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氏的姓氏渊源
发帖用户: lxyi
发帖时间 2010-05-16 07:38:10 [收藏话题] [删除] 浏览次数 8582 跟帖次数 7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朝大臣尚黑,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夏王朝时期,部落成员尚黑,不论是服饰、居室、器物、牲畜、时节和意识观念,无不以黑为贵,黑色也是最经久耐用、成熟老练的颜色,因此有大夫干脆取名叫尚黑。

在尚黑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尚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周王朝开国功勋姜太公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等记载,姜太公名尚,字子牙。因其祖上伯夷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建立吕国,故又名吕尚,为炎帝后裔。

姜尚是商末周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垂钓于渭水之滨,被周文王礼聘为辅助大臣,称太公望。

周武王姬发伐商纣时,姜尚任统兵师氏(简称师),被尊为师尚父,又号太师尚父。在牧野会战中,歼敌立功,是周朝的第一开国功臣。

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姜尚被辅政大夫周公旦封于齐地,建齐国,立都营丘,授以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地位在各诸侯封国之上。

战国初期的周安王姬骄十六年(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田氏正式代齐。之后,原齐国姜姓王族中有一支族人,以其先祖姜尚的字名为姓氏,称尚父氏、尚氏,后皆称尚氏,世代相传至今。尚氏族人多尊奉姜尚为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战国时期官吏尚书,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尚书,是战国时期秦国首先设置的官位,起先专职为君主保管文书、典籍、史册等,到了秦朝时期,秦始皇在少府中设置四个官吏负责掌管文件收发,这四个官吏皆称尚书。

到了汉朝时期,汉高祖刘邦改革秦制,提高了尚书的政治地位,加大的尚书的只能权力,专设了尚书中台,置有尚书令,与尚书仆射分别为尚书中台的正、副长官,下设有四曹理事,每曹设尚书一人,四曹分掌国家各方面的政务。到了东汉时期,又增加了两个部门,称六曹,有六个尚书。

唐朝时期确立六部制,尚书令统管六部,俨然如同今日的总理、首相、国务卿。六部分别执掌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成为较为完善的封建帝制的统治机构。

元朝时期,这六部归如中书省。到了明朝时期,六部尚书各自独立处置所辖政务,直接对帝王负责。

在尚书、尚书令、尚书仆射等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尚氏,世代相传至今。直到清朝时期,仍有人以祖上尚书之官称改为姓氏者。



第四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秦朝时期官吏五尚,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尚书之外设置了五个“俱尚”之官位,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这五个官职,皆有管理、负责和司掌之意,这六个官职实际上就是管理服饰、膳食、冠冕、起居、沐浴、书籍的内宫小官吏。

在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尚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尚书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尚书郎,就是尚书郎中,是西汉初期由汉高祖刘邦设置的官位,设有四人,皆称尚书郎,四个人分别掌管对外尚书事务:一名主管匈奴单于营部,一名主管羌夷诸部吏民、一名主管全国户籍及土地垦作,一名主管钱帛贡献委输等,皆归属尚书中台统辖。

尚书郎不能一步即位,先入尚书中台时称作“守尚书郎中”,工作满一年且称职者方称“尚书郎”,工作满两年且无过错者则称为“侍郎”。

西汉初期,汉王朝与诸多民族战事频乃,诸风国大吏也多有反叛,尚书郎竭力应付各种变化的局势,少有不犯错误者,因此能升至“侍郎”者稀寡之致,许多人在“守尚书郎中”在位置上就被砍了头。

在尚书郎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尚氏、郎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齐政权的尚衣监,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尚衣监,是南北朝时期北齐政权设置的一种官位,专职掌管君王贵胄的御服供奉。到了隋朝时期改为尚衣局,一直到明朝时期改为尚衣监,改由宦官(太监)担当,为宦官十二监之一。

在尚衣监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尚衣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尚氏、衣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隋朝时期官吏尚功,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尚功,是隋朝时期隋炀帝杨广设置的一种官位,统领尚仪局。尚仪局内设置尚功二人,官秩为从五品;到了唐朝时期升为正五品,相当于今日的司局级。

尚功专职掌管、督遭造女工之事,下属有司制、司珍、司彩、司计这四个官署,诸般缫、纻、缗、绦、编、纺、织、绣、绹、缋、缤、缝等等,皆在尚功掌督之列。该官职在唐朝武则天时期、以及明朝时期一度为女官,后一直沿用到清朝时期。

在尚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尚氏、功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八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唐朝时期鲜卑宇文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唐尚书右仆射、冯翊郡王尚可孤,为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

隋、唐时期,东部鲜卑族宇文氏部落,其中一支世居松漠(今河北牧兰围场到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南之间)。到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时期,有鲜卑族人名宇文可孤率部归附唐朝,他骁勇善战,屡力战功,官至神策大将军,被唐玄宗赐姓为李氏。

唐德宗李适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后,李可孤恢复原姓宇文氏,兼御史中丞、荆襄应援淮西使,以所统之军赴山南东道与李希烈对战,屡有战功。当年,泾原节度使姚令言也率防秋士兵反叛,拥立在长安闲居的原平卢节度使朱泚为帝,唐德宗李适仓皇出奔奉天,下令宇文可孤率军至蓝田救援,当时贼众方盛,宇文可孤营于七盘,修城栅而居之。朱泚派遣大将仇敬等人率兵进犯,接被宇文可孤击破,随后乘胜收复蓝田县。

公元784年农历3月,宇文可孤晋升封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神策京畿渭南商州节度使。农历4月,仇敬又来进犯,宇文可孤率兵急击,擒杀了仇敬,于是联合神策行营兵马使、副元帅李晟一起策划进攻长安。农历5月,李晟率军会合宇文可孤、骆元光诸路兵马收复长安,宇文可孤担任先锋,颇有战功,以功升检校右仆射,封冯翊郡王,增邑通前八百户,实封二百户,遂自己以职官命姓为尚氏,称尚可孤。

尚可孤为人诚朴沉毅,虽有光复大功,却未尝言功。朱泚之乱平息后,尚可孤率军驻扎白花亭,号令严整,不扰市民,时人称颂。李晟也很器重他,后来河中节度使李怀光叛乱,唐德宗命尚可孤率诸军进讨,行军到沙苑,尚可孤突发恶疾,病死于军中。

在尚可孤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祖汉改之姓为姓氏,称尚氏,迅速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九个渊源:源于吐蕃族,出自唐朝时期吐蕃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唐书》记载:“唐时吐蕃国有改汉姓尚氏,即宣宗时降唐蕃酋尚延心一族。”

唐宣宗李忱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河西大豪张议潮率领当地军民击败吐蕃,收复瓜、沙二州,然后采取远图之策,一边训练军队,一边屯田围垦,兵强马壮之后,在唐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勒师北征,一举攻克伊州。之后出师西向,攻城野战,连克甘、肃二州。

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农历2月,张议潮派兄长张议谭至长安,进献瓜、沙、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十一州版册予唐朝。唐宣宗大喜,诏封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农历11月,又诏令河西张议潮所部为大唐归义军,擢张议潮为节度使、十一州观察营田处置使,授尚书左仆射,爵二品。

到了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农历10月,吐蕃大酋长延心主动以河、渭二州归降唐朝。当时尚延心对秦城防御使李承勋建议:“河、渭二州,土旷人稀,因以饥疫,唐人多内徙三川,吐蕃皆远遁于叠宕之西,二千里间,寂无人烟。延心欲入见天子,请尽帅部众分徙内地,为唐百姓,使西边永无扬尘之警,其功亦不愧于张议潮矣。”唐王朝因此对延心大加赞赏,赐其汉姓“尚”,后称尚延心。

唐懿宗李凗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张议潮再率归义军进剿吐蕃,吐蕃军接龟缩于凉州。唐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张议潮率汉、蕃联军七千骑兵星夜长途突袭姑臧。吐蕃军毫无防备,以为天降神兵,惊骇溃散,遂一举攻克凉州。捷书至长安,朝野嘉之。

唐咸通七年(公元866年),北庭回鹘酋长仆固俊尽驱吐蕃镇卒,收复庭州、西州,以二州归张议潮。农历10月,鲜卑拓跋怀光以五百骑冲入廓州,生擒吐蕃首领伦恐热,先刖其足,数而斩之,传首京师。吐蕃余部数万东奔秦州,尚延心当即出兵将其彻底击败。之后,尚延心在奏报朝廷后,将吐蕃族人悉数迁于岭南地区,吐蕃王朝由是衰绝,吐蕃王乞离胡君臣不知所终。从此,陇右之地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唐朝天宝年间以来西域失地皆得光复。

在尚延心的后裔子孙以及部族人中,多称尚氏,后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十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元朝时期官吏尚饮提点,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

尚饮提点,是元朝时期尚饮局的最高行政长官,专职掌管酒醴酿造,隶属于光禄寺管辖,官秩从五品,下属有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全国的酿酒业均归属这三人管辖,元朝灭亡后再无此官。

从大蒙古国薛禅汗孛尔只斤·忽必烈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农历3月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执政开始,至元顺帝孛儿只斤·妥镤贴睦尔至正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农历8月,终其大元帝国的一百零八年,元朝共历尚饮提点十一人、尚饮大使二十七人,尚饮副使四十余人,在如此最丰厚肥盈的尚饮局,竟无一人贪贿毫银!比对今朝,实在是令人扼腕感慨不已。

在尚饮提点、尚饮大使、尚饮副使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祖官职称谓汉化为姓氏,称尚氏,后大多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元朝时期官吏尚牧提举,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

尚牧提举,是元朝时期尚牧局的最高行政长官,专职掌管畜牧之事,隶属于宣徽院,官秩从五品,下属有同提举一人,副提举一人,全国的畜牧业均归属这二人管辖,元朝灭亡后再无此官。

在尚牧提举、尚牧同提举、尚牧副提举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祖官职称谓汉化为姓氏,称尚牧氏,后大多融入汉族,省文简化为单姓尚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十二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元朝时期官吏尚舍太监,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

尚舍太监,是元朝时期,改宋朝时期的尚舍局为尚舍寺后的最高行政长官,专职掌管畜牧之事,隶属于宣徽院,官秩从五品,下属有尚舍少监若干,元朝灭亡后再无此官。

尚舍太监主管帷幕帐房陈设等诸般事宜,兼有牧养骆驼、贡进乳酪等。

在尚舍太监、尚舍少监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祖官职称谓汉化为姓氏,称尚舍氏,后大多融入汉族,省文简化为单姓尚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十三个渊源:源于琉球族,出自明朝时期琉球国君主尚巴志,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巴志,公元1372~1439年,思绍王之子,母亲为美里子之女,古琉球国的第二代国王,日史称“势治高真物王”,公元1421~1439年在位。

巴志在少年时即有才名,他取代了其父思绍出任佐敷按司。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他起兵击败了琉球群岛的中山国王武宁,夺取中山王位,在首里城(今日本九州冲绳)奉其父为名义上的中山王,自己亲执国政。

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巴志出兵灭了北山国,并任命其次子尚忠为北山监守。明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其父思绍逝世,巴志正式继位为琉球王。之后在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对南山国发动了战争,南山王他鲁每兵败自杀,南山国灭亡,至此,巴志真正统一了琉球王国。

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明宣宗朱瞻基正式承认巴志统一琉球群岛,饬封其为中山王,并特赐姓为“尚”,史称“尚巴志”、爵称“尚巴志王”,第一尚氏王朝正式建立。

尚巴志王在位期间,追封其父为尚思绍王,后扩建了首里城,修建了那霸港。当时的琉球国对朱明王朝、李氏朝鲜、日本、南洋各国的贸易往来兴盛,为琉球国的繁荣合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尚巴志王的后裔子孙世代皆称尚氏。

直至清朝道光二十八年农历5月8日(公元1848年6月8日),年仅四岁的尚泰继承了第二十五代琉球王位。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腐败的满清政府在美国公使面前乞好,应允美军马休·佩里率舰队抵达琉球群岛,签订了无耻的《琉美修好条约》。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丧失了祖国大陆中央政府支持的琉球国又与法国签订了《琉法修好条约》。

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琉球国再与荷兰签订了《琉兰修好条约》。

清同治十年(日本明治四年,公元1871年)8月13日,丧权辱国的《中日修好条约》由内大臣李鸿章出面签订,琉球国被日本政府强行霸占。

在“牡丹社事件”之后,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祐(姬吴祐)于清同治十一年(日本明治五年,公元1872年)宣布废除琉球国,改称“琉球藩”。清光绪五年(日本明治十二年,公元1879年),日本剥夺了尚泰的琉球王称号,将琉球藩改为日本的冲绳县(第二次琉球处分),尚泰则被明治天皇强行移居于东京,他的第二子尚寅、第四子尚顺后来回到冲绳。在日本当局颁布《华族令》后,尚泰被封为侯爵。

清光绪二十七年(日本明治三十四年,公元1901年),尚泰死于东京,终年五十九岁,被葬在了冲绳县那霸市的玉陵。此后,该支华族尚氏成为了今日本著名的冲绳本贯尚氏家族。




第十三个渊源:源于景颇族,出自明朝时期景颇木染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景颇族尚氏,源出景颇族古老的木染氏部落,后有人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字单姓尚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尚黑、尚父(姜尚)、尚可孤、尚延心。

尚氏的帝王国君 -- 尚思绍:公元1354~1421年,本名思绍,鲛川大主、母为大城按司之女,尚姓为后来明朝皇帝所赐,琉球王国第一代君主,第一尚氏王朝初代国王,尚思绍王,日史称其爵号为“君志真物王”,公元1406~1421年在位十五年。

思绍是原琉球岛山南国(南山国)的佐敷按司。

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思绍的儿子巴志击败中山王武宁,之后向永乐大帝派遣使臣,奉明永乐大帝恩准,尊其父思绍为中山王,史称尚思绍王。

尚思绍王在位期间,实权由儿子尚巴志实际掌控。

其父:鲛川大主。传说鲛川大主原本是叶壁住人,后来移民到大城按司的领地作敷间切,作了大城按司的女婿。他生有子女二人,男子就是思绍,承袭鲛川大主。

其母:大城按司之女。

其妃:待考。

子女:长子,尚巴志。



尚巴志:公元1372~1439年,尚思绍王之子,母亲为美里子之女,琉球王国第二代君主,第一尚氏王朝第二代国王,第一代琉球国王,尚巴志王,日史称其爵号为“势治高真物王”,公元1421~1439年在位十八年。

尚巴志在少年时即有才名,他取代了其父思绍出任佐敷按司。

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他起兵击败了琉球群岛的中山国王武宁,夺取中山王位,在首里城(今日本国九州冲绳县)奉其父为名义上的中山王,自己亲执国政。

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巴志出兵灭了北山国,并任命其次子尚忠为北山监守。

明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其父思绍逝世,巴志正式继位为琉球王。之后在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对南山国发动了战争,南山王他鲁每兵败自杀,南山国灭亡,至此,巴志真正统一了琉球王国。

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明宣宗正式承认巴志统一琉球群岛,饬封其为中山王,并特赐姓为“尚”,史称“尚巴志”、爵称“尚巴志王”,第一尚氏王朝正式建立。

尚巴志王在位期间,扩建了首里城,修建了那霸港。当时的琉球国对朱明王朝、李氏朝鲜、日本、南洋各国的贸易往来兴盛,为琉球国的繁荣合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尚巴志王的后裔子孙世代皆称尚氏,成为今日本著名的尚氏家族。

其父:尚思绍王。

其母:美里子的女儿。

其妃:待考。

子女:长子,尚忠,初代北山监守、后来成为第三代琉球国王。

次子,尚布里,后与兄弟争位时被杀。

三子,尚金福,第五代琉球国王。

四子,尚泰久,第六代琉球国王。



尚 忠:公元1391~1444年,尚巴志王之次子,琉球王国第三代君主,第一尚氏王朝第三代国王,第二代琉球国王,尚忠王,公元1439~1444年在位五年。

在尚巴志王灭今归仁城的攀安知,合并北山王的领土后,尚忠任初代北山监守。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于尚巴志王死后,尚忠即位。即位后,尚忠即派遣使者带马、贡物入明朝进贡。还派遣使者到爪哇一带购买胡椒、苏木,大力发展南方贸易。

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明英宗朱祁镇派给事中余汴、行人刘逊为正副册封使,前往琉球国,册封尚忠为琉球国王。

尚忠王在位仅五年,于五十四岁时驾崩。



尚思达:公元1408~1449年10月29日,尚忠王之子,琉球王国第四代君主,第一尚氏王朝的第四代国王,第三代琉球国王,尚思达王,日史称其爵号为“君日王”,公元1444~1449年在位五年。

尚思达王逝世后,由叔父尚金福继位。



尚金福:公元1398~1453年,尚巴志王之三子,尚忠王之弟,琉球王国第五代君主,第一尚氏王朝第五代国王,第四代琉球国王,尚金福王,公元1449~1453年在位。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尚金福接见明朝册封使,受明王朝册封为王。

他在位期间,以中国人怀机为摄政,并在那霸港与冲绳本岛的安里川侧之间建筑了长达一千米的堤道(长虹堤)。

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尚金福王逝世,其子尚志鲁与其弟尚布里争夺王位(志鲁布里之乱),双方皆损失惨重,首里城几乎全被烧毁。后来经尚金丸推荐,由布里之弟尚泰久继承王位。

其父:尚巴志王。

其母:待考。

其妃:待考。

子女:尚志鲁。



尚泰久:公元1415~1460年,尚巴志王之幼子,尚金福王之弟,琉球王国第六代君主,第一尚氏王朝第六代国王,第五代琉球国王,尚泰久王,公元1453~1460年在位七年。

尚金福王逝世后,经尚金丸(尚圆王)的推荐,由尚泰久即位。

尚泰久王于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仿照“永乐通宝”铸造铜钱“大世通宝”。到了明英宗朱祁镇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又铸造了著名的“万国津梁钟”。

尚泰久王在位时还出兵镇压了护佐丸阿麻和利之乱。

其父:尚巴志王。

其母:待考。

其妃:待考。

子女:尚 德,尚泰久之世子。

尚踏扬,尚泰久之女、阿麻和利之妻。



尚 德:公元1441~1469年,尚泰久王之第三子,琉球王国第七代君主,第一尚氏王朝的第七代国王,第六代琉球国王,尚德王,日史称其爵号为“八幡按司王”,亦称“世高王”,公元1460~1469年在位九年。

尚德王是第一尚氏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

在他执政期任内,琉球国相继征服了奇界、马齿山(庆良间岛)、古米(久米岛)等岛的按司势力。

尚泰久王薨去后,王位本应由尚德王的长兄金桥王子继承,而尚德主动通过向明朝发报父亲离世的消息,顺便要求明王朝册封自己为继任人,从而夺取了继承权。

金桥王子的母亲是护佐丸的女儿,而护佐丸在尚泰久王在位时,曾被诬陷有叛变的意图而自杀。

尚德王执政后,向马六甲派遣使者,开始了与马六甲的贸易,扩大了琉球的市场。从北至日本和朝鲜,南至马六甲和泰国,琉球成为了与中国交易的中心点,开创了琉球的大交易时代。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尚德王率两千兵远征喜界岛,扩张了琉球王国的领土。自尚巴志王以来,琉球一直都希望可以征服喜界岛。同年向足利义政遣送使节。翌年,向朝鲜赠送鹦鹉及孔雀,并获赠方册藏经作还礼,著名的天界寺亦在这段时间创建。

明朝成化五年(日本应仁三年,公元1469年),琉球群岛发生内乱,尚德王被杀,第一尚氏王朝灭亡,当时尚德王年仅二十九岁。

尚德王在历史上的评价相差很远:一方面,有人认为他平定了四周的按司,为国家的统治打好了基础;但另一方面,亦有人指他暴虐好战,而且为了得到王位而不择手段。

其父:尚泰久王。

其母:宫里阿护母志良礼。

其妃:具志川按司之女。

侧妃:屋比久按司之女。

子女:长子,号称佐敷王子。

次子,号称浦添王子。

三子,号称屋比久大屋子。

四子,号称黄金子。



尚 圆:公元1415~1476年,即位前本名尚金丸,日史称“思德金”,琉球王国第八代君主,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一代国王,第七代琉球国王,尚圆王,亦称尚金丸王,日史称其爵号为“金丸按司添末续之王仁子”,公元1469~1476年在位七年。

尚金丸出生于琉球国的伊是名岛(今岛尻郡伊是名村诸见)。据史籍《中山世谱》中记载,他‘生而有贤德,辅父为耕’,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他父母双亡,遂与弟弟尚宣威相依为命。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时年二十七岁的尚金丸与妻子、弟弟迁居首里,托身于越来王子(后尚泰久王),尚泰久见其举止不凡,荐之于尚思达王,被封为家来赤头。他为官勤勤恳恳,深受同僚尊敬。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尚泰久王任命尚金丸为内间领主,“仅历一年,百姓大服,名闻于世”。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尚金丸升任御物城御锁侧官,深得尚泰久王宠信。

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尚泰久王薨去,世子尚德即位。尚金丸见尚德王无道,遂退隐于内间。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琉球国发生了内乱,尚德王被杀。次年群臣拥立尚金丸为主,改名尚圆,并于公元1471年以世子身份向明王朝报丧。明朝即派册封使封之为王。

尚圆王即位后,建立了天王寺、龙福寺和崇元寺,并与明朝确定了二年一贡的朝贡制度。

其父:尚稷。

其母:瑞云。

其妃:世添大美御前加那志,日史称其名为“宇喜也嘉”,号月光,生长子尚真,生长女闻得大君加那志(日史称其名为“音智殿茂金”,初代闻得大君,号月清)。

侧妃:日史称其名为“君清らの按司加那志”,生子内间大亲。

侧妃:日史称其名为“まむた亲部之妹内间ノロ”,生子安谷屋章若松。

侧妃:日史称其名为“平安山ノロ”,生子山内杨昌信。



尚宣威:公元1430~1477年,尚稷的次子,尚圆王之弟,琉球国第九代君主,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二代国王,第八代琉球国王,尚宣威王,日史称其爵号为“西之世主”,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在位六个月。

据史籍《中山世谱》记载,尚宣威王五岁时父母双亡,由其兄尚圆养育;九岁时随尚圆至首里城。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升任家来赤头。

明英宗朱祁镇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升任黄冠。

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因其兄尚圆成为琉球国王,尚宣威以王弟的身份得到越来间切的领地,史称越来王子。

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尚圆王薨。由于当时世子尚真还在冲龄,群臣遂奉王弟尚宣威于次年丁酉登位。

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农历2月,尚宣威托以神命,禅位于侄儿尚真,自己则退隐于越来。同年农历8月4日病逝,寿四十八岁,谥号义忠。

尚宣威逝世后,其后裔子孙世代领有越来间切之地。

其父:尚稷。

其母:瑞云。

其妃:待考。

子女:长子,尚储,号称越来王子朝理(涌川殿内一世),妻室待考,公元1534年死。

次子,尚鼎,号称见里王子朝易,妻尚真王女佐司笠按司加那志,日史称其名为“真锅樽”,号慈山,终年年八十一岁

长女,尚居仁(尚真王妃)。



尚 真:公元1465~1526年农历12月11日,尚圆王之子,日史称其名为“真加户樽金”,琉球国第十代君主,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三代国王,第九代琉球国王,尚真王,日史称其爵号为“于义也嘉茂慧王”,公元1477~1526年在位四十九年。

尚真原为久米中城王子,公元1477年接受叔父尚宣威的禅位,并派遣长史梁应、使者吴是佳、通事梁德等至明朝,以尚圆王讣告,请求袭封为琉球国王。明宪宗在明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派兵科给事中董旻、行人司右司副张祥前往琉球国,册封尚真为王。

尚真王在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平定了八重山群岛的远弥计赤蜂之乱。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镇压了“鬼虎之乱”,征服与那国岛。

此后,琉球国的统治势力扩张至整个琉球群岛,确定了北起喜界岛、奄美大岛,南至宫古岛、八重山群岛的版图,即琉球史书上所称的“三省并三十六岛”。

尚真王统治的五十年,被认为是琉球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确立了琉球的官员品秩、朝仪制度、神官制度、赋税制度、行政划分,扩建了首里城,废除了殉葬习俗,召各按司赴首里居住,禁止私人拥有兵器,加强了中央集权,此后琉球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

其父:尚圆王。

其母:世添大美御前加那志,号月光。

其妃:尚氏,号居仁,尚宣威的长女。

夫人:思户金按司加那志,号华后,谢氏二世知名亲云上成良铭刈村铭刈子之女。

子女:长子,尚维衡,号称浦添王子朝满(小禄御殿一世),母为妃。

次子,尚朝荣,号称大里王子。

三子,尚韶威,号称今归仁王子朝典(具志川御殿一世)。

四子,尚龙德,号称越来王子朝福(嘉味田殿内一世),妻为佐司笠月峰。

五子,尚清,号称中城王子,母为华后。

六子,尚终年仁,号称金武王子。

七子,尚源道,号称丰见城王子。

长女,佐司笠按司加那志尚慈山(佐司笠即高级祝女),茗刈子女所生,日史称其名为“眞锅樽”,号慈山,嫁尚鼎。



尚 清:公元1497~1555年,尚真王第五子,日史称其名为“真仁尧樽金”,号中城王子,琉球国第十一代君主,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四代国王,第十代琉球国王,尚清王,公元1527~1555年在位二十八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农历12月11日,父王尚真薨去后,他于(公元1527年)即位。

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明世宗朱厚骢派遣大臣陈侃为册封使,前往琉球国,册封尚清为琉球国王。

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奄美大岛的与湾大亲发动叛乱,被尚清王镇压。与此同时,尚清王加强了对倭寇的防备,增强了琉球国的军事实力。

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农历6月29日,尚清王薨,终年年五十九岁。

尚清王逝世后,诸王子争夺王位继承权。最后,尚清王生前指定的继承人尚元夺得胜利,并在翌年继位。

其父:尚真王。

其母:华后。

其妃:思真钱金按司加那志,毛氏一世兼城亲方荣重毛永荫的姐姐、久场川村平安名家的祖先。

夫人:城之大按司志良礼,日史称其名为“童名真鹤金”,号瑞室,谢名村新城仁屋之女,子孙姓陈氏。

大按司志良礼,日史称其名为“童名真美那古金”,号后德,乐氏一世屋宜亲云上昌寔之女。

大按司志良礼,日史称其名为“童名真世仁金”,号礼室,富豪王农大亲之女,汪氏。

妾妻:与那原阿护母志良礼,号诚淑,那氏坚嘉之妹、那氏一世新垣亲云上善将的叔母。

子女:长子,尚祯,号称中城王子,母为后德。

次子,尚元,号称久米中城王子,母为妃。

三子,尚杨丛,号称胜连王子朝宗,新里殿内一世。

四子,尚鉴心,号称大伊江王子。

五子,尚桓,号称北谷王子朝里,与那霸殿内一世。

六子,尚范国,号称东风平王子朝典,玉城御殿一世。

七子,尚宗贤,号称伊江王子朝义,伊江御殿一世,母为瑞室。

八子,尚洪德,号称读谷山王子朝苗,玉川御殿一世,母为礼室。

九子,尚龚礼,号称丰见城王子朝乔,伊良波殿内一世。

十子,尚悦,号称羽地王子朝武,喜屋武殿内一世,母为诚淑。

长女,阿应利屋惠按司加那志,号德大,高级祝女,即阿应利屋惠。

次女,首里大君按司加那志,号桂月,高级祝女(首里大君)。



尚 元:公元1528~1572年,尚清王第二子,日史称其名为“金千代(鹤千代)”,琉球国第十二代君主,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五代国王,第十一代琉球国王,尚元王,日史称其爵号为“日始按司添”,公元1556~1572年在位十六年。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尚清王死后,尚元在继承权争夺之中胜利,并于次年即位。

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明世宗朱厚骢派遣刑科给事中郭汝霖、行人李际春为册封正副册封使封尚元为琉球国王。

尚元在位期间,琉球国一度与日本萨摩藩保持良好的关系,然而在明穆宗朱载贺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与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双方关系出现两次危机。萨摩岛津贵久的使者雪岑和尚,因为对尚元出言不逊而导致双方关系紧张,(公元1571年),尚元自奄美大岛出兵讨伐萨摩藩。

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农历4月1日,四十五岁的尚元王病逝,次子尚永继位。

其父:尚清王。

其母:思真钱金按司加那志毛氏。

其妃:真和志闻得大君加那志,号梅岳,广德寺浦添亲方之孙女。

夫人:久米具志川按司志良礼,号雪岭,幸地村翁长大屋子之女。

前东之按司,号梅领,毛氏一世新城亲方安基毛龙喧之女。

真南风按司,号南霜,毛氏三世豊见城亲方盛庸毛泰运之女。

子女:长子,尚康伯,号称久米具志川王子朝通(护得久御殿一世),母为雪岭,因为是庶子,因此不得立。

次子,尚永、号称阿应利屋恵王子,母为妃。

三子,尚久、号称金武王子朝公(金武御殿一世),母为梅岭。

长女,首里大君按司加那志,号一枝,高级祝女,即首里大君,母为妃,小禄御殿三世尚懿之妻,尚宁之母。



尚 永:公元1559~1588年,尚元王第二子,号称阿应理屋惠王子,琉球国第十三代君主,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六代国王,第十二代琉球国王,尚永王,日史称其爵号为“英祖仁耶添按司添”,公元1573~1588年在位十五年。

明穆宗朱载贺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尚元王薨。因为尚元的长子尚康伯(久米具志川王子朝通)不是正妃所生,群臣遂拥立次子尚永继位。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明神宗朱翊鈞遣使封尚永为琉球国王。

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农历11月25日,三十岁的尚永王逝世。由于他没有儿子,群臣拥立他的长女婿、小禄御殿的尚宁为王。尚宁是第三代国王尚真王长子尚维衡(浦添王子朝满)的曾孙、尚懿(与那城王子朝贤)之子,母为尚永之妹)。

其父:尚元王。

其母:真和志闻得大君加那志。

其妃:岛尻佐司笠按司加那志,日史称其名为“真满金”,号神功,与那霸殿内一世北谷王子朝理。

夫人:前东之按司,金氏具志头亲方能安金国鼎之女。

西之按司,葛氏谢名亲方秀信葛可昌之女。

子女:长女,阿应理屋惠按司加那志,日史称其名为“真钱金”,号兰丛,尚宁王之妃,母为妃。

次女,闻得大君加那志,号月岭,母为妃。小禄御殿支流四世大里王子朝长尚熙之妻。



尚 宁:公元1564~1620年10月14日,尚真王曾孙尚懿之长子,琉球国第十四代君主,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七代国王,第十三代琉球国王,尚宁王,公元1589~1620年在位三十一年。

尚宁同时也是尚永王的女婿。

尚永王没有儿子,于是由女婿尚宁袭位。

尚宁王在位期间,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公元1609年),日本一支为数三千多人的萨摩藩岛津氏军队在桦山久高的率领下,自九州岛山川港出发,入侵并攻占琉球国,而尚宁王等百余人也被掳到鹿儿岛。从此,琉球处于“中日(萨摩藩)两属”状态。

尚宁王被萨摩藩带到日本江户,在与征夷大将军德川秀忠(德川家康次子)会面后便返回琉球。

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尚宁王被迫将奄美诸岛割让给萨摩藩,因此自感愧见列代先王,死后未葬入第二尚氏王陵玉陵,而是葬于浦添极乐陵。

其父:尚懿王。

其母:首里大君按司加那志。

其妃:阿应理屋惠按司加那志,日史称其名为“眞钱金”,号兰丛。生寿不传。乃尚永王之长女。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农历8月7日卒。葬于天山御墓。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农历11月21日移葬于极乐陵。

夫人:西之按司傅氏,日史称其名为“眞锅樽金”,号西月。佐边亲方傅氏厚旨傅公佐之女。

安谷屋大按司志良礼章氏,日史称其名为“眞锅樽金”,号凉月,中城间切安谷屋村章氏安谷屋亲云上之女。

兄妹:兄长,尚宏(具志头王子朝盛)。

妹妹,真加户樽金按司。

世子:尚丰(过继)。
尚 丰:公元1590年12月10日~1640年6月22日,大金武王子尚久第四子、尚宁王养子,琉球国第十五代君主,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八代国王,第十四代琉球国王,尚丰王,公元1621~1640年在位十九年。

尚丰是后来尚贤王和尚质王的父亲。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尚丰任尚宁王朝廷的摄政。

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领中城间切封地,号称中城王子朝昌。

明熹宗朱同校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因尚宁王无子而过继并继位。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明王朝与后金政权、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争战酣然,无暇顾及其他藩邦属国,日本萨摩藩乘机在其占领的琉球国岛屿建立馆舍,从此以后,琉球国迅速沦为萨摩籓的傀儡政权。

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琉球王的称号被萨摩籓剥夺,改称琉球国司。

其父:尚久。

其母:金武大按司加那志。

其妃:我谢上森按司加那志尚氏,号梅岩,具志头王子朝盛尚宏之女。

继妃:君丰见按司加那志马氏,号兰闺,名护亲方良丰马良弼之女

夫人:西之按司加那志松氏,号凉月,一世大见武亲云上松定昌之女。

真南风按司吴氏,号兰室,五世幸地亲方吴宗广之女。

真南风按司乐氏,号南岳,四世田名掟亲云上乐昌敷之女。

妾妻:与那原阿护母志良礼,与那原村平敷亲云上之女。

子女:长子:尚恭,号称浦添王子朝良,母为妃,终年二十岁。

次子:尚文,号称中城王子朝益,母为妃。

三子:尚贤,号称久米中城王子,母为凉月

四子:尚质,号称佐敷王子,母为凉月

长女:首里大君按司加那志,日史称其名为“思乙金”,号彻心,阿波根殿内一世,先为喜屋武殿内三世具志川按司向朝安之妻,后改嫁向朝明。

次女:泽岻翁主,日史称其名为“思眞锅樽金”,号碧莲,喜屋武殿内四世具志川按司朝庸向克祯之妻。

三女:岛尻佐司笠按司加那志,母为南岳,嘉味田殿内四世喜屋武按司朝古向良翰之妻。

四女:与那城翁主,母为南岳,野村殿内六世大城亲方向朝诚之妻。



尚 贤:公元1625年10月15日~1647年10月19日,尚丰王第三子,琉球国第十六代君主,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九代国王,第十五代琉球国王,尚贤王,日史称其爵号为“思松金”,公元1641~1647年在位六年。

尚贤王出生于日本萨摩藩,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即位。

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尚贤遣正议大夫蔡锦、使者翁镇等至明王朝,奉表贡方物。

明崇祯十七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尚贤遣正议大夫金应元、使者吉时逢等至明王朝,奉表贡方物,并以尚丰王讣告,请求袭封为琉球国王。然而当时明朝大乱,因为海盗阻隔道路,琉球国使臣滞留于福州,无法归国复命。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南明弘光帝朱由菘即位于福建,派福州左卫指挥花煾往琉球国。尚贤王随即遣使毛大用、都通事阮士元等入贺。

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南明隆武帝朱聿楗继位,并派遣大员指挥闽邦基至琉球国。于是尚贤派王舅毛泰允、长史金思义等前往福建朝贡。这时候清朝大将军贝勒率清军攻入福建,攻破南明隆武政权。尚贤王见南明的势力已经日薄西山,而清朝正处于强盛时期,于是派王舅毛泰久、长史金思义及前使金应元等人随大将军贝勒入京师拜见清顺治皇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依礼部奏请,遣通事谢必振前往琉球国,封尚贤为琉球国王。

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尚贤王薨,终年二十三岁,葬于玉陵。由于尚贤王无子女,由其弟尚质嗣位。

其父:尚丰王。

其母:夫人西之按司加那志松氏,日史称其名为“真锅樽金”,号凉月。

其妃:玉寄按司加那志向氏,日史称其名为“真加户樽金”,号花囿,浦添殿内五世越来按司朝则之女。

妾妻:真壁阿护母志良礼毛氏,日史称其名为“真加户樽金”,毛氏支流七世真壁亲云上盛辰毛用德之女。



尚 质:公元1629年10月1日~1668年12月20日,尚丰王第四子,尚贤王之弟,琉球国第十七代君主,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十代国王,第十六代琉球国王,尚质王,公元1648~1668年在位二十年。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尚质接受佐敷间切的封地,称佐敷王子。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改封中城间切之地。

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兄长尚贤王逝世后继位。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康熙大帝遣兵科副礼官张学礼、王垓为正副册封使,前往琉球国,册封尚质为琉球国王。从此以后,琉球国使用满清王朝的年号。

尚质王在位期间,以向象贤(羽地王子朝秀)为摄政,对琉球国进行改革。琉球国最古老的史书《中山世鉴》就是在这个时期编成的。

其父:尚丰王。

其母:西之按司加那志。

其妃:美里按司加那志,号柏窗,羽地御殿五世羽地王子朝泰尚维藩之女。

夫人:真南风按司,号本空,东氏四世知念殿内知念亲方正贞之女。

妾妻:安谷屋阿护母志良礼,号本光,章氏岛袋亲云上正次之女。

宫城阿护母志良礼,号惠室,三世玉城筑登之亲云上春纪骆国川之女。

诸见里阿护母志良礼,号月岭,嘉手苅村的石川筑登之亲云上之女。

子女:长子,尚贞,号称中城王子朝周,母为妃。

次子,尚弘毅,号称大里王子朝亮(摩文仁御殿一世),母为妃。

三子,尚弘仁,号称名护王子朝元(名护御殿一世),母为妃。

四子,尚弘才,号称北谷王子朝爱(大村御殿一世),母为本空。

五子,尚弘德,号称东风平王子朝春(胜连御殿一世),母为惠室。

六子,尚弘信,号称本部王子朝平(本部御殿一世),母为本光。

七子,尚弘善,号称宜野湾王子朝义(与那城御殿一世),母为本光。

长女,安谷屋翁主,母为妃。阿波根殿内二世玉城按司尚朝智之妻。

次女,诸见里翁主,母为月岭。美里殿内六世嵩原亲方安依毛见龙之妻。

三女,与那岭翁主,母为本光。高岭御殿二世浦添按司朝式向丕承之妻。

四女,大岭翁主,母为本空。金武御殿四世金武王子朝兴尚熙之妻。

五女,宫平翁主,母为本空。伊江御殿五世伊江王子朝嘉向和礼之妻。



尚 贞:公元1645年1月3日~1709年8月18日,尚质王长子,号中城王子朝周,琉球国第十八代君主,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十一代国王,第十七代琉球国王,尚贞王,公元1669~1709年在位四十年。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康熙大帝遣翰林院检讨汪辑、内阁中书舍人林麟焻为正副册封使至琉球国,册封尚贞为琉球国王。

尚贞王在位期间,曾命令蔡铎主持编写国史《中山世谱》,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琉球国史书。

其父:尚质王。

其母:美里按司加那志。

其妃:奥间按司加那志,号月心,佐久真殿内二世宜野湾亲方正信章世勋之女。

継妃:真壁按司加那志,号慈恩,方氏六世立津亲方全敦之女。

妾妻:武富阿护母志良礼,号仙岳,马氏三世牧港亲云上厚宗之女。

子女:长子,尚纯,号称中城王子,母为妃,尚益之父。

次子,尚经,号称丰见城王子朝良(丰见城御殿元祖),母为妃。

三子,尚纲,号称小禄王子朝奇(具志头御殿元祖),母为慈恩。

四子,尚纪,号称美里王子朝祯(大宜见御殿元祖),母为慈恩。

长女,松堂翁主,日史称其名为“思武樽金”,号花丛,母为慈恩。嘉味田殿内六世小津波按司朝恒向兆凤之妻。

次女,思真鹤金翁主,母为慈恩,终年十岁。

三女,内间翁主,日史称其名为“思眞世仁金”,号月桂,母为慈恩。羽地御殿八世羽地按司朝维向得滕之妻。

四女,识名翁主,日史称其名为“思眞锅樽金”,号瑞嘉,母为慈恩。马氏国头御殿九世国头按司正长之妻。

五女,安室翁主,日史称其名为“思眞松金”,号坤德,母为慈恩。尚氏金武御殿六世金武王子朝祐之妻。



尚 益:公元1678年12月7日~1712年8月16日,尚贞王之孙、中城王子尚纯之子,琉球国第十九代君主,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十二代国王,第十八代琉球国王,尚益王,公元1710~1712年在位两年。

相传,尚益王患有兔唇,当其祖父尚贞王在位时,从中国渡海而来的魏士哲(高岭德明)为他做了兔唇修补手术。

其父:尚纯。

其母:闻得大君加那志,原称奥间按司加那志,日史称其名为“思户金”,号义云,毛氏座喜味亲方盛员毛思义之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农历12月5日生,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农历7月16日薨,寿六十岁,葬于玉陵。

其妃:闻得大君加那志,号坤宏,伊野波殿内七世的第四子具志川亲方盛昌毛邦秀之女。

夫人:西之按司向氏,日史称其名为“眞牛金”,号淳德,国头亲方朝姿之女。

妾妻:宫城阿护母志良礼,号慈云,詹氏田场掟亲云上兼忠詹维宗之女。

知念阿护母志良礼,日史称其名为“真尹金”,号义德,孙氏支流崎山筑登之亲云上嗣长孙瑾行之女。

子女:长子,尚敬,号称中城王子朝系,母为妃。

次子,尚彻,养子,原为北谷王子朝爱尚弘才之子(大村御殿二世),号称北谷王子朝骑,母为妃。

长女,嘉手苅翁主,日史称其名为“思户金”,号泰心,母为妃,美里殿内八世美里亲方安承毛健元之妻。

次女,古波藏翁主,日史称其名为“思眞鹤金”,号宏淑,母为妃,毛氏十世丰见城亲云上盛邑毛允猷之妻。

三女,富盛翁主,日史称其名为“思武樽金”,号兰溪,母为慈云,翁氏支流七世佐久真亲方忠喜翁鸿业之妻。

四女,内间翁主,日史称其名为“思眞牛金”,号顺徳,母为慈恩,小禄殿内八世永本亲云上良隆马建德之妻。



尚 敬:公元1700年8月3日~1752年3月14日,尚益王长子,琉球国第二十代君主,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十三代国王,第十九代琉球国王,尚敬王,公元1713~1752年在位三十九年。

尚敬王在位期间,支持三司官蔡温进行改革。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日本萨摩藩在大清帝王的威势下,同意琉球国司尚敬王恢复琉球国王的称号。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康熙大帝派遣翰林院检讨海宝、编修徐葆光为正副册封使,前往琉球国,册封尚敬为琉球国王。

其父:尚益王。

其母:闻得大君加那志,号坤宏。

其妃:闻得大君加那志,号仁室,马氏小禄殿内七世名护亲方良信马如飞之次女。

子女:长子,尚穆,号称中城王子朝康。

次子,尚和,号称读谷山王子朝宪(读谷山御殿元祖)。

长女,津嘉山翁主,号寛室,蔡氏十二世具志头亲方廷仪(蔡翼,蔡温的长子)之妻。

次女,瑞庆览翁主,号顺成,伊江御殿七世伊江王子朝倚向依仁之妻。

三女,安谷屋翁主,日史称其名为“真嘉户樽金”,终年十三岁。



尚 穆:公元1739年5月3日~1794年2月19日,尚敬王长子,号中城王子朝康,琉球国第二十一代君主,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十四代国王,第二十代琉球国王,尚穆王,公元1752~1794年在位四十二年。

尚穆王在位期间,创建了寝庙御殿,著名的琉球科律也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乾隆大帝派遣翰林院侍读全魁、编修周煌为征副册封使至琉球国,册封尚穆为琉球国王。

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尚穆王的世子尚哲病死。

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尚穆王病逝,由尚哲的次子尚温嗣位。

其父:尚敬王。

其母:闻得大君加那志。

其妃:佐敷按司加那志,高岭按司朝意之女。

夫人:真南风按司,嘉山亲云上朝应之女。

妾妻:安谷屋阿护母志良礼。

宫里阿护母志良礼。

与仪阿护母志良礼。

子女:长子,尚哲,后被追尊为尚哲王。

次子,尚图,号称浦添王子。

三子,尚周,号称胜连王子。

四子,尚容,其母为真南风按司。

五子,尚恪,其母为安谷屋阿护母志良礼。

长女,闻得大君加那志,日史称其名为“恩龟樽”,号法云,向氏识名亲方朝睦向克相之妻。

次女,小那霸翁主,日史称其名为“思戸金”,号玉浦,杨氏森山亲云上昌本之妻。

三女,上间翁主,宫里阿护母志良礼之女,金归仁王子朝英向鸿基之妻。



尚 温:公元1784年4月25日~1802年8月8日,尚穆王世子尚哲的次子,日史称其名为“思五郎金”,琉球国第二十二代君主,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十五代国王,第二十一代琉球国王,尚温王,公元1795~1802年在位七年。

尚穆王逝世后,由尚温继位。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四年(公元1779年),清嘉庆皇帝派修撰赵文楷、编修李鼎元为正副册封使,前往琉球国,册封尚温为琉球国王。

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尚温王下令开办国学(今日本冲绳首里高等学校)、平等学校。

其父:尚哲。

其母:闻得大君加那志,号德沢。

其妃:佐敷按司加那志,号仙德,其父为浦添殿内十一世国头亲方朝慎。

子女:长子,尚成,号称中城王子,母为佐敷按司加那志。



尚 成:公元1800年12月4日~1803年2月7日,尚温王之子,日史称其名为“思德金”,琉球国第二十三代君主,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十六代国王,第二十二代琉球国王,尚成王,公元1803~1084年在位一年。

尚成王在两岁即位,一年后即病逝,由其叔父尚灏继位。



尚 灏:公元1787年7月14日~1834年7月5日,尚穆王之弟,日史称其名为“思次良金”,琉球国第二十四代君主,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十七代国王,第二十三代琉球国王,尚灏王,公元1804~1834年在位三十年。

其父:尚哲,追尊为尚哲王。

其母:真锅樽金·闻得大君加那志向德泽。

其长兄:尚法,日史称其名为“思五郎金”,夭死。

其次兄:尚温王。

其三兄:尚洽,真蒲户金王子,早殇。

其长姊:翁长翁主,日史称其名为“思真鹤金”,号温德,真荣平按司向朝统之妻。

其次姊:仲井真翁主,日史称其名为“思龟樽”,号云峰,谱久山亲云上向道方之妻。

其长侄:尚成王。

其次侄:尚膺,日史称其名为“思五郎金”,终年三岁。

其妃:佐敷按司加那志向氏,日史称其名为“思亀樽金”,号顺德,丰见城御殿六世丰见城王子向谦之女。

夫人:具志坚按司加那志,日史称其名为“真松金”,谱久山殿内十二世廷锡翁长亲方向廷锡之女,赐王妹位。

古波藏按司,日史称其名为“真锅樽”,号兰溪,伊是名里之子亲云上向廷计。

妾妻:小那霸阿护母志良礼,日史称其名为“真牛金”,号福岩,呉屋子定根刘英奇之女。

前田阿护母志良礼,日史称其名为“真牛金”,号兰室,前田亲云上史开基之女。

座喜味阿护母志良礼,日史称其名为“真加戸樽号寂照”,座喜味筑登之亲云上戴恩重之女。

又吉阿护母志良礼,日史称其名为“思戸金”,号雪庭,又吉筑登之亲云上泉崇勋之女。

宫城阿护母志良礼,日史称其名为“真鹤金”,泉崇勲之女。

上间阿护母志良礼,日史称其名为“真吴势金”,玉城筑登之亲云上顾自新之女。

仲西阿护母志良礼,日史称其名为“思武樽金”,号慈云,兴业·仪保筑登之亲云上元兴业之女。

谢名堂阿护母志良礼,日史称其名为“思亀樽”,号贞室,谢名堂筑登之任昌禄之女。

子女:长子,尚育王

三子,尚惇,号称大里王子朝教(大里御殿元祖,后来的摄政王)。

四子,尚怡,号称真蒲戸金王子,夭死,终年一岁。

五子,尚健,号称伊江王子朝直,成为伊江御殿的嗣子、后来的摄政王。

六子,尚谦,号称义村王子朝章,成为义村御殿的嗣子。

七子,尚慎,号称玉川王子朝达,成为玉川御殿的嗣子。

八子,尚腆,号称真蒲戸金王子,终年五岁。

九子,尚脩,号称名护王子朝睦,早逝,终年十五岁。

长女,翁长翁主,日史称其名为“眞锅樽”,波平按司向朝武之妻。

二女,识名翁主,日史称其名为“思龟樽”,号心月,嫁马良憙。

三女,闻得大君加那志,日史称其名为“眞鹤金”,玉城按司向朝敕之妻。

四女,安室翁主,日史称其名为“眞牛金”,号春泽,具志头里主蔡得宣之妻。

五女,嘉味田翁主,日史称其名为“眞呉势金”,号慈光,胜连按司向朝典之妻。

六女,思亀樽金翁主,夭死,终年一岁。

七女,嘉手苅翁主,日史称其名为“眞鹤金”,号善室,松岛亲方向朝陈之妻。

八女,小那霸翁主,日史称其名为“眞锅樽”,号玉莲。见里亲方向汝砺之妻。

九女,与那霸翁主,日史称其名为“思龟樽”,号眞水,泽岻里主金思义之妻,后归娘家。

十女,石岭翁主,日史称其名为“眞麻刈金”,号秋月,未婚。

十一女:牧志翁主,日史称其名为“思戸金”,号梅心,宜湾亲方向有恒之妻。

十二女,思戸金翁主,夭死,终年一岁。

十三女:安里翁,日史称其名为“真牛金”,大宜见按司向朝平之妻。

十四女,真锅樽金翁主,夭死,终年两岁。

十五女,宫平翁主,日史称其名为“眞嘉戸樽”,向氏具志川按司朝敕向崇德之妻。

十六女,真牛金翁主,母不详,夭死,终年四岁。

十七女,挂保久翁主,日史称其名为“思武大金”,平良亲方杨昌章之妻。
尚 育:公元1813年8月19日~1847年10月25日,尚灏王之子,日史称其名为“思徳金”,又称“思真蒲戸金”,琉球国第二十五代君主,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十八代国王,第二十四代琉球国王,尚育王,公元1835~1847年在位十二年。

其父尚灏王亡故后,时年二十二岁的尚育于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即位。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清朝派遣翰林院修撰林鸿年、编纂高人鉴为正副册封使,捧诏敕御书抵达琉球国,袭封王世子尚育,称琉球国王。

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7年),尚育王病逝,共在位十三年,时年三十五岁,死后葬于玉陵。

其父:尚灏王。

其母:佐敷按司加那志。

其妃:佐敷按司加那志尚元贞,日史称其名为“思眞鹤金”。号元贞,丰见城王子尚楷之女,始称野嵩按司加那志,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农历10月20日生,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农历12月17七日薨,寿五十一岁,葬于玉陵。

夫人:真南风按司向氏,日史称其名为“眞牛金”,喜名亲云上向朝清之女。

子女:长子,尚浚。

次子,尚泰,母为妃佐敷按司加那志。

三子,尚弼,具志川王子,后来的今归仁王子,母为真南风按司。

长女,国场翁主尚妙香,日史称其名为“眞锅樽”,号妙香。

次女,末吉翁主,日史称其名为“眞牛金”,嫁向朝知,母为夫人向氏。

三女,上间翁主,日史称其名为“恩眞松金”,嫁马正全,母为夫人向氏。

四女,兼城翁主,嫁向朝常,母为夫人向氏。

五女,照屋翁主,日史称其名为“眞嘉戸樽”,嫁向朝盛,母为夫人向氏。



尚 泰:公元1843年8月3日~1901年8月19日,尚育王之子,琉球国第二十六代君主,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十九代国王,第二十五代琉球国王,也是琉球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国王,尚泰王,公元1848~1879年在位三十一年。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二十八年农历5月8日(公元1848年6月8日),四岁的尚泰继承了王位。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美国政府乘满清政府与太平天国争战之机,派遣美军将领马休·佩里率领舰队抵达琉球国,与尚泰王签订了《琉美修好条约》。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琉球国被迫与法国签订了《琉法修好条约》。

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琉球国再与荷兰签订了《琉兰修好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十一年(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祐明治五年,公元1872年),在腐败的满清政府派遣内大臣、卖国贼李鸿章赴日期间发生“牡丹社事件”后,日本当局立即宣布废除琉球国,改称琉球藩。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五年(日本明治十二年,公元1879年),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祐(姬吴祐)剥夺了尚泰的琉球王称号,将琉球藩改为日本的冲绳县(即第二次琉球处分),尚泰王被明治天皇强制移居东京。之后,尚泰王的第二子尚寅、第四子尚顺先后回到冲绳。

日本政府颁布《华族令》之后,尚泰被明治天皇封为“侯爵”。

清光绪二十七年(日本明治三十四年,公元1901年),尚泰死于东京,终年年五十九岁,被葬在冲绳那霸市的玉陵。

其父:尚育王。

其母:尚元贞,尚育王妃,佐敷按司加那志。

其妃:佐敷按司加那志章氏,日史称其名为“思眞鹤金”,号贤室。

夫人:松川按司毛氏,日史称其名为“眞鹤金”,美里亲方安纲毛其昌。

平良按司,日史称其名为“眞鹤金”,高宫城亲方尚朝功。

妾妻:山本テウ。

片山テイ。

松本コウ。

田中コウ。

神田ナツ。

田中ハナ。

子女:长子,尚典,号称中城王子朝弘,母为妃章氏。

次子,尚寅,号称宜野湾王子朝广,母为妃章氏。

三子:尚兴,早夭,终年两岁,母为毛氏。

四子:尚顺,号称松山王子。

五子:尚秀,号称玉城尚秀,玉城御殿养子。

六子:尚光。

七子:尚时。

长女:津嘉山翁主,日史称其名为“真鹤金”。

次女:安室翁主,日史称其名为“真锅樽”。

三女:牧志翁主。

四女:嘉手苅翁主。

五女:政子,汉那宪和之妻。

六女:八重子,东逸泉之妻。

七女:千代子。

八女:君子。

九女:小夜子。

十女:铃子。

十一女:贞子。

跟帖时间 2010-05-16 07:50:58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尚氏的历史名人 -- 尚 长:(生卒年待考),字子平。著名汉朝文士。

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

三国魏嵇康著作的《高士传》记载:“尚长,自子平,河内人。隐居不仕。为子嫁娶毕,敕家事断之;勿复相关,当如我死矣。”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

唐朝许浑在《村舍》诗中之一描述:“尚平多累自归难,一日身闲一日安。”明张邦伊《沈嘉则有三楚之游席上得分字》诗:“知尔尚平家累浅,逢人胜事好相闻。”



尚可孤:(公元?~784年),鲜卑族,宇文氏;世居松、漠之间。著名唐朝将领、大臣,尚氏鼻祖之一。

在唐玄宗天宝末年,尚可孤归顺唐朝,隶属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后来又归属平卢节度使史思明。唐上元年间,安史之乱平息后,归顺朝廷,被任命为左、右威卫二大将军,充神策大将,后来因功升为太常卿,受赐实封二百户。

当时,宦官鱼朝恩统领禁军,喜欢尚可孤的勇猛,特别信任,收为养子,让他改姓鱼,名智德,率领神策禁兵三千人驻守扶风县,后移镇武功。

尚可孤在扶风、武功驻守共十余年,部众军纪严明,士气高昂,颇得民心。鱼朝恩死后,尚可孤被朝廷赐姓李氏,名嘉勋。

公元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后,尚可孤恢复原名,兼御史中丞、荆襄应援淮西使,以所统之众赴山南东道,与李希烈战,屡有战功。

同年,泾原节度使姚令言所率防秋士兵反叛,拥立在长安闲居的原平卢节度使朱泚为帝,唐德宗仓皇出奔奉天,下令尚可孤率军至蓝田救援,当时贼众方盛,尚可孤营于七盘,修城栅而居之。朱泚派遣大将仇敬等人率兵来犯,被尚可孤频击破,乘胜收复蓝田县。

公元784年农历3月,尚可孤获封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神策京畿渭南商州节度使。农历4月,仇敬又来犯,尚可孤率兵急击,擒杀仇敬,于是联合神策行营兵马使、副元帅李晟一起策划进攻长安。农历5月,李晟率军会合尚可孤、骆元光诸路兵马收复长安,尚可孤担任先锋,颇有战功,以功升检校右仆射,封冯翊郡王,增邑通前八百户,实封二百户。

尚可孤为了诚朴沉毅,虽有光复大功,却未尝言功。朱泚之乱平息后,率军驻扎白花亭,号令严整,不扰市民,时人称颂。李晟也很器重他,后来河中节度使李怀光叛乱,唐德宗命尚可孤率诸军进讨,行军到沙苑,尚可孤突发疾病,死于军中。



尚结赞:(生卒年待考),吐蕃族。著名唐朝时期吐蕃大相。

极有才略,伏兵御寇,屡立战功。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唐玄宗避乱于四川。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农历6月,太子李亨西行到安定、平凉等郡,收集监牧公私马数万匹,募兵备战。后从下臣纵容,农历7月,李亨在灵武称帝。两年又回安定郡,诏令河西、安西、北庭等陇右各地驻军东征,造成西北防守空虚,吐蕃部落乘机侵入,各郡县都被占领。

唐广德元年(公元764年),吐蕃侵占泾州,郭子仪进兵收复,吐蕃败退原、渭州据守。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马璘任泾原节度使,统帅北庭四镇的行营兵马,镇守泾州西界弹筝峡。这几十年间,唐朝对吐蕃迁就媾和,但战争从未停止。唐贞元三年(公元787年),吐蕃王要求在平凉川谈判,结盟和好。

开始是马燧入朝,奏请德宗,李适派人谈判结盟和好。韩游环对德宗说,吐蕃兵弱就结盟和好,兵强就侵入,现已侵占塞内,求和是假,不可轻信。韩晃也向德宗建议,现在两河地区平定,不必担忧,如果加强原州、鄯州、洮州、渭州防务,再派将领李晟为主帅,刘玄协助,领兵十万征讨吐蕃,河、湟之地二十多州即可收复。

唐德宗怕吐蕃与回纥议和后势力更大,不听游环及晃建议,听从马燧的主张,决定在清水谈判和盟。唐贞元三年农历4月,派崔澣等两次与吐蕃尚结赞商议和盟事宜。告诉尚结赞决定以侍中浑瑊为会盟使节,农历5月24日在清水谈判结盟。唐德宗又怕吐蕃没有诚意,令告吐蕃,归还所占盐、夏二州,才可结盟。

尚结赞答复:清水这地方不吉利,要求移在原州的土梨树村(今屯字镇兔儿嘴),会盟后归还盐、夏二州。崔澣和吐蕃使臣泣赞一同入朝,唐德宗再次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左神策将马奏说:土梨树地多险隘,恐吐蕃有埋伏,平凉川四隅平坦,又近泾州,这里方为妥当。这样会盟地点就定在平凉川。来使泣赞,回报尚结赞,约定双方派人前去结盟。

唐贞元三年农历闰5月,唐德宗派浑瑊为会盟使节,崔汉衡为副使,郑叔矩为判官,率员从长安前住平凉川。并令骆元光领兵驻守潘原(今潘杨涧),游环领兵驻守洛口。两地连营排列,防敌有变时援浑瑊,谈判前,尚结赞相约,各派巡回警卫互相参差观察护卫,浑瑊答应了。

当时尚结赞在会盟地西已暗结数万精兵以待。吐蕃的巡警兵士在唐兵卫队中穿过,唐兵没阻挡;但唐卫队六十名骑兵刚到吐蕃警队中就被缴械扣留,浑瑊对此没警惕。尚结赞又派人告诉浑瑊要所带兵士侍中以下脱掉战服,摘下佩剑,改换礼服。浑瑊和汉衡、风朝等进入吐蕃和谈帐后,尚结赞命击鼓三声,善兵呐喊蜂涌向浑瑊等围来。浑瑊急出帐,遇马一匹,即跨马回逃。奔驰十余里,安全逃出。

浑瑊的护将辛荣,招集溃兵数百,在北埠与敌接战。不多时,吐蕃兵四面合围,浑瑊寡不敌众,力竭被俘,风朝等被乱兵所杀,汉衡和廷邕、文珍、清朝、郑叔矩、李泌、同直、余准、马宁、曰华、至言、演明、范澄、马弇等六十多人被擒。其余将士、夫役,死者四、五百,被裹挟约千余。

汉衡等被押到原州,尚结赞召见说:这次劫盟,是为擒浑瑊,我事先已造好铁枷,把他押献赞普。现在他已逃跑,空使你们受累,应送你们回去。即率领部众在石门遣送回唐朝。

浑瑊只身骑马逃到元光军营。前营将军李朝彩部兵士闻讯逃散,浑瑊到时只留一座空营,器械、物资、粮食都抛在营地。只有元光所率部队阵营未乱。元光救了浑瑊护回长安。

唐贞元三年农历10月,尚结赞率吐蕃大军占据了原州。



尚 让:(公元?~884年待考),河南长垣人。著名唐末黄巢起义军将领。

初从王仙芝起义,王仙芝死后,归黄巢。大齐政权建立后,任太尉中书令。随黄巢四处征战,为黄巢的重要将领。

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在长垣(今河南长垣)爆发的唐末农民战争,是王仙芝和尚让、尚君长弟兄俩一起发动的。

唐乾符三年的农历9、10月间,王仙芝遣尚让分兵进入嵖岈山(今河南遂平)作战。黄巢与王仙芝分军作战后,尚让随王仙芝转战南方。

唐乾符五年农历2月,王仙芝战死于黄梅(今湖北黄梅),尚让率余众至亳州(今安徽亳县)附近与黄巢会师,推举黄巢为黄王,号冲天大将军,后随黄巢南下广州。

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农历12月,黄巢入长安时,尚让向聚观的群众宣称:“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黄巢建立大齐农民政权,以尚让为太尉,兼中书令。

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农历3月,黄巢遣尚让与林言等率众五万攻凤翔,在龙尾陂(今陕西岐山)为郑畋、唐弘夫等所败,损失两万余众。

唐中和三年农历2月,尚让等以十五万之众与李克用战于梁田陂(今陕西渭南),败绩,又损失数万人。起义军撤出关中后,围攻陈州(今河南淮阳),黄巢遣尚让屯兵于太康(今河南太康)。

唐中和四年农历3月,太康为唐军所陷。农历5月,黄巢败于王满渡(今河南中牟),尚让以所部约万人降于唐朝感化军(即徐州)节度使时溥,时溥遣尚让随唐将领李师悦追击黄巢余部。

黄巢失败后,尚让不久亦为时溥所杀。



尚君长:(生卒年待考),尚让之兄;河南长垣人。著名唐末王仙芝起义军将领。

公元874年与王仙芝同起于长垣,并随王仙芝转战于山东、河南一带。后被王仙芝派去同杨复光洽谈投降之事,中途被唐将擒获,不久被杀。



尚 野:(生卒年待考),保定人(今河北保定)。著名元朝大臣、学者。

累官至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为官廉介有为,决狱无留滞。文词典雅,博闻强记,从学者甚众。



尚 达:(生卒年待考),同州人(今陕西大荔)。著名明朝官吏。

明弘治初年,以贡士任岳阳令,县有涧水为患,尚达命令开渠灌田,时逢天旱,可谓两得其便。



尚 衡:(生卒年待考),同州人(今陕西大荔)。著名明朝官吏。

明弘治年间进士,累官工科给事中,曾上疏谏议,停止建造佛塔,后卒于汉阳太守任上。



尚 雨:(生卒年待考),山阴人(今浙江绍兴)。著名清朝画家。

善山水、杂画,松石师郭熙,墨竹潇洒可爱。



尚道长:(生卒年待考),名大伸,以字行;相州安阳人(今河南安阳)。著名宋朝官吏、学者。

以父荫入官,因屡与上峰争辨曲直,故抑压不进。博古多闻,尤嗜《资治通鉴》,亦工诗。有《家集》、《和陶诗》。



尚可喜:(公元1604~1676年),字符吉,号震阳;祖籍山西,辽东人(今辽宁辽阳)。著名清初藩王。

明万历三十二年生于辽宁海城。少年随父从军,为明朝戍守边关。父亲战死后,继承父业。

十九岁领兵作战,驻防在海上。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党同伐异,争权夺利,生性耿直的尚可喜遭到奸人陷害。公元1643年率部弃明投金,后因战功显赫,部队被封为“天助兵”。

不久,尚可喜晋升为总兵官,继而被封为智顺王。随清军入关作战,行军三万余里,足迹遍及十余个省,征战七十余次,为大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加封为平南王,很快又被加封为平南亲王,镇守广东二十余年。

尚可喜一生戎马,九死一生效忠清廷,历太宗、世祖、圣祖三朝,功勋卓著,为清朝完成统一大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农历1月29日,尚可喜在广州忧愤成疾而死,终年七十三岁。

为纪念他的功绩,清朝政府特意为他建造宗祠、寝园并拨付巨资、田产,封谥号为平南敬亲王。

有史学家评价说:纵观尚可喜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叱咤风云。

尚可喜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其中,最令尚可喜感动、尊敬的便是康熙帝。而让尚可喜最痛恨的帝王便是崇祯,最令尚可喜鄙视的同僚便是吴三桂。明朝崇祯初年,辽东已经大部分落入后金手中,只有沿海一带还在防守。作为海防将领,尚可喜曾不止一次上书崇祯,要求其重贤臣、远小人,为救大明朝于水火而勤政,可崇祯不但依然故我,纵情淫乐,还受奸臣挑唆迫害尚可喜。万念俱灰的尚可喜见大明气数已尽,毅然转戈投诚清廷以事明主,从此开始了他与大清王朝风雨同舟的三十三载春秋。此后,他深得皇太极、顺治、康熙三大清帝的重用。尤其是与康熙之间更是“情同父子,谊若手足”。因为“勇而善谋”,加之得到了康熙的赏识,至去世前夕,尚可喜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尚可喜一生中最鄙视的人便是吴三桂。在尚可喜晚年,驻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清王朝江山岌岌可危,驻守广东的尚可喜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坚决痛击叛军。在援军未到之际,他几次准备在兵败时“举火自焚”或“上吊自杀”,誓死抗击吴三桂叛军。清康熙十五年,尚可喜已病入膏肓,临终时,他叫家人搀着遥拜北方:“不能杀贼,死有余辜。”

尚可喜病逝后,康熙大帝闻讯,特遣国子监前往致祭,并御赐祭典、祭文,赐谥号为敬。可以说,这是历朝政府对大臣的最高礼遇。今天,后人们在尚可喜的故乡海城参观其陵园时,该会有一种不同的心境吧。

直至如今,对于那位营建了大佛寺的平南王尚可喜,土著“老广州”兀自怨愤难平!盖因他攻陷广州之际曾纵兵屠城,给粤人撂下了“十八甫封刀”这句恐怖民谚。此外,他视广州如私产,把全城百姓悉数扫出城外,在如今西起解放北路迎宾馆、往东囊括整个人民公园的那片地面上建起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平南王府。尚氏一家两代盘据广州二十余年,劣迹斑斑,神憎鬼厌。这位平南王的平生有两个重要关节颇堪玩味:

一个是尚可喜归附后金(清朝的前身)的因由:

尚可喜出生于辽东海州,其父是明朝低级军佐。当时,明朝跟后金在辽东交战频仍,尚可喜的父母均死于战乱。他于十九岁那年入伍,随部进驻明朝在辽东的水师基地皮岛。不久,皮岛发生兵变,在局面失控的情势下,小军官尚可喜挺身而出,斩杀祸首,力挽狂澜,缘此晋升广鹿岛副将,并把亲眷安置在隔海相望的旅顺。

又过些年,后金突袭旅顺。尚可喜率兵援救不及,包括他的妻、妾在内的数百亲眷不甘被俘,全部投海殉国。

曾是皮岛兵变幕后主谋的将官沈世魁,避过了风头,此时升任皮岛总兵,要跟尚可喜算旧账。值尚可喜因遭灭门惨祸而悲痛欲绝之际,他传令尚可喜即赴皮岛。

军令如山,尚可喜冒着狂风暴雨出航,船行阻滞,但沈世魁派来催促的船只却穿梭不断。尚可喜终于侦知———顶头上司要杀他灭口!回头望望,沧海茫茫,绝路英雄仰天长叹:“父母兄弟妻子先后为国丧亡,吾出一生于万死,而嫉妒者反欲置吾于死地耶?”

结局是尚可喜返航广鹿,一面派人赴沈阳向皇太极请降,另一面组织兵力连拔明朝所属辽东五岛,作为归顺后金的晋见礼。尚可喜率部抵达沈阳之日,皇太极十里出迎。三年后封智顺王,当时,尚可喜三十三岁。

对于尚可喜背明附金之举该当如何定性,置喙无能,但联想到袁崇焕竟因“通敌罪”被凌迟处死,唯以慨叹一句:足令青史带泪看!

值得一提的,是尚可喜在“三藩之乱”中的表现:

清初三藩,指的是镇守云贵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这三位汉族藩王。公元1674年,吴三桂发动反清叛乱。耿精忠响应。尚可喜未从。

但尚可喜却有心腹大患———他的长子尚之信私底下接受了吴三桂封赠的“招讨大将军”伪号!是年,尚可喜已届七十高龄,病弱难以理事,实权操在尚之信手中。不久,吴三桂兵锋直指肇庆,耿精忠势力渗入潮州,尚之信便悍然开演了逼宫戏——他假借聚众议事之机,唆使母亲突然剪掉尚可喜的辫子(吴三桂反清,以“剪辫易服”为标志),满堂部属当即高呼:“老王爷剪辫举义了!”

尚可喜气得自焚复自缢,均被救,却自此一病不起。为隔绝尚可喜跟外界的联系,尚之信捕杀父王的主要幕僚,派重兵把守平南王府;同时,下令部属炮轰增援广州的八旗兵所驻大营,以发炮代尚可喜向朝廷“发话”!被软禁的尚可喜隐闻炮声不断,悲愤交集却无可奈何。

他在病榻上挣扎着坐起,让侍从取出当年皇太极所赐冠袍,替他穿戴齐整,然后下床,北向跪拜,哽咽祷告:“臣受三朝(皇太极、顺治、康熙)隆恩,时势至此,不能杀贼,死有余辜;魂魄有知,仍事先帝!”旋即抱憾身亡。

把尚可喜的辞世心声与四十年前他在辽东苦海上的悲凉浩叹相比照,不难看出此人在行为取向方面具有贯彻始终的恒定原则。



尚之信:(公元?~1681年待考),尚可喜之子。著名清朝初期三藩之一。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农历3月,尚可喜请求告老归辽东,以其子尚之信承袭爵位继续坐镇广东。康熙大帝玄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同意他告老,但不允许其子袭爵,命令其尽撤藩兵回籍。这道命令触动了吴、耿二藩,他们也不得不请求撤藩,一方面试探清廷的态度,一方面积极准备叛乱。当时朝廷大臣意见不一,大多数人认为一撤藩,势必引起反抗,反对撤藩。只有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刑部尚书莫洛等少数人主张撤藩。康熙玄烨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现在撤也反,不撤也反,不如先发制之。于是将计就计,同意吴三桂和耿精忠所请,毅然下令撤藩。

撤藩令一下,吴三桂即于农历11月间在云南发动叛乱,发出檄文指斥清廷“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声称要“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蓄发易衣冠,旗帜皆白色,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打起“复明”的旗号,以欺骗人民。叛军很快攻进湖南。不久,广西将军孙延龄、提督主雄等据广西叛,四川巡抚罗森、提督郑蛟麟等据四川叛。

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农历3月,耿精忠据福建叛。不到半年,清廷的滇、黔、湘、川、桂、闽六省全部失掉。

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农历2月,尚之信因未能袭爵,遂据广东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被任为招讨大将,后进号辅德亲王。接着,战乱扩大到赣、陕、甘等省。

战争开始后,清朝方面暴露了严重弱点。首先是调兵遣将,着着落后;其次是八旗兵斗志不强。湖南守将慑于吴军的来势凶猛,丢掉了许多城池。派到武昌、荆州的八旗兵不敢渡江前进。与之相反,叛军方面却屡屡得手。吴三桂多年来养精蓄锐,兵强马壮,先声夺人。

但各叛军内部也有致命的不可克服的矛盾。首先,民众渴望统一,吴三桂显然得不到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援;其次,叛军内部无法形成整体,不相统属,心志不齐,难以持久。

康熙大帝玄烨依据时局,运筹帷幄,以湖南为主战场,坚决打击湖南的叛军,辅以陕、甘、川线和江西、浙东东线,三个战场相互配合,把叛军分割开。江西地位重要,水陆皆与闽楚接壤,决计固守。当耿精忠叛乱时,清军就有效地割断了耿、吴叛军的会合。对西北则采取稳定策略。陕西提督王辅臣,态度暧昧,叛而附,附而又叛,甚至杀害了陕西经略莫洛。康熙大帝以极大的耐心争取他,表示“往事一概不究”,极力安抚,终于在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把王辅臣争取过来,保住了陕西,使吴三桂打通西北的阴谋未能得逞,清军得以腾出兵力增援南方。又利用耿精忠同郑经的矛盾,多方招抚耿精忠。

不久耿精忠再次归附清廷,清军收复了福建。

尚之信见大势已去,也于康熙十六年农历5月降服清廷,稳住了广东,康熙大帝应允他袭平南亲王之爵,从讨吴三桂叛军。由于康熙大帝处置得当,吴三桂失去了外援,军事上完全陷于孤立。这样,从康熙十五年起,战争的优势逐渐转到清军方面来了。

至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战势对叛军更加不利。势穷力竭的吴三桂为了鼓舞士气,于农历3月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改元昭武,改衡州为定天府。但这一招并未起什么作用,他坐困衡州,一筹莫展,农历8月病死。部将迎其孙吴世璠即帝位,改元洪化,退居贵阳。

清军乘势发动攻击,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清军平定了岳州、常德、长沙、衡州等地后,恢复了湖南全省,同时收复广西。

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清军攻克了汉中,定成都,取重庆,收复四川。同时,康熙处分了奉命攻打重庆而中道退返荆州的宁南靖寇大将军勒尔锦,命令彰泰为定远平寇大将军接替指挥,率师由湖南进攻云贵。

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农历1月,清军收复贵州,彰泰开始进入云南。农历2月,赖塔率师由广西抵云南。农历9月,清将赵良栋率师由四川至云南,与另二路先期抵达的军队会合,加紧围攻昆明。此时,被清军俘获后发给银粮返还原籍的苗族兵将,纷纷帮助清军。农历10月,昆明城中,粮尽援绝,南门守将开门迎降,吴世璠服毒自杀,云贵悉平。平定“三藩”叛乱的战争至此结束。

“平三藩”胜利后,尚之信被清廷所逮,赐死。

尚其亨:(生卒年待考),辽宁海城人。著名清朝大臣、学者。

隶汉军旗,清光绪十八年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经史词章以外,阴阳医相、绘画金石,均能窥其深奥。



尚秉和:(公元1870~1950年)字节之,晚号滋溪老人,学者称槐轩先生;河北行唐人。著名近代学者、教育家。

少肄业本邑龙泉书院,后游学于保定莲池书院,师事吴汝纶。遍治经史,精研辞章,颇有创获。

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进士,分工部。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入进士馆,学习法政,后任巡警部主事、员外郎。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入京师大学堂为教习,次年丁父忧,服阕复为民政部员外郎。

辛亥革命后,尚秉和任内务部第三科科长。署理营缮司司长。浮沉郎署者十余年。后遂辞官,执教于国立清华大学。1929年受沈阳萃升书院之聘,主讲席三年。

日本侵陷东北,尚秉和还为北平中国大学教授。1936年受聘执讲于保定莲池讲学院。

芦沟桥事变起,尚秉和家居不复出。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史馆”聘为纂修。1950年病殁。

尚秉和平生口讷于言,于学则无所不窥,精通方术、医药,又工绘事,善鉴赏金石文玩。著述甚丰,遍涉经、史、子、集,其《辛壬春秋》、《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颇见重于世。

尚秉和于《易》研讨最深,主张“象为学《易》之本。曾全面考究汉《易》象数学的特点,详探《左传》、《国语》、《逸周书》尤其是《易林》中久已为人忘忽的《周易》内外卦象、互象、对象、正反象、半象、大象等百二十余象的应用规律。凡立说与取象,多有创见,而不苟同于先儒。时贤王树楠称其“将二千年《易》家之盲词呓说一一驳倒,使西汉《易》学复明于世,孟子所谓其功不在禹下。”

主要《易》学专著有《周易尚氏学》二十卷、《焦氏易林注》十六卷、《焦氏易诂》十二卷、《易林评议》十二卷、《读易偶得录》二卷、《左传国语易象释》一卷、《太玄筮法正误》一卷、《易说评议》、《周易古筮考》十卷、《周易时训卦气图易象考》一卷、《连山归藏卦名卦象考》一卷等。
尚小云:(公元1900~1976年),名德泉,字绮霞;河北南宫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

尚小云生于北京市安定门内法通寺草场大院,是尚可喜的后裔子孙,在家排行老二。

尚小云幼年曾随李春福学老生,是为“把手徒弟”。1907年进入“三乐社”科班(后改名“正乐社”),艺名“三锡”,先习武生,又学花脸。其后因师辈们见其扮相秀丽、英俊,逐让他改学旦行,师从青衣名家孙怡云,便改艺名为“小云”。1912年在广和楼公演,尚小云的戏很受欢迎,1914年被评为“第一童伶”。世人称尚小云、白牡丹、芙蓉草为“正乐三杰”。

十六岁出科后,尚小云先后受教于戴韵芳、陈德霖、路三宝、王瑶卿等名师,艺事突飞猛进。

尚小云早年习武生,对杨小楼的艺术十分仰慕,后来他把“杨派”武生的精湛表演,吸收融化,用在自己的旦角戏里,使其表演刚劲、挺拔,于旦角的妩媚多姿中又见阳刚之美。特别适于表演巾帼英雄人物。至此尚小云成为同辈旦角中,以演女中豪侠为特色的佼佼者。

1918,年尚小云自组“重庆社”,不断排演新剧目,以巾帼英雄人物为居多。如《卓文君》、《林四娘》、《秦良玉》、《墨黛》、《双阳公主》、《摩登伽女》、《相思寨》、《青城十九侠》、《虎乳飞仙传》、《红绡》、《峨嵋剑》等等,都是他首创演出,又成为他的独有剧目。“尚派”代表作以巾帼英雄、侠女为多,需要武功技巧,即使不具武勇的角色,尚先生也根据剧情需要采取“文戏武唱”的办法,以求火爆,并增进视觉上的美感。比如《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在出塞后换乘烈马之时,就使用了串“鹞子翻身”、“趟马”疾驰,俯冲“圆场”等属于武功技巧的动作。比如《失子惊疯》中的胡氏娘子,在疯癫之时,便使用了如单腿抬起的“金鸡独立”三起三落的表演等。这都极为符合人物的特色情景,提高了可视性。因此尚先生培育后辈时就力求既专又博。

1927年,尚小云由北京《顺天时报》发起选举名伶,尚小云以新编剧《摩登伽女》被选为“四大名旦”。

1937年,尚小云创办“荣春社”。不惜家产办学,培养了“荣”、“春”、“长”、“喜”两科学生,以及三个儿子。尚小云治艺严谨,无论对己对人要求十分严格,但在生活中对人十分热情,慷慨仗义,倾囊相赠。“荣春社”共培养学生二百余名,遍布全国,在京剧演出和京剧教育岗位上发挥重大作用。

1950年建立“尚小云京剧团”,任团长兼主演。1955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一届委员会常委委员,并连任二、三、四届常委委员。1956年任北京市文联常委理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副主任。1959年移居西安,任陕西省艺术学校艺术总指导,陕西省剧协常委理事。并出任庆祝建国十周年赴京献礼演出团团长。

1960年出任中苏友好协会陕西分会理事。全国文教群英会陕西省赴京代表团副团长。1962年,拍摄艺术片《尚小云舞台艺术》,录制《失子惊疯》和《昭君出塞》两部影片。1964年受聘于陕西省京剧院,担任该院首任院长(当时陕京是全国五大京剧团体之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尚小云受到迫害冲击。1976年4月19日在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逝世,终年七十六岁。

较著名的亲传弟子有张蝶芬、赵晓岚、雪艳琴、张君秋(后自创“张派”)、孙荣蕙(天津)、杨荣环、尚长麟(次子)、李喜鸿(北京)、孙明珠(陕西,学生,未拜师)、董玉苓(北京)、李翔(北京)、包启瑜(内蒙古)、周百穗(贵州)、童葆苓(北京)、尚慧敏(长孙女、佳木斯)、段丽君(成都)等,再传弟子有马博敏(上海)、李莉(天津)、鞠小苏(山东)、周利(重庆)、王玲玉等。长子尚长春攻武生,幼子尚长荣攻花脸,女婿任志秋攻旦角。女尚秀琴未从艺。

尚小云擅演艺高胆大、豪放豁达的古代妇女和少数民族妇女。尚派名剧有《梁红玉》、《汉明妃》、《双阳公主》、《墨黛》、《昭君出塞》等。



尚 钺:(公元1902~1982年),原名宗武,字健庵;河南罗山人。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

1917年,尚钺入开封河南省立第二中学读书,积极投身1919年“五四”运动,是河南省国货维持会的活跃分子和学生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1919年暑假,他与同学组织青年学社,创办《三日报》。1921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后入本科英国文学系肄业,并随鲁迅学习文学创作,为《莽原》周刊撰稿,参与创办《狂飙》等进步文学期刊,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

1924~1926年,尚钺在中共北方负责人李大钊的鼓励下,每逢假期回到豫南农村开展革命活动。1926年,他提前离校,回到家乡,在贫苦农民的自发组织——“穷党”和“红枪会”中宣传革命,组建农民协会,同年冬组建罗山农民自卫军,准备迎接北伐军。1927年春,他接受李大钊的思想影响和具体指导,南下投身革命,9月在开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河南省委机关刊物《猛进》编委、中共豫南特委宣传鼓动部部长兼工农革命军第四大队第六支队党代表,被派赴豫南发动武装暴动。1928年2月和4月,尚钺两次被捕,同党组织失去联系。1929年,他到吉林毓文中学教书,并和楚图南等人创办《灿星》周刊,组织“课外读书会”,在青年学生中进行革命宣传活动。

1930年,他到上海,先在全国总工会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后任《红旗日报》采访部主任。在这里经中共中央组织部考察,恢复了他的组织关系。1932年4月,他任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因反对省委的“左”倾冒险主义被开除出党,但他仍坚持为党工作。同年冬与中共北平市委取得联系。

“一二九”运动后,因北平市委遭到破坏,他又与党失去联系,遂转往宁夏中卫寻找党组织,从1935年底起,先后在宁夏中卫县二中和省立一中任教。1938年,尚钺到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武汉沦陷后随迁重庆。

1940年以后开始研究历史,1942年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到云南大学任讲师、副教授,协助中共中央派往云南的华岗等人积极开展民主同盟工作。1945年,他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根据党的安排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继续从事民主统战工作。1946年由上海入山东解放区,次年任山东大学教授。1948年任华北大学二部史地系主任、教授。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他历任中国历史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历史教学》月刊编委,并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学术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政协常委等职。1972年,以原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为基础的清史研究小组成立,尚钺任副组长;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尚钺任历史系主任,直至198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恢复了1927~1945年期间的党龄。

1954年,尚钺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力图用马克思主义解释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简练,广受欢迎,至今累计发行四十多万册,国外还先后出版了日、俄、波兰文几种译本。

1959年,继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的右倾机会主义之后,尚钺、孙冶方和巴人(王任叔)等也成为史学界、经济学界和文学界右倾机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受到批判。

批判尚钺,原因就在于他认为中国的奴隶社会从魏晋时期才过渡到封建社会(这就是所谓中国历史分期问题,当时主要有三派:一是范文澜、翦伯赞等的西周封建论,二是郭沫若等的战国封建论,三是尚钺的魏晋封建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有一句说,中国的封建制度“从周秦以来一直延续了三千年左右”。尚钺的观点与毛泽东的上述说法不相符,因此受到大批判,《人民日报》、《历史研究》等中央级的报刊都发表了包括一些历史学权威在内的大量批评文章,把尚钺的学术观点说成是“托派观点”、“修正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等等;认为他“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不准他讲课,不准他发表文章。党内酝酿党籍处分,北京市委的个别人,试图将他全家下放农村,由于许多同志的抵制,他才免于更大的灾难。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这次不只是学术思想上的批判,而且是肉体上的折磨,罚繁重劳役,蹲牛棚…

虽然毛泽东采纳了翦伯赞、范文澜的西周封建论,翦、范二人也曾对尚钺进行过批评,但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仍难逃厄运。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翦伯赞就被北京大学的造反派批斗一百多次,拳打脚踢。翦伯赞和他的夫人戴淑婉二人不堪凌辱,于1968年12月18日服毒自尽,以死抗争。范文澜的遭遇比翦伯赞好些,但因长期头上顶着“反动学术权威”的沉重帽子,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在翦伯赞自杀后八个多月,即1969年的7月29日就去世了。

郭沫若的战国封建论勉强可以和毛泽东的“周秦以来论”挂钩,郭沫若在文化大革命中委曲求全,所以虽然屡受凌辱,但他本人仍勉强活了下来,不过他的两个爱子郭世英、郭民英都悲惨地死于非命。吴晗,是尚钺在抗战后期在昆明的爱国民主运动中的同一战壕的战友,又是史学界的同行,却被当作文化大革命的祭旗牺牲品,被迫害致死。

史学界的这些同行一个个被摧残,对尚钺是沉重的打击,他自己的命运也十分悲惨。1968年,他的妻子阮季和儿子尚嘉齐分别自杀。这是尚钺第二次丧妻失子。

尚钺在文化大革命中忍受着巨大的悲痛,但他对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观点坚持不变。1978年人民大学复校,尚钺复任中国历史系主任。1981年恢复他1927年入党的党龄。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孜孜不倦地工作。他组织力量修订《中国历史纲要》和编写《续篇》,他还筹划改写大型的《中国通史讲义》。

他在最后一篇论文中写道:“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应该能辨别历史发展的方向,他所争的不是一时之是非,而是万世之是非;所追求的不是一时的荣显,而是客观的真理。”

尚钺的主要史学著作有《中国历史纲要》(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简明的中国历史著作,先后出版有日、俄、波兰等几种文字译本)、《中国通史讲义》、《中国资本主义关系发生及演变的初步研究》、《中国原始社会问题的探索》及《尚钺史学论文选集》等。

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在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上,提出不同于“西周封建说”和“战国封建说”的“魏晋封建说”,成为与前两说鼎足而峙的第三学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他着力研究的又一个课题,他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生、演变、停滞的历史;提出中国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线索,不应以鸦片战争为界限人为地将其割断。以上观点的提出,引起史学界的热烈讨论,促进了对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

尚钺一生勤奋笔耕,著述宏富。文学作品以小说为主,兼有诗歌、散文、杂文,文学著作主要有短篇小说集《病》、《斧背》、《世盗》,长篇小说《预谋》等,都在中国近代文坛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1982年1月6日,这位为追求万世之是非、追求客观真理而奋斗一生的史学家、教育家,在受尽苦难之后去世了。



尚健民:(公元1923~今),安徽太和人。著名医务工作者。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安徽省阜阳私立民乐医院。曾任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原阜阳地区医院)外科主任。原安徽省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阜阳地区医学分会外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

从事医学五十多年,1951年参加了阜阳地区中心卫生院搞外科工作。几十年来,兢兢业业,忘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提高外科的医疗和手术水平,培养出大批外科人才充实基层。

1986年安徽省外科年会在阜阳召开,主导撰写的《本院外科1789例肠梗阻总结分析》在大会宣读,得到与会同道好评。二十世纪六十~八十年代该科即可做心脏二尖瓣交界扩张术、缩窄性心包炎包制脱术、甲状腺癌颈大块切除清扫术;胸、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和肾上腺大部切除大网膜包裹术治疗上、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乏特氏壶腹癌的胰头十二根治切除术加消化道重建术、肝叶切除等较大手术,所做的五例婴儿脑脊膜膨出修补均获成功。在校期间,还开展了食管癌、胃、脾、胆囊切除等手术。

撰写论文二十一篇《一家两例高雪氏病》、《针刺治疗急性阑尾炎和阑尾脓肿、盆腔脓肿》、《缩窄性心包炎五例临床治疗与研讨》、《联体畸形治疗成功一例》、十二指肠胰腺肌瘤性错构瘤,误诊一例,在阜阳地区卫校新医病房主导撰写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九例胃、十二指肠溃汤急性穿孔的初步体会》等文,分别登载于中华内、外科杂志、安徽卫生医院院刊、武汉医学杂志小儿外科附刊和阜阳医药情况等杂志上。

1963~1965年两次当选阜阳县城关镇和阜城外地镇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1963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安徽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安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代表,出席在合肥召开的大会;1986年和1988年,两次被评为阜阳行署卫生局先进工作者,授予奖状;一次被阜阳地区人民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并颁发奖状。



尚培基:(公元1936~今),河南商丘人。著名防疫医学专家。

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生物系。曾任中华医学会内蒙古分会地方病学会委员,现任内蒙古伊克昭盟卫生处地方病办公室副主任医师。

1969年3月以鼠疫细菌学手段发现并证实鄂尔多斯长爪砂鼠自然疫源地。

曾发表论文多篇。代表著作有《鄂尔多斯沙鼠鼠疫疫源地的某些特点》、《沙狐感染鼠疫1例》、《鄂尔多斯荒漠草原鼠类群落的演替及疫源地宿主的多样性》。



尚光立:(公元1936~今),山东成武人。著名财会专家。

石河子绿洲会计师事务所顾问、审计部主任。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

1957年毕业于中央轻工部南京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工业会计专业。曾任新疆石河子八一糖厂主管会计,行政上历任八一糖厂厂办室主任,副总会计师,总会计师,曾任石河子会计学会副会长,石河子税务学会常务理事,新疆农垦会计学会常务理事,新疆轻工会计学会常务理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级会计师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任石河子绿洲会计师事务所顾问、审计部主任。

在企业工作期间,组织实施了三级核算,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办法,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了各项核算基础工作,比较先进的定额、真实的原始记录,健全准确的计量检测手段,标准化和统计台帐等,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新疆制糖行业财会工作规范化起了示范作用,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在几十年的财会工作中,培养、培训了一批财会人员,撰写了《积极推进税务代理制的必要性》等多篇论文,有的在省市杂志上发表。



尚仲鸣:(生卒年待考),陕西西安人。副主任医师、美容整形外科专家。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成员,兼任陕西省美容协会顾问,陕西省美容业公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理事,陕西东方美学专修学院尚氏美容专业教学部主任等职。

他从医三十五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事美容整形专业十五年来,为上万名求美者成功地进行了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他亲自手术改变了形象和命运的顾客不仅来自全国各地,还有日本、美国慕名前来的海外顾客。先后有中央和地方二十家新闻媒体前往采访报道。

他发明的尚氏文饰美容法,美容效果确切、良好、逼真、自然。纹眉、纹眼线、纹全唇红均在无痛状态一次完成,不结痂,不脱色,不变色,效果保持终生。该方法的首篇学术论文曾于1990年在“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成立暨首次学术会议上发表,得到全国美容界专家们的好评。尚氏法使文饰美容走向医学科学化,系统规范化,国际一流化,由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组织编写的美容教材的文饰美容部分己以尚氏法为蓝本。

他参加了《美容医师手册》、《现代眼部整形美容学》等专著的编写,并在国际及全国医学美容学会议及专业杂志上发表了十五篇学术论文。为了促进美容事业的发展,陕西东方美学专修学院专门设立了尚氏美容专业,关键技术要领由尚仲鸣亲自面授,他还研究出在无痛状态一次性消除纹坏的眉、眼线,愈后不留疤痕的方法。为纹刺失败者提供了一种补救措施。他在眼鼻整形,小眼睛放大,消除眼袋及美容手术失败后的再修复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方法。



尚金锁:(公元1947~今),河北清河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技术少将,现代军事理论专家。

1970年毕业于河北大学数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任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终身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立二等功一次,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和“空军先进科技工作者”。

多年来,尚金锁被推选并一直担任国家级学会中国毛泽东军事思想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军事辩证法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被聘为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特邀研究员、北京教授讲学团客座教授、全军政治理论教材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多届多名,独著、主编或合著出版了《毛泽东与人民军队》、《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马恩列斯军事思想简论》、《略论以劣胜优》、《现代高科技战争丛书》、《邓小平国防理论研究》等学术专著三十余本,其中有四部独著具有理论体体系上的开拓性和创新性,系填补空白之力作。

尚金锁还在军内外二十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一百三十多篇,有两篇收入《中国军事文库》。所有这些著作和论文,仅个人执笔部分累计三百六十多万字。在这些成果中,获全国第八届优秀图书“金钥匙”一等奖及国家级和军队级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二十多项和优秀论文奖多项。

尚金锁学术活动频繁,多年以来一直活跃在军事理论研究的前沿,主持国家、全军和空军科研规划项目多个,多次应邀参加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国家级和军队级科研项目的鉴定评审以及研究生讲课和学位论文答辩会,应邀参加《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有关学科框架的论证、条目的分审和统审数十次,应邀参加全国、全军和空军学术研讨会及学术成果评奖活动数十次,在军内外有一事实上的影响和知名度,是公认的学科的带头人之一。

尚金锁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级三个立项重点课题的攻关研究。

尚金锁曾入编《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中国高级技术专业人才辞典》、《中国教育专家名典》、《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和《全军院校名师大典》等书。

2001年7月19日,空军指挥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尚金锁被晋升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成为空军院校教员队伍中的首位将军。

尚金锁执教二十余年,获得国家和军队级科技成果二十多项,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荣立二等功一次。

跟帖时间 2010-05-16 07:49:0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尚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望出京兆;源自太师:全联典出尚氏的郡望和得姓源流。

高人传纪;佥判风流: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尚长隐居不仕,被列入《高士传》。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尚道长为佥判,杨万里赠其诗云:“风流文采旧家声。”

勒名彝鼎;擅术纵横:上联典指尚横(待考)。下联典指战国韩国的尚靳事典。



2.五言通用联:

材略泽吐蕃;孝友誉满城: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吐蕃大相尚结赞,有材略,伏兵御寇,屡立战功。下联典指元朝时期的国子祭酒尚野,满城人。志趣正大,文辞典雅,以孝友闻。



3.七言通用联:

志留赤山表宿愿;德被岳阳益庶民: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诸生尚兆山,字仰止,句容人。清光绪间,从左宗棠开浚赤山湖,事未半而功废,兆山惜之。辑纂《赤山湖志》。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岳阳令尚达,字兼善,同州人。明弘治初年,以贡士任岳阳令,县有涧水为患,达命开渠灌田。岁旱,民食其利。

卜恢复匡挟之略;振清风文采之声: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东部鲜卑宇文别支尚可孤,唐上元年间归附唐朝。宦官鱼朝恩器重他的英勇,收为养子,令他屯兵扶风、武功十几年。升任招讨应援荆襄使,平定李希烈叛乱;后以先锋跟从李晟收复长安,因功加检校尚书右仆射,封冯翊郡王。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尚道长,宫佥判,诗人杨诚斋曾赠诗给他,有“风流文采旧家声”的诗句。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宋代高人,诗赠子平文彩;工科给事,疏止佛氏浮图: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诗人尚长道事典。下联典指明朝弘治进士尚衡,字一中,同州人。累官工科给事中,尝上疏谏止造佛塔。后移守汉阳卒。

跟帖时间 2010-05-16 07:45:3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尚氏的字辈排行 -- 山东郓城尚氏字辈:“盛德伯作昭诗书可景习理成大宗兴志先文怀继余传恩树良善秀万春效仰方俊耀乃延庆隆昌”。

山东德洲尚氏字辈:“文其明玉祥”。

山东嘉祥尚氏字辈:“继余传恩树良善秀万春效仰方俊耀乃建庆隆昌”。

山东淄博尚氏字辈:“曰大维宏家声振宗善敬启广丕作保方良承佩贻肇锡庆长”。

山东龙口尚氏字辈:“大德玉福振(宗)作书香世守乃祖”。

山东泰安尚氏字辈:“其思永继元希荣绪廷先大德传宗广延庆佰世芳”。

山东利津尚氏字辈:“育蕃应攸叙宪祖自熙淳世传忠孝德尊训久茂祥”。

辽宁大连尚氏字辈:“文云思德肇志忠厚传家远诗”。

辽宁沈阳尚氏字辈:“世德尔祖…”

辽宁海城尚氏字辈:“继学可之崇玉维政宗昌其久世德尔祖承效克适伟珮绍宪本大乃永纪惠汝述”。

辽宁铁岭花耳山尚氏字辈:“云起邦国永成明君发洪贵殿志文俊兴”。

辽宁铁岭李千户尚氏字辈:“宏玉新成庆尊崇国运昌德荣思守法宝善致发祥”。

辽宁新宾尚氏字辈:“传绪振恒衍庆修阳培源思茂承宗宜凝”。

吉林市郊尚氏字辈:“崇登士永国廷有中希文起瑞云殿昌荣名芳德峻才大声鸿百祥连汉万载丰恒”。

河南孟津尚氏字辈:“汝师恒弘景全修德乃成廷怀连去际芳远照永清从玉金作宝如宗广来明道长世法有守存本建兴”。

河南淅川尚氏字辈:“德光宗士宏兴良善花荣胜店家占坤明”。

河北磁县尚氏字辈:“西古祖而显勤春林有清福禄禛祥庆大中正常生阳照苗盛旺万物广多兴”。

河北保定、辽宁辽阳尚氏字辈:“增(昌)明(其)永(久)德(世)利(德)富(尔)贵(祖)”。

黑龙江肇源尚氏字辈:“之国登永崇守泄廷万书广大教育群英圣为人瑞德乃家声”。

尚氏一支字辈:“正金大光明富丰先永祥”。

跟帖时间 2010-05-16 07:44:0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尚氏的家谱文献 -- 辽宁海城尚氏续修宗谱六卷,(清)尚玉德、尚维慎修,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尚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尚渊涛等纂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飞熊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辽宁海城尚氏宗谱十一卷,末一卷,(民国)尚其宪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海城市档案馆。

尚茂公三房草稿,著者待考,民国年间世德堂稿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辽宁海城尚氏六修宗谱不分卷,(现代)尚久蕴、尚世海编修,1994年计算机排印本。注:始祖为[明]尚生,始迁祖为:[明]尚继官。

辽宁、吉林尚氏六修宗谱补遗一卷,(现代),尚久蕴等修,1997年铅印本。

河南许昌尚集尚氏族谱三卷,(现代),尚德河等编,1999年计算机排印本。注:始迁祖为[元]尚圭。

跟帖时间 2010-05-16 07:42:3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尚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京 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是上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

汲 郡:西晋朝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汲县(今河南汲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汲县,不久即废。宋朝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卫辉县。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上党郡:“上党”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与天为党也”,故名。上党地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此后赵魏韩三家分晋,都占据了上党地区的一部分,战国时期韩国置郡,但是具体的郡置如今已经难以考证。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地为三十六郡,上党郡承之,是其中大郡之一,治所在长子(今山西长子),这个郡级行政区划辖治范围大致是以今天山西省长治市为中心的山西省东南部地区。西汉时期沿置,辖县十四个;东汉时期辖县减少到十三个。三国时期,上党郡治所向东北迁移到壶口关(今山西长治北部,但不是壶关县)。西晋时期,辖县十个,郡治进一步向东北迁移到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部)。十六国时期,除后周政权短暂改名为潞州外,上党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时期郡治又迁回壶关。隋朝建立后,废并原壶关县,建上党县,并将上党郡治迁往上党县(今山西长治市区),辖县十个。唐朝时期,改上党郡为潞州,从此上党郡之名不复存在,但之后历朝历代仍保留上党县,直到明朝嘉靖八年(己丑,公元1529年),改上党县为长治县,从此上党作为地名不再存在。



2.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汲郡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上党堂:以望立堂。

廉介堂:廉是清廉洁白,介是性格行为独特。元朝尚野,志趣正大,文词典雅,事继母至孝。为国史馆编修,出为汝州判官,为人清廉洁白,性格行为不同于众。

高师堂:资料有待补充。

仁寿堂:资料有待补充。

清河堂:资料有待补充。

飞熊堂:资料有待补充。

世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5-16 07:41:1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尚氏的迁徙分布 -- 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三十七位,人口约一百二十五万五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78%左右。

尚氏源起周王朝时期的齐国。

周显王元年(公元前368年),周显王册封田和为齐侯。至此,齐国姜姓的江山被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因田氏代齐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属于一种和平演变,故尚氏大多仍留居齐国。尽管尚氏得姓很早,但在以后的发展中一直云山雾罩,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

先秦两汉是如此,魏晋南北朝也是如此,尚氏散见于史册,而且鲜少。

唐朝时期,尚氏名人有官任礼部尚书兼侍御史的濮阳人尚衡,以及卫州汲人(今河南汲县)尚献甫,还有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首领尚君长、尚让兄弟,从其二人经历来看,应为河南或山东两省间人。此际,尚氏一方面表现优异,另一方面加入了由宇文氏改尚氏的生力军,使得整个尚氏家族自此庞大茁壮不少。

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姓氏考略》上记载,尚氏望出京兆、清河、上党、汲郡。

望即郡望或地望,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这说明在唐朝及其以前,尚氏家族曾昌盛于今陕西西安、河北清河、山西长治、河南汲县一带。

五代闽国王王曦有宠爱尚妃,说明此际已有尚氏入迁福建。

南宋以后,南方各地渐有尚氏家族。

元朝时期,尚文由祁州深泽(今湖南祁州)徙居河北保定,尚野由保定迁居河北满城。

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四起,既为推翻元人统治,又为争夺皇权互相攻杀,导致中原、华东、中南各地人口锐减。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因山西的特殊位置,所受战争波及不大,于是从山西移民,尚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明、清之际,尚氏族人开始在南方各地发展起来,并有渡海赴台,远播海外者。

尚氏是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北。据史籍《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中记载,明、清两朝,尚氏族人进士及第者共三十七名,除湖广、浙江(均两名)外,还有安徽、四川(各一名),南方人士不过六名。北方诸省中以河南为最多,共十名,其中六人为罗山人。其次为陕西(八名)和山东(五名)。需要提一下的还有奉天(今辽宁省),有三人入围。

如今,尚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为多,这三省尚氏约占全国尚氏人口的60%以上。

跟帖时间 2010-05-16 07:39:3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