门和顺。

三,睦宗族:

万派同源,千枝共根。人于宗族,一祖所生。黄帝后裔,实无疏亲。孤寡必恤,幼弱必矜。于彼周急,于此解纷。我族雍和,家风百忍。本族不睦,难睦百姓。互敬互爱,繁荣昌盛。

四,务勤奋:

创家立业,勤奋为先。百业任选,技艺宜专。务工经商、科学和田。开发实业,不辍暑寒。切勿荒怠,勿惧艰难。天下百业,勤无险关。七十二行,行行状元。勤能补拙,奋勇登攀。

五,崇节俭:

家之财用,勿过比攀。量入为出,以节开端。俭入奢易,奢入俭难。惟奢易倾,欲足惟俭。蓄积一饶,窘时路宽。禁止奢侈,冗费裁减。器惟求洁,居不高贪。婚丧从俭,美德风范。

六,尚学业:

不学无术,资质钝顽。吾族子孙,应入校园。攻读理化,学习经典。训诲当明,学习要专。以开灵心,以立善端。学海无涯,刻苦是船。学业有成,前程无限。门弟增辉,福禄绵绵。

七,守法律:

国垂宪典,除奸禁乱。三令五申,国法莫犯。既为父母,管教要严。早晚全家,集聚堂前。律例多条,讲论详端。安分守纪,勿逞凶顽。各自警省,勿把法犯。遵纪守法,永享平安。

八,正德行:

行为要正,品行要端。举止稳重,清秀言谈。洁身自好,恶习勿染。赌博祸胎,家业败完。乃至窃盗、欺诈拐骗、吸毒贩毒,国法严办。切勿嫖娼,更勿淫乱。“五讲四美”,牢记心间。

九,谨交友:

人生交友,慎始慎选。良莠细分,黑白明判。良友广交,非人毋伴。交得良友,受益不浅。交结非人,为累祸端。怏及自身,累及亲眷。非类概绝,不同不染。君子偕行,洁身平安。

跟帖时间 2010-05-11 14:18:0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蔺氏的族训 -- 我族自始祖以忠厚垂训,以耕读贻谋其后天率,犹有礼义之俗焉。今父子相夷,兄弟相尤,家道将不堪问矣。我族各庄有年居长辈深为此懼,修家训立禁约,有不可犯者开列于后:

一,不得忤逆不孝,以亏人伦;

二,不得以少陵长,以越理法;

三,不得以大欺小,以伤恩情;

四,不得以忿兴讼,以疎宗族;

五,不得酗酒行事,以绝乡党;

六,不得恶语辱骂,以犯名义;

七,不得大小相戏,以乱体统;

八,不得鼠窃狗盗,以坏品行;

九,不得鑽穴踰墙,以败风化;

十,不得游手赌博,以误农事;

十一,不得玩物丧志,以废正业;

十二,不得故纵六畜,以害禾稼;

十三,不得擅入封林,以毁薪木;

十四,不得侵人田园,以起争端;

十五,不得抗拒钱粮,以累里甲。

右立约条,凡我族人从今以后,条为孝悌,以少敬长,以上爱下,常念物各有主,虽一介不可苟取。当知行好事,宗族乡党之间相亲相爱,庶礼义之俗可成矣。但族众难以偏理,仰各支多方勤勉,共遵约束。如有犯者,大家鸣鼓而攻之可也!

跟帖时间 2010-05-11 14:16:3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蔺氏的家谱文献 -- 蔺氏七修族谱,著者待考,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蔺氏族谱,(清)蔺道一修,蔺贺廷序,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万载蔺氏族谱,(清)蔺馨纂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完壁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蔺氏族谱(蔺相如家族),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六修本已经残缺不全,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七修,1994年八修。现被收藏在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玉泉村退休教师蔺传芳处(蔺相如第八十九代孙)。

山东蒲洼村蔺氏家谱,(现代)蔺宗杰、蔺宗奎等修,2005年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莱芜市牛泉镇蒲洼村

跟帖时间 2010-05-11 14:15:2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蔺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中山郡:中国古代称“中山”者有四:一时战国时期原为顾国的都城(今河北定县),一度为魏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河北平山),周郝王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年)为赵国所灭;秦朝时期归属于巨鹿郡。二是西汉汉高祖刘邦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今河南登封),汉景帝执政时期改回为中山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与河北省正定县之间一带,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国、唐县、新乐、无极、满城、完县、望都和保定一带;南北朝时期后燕以为都城;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国置郡。三是宋朝时期以定州为中山府,治所为安喜(今河北定县)。四是宋朝时期的香山县;民国十四年(乙丑,公元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民国政府将其改为中山县,今为广东中山市,孙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

华阴郡:古代原称华阴县,为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汉朝高祖刘邦八年(壬寅,公元前199年)置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故名华阴),治所在今陕西省华阴县东部,南朝宋时移治今陕西省勉县西北。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华州,故城在现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



2.堂号:

中山堂:以望立堂。

华阴堂:以望立堂。

完璧堂:战国时,赵国得到了“和氏璧”。当时秦国很强大,骗赵国说,愿意拿十五个城市来换这块“和氏璧”。赵国觉得很为难——给璧怕秦国不给城;不给璧,又怕秦国兴兵来夺。于是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秦王接过和氏璧后,只交给大臣们传看,丝毫不提交城的事。蔺相如知道秦王根本没有意思交城,于是对秦王说:“你们只知道夸璧好,却不知道璧上还有个瑕疵呢!”秦王就把璧交给相如,要他指出瑕疵在哪里。蔺相如接到璧后,马上抱起依着柱子说:“赵王派我来送璧前,斋戒沐浴了三天,表示对秦的尊重。大王接璧在手后,却只知道叫人传看,实在是欠郑重。现在璧在我的手中,你们如果想要,大王也需斋戒沐浴三天,然后行交接之礼。否则,我就把璧在柱上碰碎,然后撞头而死。”秦王没办法,只好让蔺相如把璧带回驿馆。蔺相如回驿馆后,马上暗地派随从从小道把璧送回赵国。三天后,他到秦王廷办交接礼。蔺相如对秦王说:“我见大王无意将城交给我们,因此已派人将璧送回赵国了,您要杀就请杀吧!”秦王认为杀了蔺相如只会徒伤两国和气,同时敬佩蔺相如的忠国之心,就以礼送他回赵国去了。

跟帖时间 2010-05-11 14:13:5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蔺氏的迁徙分布 -- 蔺氏是一个典型的单源汉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九十二位,人口约十九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2%左右。

蔺氏出自韩姓。春秋时候的韩国,其先祖名叫作韩阙,谥号献,历史上称为韩献子。韩献子有一个元孙叫作韩康,后到了赵国,被封到蔺地。韩康的后代有的以封地作为姓氏,称为蔺氏,是今天蔺氏的起源。

根据史籍《元和姓纂》上的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卿韩厥的玄孙名字叫康,在赵国做官,食采于蔺这个地方,就以邑命氏,称为蔺氏。康的裔孙蔺相如为赵国上卿,他的子孙在秦国做官,跟随司马错伐蜀,因而家族就迁居在成都。望族出于中山、华阳。而根据史籍《广韵》记载,东周时晋穆公的儿子成师被封于韩,韩献子(韩厥)的玄孙康,食采于蔺地,从此世有蔺氏。因此,蔺氏是韩氏分支出来,以邑为氏的,得姓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蔺氏家族发源于中山郡(河北)、华阳郡(四川)一带,后来以这两个地方为中心,逐步向全国各地扩迁和繁衍,例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的偃师市山化乡蔺窑村,就有一千五百多蔺氏族人生息。

跟帖时间 2010-05-11 14:11:3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