璩氏的姓氏渊源
发帖用户: lxyi
发帖时间 2010-05-14 14:32:48 [收藏话题] [删除] 浏览次数 751 跟帖次数 11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公族蘧伯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西周初年大分封时,周成王将弟弟康叔(姬封)封于卫地,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

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有功的公族子弟伯玉,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被卫献公封于蘧邑(今河南浚县),为伯爵,史称蘧伯,又称蘧伯玉。

蘧伯玉从公元前576~前531年左右,辅佐了卫国三代君主(卫献公姬衎、卫襄公姬恶、卫灵公姬元),她因贤德执政而闻名于各诸侯国。据史籍《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中的记载:“故臧武仲以其智存鲁,而天下莫能亡也;璩伯玉以其仁宁卫,而天下莫能危也。”

蘧伯玉的后代以蘧为姓氏,传二十七世至蘧瑷,曾出任唐朝时期的光禄大夫,居于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他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子女分为三姓,令其各自逃亡。所分三姓易为“璩、瞿、渠”三氏,音同字异,仍为一家。后来也有少数蘧氏族人把“蘧”字的“草”偏旁去掉,改为遽氏。

“璩”字是“蘧”字去草头、去走之、加玉旁,意为不忘先祖“伯玉”,愿后人不做官、不坐车,做布衣平民,耕读传家。

从此,璩氏、瞿氏、渠氏、遽氏分散各地,世代相传至今。由于璩氏、瞿氏、渠氏、遽氏同宗同源,因此该四氏的后世族人大多尊奉蘧伯玉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玉器,出自古代玉石制作的环饰,属于以饰品指代为氏。

古代“璩”和“鐻”通,指一种用玉石、金、银制成的耳饰,此物创始人伯玉的后代子孙遂以“璩”为姓,称璩氏。

中国古人很看重玉,将玉的坚致、光采、纯粹、悦声等来比喻人的品德,并且寄以吉祥的象征,所以佩带玉是很光采的事。并认为佩玉不能随意解去。玉的制品也多种多样,而与玉有关的物,一般都加斜玉旁,璩就是指用玉做的环饰。

古代,只有王公贵族才允许佩戴璩,因此璩也是高贵身份的表征,由此产生了璩氏。



得姓始祖:蘧伯玉(姬伯玉)。

[璩氏] -- 您好!我是河南省辉县市的璩海峰,我们这里有两千多同姓人,也都将‘璩’写成‘琚’,据我们的前辈讲是从山西洪洞县迁徙来的,好像是明朝,因文革家谱失传,您是否知道我们是哪一宗?谢谢!信箱:

跟帖时间 2011-06-06 19:00:1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quhaifeng

桐城璩氏的“长支派”、“余支派”之说出自哪里? -- 以下是皖桐《璩氏族谱》(1909年五修)上记载的派决:
【 派 诀
尚克承先志 诗书诒泽长
传家敦孝友 经世效忠良
前此取名未立派行,故不免有凌乱雷同之弊,今自十三代起,编定二十字列诸谱首,嗣后命名者俱依此派,毋得紊淆。】
现请教:“长支派”、“余支派”之说出自何处?盼回复。 璩长义 2011.6.2

跟帖时间 2011-06-02 20:52:2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quchangyi

璩伯崑的资料 -- 璩伯崑——副榜,国忠公次子,字沅玉,一字山甫,万历八年庚辰十一月二十六日午时生,中崇正十二年乙卯科任江西武宁县行取广东道御史。妣王恭人,万历十年壬午九月二十八日寅时生,崇正十年丁丑正月十一日卒,诰赠恭人加封太淑人,旌表烈节载县志从祀烈女祠。公顺治八年辛卯十二月十八日巳时卒,享寿七十有三,与王妣合葬红山冲保金家湾土名狮子山,癸山丁向有碑。
璩伯崑乃我九世叔祖,以上内容为我家五修族谱的记载。皖桐璩氏世德堂22代孙 璩长义敬上2011.1.12

跟帖时间 2011-01-12 09:20:5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quchangyi

璩氏起源 -- 璩氏起源璩姓源出有二:1、出自姬姓,与蘧姓同源,以邑名为姓。西周初年大分封时,康叔(姓姬名封)被封于卫,都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西南)。至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有功的公族子弟被卫君封于蘧,为伯爵,史称蘧伯。蘧伯的后代以蘧为姓。由于蘧与璩读音相同,所以蘧姓在发展过程中,而古代玉环称作璩,由于璩很高贵,部分蘧姓人把姓氏改为意思较好的璩姓,于是蘧姓就改成璩姓。也有少数蘧姓人单把草头去掉,改为遽姓。 2、出自以宝饰为氏。古代“璩”和“鐻”通,指一种金、银制成的耳环,此物创始人的后代子孙遂以“璩”为姓,称璩姓。古人很看重玉,将玉的坚致、光彩、纯粹、发声等来比喻人的品德,并且寄以吉祥的象征,所以佩带玉是很光彩的事。并认为佩玉不能随意解去。这样,玉的制品也多种多样,而与玉有关的物,一般都加斜玉旁,璩字就指玉做的耳环,当然是高贵之物,于是就产生了.

跟帖时间 2010-08-22 18:45:4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intianyan

璩氏的历史名人 -- 蘧伯玉:(生卒年待考),名瑗;长垣伯玉村人(今山西长垣)。著名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璩氏鼻祖之一。

事卫国三君(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

蘧伯玉品德高尚,光明磊落,孔子与善者,于齐晏婴,于郑子产,于卫伯玉。

孔子几次到卫国,多居于蘧伯玉家,可见孔子与伯玉相交之厚。蘧伯玉笃行不倦,慎德深思。

有一次,他差人到孔子那里,孔子问:“夫子(指伯玉)何为?”对曰:“夫人欲寡其过未能也。”使者走后,孔子曰:“使乎!使乎!”既赞蘧伯玉之德,亦赞蘧伯玉的使者。

在《论语》中孔子赞道:“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史籍《淮南子·原道训》中说:“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蘧伯玉确是一位求进甚急而又善于改过的人。

史籍《了凡四训》中记载:“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蘧伯玉贤名闻于遐迩,人们十分敬重他。

卫国大夫史鱼深知蘧伯玉的才能与人品,多次向卫灵公举荐,但卫灵公不听。

后来史鱼病逝,临死前,决定采用“尸谏”的办法力荐蘧伯玉。他告诉儿子:“我在朝不能举荐蘧伯玉,是我活不能正君,死无以成礼。我死后,你不必将我的尸体‘治丧正堂’,可以置于窗下,等卫灵公问起来,再将实情告诉他。”

史鱼的儿子就按照父亲的遗言办了。后来卫灵公前来吊唁,对史鱼尸体置于窗下感到非常奇怪,史鱼的儿子就将父亲的话转告灵公。

卫灵公醒悟道:“是寡人之过也。”于是启用了蘧伯玉。

以后,古人就称这种方法为“尸谏”。



璩 正:(生卒年待考),字令先。著名三国时期蜀汉太守。

博览坟籍,弱冠能文,为秘书令史,迁郎至令。澹于荣利,依则先儒。



璩 瑷:(生卒年待考),居豫章(今江西南昌)。著名唐朝西蜀通侯。

曾任唐光禄大夫,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氏为“璩”、“瞿”和“渠”三姓,音同字异,仍为一家。



璩伯崑:(生卒年待考),字山甫;安徽桐城人。著名明朝大臣。

少年时就以才华出名。

明崇祯年间以明经官江西武宁县令,政治清明,狱讼大减。官至广东道御史,他一直很重视文化教育。



璩光岳:(生卒年待考),字山仲,号三谷;江西新城人。著名明朝大臣、学者。

举为进士而当官,文武全才。曾任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后升吏部。

璩光岳善草书,著作较多,主要的著作有《石波馆集》、《老子解说》等。



璩贞女:(生卒年待考),女;益阳人(今湖南桃江)。著名明朝初期民间刺绣艺术家。

人们只知其姓,不知其名,因终生未嫁,旧志上称她为贞女,她还建有著名的桃花江古桥。



璩清林:(公元1938~今),笔名曲歌;河南焦作武陟人。著名现代声乐教育家。

璩清林是著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作曲家,河南大学音乐系教授,现任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指导。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人民好歌手”的光荣称号。

璩清林执教四十五周年时,师生们在郑州艺术宫举行了演唱会。演唱会由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河南大学、黄河科技大学、河南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



璩美凤:(公元1966~今),台湾人。著名台湾新闻工作者。

璩美凤先后在《中国晨报》及《自立晚报》采写社会新闻。

1990年担任台视新闻主播,为传讯大地频道《读家乐园》主持人。

1994年当选为台北市“议员”。当选台北市议员时也是她媒体事业的巅峰期身兼《大明报》的发行人,及前华卫视台的新闻部总监、新闻主播多职。

1996年,她揭发宋七力敛财案及揭穿妙天禅师涉及诈财案。

1998年底:与民进党籍新竹市“市长”蔡仁坚传出恋情,其后当上了新竹市“文化局长”。但恋情最后无疾而终。

1996年,她和现任民进党主席、高雄“市长”谢长廷在传媒爆发唇枪舌战,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使许多人都对她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冲劲印象深刻,成为全台湾知名人物。

2001年,她代表新党在台中市参选“立委”,结果高票落选。11月她宣布参选“立委”后,台湾一直有报道指她与政商名流的关系淫乱,包括国民党中常委兼力霸集团巨头王又曾、“立委”蔡豪、前新竹“市长”蔡仁坚,后更传出与有妇之夫曾仲铭来往甚密,她却全盘否认,更表示遭人陷害。到了12月,台湾杂志《独家报导》刊载疑似璩美凤绯闻,并随购买杂志附赠其与男友的偷拍性爱光盘,惹起全台哄动。成为台湾媒体争相抢夺的头号人物。

2008年2越27日,来因偷拍光盘事件而入狱的沈嵘服刑期满,璩美凤特别自澳门返台,亲自到监狱门口接她出狱,两人恩仇尽泯,相互拥抱。沈嵘落泪向璩美凤致歉,璩美凤则说她不会再提过去的事,但也说了一句很感伤的话:“人生能有几个七年?”3月20日,璩美凤加盟澳亚卫视,当起了主播,做起了新闻,成为新闻媒体的一员。

跟帖时间 2010-05-14 14:45:5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璩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姓启佩玉;望出黎阳:全联典指璩氏源流和郡望。

伯昆清政;光岳草书: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桐城人璩伯昆,字山甫,少年时就以才华出名。崇祯年间以明经官江西武宁县令,政治清明,狱讼大减。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江西新城人璩光岳,字山仲,号三谷,进士出身,官兵部职方司员外郎。擅长草书,著有《石波馆集》、《老子解说》。

丘阳文士;西蜀通侯: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岳阳人璩秉登第而有文名。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璩瑷封川西侯。



2.七言通用联:

光岳郎官多著术;伯崑御史有才名: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进士璩光岳,字山仲,江西新城人。号三谷。官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后升吏部。善草书,著作较多,有《石波馆集》、《老子解说》等。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广东道御史璩伯崑,字山甫,桐城人。少有才名。历官江西武宁令等。政平讼简,文教尤著。



3.八言以上通用联:

四蜀通侯,懋功受赏;岳阳文士,登第成名: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璩瑷因功被封川西侯。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岳阳人璩秉登第而有文名。

寡过未能,学造贤人之地;知非虽晚,德成君子之资:全联典指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大夫蘧伯玉事典。

保境息民,共仰瑷公事业;骑骝看杏,咸推秉祖文章: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良吏璩瑷事典。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文士璩秉事典。

跟帖时间 2010-05-14 14:42:2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璩氏的字辈排行 -- 安徽桐城璩氏字辈:

长支派:“尚克承先志诗书诒泽长传家敦孝友经世效忠良”;

余支派:“尚克成先志诗书宜泽堂少皇东孝友谋时万来长”。

河南柏山璩氏字辈:“克绍先烈贻则继述前贤统绪”。

浙江温州蘧氏字辈:“开国文君子应熙茂其昌家传忠孝美世愿诗书扬”。

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5-14 14:38:5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璩氏的家谱文献 -- 安徽桐城桦林冈璩氏宗谱四卷,(清)璩绍兴续修,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人民大学图书馆。

安徽桐城皖桐璩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璩光灿等修,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桐城皖桐璩氏五修宗谱三十八卷,首二卷、末二卷,(清)璩兰等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安徽省桐城市金神镇黄盆村。

浙江兰谿珠打贰璩氏宗谱四卷,(民国)璩佩兰重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谿县圣山乡。

跟帖时间 2010-05-14 14:37:2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璩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黎阳郡: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属冀州魏郡,这是浚县设县之始,治所在大伾山东北。王莽时改名黎蒸,东汉恢复黎阳县名。东晋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晋太元十四年(己丑,公元389年)属黎阳郡,黎阳县属汲郡。北魏孝昌年间(公元523~528年)分汲郡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魏天平元年~武定八年(公元534~550年)间置黎州,辖黎阳郡。北齐废黎州,北周宣政元年(戊戌,公元578年)复置黎州,辖黎阳郡。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黎州、黎阳郡并废,黎阳县属卫州。隋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置黎州,辖黎阳县。隋大业二年(丙寅,公元606年)废黎州,黎阳县属汲郡。唐朝武德二年(乙卯,公元619年)置黎州总管府,辖殷、卫、澶、洹四州。唐武德六年(癸未,公元623年)置总管府,黎州属相州都督府。唐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废黎州,黎阳县属卫州。宋朝端拱元年(戊子,公元988年),置通利军,治所在今大伾山与紫金山之间,辖黎阳县。宋天圣元年(癸亥,公元1023年)改安利军,治所迁至浮丘山西。宋熙宁三年(庚戌,公元1070年)废军,黎阳县属卫州。宋元佑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复置通利军,辖黎阳县。宋政和五年(乙未,公元1115年)军升为浚州,治所在浮丘山巅,辖黎阳县。金国皇统八年(戊子,公元1148年)改浚州为通州。金天德三年(辛卯,公元1151年)复名浚州。明朝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农历4月,降州为县,始称浚县,治所迁至浮丘山东北平坡。清朝顺治元年(甲申,)浚县属大名府,清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改属卫辉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3月,废府设道,浚县属河北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废道改行署。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改属第十三行署。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秋,浚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冀鲁豫边区行署。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7月,民国浚县政府改属第四行署。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浚县全境解放。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浚县民主政府改为浚县人民政府,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11月15日撤销平原省。12月1日,浚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1958年4月18日,撤销安阳专区,浚县划归新乡专区。1961年12月19日,恢复安阳专属,浚县归安阳专署。1970年安阳专区改为安阳地区。1983年 10月撤销安阳地区,改设安阳、濮阳两个市。浚县属安阳市。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浚县划归鹤壁市。1986年,浚县辖10乡1镇,即城关乡、善堂乡、王庄乡、屯子乡、白寺乡、钜桥乡、大赉店乡、卫贤乡、小河乡、新镇乡和城关镇。1992年4月24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撤销善堂乡、大赉店乡,设立善堂镇、大赉店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1995年6月12日,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新镇乡、小河乡,设立新镇镇、小河镇。1997年7月15日,省政府批准,将浚县大赉店镇划入鹤壁市郊区。1997年12月29日,屯子乡撤乡建镇。1998年10月8日,钜桥乡撤乡建镇。2000年末,浚县辖六镇四乡,即城关镇、善堂镇、屯子镇、钜桥镇、新镇镇、小河镇和城关乡、王庄乡、白寺乡、卫贤乡。

汲 郡:西晋朝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汲县(今河南汲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汲县,不久即废。宋朝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卫辉县。



2.堂号:

豫章堂:以望立堂。

黎阳堂:以望立堂。

汲郡堂:以望立堂。

君子堂:源自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唐朝开元三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追封蘧伯玉为“卫伯”,公元1000年宋真宗又追封其为“内黄侯”,并在河南省长垣县县城东南五公里的伯玉村建祠对他进行祭祀。

及圣堂:同君子堂。

石波堂:明朝进士璩光岳,任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后升吏部,著有《石波馆集》。

西川堂:唐朝良吏璩瑗,官光禄大夫,封为西川侯。

世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遗经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5-14 14:35:5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璩氏的迁徙分布 -- 璩氏或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零五位门阀。

璩氏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南、安徽、福建、山西、湖北、浙江、河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等等省。璩氏的望族多出自黎阳,也就是今江北淮南一带。

跟帖时间 2010-05-14 14:34:16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