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氏的历史名人 -- 糜 信:(生卒年待考),吴国人。著名三国时期吴国经学家。
官乐平太守。著有《春秋谷梁传注》十二卷、《春秋说要》十卷、《春秋汉议》等。
糜 竺:(公元?~220年待考),字子仲;东海朐县人(今江苏连云港)。著名蜀汉大臣。
糜竺是蜀汉的开国元勋之一,地位崇高,深得刘备的信赖。
糜竺出身于经商世家,因此家童宾客近万人,资产以亿计。后来徐州牧陶谦聘用他别驾从事。等到陶谦去世之后,糜竺奉陶谦的遗命,迎接刘备继任徐州牧。糜竺的
吕布趁虚夺徐州后,刘备转战海西,军资匮乏,糜竺忠心不移,倾囊相助,并将妹妹嫁与刘备,就是那个长坂坡将阿斗托付给赵云后投井自尽的糜夫人,使刘备军势复振。
尽管曹操后表他和其弟糜芳为官,但都不就职,随刘备周旋。刘备投奔刘表,先使糜竺通报。益州平定后,糜竺任安汉将军,位在诸葛亮之上,尽管他不善统军,一生没率过士卒,但雍容风雅、秉性纯良,受到了很高的优待。
糜竺、糜芳两兄弟,都擅长骑射、驾车。
糜芳叛变并害死关羽后,糜竺万分忧愤,郁郁而终。
糜竺一生为人正直耿介,相传连火神都曾为他的品行感动过。在《仙鉴》中,把他称作“东海寿麋”,与关张黄赵姜庞马并称。
史书评价糜竺:“糜竺、孙乾、简雍、伊藉,皆雍容风议,见礼于世。”“安汉雍容,或婚或宾,见礼当时,是谓循臣。”
糜 芳:(生卒年待考),字子方,糜竺之弟;东海朐县人(今江苏连云港)。著名蜀汉将领。
在刘备入川时,为刘备所重用,曾任南郡太守,与关羽共守荆州。
糜芳是糜竺之弟,跟随刘备多年,曹操曾经上表他为彭城相,他辞官不受,继续追随刘备转战四方。蜀汉立国后在关羽麾下任南郡太守,但在蜀吴战争中却投靠孙权、背叛了关羽,关羽也因他而兵败人亡。糜芳最后身败名裂。
糜芳他和兄长糜竺都擅长射箭和骑马。
徐州牧陶谦死后,兄弟俩就追随刘备。吕布偷袭下邳,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刘备就驻扎在广陵海西。糜芳的妹妹(或姐姐,待考证)被刘备纳为夫人。他们就拿二千名奴仆、宾客和大量金银货币来资助刘备的军队。后来曹操表糜竺为嬴郡太守,糜芳为彭城相。但是他们都没有去上任,而是跟随刘备来到荆州。
刘备取的益州后,糜竺也入蜀去了,而糜芳留在荆州当南郡太守。统领荆州的关羽向来都看不起他和将军士仁。关羽北伐后,留下糜芳守江陵,士仁守公安。关羽所有军用物资都要他们供给,有时供应不足或误了日期,关羽就扬言北伐回来后要治他们的罪。二人都十分惶恐不安。有一次,南郡城失火,烧掉不少军备,关羽不问原由就责怪糜芳,使他更加畏惧难安。
后来吕蒙率军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来到公安时,士仁据城拒守。吴军将公安城团团包围,又派虞翻来劝降。士仁不肯与虞翻相见,虞翻就写信劝他,士仁权衡利弊后,哭着出城投降。吴军占领公安,进而包围江陵。糜芳也据城拒守,吕蒙又重施故技,又来劝降。这时候关羽还不回来救援,荆州多数郡县都投降了。糜芳本来就害怕关羽治他的罪,这时又看到吴军善待士仁。种种无奈促使他下定决心,投降吴军。
糜芳投降后,所承受的不仅仅是投降的耻辱,还有受尽别人的白眼。
首先,他的投降使蜀国丧失战略要地荆州(南郡),间接使大将关羽兵败身亡。因此他受尽蜀汉国人的唾骂。对他打击最大的是他哥哥糜竺的死,糜竺因为他而受尽责骂,虽然刘备没有责怪糜竺,但是他又怒又愧,终于生病去世。
其次,在吴国糜芳也被别人瞧不起,其中最甚者是当初劝降士仁的虞翻。一次,他们行船在江上相遇。由于江面狭窄,糜芳船上的人想要虞翻让开,就说:“回避我们将军的船!”虞翻厉声说:“没有忠信的人,凭什么奉事主上?使人失去两座城池,却称将军,可以吗?”糜芳十分惭愧,关上船上的窗并让虞翻先过。还有一次,虞翻乘车出行,经过糜芳的营地,门官没有开门,虞翻的车不能通过。虞翻就十分生气的说:“应该打开的就关闭,应该关闭的就打开。难道这样做事适宜吗?”糜芳听到后,更加惭愧。
但是,小小苦楚等于激励,糜芳还是想建功立业的。就在孙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农历6月,他就和刘邵、鲜于丹的在将军贺齐的率领下收复蕲春,俘虏了当初背叛吴国的戏口守将晋宗。
糜芳一生功过,只有他自己心中有数。史书评价糜芳:“古之奔臣,礼有来逼,怨兴司官,不顾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作笑二国。”
糜师旦:(公元1131~1197年),宇周卿;吴县人(今江苏苏州)。著名南宋朝大臣。
宋高宗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进士。
历官高邮、西安尉,通州、南康军、衢州教授,知富阳县、秀州。
宋宁宗庆元初年以左司郎中召,适金国贺生辰使至,假显谟阁学士充接伴使。
宋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逝世于常州。
糜 溧:(生卒年待考),字子长;吴县人(今江苏苏州)。著名南宋朝大臣。
宋庆元年间进士,历任州、郡官,所到之处都有惠政。在广济为官时,百姓曾为他立有生祠。
宋宝庆年间,官至秘阁修撰。学问广博,操守清介,任谏官时,不肯顺从皇帝旨意弹劾直臣真德秀,名重一时。
糜 弇:(公元1206~1264年),字仲昭,号省斋,糜溧之子;平江人。著名南宋朝大臣。
以父任入官,历仕郡县,所至吏不敢欺。豪右屏迹,內转度支郎官,迁尚书右郎中。
糜弇立朝议政知大体,以守正不阿为丁大全所中,罢去。再起知吉州,兼提举江西常平。
糜弇性孝友清约,无燕游玩好之奉,知吉州日,葺浮梁以济众,州人名曰糜公桥。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病逝。
糜 澳:(公元1787~1850年),字竹宾,号竹溪村牧、阳湖渔隐;阳湖人(今江苏常州)。著名清朝画家。
性豪爱酒,酒酣则笑不止,人目为痴,遂自号“痴痴道人”。
糜澳作画精于写意人物,尤擅长巨幅,所画墨龙,泼墨淋漓,有云烟出没之态。
糜文浩:(公元1901~1927年),又名糜仲苏;江苏无锡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先烈。
1901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玉祁乡新桥村一个农家。
1923年2月,他与长兄糜文溶(中共党员)发起组织了无锡最早的进步社团──青城导社,编辑出版《青城导报》,抨击不平社会,讴歌进步与革命。1923年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同年考入上海大学。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派往前苏联东方大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1925年深秋回国,出任中共上海区委曹家渡部委组织部主任。不久他的家成为中央机关驻地。
1927年,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他具体负责枪支、弹药、各种军需物品的筹集和供应,还直接参加了南市区激烈的战斗。
1927年蒋中正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平民日报》于4月13日被查封,他又根据党的指示将其改为《青天白日报》秘密出版。5月8日,就在糜文浩前往秘密印刷所时被特务捕获。5月11日在上海枫林桥刑场英勇就义,终年二十六岁。
糜振玉:(公元1931~今),江苏无锡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将。
山东大学肄业。1951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小学毕业于无锡县中三镇第一小学,中学就读于无锡县县立中学、上海市市立市北中学、震旦大学附属中学,1950年山东大学数学系肆业,1954年大连海军指挥学校第二期本科毕业。
1954年-1963年任大连海校战术教研室助教、教员。任教期间,在护卫舰支队、鱼雷舰大队见习部门长、大队业务长。1958年封锁金门战斗中,到海岸炮兵连、鱼雷舰支队见习。1963年调军事科学院,历任教研馆海军所助理教研员、战争理论研究部研究员、研究室主任,1985年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87年1月中共中央党校第一期省部级理论学习班结业。在大连海校立三等功四次、评为五好干部三次;立三等功二次、评为院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学习雷锋先进个人、“三好”(学雷锋、学好八连、学硬骨头六连)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防科技大学、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海军指挥学院、后勤指挥学院等兼职教授;第二、三、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军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军队学位领导小组成员,军队学位委员会军事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军委审查组组长;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名誉会长、顾问,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顾问,中国军事未来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军事历史研究会副会长。是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主编《中国的国防构想》,合作主编《军事科学概论》、《中国军事文库》、《中国当代国防文库——大国防》、《军事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概要》;参与组织领导和编写的《战略学》获军事科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军科研成果二等奖,参与编写和统稿的《战役学纲要》获军事科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军科研成果特别奖;参与组织领导和编写的《第四野战军战史》,获中国图书提名奖;发表了军事论文百余篇。 跟帖时间 2010-05-15 09:23:0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糜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忠义入蜀;耿介立朝:上联典指三国时期的东海人糜竺,字子仲,家中世代经商,极为富裕。原为徐州牧陶谦的别驾,后与刘备认识,十分投契,刘备在下邳被吕布打败时,妻室家小都逃散了,极为困顿,他把妹妹嫁给刘备,又送去两千人,并供应军资。曹操任他为嬴郡太守,他弃官而随刘备入蜀,官至安汉将军,被刘备待为上宾。下联典指南宋时期的吴县人糜溧,字子长,庆元年间进士,历任州、郡官,所到之处都有惠政,在广济时,百姓曾为他立生祠。宝庆年间,官至秘阁修撰。学问广博,操守清介,任谏官时,不肯顺从皇帝旨意弹劾直臣真德秀,名重一时。
虎贲望族;耿直立朝:上联典指三国时期的糜威,官虎贲中郎将。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糜溧,位居谏职,立朝正色,有大臣之节。
将军安汉;弱妹为妃:上联典指三国时期的糜竺随刘备入蜀,官安汉将军。下联典指糜竺之妹为刘备夫人。
谷粱有传;椒戚敷荣:上联典指三国时期的糜信,官乐平太守。著有《春秋说要》、《春秋谷粱传注》、《春秋汉议》等。下联典指三国时期的糜竺,东海人,奉迎刘备于小沛。刘备亡失妻子,糜竺嫁妹与刘备,是为糜夫人。
2.七言通用联:
糜姑献寿千年喜;米芾挥毫众人钦:糜姓“糜”字析字联。
春秋三书文名望;蜀国二将武功高:上联典指糜信。下联典指三国蜀将糜竺、糜芳兄弟二人。
2.八言通用联:
积德传家,芦杖报惠;推恩治郡,嘉谷呈祥:上联典指糜竺。下联典指东汉郡守糜登。 跟帖时间 2010-05-15 09:22:0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糜氏的字辈排行 -- 云南糜氏一支字辈:“擎修鸿绪克崇祖功家声存厚世”。
江西糜氏一支字辈:“宏财振家声”。
糜氏一支字辈:“庭治万盛国君臣世大正朝学文华永嘉道德泽生”。
糜氏一支字辈:“青怀广玉相晓”。 跟帖时间 2010-05-15 09:19:1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糜氏的家规 -- 第一:尊孝悌;
第二:崇节义;
第三:尊礼让;
第四:端习尚;
第五:务本业;
第六:隆师傅;
第七:慎婚姻;
第八:睦宗族;
第九:重丧葬;
第十:谨祭祀。 跟帖时间 2010-05-15 09:17:4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糜氏的家谱文献 -- 山西糜氏族谱,著者待考,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初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西省太原市图书馆。 跟帖时间 2010-05-15 09:16:3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糜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①治所在郯邑(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②东晋时期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临沂县、江苏省赣榆县南部、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江苏省邳县东部和江苏省宿迁县、灌南县北部一带地区;唐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两朝之后县域有变,但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其地隶属山东临沂地区。③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一带地区。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戊戌,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秦朝时期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今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的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汝阳郡:史料记载,五千多年前,神农炎帝与轩辕黄帝化干戈为玉帛,共同建立部落联盟,一统天下,并在河南省汝阳县境内的西泰山举行祭天大典,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凝结进入肇始阶段。汝阳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悠久,既有仰韶文化,又有龙山文化。有杜康造酒遗址、杜康庙、鬼谷故里、魏明帝陵、云梦山古军校遗址等二十一处名胜古迹。我国古代粮食酒酿造的鼻、被历代帝于尊为“酒仙”的杜康,就是在汝阳杜康村首创了“秫酒”酿造之法,从而奠定了中国白酒酿造的基础。战国时期的楚国人鬼谷子,即道家尊奉的王禅,曾隐居在今汝阳城关云梦山聚贤授道。西周,汝阳属沈国地域。春秋,蔡昭侯十三年(乙未,公元前506年),沈国被蔡国所灭。县境西部属蔡国,东部属顿国。楚昭王二十年(乙巳,公元前496年),楚灭顿国,后又灭蔡国。战国时期属楚国。秦朝时期在阳城(今舒庄乡扶苏寺)置县,属陈郡。陈胜、吴广时期改阳城为扶苏。西汉时期,汝阳属豫州汝南郡,还有阳城、博阳共三县。东汉时期,阳城县改为征羌县,汝阳县未动。三国时期,废征羌、乐家二县,并归汝阳县,属魏国、豫州、陈郡。晋朝时期县名汝阳,属豫州汝南郡。南北朝时期刘宋置汝阳郡,领汝阳、武津二县。北魏时期复置征羌,汝阳郡领洱阳、武津、征羌三县。南梁时期汝阳郡领睢阳、新汲、陈、蒙、崇义五县。北齐时期郡废,仍设汝阳县,属豫州。隋朝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分置溵水县、汝阳县。隋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废汝阳县入殷水县。
2.堂号:
东海堂:以望立堂。
汝阳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跟帖时间 2010-05-15 09:15:1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糜氏的迁徙分布 -- 糜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人口总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位为第二百十四位。
大多数学者认为“糜”、“麋”为同姓,因为在史籍《元和姓纂》中,就把三国时注有《春秋谷梁传》的平乐太守糜信写作“麋信”。但“糜”、“麋”二姓是否同姓,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糜氏最早发迹于周王朝时期的楚国。
至秦、汉之际,糜氏族人已播迁至汝阳郡(今河南商水)、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并有一支落籍于今江苏东海南部的朐山一带。
三国时期,蜀汉的安汉将军糜竺便出自该地,其富可敌国,刘备徐州失败后,其出奴客二千,巨额金银助备重振,并将其妹嫁予刘备,史称糜夫人,其弟糜芳亦为蜀汉之重臣,使东海糜氏族人名扬天下,当然糜氏族人于三国时期入蜀(今四川)亦是不争之史实。
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糜氏族人逐渐南迁,东海郡之糜氏在长江以南的江苏吴县一带再度繁衍成一个很有名望的家族。
宋、元之际,蒙古族入占中原,北方地区动荡不安,糜氏族人遂大量落籍于今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等地,并有糜氏族人南迁于福建、广东等地。
明朝末年,张献忠疯狂屠川之后,造成川地人口锐减,在此后的“湖广填四川”过程中,有两湖之糜氏族人入迁今四川、重庆地区。
历有清一朝,糜氏族人分布区域愈广。
如今,糜氏在中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西、湖南、云南、山西等省为相对集中分布地。 跟帖时间 2010-05-15 09:13:3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