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氏的姓氏渊源
发帖用户: lxyi
发帖时间 2010-05-15 08:32:10 [收藏话题] [删除] 浏览次数 1864 跟帖次数 7

第一个渊源:源于传说,出自古代寿星彭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路史》的记载:“彭祖后有寿氏。”

相传,上古时候有一位叫彭祖的人,他活了有八百多岁,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寿星。

彭祖,名籛铿(钱铿),是黄帝部落联盟首领高阳帝颛顼的玄孙,陆终的第三个儿子。他出生并逝葬于彭山(今四川眉山彭山彭蒙山,亦称仙女山)。

关于彭祖的传说有很多,总之是说他经历了尧、舜、禹、汤诸朝,到了殷商末纣王时,已经七百六十七岁了。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多岁,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寿圣”,也是世上最懂得养生之道的人。

据说,彭祖生性恬淡,不虑世俗名利,不求虚名荣耀,只是专心致志地讲求养生长寿之道。他按老师撰写的《九都》等养生的经书潜心研究,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彭祖经常服用水桂云母粉、麋角散,使得颜面长葆青春。他经常盘腿危坐,凝神屏气地练功。从早晨坐到中午,调理气息,揉拭双目,摩挲身体,周身舒适后才起来行功。他每天脸无怒容,笑口常开。当生病或疲劳时他就运用气功却病,消除疲劳。他使内气潜转,从生有九窍的特殊头面直到五脏六腑,最后达到四肢毛发,那气流像轻云一样在体内流转,既驱除疲劳又治愈疾病。

商纣王听说彭祖是个异人,便想获得长寿的秘决,多次亲自前去询问,可是彭祖每次都支吾不说。于是商纣王便托另一位得道的采女去向彭祖请教。这个采女也精于修身养性,已二百五十岁,看上去依然如二八妙龄。采女受纣王之托,便虔诚地向彭祖请教延年益寿的仙方。彭祖见采女有一定的根基,便答道:“要想升天,进入仙界,能驱遣鬼神,凌空飞行,就得服用金丹,像元君太一白日升天那样。对于这一点,我见闻短浅,无能教你。大宛山有个青精先生,听说已有千岁,面相还跟儿童一样,每天步行五百里以上,他既能整年不吃东西,也能一天大吃九顿。他精于养生之道,真值得问问。”

采女问:“青精先生也是得道的仙人吗?”彭祖说:“他是得道者,但不是仙人。仙人虽然能长生不老,但已经完全失去了人的真性。得道者则不然,他们体魄强健,容貌光润,老而不衰,长在人间。寒热风湿不能伤害,鬼神精怪不敢侵犯,疾病灾害不能近身,嗔喜毁誉不能为累。其实,人的生命,只要保养得当,都可以活到一百二十岁,稍为懂得点道,能活到二百四十岁;懂得多点,可活到四百八十岁;如果精通于养生之道,就能不死长寿了。保养寿命之道,用一句话概括来说,就是不要伤害性命而已。”讲到这里彭祖顿了顿,又接着具体地讲下去,“冬天保暖,夏天避暑,一年四季随时调节,就能使身体舒适;美色娇躯,淡淡地品尝娱乐,不要纵欲过度,就能使精神通畅;车马服饰能维持尊严,就应知足,不要贪得无厌,就能使志向专一;八音奏鸣,五色相宜,听觉视觉和悦欢乐,就能使心气平和。这些都是养生之道。凡事都有限度,超过限度,就不能养生,只会招来祸患。这是应该忌讳的。伤身害性的事情很多。用脑过度伤人,忧虑悲哀伤人,极度高兴伤人,愤怒郁结伤人,汲汲追求伤人,阴阳失调伤人…避开各种伤身之事,顺着天地阴阳之道,人就可以长生不老了。我师傅写了一部《九都》诸经,共一万三千多字,都是养生保寿的要诀,专给入门的人揣摩的,我今天全部传给你。”

采女回到王宫,对商纣王复述了彭祖的话和《九都经》。商纣王亲自效法后,果然灵验。

商纣王害怕别人都掌握这种养生长寿之秘诀,就下令在国内禁止传授彭祖的道术,违令者斩。后来他还想害死彭祖,要将彭祖及深谙彭祖之道者一概诛杀,一方面是为了报前仇,一方面是为了将长寿秘法独占。于是顷刻之间,彭祖的封号被取缔,封地被取消。幸好彭祖及其家人闻风逃遁,否则定被满门诛杀。彭祖离去后,人们在历阳(今山东济南)曾经修建了一座彭祖仙室,人们前去祷告,求风雨却疾病,无不灵验。过了一百多年,听说有人又在西土的流沙国里见过彭祖。

后来,彭祖又带着他的小女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彭蒙山。从此,彭祖隐居山里,充分利用彭蒙山腰的强气场地专心养形修炼,进一步完善他的长寿导引气功,完成他自身对长寿的追求。而其小女则继承和发扬了父亲在医药方面的成就,广为采药,为当地百姓治病,由于疗效神奇,人称其为仙女,在她死后,当地百姓为纪念她,就将彭蒙山改名为仙女山。

在彭祖晚年隐居养形修炼的时候,有不少人慕名前来向他学习长寿养生之道,其中有一个就是彭山王乔,此人后来成了彭祖最得意的一个弟子。王乔在彭祖养生术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了行气吐纳之术,成为继彭祖之后的又一个行气吐纳术代表。后来还有个叫黄山君的人,精修了彭祖的养生之道,到了几百岁依然面色红润、童颜鹤发,他把彭祖的言论整理并加以阐发,编成了一部《彭祖经》。

而那位商纣王根本不能坚持按照彭祖传授的道术进行修炼,却也身强体健,一直是犹如五十岁的样子,直到被周武王打败,自焚于鹿台。

彭祖的的后代为了纪念先祖,有 取其长寿之名为姓氏者,形成了一支寿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姬寿梦,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书记载,周太王古公亶父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姬泰伯,次子姬仲雍和小儿子姬季历。姬季历的儿子姬昌聪明早慧,深受周太王的宠爱,因此,周太王想传位于姬昌。但根据周族的传统,君位必须传位于长子,周太王为此而郁郁寡欢。

姬泰伯知道了周太王的心思之后,为了使父亲达成意愿,就和借口为父采药的机会,离家远走荒凉的江南,将继位机会让给三弟。二弟姬仲雍了解了情况后,也翘家出走去追兄长。兄弟俩原打算默默地度过一生,没想到他们的崇高品格竟深深地感动了当地著民,有一千多户人家都自愿地追随他们,于是这二人借此在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原始的句吴国(今江苏苏州一带),称吴泰伯、开创了另外一番了不起的基业。

据说姬泰伯没有子嗣,因此在逝世前将句吴国的君位传给了二弟姬仲雍。

姬泰伯与姬仲雍离家出走后,周太王顺利传位于姬季历,再传给姬昌,成为商王朝末期的西伯侯。后来西伯侯之子周武王姬发领军灭商王朝之后,尊父亲姬昌位周文王。后来派人在江南找到了大伯父和二伯父的后裔。之后,周武王封姬仲雍的第三世孙姬周章为诸侯,改国号为“吴”,为公爵,成为周王朝附庸国,国君称吴公。

吴国传至姬周章的第十三世孙姬乘为吴国君主时,开始与中原各诸侯国往来。

姬乘,公元前620~前561年,亦名姬寿梦,字熟姑,又称攻卢王,是吴公姬去齐之子,吴国第十九代君主。

周简王姬夷元年(吴王寿梦元年,公元前585年),姬乘先去朝见周简王,又往会楚共王熊审,并观赏各诸侯的礼仪和音乐。后来又与鲁成公姬黑肱相会于钟离(今安徽临淮关一带),进一步询问保存在鲁国的周王室礼乐典制,鲁成公把有关周公礼乐的内容向姬乘作了详细的介绍,还为他吟诵和分析了夏、商、周三代礼乐典制的不同风格。

姬乘听完之后感叹地说:“我生活在东南夷蛮之地,只知道随当地风俗把头发挽成椎髻的形状,那里有这样的礼制呢?”于是对周王朝倍加赞叹。在与鲁成公分手告别离去时,姬乘又感慨一句:“哎呀,周礼真好!”

姬乘回国后称吴王,在他之前,史无“吴王”。姬乘大力进行改制,加强与中原诸侯的交流,积极引进中原人才和借鉴中原文化,推动了国家改革和经济发展,使吴国国势日渐强大,史称“吴国振兴”。

随后,姬乘开始与各诸侯国争霸中原,史称“吴王寿梦”。吴王寿梦于公元前585~前561年在位二十五年,逝世后葬于赢博(今江苏苏州青龙山)。

吴王寿梦的王妃为文氏,生有五子:姬遏(诸樊)、姬余祭(戴吴)、姬余昧(夷末)、姬季札、姬蹶由。吴王寿梦逝世后由姬诸樊摄政,史称“吴王诸樊”。吴王寿梦的孙子叫姬光,就是著名的吴王阖闾,重孙就是著名的吴王夫差。

在吴王寿梦的支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寿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江浙寿氏。寿氏族人大多尊奉吴王寿梦为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平寿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平寿,原来是春秋时期卫国下邑(今安徽寿春),在史籍《左传·昭公二十年》中记载:“卫侯在平寿,寿州古淮南,春秋吴楚陈蔡之地,战国倂于楚,考烈王迁此,曰郢都。”后来卫国衰退,其地成为楚国的州来邑地。

周敬王二十七年(楚昭王熊壬二十三年,公元前493年),楚昭王攻伐蔡国,蔡昭侯姬申请求吴国翼护,将国都由上蔡(今河南上蔡)迁于平寿,改称下蔡,平寿之地属蔡国所辖,改称寿春。

周贞定王姬介二十二年(楚惠王熊章四十二年,公元前447年),“侯齐四年,楚惠王灭蔡,蔡侯齐亡,蔡遂绝祀。”

二百年后,随着秦国的强大,楚国国势由盛而衰。到了周郝王姬延三十七年(秦昭襄王赢稷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军大举进攻楚国,攻拔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繁盛数百年的纪南城被秦军毁为废墟。后来楚顷襄王熊橫被迫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为避秦国不断进逼的锋芒,秦昭襄王五十四年(楚考烈王熊完十年,公元前253年),楚国再将国都东迁于钜阳(今安徽太和)。

秦王赢政六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国再次迁都于寿春,仍称郢都,史称“寿郢”。十八年后的秦王赢政二十四年(楚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寿郢为秦军大将王翦所破,楚王为秦军所俘,楚国就此灭亡。

楚国灭亡后,有寿郢住民改以地名为姓氏,称寿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淮南寿氏。由于其时寿郢住民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第四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亦称博尔机锦氏、包结虑驼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通古斯语为“Bordijijint”,也就是蒙古族著姓孛儿只斤氏,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锡喇木楞(今内蒙古东部克什克腾旗西喇木伦河流域、吉林西部一带)、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克鲁伦(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克鲁伦河流域)、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呼伦贝尔(今内蒙古海拉尔)、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阿巴噶(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阿巴噶镇)、巴岳特(今山西天镇、阳高边外)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包氏、鲍氏、博氏、李氏、陆氏、王氏、梁氏、尹氏、寇氏、奇氏、波氏、寿氏、康氏等。该支蒙古族寿氏始祖为清太祖佟·努尔哈赤的继大妃寿康太妃,蒙古科尔沁郡王博尔济吉特·孔果尔之女。寿康太妃长寿,但在后金天命、天聪、崇德、顺治等年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后来康熙大帝即位,尊封这位庶曾祖母为“皇曾祖寿康太妃”,其族瞬间荣耀。寿康太妃在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逝世,其后在蒙古科尔沁部的族人中,多有以寿康太妃的封号为汉化姓氏者,世代称寿氏、康氏至今。

⑵.蒙古族巴颜图氏,通古斯语为“Bayintu”,世居克鲁伦(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克鲁伦河流域),所冠汉姓为巴氏、胡氏、寿氏等。该支蒙古族寿氏始祖为巴颜图·寿成,满洲蒙古正白旗人,原在吉林驻防,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农历2月随从都兴阿征讨天平天国,在安徽黄梅阵亡,追赠世职,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的谐音汉字为汉姓者,称寿氏至今。

⑶.蒙古族克勒德氏,亦称克里叶特氏,通古斯语为“Kelde”,汉义“乌鸦”,世居巴颜乌喇(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白音乌拉),后多冠汉姓为海氏、寿氏等。该支蒙古族寿氏始祖为克勒德·多克队,满洲蒙古镶白旗人,世居巴颜河畔(今黑龙江鸡西大石头河),明末清初随军征明,授云骑尉,其子克勒德·寿柱世袭其职,在清康熙年间参加了征讨吴三桂、准噶尔等著名战役,因功授云骑尉,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的谐音汉字为汉姓者,称寿氏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妫姓,出自清朝末年黑龙江将军寿山,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寿山,公元1860~1900年,传说他原名袁眉峰,是明末著名民族爱国英雄袁崇焕的第七世孙,满州汉军正白旗人,著名清朝末期将领、抗俄英雄。

寿山的父亲富明阿(袁世福)曾经是满清的吉林将军,一家几代都居住在黑龙江瑷珲地区,由于清朝守边官职有世袭制度,富明阿逝世后,寿山承袭了骑都尉世职。

甲午战争爆发后,寿山在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军中担任镇边军步兵统领,曾经与日寇交战,并且指挥出色,勇敢顽强地与日寇对抗,最后由于寡不敌众而身受重伤。后寿山晋升为黑龙江镇边军统领,驻扎在瑷珲,在这期间与百姓和睦相处,深受当地人民的拥戴,

由于沙俄对中国东北地区虎视眈眈,并多次对中国边防进行骚扰。为了维护边疆的稳定与安宁,寿山多次对沙俄进行了有力的还击,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及国家的领土得到保障。后来满清政府下旨任命寿山为河南知府,但当时的黑龙江将军恩泽恳求皇上将寿山留下。寿山是一位勇敢而且有谋略有胆识的将领,在士兵中有着及高的威信,恩泽也不想让这位对抗击沙俄军队有丰富经验的助手离开。在此个期间,寿山对军队进行了训练,逐渐的使军队的战斗力提高,在寿山担任瑷珲副都统不到一年的时间,黑龙江将军恩泽就在任上逝世后,寿山从此被任命为黑龙江将军。

1900年农历11月10日,沙俄军队不宣而战,突然炮击瑷珲卡伦山,两路分别在伯力和双城子集结的俄军开始进攻哈尔滨和牡丹江。中、俄双方在瑷珲地区展开了多次激战,面对十万沙俄军队,清军寡不敌众,又无增援,瑷珲失守,固守此城的汉军镶黄旗统领凤翔死战殉国。农历11月11日,沙俄军队进逼齐齐哈尔省府卜奎城(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大草房一带),并炮击城内,打死了许多平民百姓,群号惨人。寿山带伤督战,然而兵力太少,抵敌不住。农历11月14日,沙俄军队司令格里布斯基因惧怕强攻伤亡过大,遂派人致函寿山,要求商议停战。由于腐败的满清政府怕把事情闹大,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不但不派遣援军,竟然还下令寿山停止战斗与沙俄侵略军谈和,并告戒寿山“不要刺激他人”。寿山拒绝亲自参加谈判,命当时的行营营务程德全前往商谈和议,沙俄军队在同意满清政府各项要求的同时,突然偷袭卜奎城,该城失守。

寿山以“军覆则死,疆土不保,负罪甚深”自责,在穿戴整齐后给光绪皇帝和慈禧皇太后留下了一封遗书,然后吞金自杀。他躺在准备好的棺木里,但却没死,于是就叫他的儿子袁庆恩用枪击毙自己,儿子不忍心杀死自己的父亲,寿山就强令卫兵开枪,卫兵眼含着热泪跪倒棺木底下,向上连开两枪。

寿山将军没有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反而成为封建腐朽统治的牺牲品,逝世时年仅四十一岁。

寿山逝世后,满清政府反而认为是因为他抵抗沙俄侵略而引发的战争,是大清罪人。虽然寿山已经自杀身亡,但慈禧太后却下令将寿山的棺木用特制的铁链捆绑起来,不准卜奎城下葬。寿山的妻子是蒙古杜尔伯特旗王爷的女儿,最后将棺木运往杜尔伯特旗安葬。寿山安葬后,满清政府还不放过将军的家人,为了防止遭到迫害,家族人员都分散躲避起来,改以将军的满族名字之谐音汉字“寿”为姓氏。

今生活在内地的寿山后裔族人大多已经改回袁氏,而生活在内蒙古、东北地区的一部分族人则世代称寿氏至今,是为东北寿氏。

寿氏始祖:彭祖(籛铿、钱铿)、吴王寿梦(姬乘)、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巴颜图·寿成、克勒德·寿柱、寿山(袁眉峰)。

寿氏的历史名人 -- 寿光侯:(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方士。

相传,寿光侯能刻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汉章帝曾召试其术。



寿 良:(生卒年待考),字文淑;四川成都人。著名晋朝官吏、学者。

晋朝兖州太守。他对文学、史学、哲学都熟知而能深切领会,人品也高,做官而保持文士的素洁,深受赞扬。

他不仅专研《春秋三传》,贯通五经,面且能够澡身浴德,在宦途上也春风得意,曾官至梁州剌史,历官有治著称。



寿 宁:(生卒年待考),号无为;上海人。著名元朝时期高僧。

禅居静安寺,寺有名迹八处,因作《静安八咏》。并汇诸家之作,编为《静安八咏诗集》。



寿 柱:(公元?~1875年待考),蒙古族,克勒德氏,满洲蒙古镶白旗人,世居巴颜河畔(今黑龙江鸡西大石头河)。著名清朝将领,蒙古族寿氏鼻祖之一。

克勒德·多克队之子,明末清初随军征明,授云骑尉,其子克勒德·寿柱世袭其职,在清康熙年间参加了征讨吴三桂、准噶尔等著名战役,因功授云骑尉。



寿 成:(公元?~1875年待考),蒙古族,巴颜图氏;满洲蒙古正白旗人。著名清朝将领,蒙古族寿氏鼻祖之一。

原在吉林驻防,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农历2月随从都兴阿征讨天平天国,在安徽黄梅阵亡,追赠世职,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的谐音汉字为汉姓者,称寿氏至今。



寿 山:(公元1860~1900年),原名袁眉峰,袁崇焕的“裔孙”;满州汉军正白旗人。著名清朝将领、抗俄英雄,寿氏鼻祖之一。

清朝的黑龙江将军寿山,是明末著名民族爱国英雄袁崇焕的第八世孙,寿山的父亲富明阿(袁世福)曾经是吉林将军,一家几代都居住在黑龙江瑷珲地区,由于清朝守边官职有世袭制度,富明阿逝世后,寿山承袭了骑都尉世职。

甲午战争爆发后,寿山在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军中担任镇边军步兵统领,曾经与日寇交战,并且指挥出色,勇敢顽强地与日寇对抗,最后由于寡不敌众而身受重伤。后寿山晋升为黑龙江镇边军统领,驻扎在瑷珲,在这期间与百姓和睦相处,深受当地人民的拥戴,

沙俄对中国东北地区虎视眈眈,并多次对中国边防进行骚扰。为了维护边疆的稳定与安宁,寿山多次对沙俄进行了有力的还击,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及国家的领土得到保障。后来满清政府下旨任命寿山为河南知府,但当时的黑龙江将军恩泽恳求皇上将寿山留下。

寿山是一位勇敢而且有谋略有胆识的将领,在士兵中有着及高的威信,恩泽也不想让这位对抗击沙俄军队有丰富经验的助手离开。在此个期间,寿山对军队进行了训练,逐渐的使军队的战斗力提高,在寿山担任瑷珲副都统不到一年的时间,黑龙江将军恩泽就在任中死去,寿山从此被任命为黑龙江将军。

满清政府前后一共任命了七十六位黑龙江将军,这些将军们除了有几个是蒙古族、汉族人外,大多数都是满族旗人,他们大多数都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在反对沙俄的侵略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也有极少数的败类,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特别是其中恂亲王允褆的四世孙、第六十任黑龙江将军爱新觉罗·奕山,就是一个出卖国家,受世人唾弃的中华千古罪人。奕山在任期间私自与沙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瑷珲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外兴安岭、尼布楚、雅克萨、海兰泡等等都变成了沙俄的领土。

和奕山这种败类相反,在抗击沙俄保卫国家领土及主权不受任何侵犯的众多将军中,寿山可以说是佼佼者。寿山将军的事迹及功勋受到世人的传颂和崇敬。

寿山在任期间,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在全国蔓延,不久就发展到黑龙江,这样就直接威胁到沙俄在黑龙江的利益,沙俄就以保护中东铁路为由,调集十万军队出兵东北,说是保护铁路,实际沙俄对中国东北地区早已垂涎已久。

为了防止沙俄对中国领土完整和人民的安宁构成威胁,寿山积极部署军队,决定抗击沙俄。当时寿山面对沙俄的有恃无恐,早已气愤不已,发誓一定要于沙俄对抗到底。在沙俄重兵压境,形势危急之际,他多次急报上奏朝廷,历陈沙俄对黑龙江的野心。他还分析了黑龙江当前面临的险恶形势,认为战争不可避免,请求清廷调拨粮饷,商请盛京、吉林两省匀拨枪械弹药等物,准备抗击沙俄的进攻。为了集中力量守卫边防,他还奏请满清政府分别委任瑷珲副都统凤翔、呼伦贝尔副都统依兴阿、通肯副都统庆祺为北、西、东三路翼长,分别指挥三路战守。

当时的育字军统领晋昌,伯都讷副都统嵩昆,都支持寿山的主张,他们曾合议三省联为一气,并力抗击沙俄。

后来北洋新军营统领张武到黑龙江后,曾上书满清政府请求新军分担齐齐哈尔的防务,然则满清政府疑心新军与洋人有染,不但不批准张武的请求,反而明令新军不准许进入齐齐哈尔;同时密令吉林将军长顺统领练军六营、新募五营、主力靖边防军十八营三哨,皆驻在新军营地附近,一旦新军妄动则进行镇压。

1900年农历11月10日,沙俄军队不宣而战,突然炮击瑷珲卡伦山,两路分别在伯力和双城子集结的俄军开始进攻哈尔滨和牡丹江。前往支援进攻哈尔滨,俄军黑海舰队的两艘俄舰“米哈依尔”号与“色楞格”号驶抵瑷珲江面,遭到中国瑷珲驻军水师营的顽强阻击,“色楞格”号首开炮射击,中国军队奋起还击,“色楞格”号上很快就受创燃起浓烟撤离战场,“米哈依尔”号随后又受到重创而仓皇逃离,是役击毙、击伤沙俄军队官兵多人。

随后,俄阿穆尔军区司令格里布斯基亲率十万沙俄军队在五道霍洛登陆,把瑷珲城团团围住,哈尔滨沦陷、呼伦贝尔等地也纷纷告警,中、俄双方在瑷珲地区展开了多次激战,面对十万沙俄军队,清军寡不敌众,又无任何增援,瑷珲也终于失守,固守此城的汉军镶黄旗统领凤翔死战殉国。之后,沙俄军队到处杀人放火,把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瑷珲古城完全烧毁,城中到处一片瓦砾.城垣、副都统衙门、印房、档案房和各种仓库三百四十四间,及众多的民房或拆或毁,尽被沙俄军队放火烧为灰烬,仅仅剩下半座魁星楼。

沙俄军队一过江,又对那些侥幸逃到江西的六十四屯难民大肆杀戮,整个黑龙江两岸“黄童离家长号,白叟恋产叫哭”,扶老携幼、赤手空拳的中国难民,在沙俄军队的追杀下愁烟蔽日、难民避无处,哀鸿遍野。

寿山闻之哈尔滨沦陷的消息后“千绕室,夜愤恚垂绝”,他一面电告吉林将军长顺,要求其前来会攻哈尔滨,一面通告俄军,谓“若罢兵,愿以全家为人质,勿得侵凌我国百姓。”但是,贪生怕死、畏敌如虎的吉林将军长顺表面上同意寿山的请求,暗中却拖延破坏,不但不派兵前往,反而命令十八营三哨的清兵后退四十里。

万般无奈的寿山只得头冠戎服,独自率领属下镇边军孤军杀向哈尔滨。在哈尔滨城下正在杀戮狂欢的沙俄军队当即遭到镇边军的迎头痛击,在酣战中寿山中弹,子弹由右腹一直穿入了左臀,鲜血缕缕盈衣裤,可是寿山色不为动,大呼杀贼迎战益猛,战场上敌我双方俱为之膛目。激战了两个时辰,俄军不支退后,寿山怒马当先、披坚执锐追向敌军,很快攻入城内,并将沙俄军队压缩在新市街松花江车站一带。但由于东路的吉林清军按兵不动,贻误战机,而沙俄则不断增兵,最后兵力达到了十万之多。镇边军兵力不支伤亡几半,寿山手下亲卫全部、包括他一位族孙悉殁于阵,残余的镇边军抬着昏迷中还在口喊杀贼寿山败退到卜奎城,哈尔滨之战终于遭挫。

农历11月11日,沙俄军队进逼齐齐哈尔省府卜奎城,并炮击城内,打死了许多平民百姓,翻山越岭一路逃亡到卜奎城的六十四屯难民幸存者又遭到俄国人的杀戮,群号惨人。寿山悲痛欲绝复强起督战,然而兵力太少,眼看就要抵敌不住。农历11月14日,因惧怕强攻伤亡过大,俄军派人致函寿山,要求商议停战。由于满清政府怕把事情闹大,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甚至下令寿山将军停止作战,并告戒寿山“不要刺激他人”,还让寿山将军与沙俄谈判。

寿山愤怒万分却十分无奈,但他拒绝亲自参加谈判,仅命当时行营营务处的程德全前往商谈和议。沙俄军队在同意满清政府要求的同时,突然偷袭卜奎城,该城失守。

卜奎城陷落后,寿山以“军覆则死,疆土不保,负罪甚深”深切自责,穿戴整齐后于棺材前吞金自杀。在他临死之前,给皇帝和皇太后留下了一封遗书,然后吞金自杀。他躺在准备好的棺木里,反而没死,于是就叫他的儿子用枪击毙自己,儿子不忍心杀死自己的父亲,寿山将军就强制命令卫兵开枪,卫兵眼含着热泪跪倒棺木底下,向上连开两枪。

寿山将军逝世时年仅四十一岁。这样年轻有为的将军没有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反而成为封建腐朽统治的牺牲品。

寿山自杀后,满清政府反而认为他是一位罪人。虽然寿山已经自杀身亡,但也没有摆脱朝廷对他的处罚,朝廷命人将寿山的棺木用特制的铁链捆绑起来,不准停放更不准在省城下葬。

寿山的妻子是杜尔伯特旗一个王爷的女儿,最后将棺木运往杜尔伯特旗安葬。安葬完后,满清政府还不放过将军的家人,为了防止遭到迫害,家人都躲避起来,改以寿为姓。

不久寿山的妻子由于忧伤也过世了,经过将军生前的部下冒死请求,满清政府才答应将军的妻子与将军合葬。

寿山将军在保卫国家的边疆稳定和人民的安宁,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的英雄壮举和忠贞爱国的精神却永久流传下来,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寿山将军不畏强盗、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英勇精神。



寿纪瑜:(公元1927~今),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史学家、教科书编审。

1949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西语系,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院。

历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长期参加中学世界历史课本、中学英语课本及有关参考、教学用书的编写工作。

译有《英军在华作战记》、《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合译有《法兰克人史》、《简明世界通史》等。



寿企才:(公元1938~今),浙江诸暨人。著名医务工作者。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浙江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现任浙江省临安卫生防疫站咨询服务部副主任,系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预防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中华名医协会理事。

在四十余年的医务生涯中,先后在县级人民医院基层卫生院、厂矿医务室进行临床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防治与科研。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脾胃等消化系统疾病,对疑难杂症也颇有建树。

近几年来,《活血化瘀治验骨肉瘤》、《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十八例》等文章先后在全国中西医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并获优秀论文奖。另有《有机磷农药污染青菜引起中毒的调查》、《山茱萸保健食品的开发依据和效果评价》、《中西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三十六例》、《滋水涵木治疗视神经脊髓炎》、《山茱萸的药用价值》。《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脑中风六例的临床观察》等十五篇文章在省、市杂志上发表。

1999年9月获“华人医家卓越成就奖”,传略被编入《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和《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及《中国名医名术大典》、《现代名医大典》中。



寿玉坡:(公元1939~今),北京人。著名电力金属材料专家。

1964年4月参加工作,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系金属物理专业毕业。

1994年9月始任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金属材料研究所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从1988年4月起他先后被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工业部聘为电站金属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火力发电分会金属专业委员会委员。将主蒸汽管道使用寿命从十万小时延长到耳食万小时以上。该项成果的推广应用,在确保火电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掘钢材潜力,尽量延长钢管实际使用寿命,节约了大量经费,在整个电力行业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1980~1997年这两台机组共计为国家节约标准煤八万吨以上。“主蒸汽管道弯管的蠕变监督”,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奖。此项成果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多次被本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1987年被中共辽宁省委机关命名为先进工作者。

发表了数十篇技术报告或学术论文,其中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在《电力技术报导》等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共计九篇,获得优秀学术论文四篇。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励十三项,其中,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五项。

做为电力部电站金属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主持评审了《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等九项国家电力行业标准的送审稿。



寿国梁:(公元1962~今),浙江绍兴人。著名无线通信电子专家,中关村六合万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1978~1982年在浙江丝绸工学院就读,1983年到日本信州大学学院攻读质量管理工学硕士,1985~1988年攻读日本东京大学生物测定学博士。1991年加盟日本鹰山公司,在很短时间内获得一百多项专利发明,被日本IT界称作“鬼才”。

2000年,寿国梁带领一个六人组成的团队回国在中关村创业,成立了“六合万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业务就是为无线局域网(WLAN)系列芯片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W-CDMA芯片的设计及相关系统的开发销售。曾经荣获“2003年中关村优秀创业者”的称号。

争取标准上的平等发言权,正是中国实施标准战略的目的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无线局域网中国标准(WAPI)不可避免地触动了国际IT巨头们的利益,国外厂商们都意识到,他们的产品即将在中国市场成为“非法销售”。发生在2004年的中美无线局域网标准之争,表现出中国本土企业开始寻求话语权,中国IT行业开始走向自信和成熟。在这场“标准之争”中,六合万通参与的符合WAPI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的芯片的研发,成为当年中美两国电信业高层谈判的一个重要砝码。

寿国梁领导的“六合万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2年3月自主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第三代移动通讯W-CDMA协议解析仪,日本第一大运营商NTT-DoMo公司采用其监测3G网络的运营数据。继“方舟”“星光”“龙芯”之后,又一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芯片“万通1号”由六合万通独立研制开发成功。这款芯片属于无线局域网基带芯片,可广泛应用于公共服务、企业用户、校园网、政府机构、家庭及个人用户等领域。“万通1号”研发成功填补了中国在无线局域网芯片设计上的一个空白,一经推出就立刻引起业内的强烈反响。

紧接着,无线局域网基带处理器和媒体访问器的系统集成芯片“万通2号”开发成功,它可以灵活适应MAC协议的变更并支持包括中国标准WAPI算法等多种加密算法的版本升级…如此等等。

寿国梁领导的“六合万通”正在为中国摆脱国外的技术控制,为民族工业的崛起而努力着。

跟帖时间 2010-05-15 08:43:4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寿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名高霸国;氏谱延陵:全联典指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吴王寿梦,吴始祖太伯弟仲雍的十七代孙,他继位后称王,吴国开始强大。楚国大夫子重、子反曾灭了大夫申公巫臣的家族,申公巫臣流亡晋国,向晋景公请求出使吴国,使吴与晋联合抗楚。申公巫臣到吴,受到寿梦的器重,让他教练吴军陆上车战,先后数次攻楚获胜。其第四子季札,有才华且道德高尚,多次推让君位,后来,吴王余祭(季札二哥)把他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

吟咏胜迹;考劾鬼神: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僧人寿宁,字无为,号一庵,上海人,居城西静安寺。寺中有八处名胜古迹,他便作了《静安八咏》诗,又汇集他人作品,编为《静安八咏诗集》。下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寿光侯,相传能劾百鬼众魅,令它们自缚现形。据说汉章帝还曾召见他,让他试法术。

弦诵施教;牧守联镳: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寿安创立书院,以弦诵为教。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寿良为兖州牧,其弟寿辑为涪陵太守。

生成草木;考劾鬼神:上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寿良,治《春秋三传》,贯通五经,举才行,有治称。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寿光侯,能劾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汉章帝曾召试其术。

跟帖时间 2010-05-15 08:42:0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寿氏的字辈排行 -- 江苏五州(苏州、常州、徐州、扬州、泰州)寿氏字辈:“宪义礼纲常细彦盛胜任院仕百仲千万贵慎(亨)隆(贞信智)达(春锦原恩鼎)户(福禄伟堂晶富松岳)奇(明增然华梓深恺积南)于(升昙演谦澄渊沾轩正云)元(科征汉登)亨(儒)生(和)春(美)景(允)茂(康)方(迎)发(椿)良(炳)洪(圻)广(钰)增(润)楠照奎铉清相烈型钧泮荣炎培錀渶材熙垣锋灏松(柏)炆基鋐澄”。

河南浚县寿氏字辈:“建登本文永继先业”。

浙江诸暨寿氏字辈:“正大光明家学必贞仁义俊德福永同仁”。

跟帖时间 2010-05-15 08:38:3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寿氏的家谱文献 -- 浙江诸暨暨阳同山寿氏宗谱二十卷,(清)寿宗晖辑,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崇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一~十二卷、第十七~十八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同山寿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崇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今仅存第三~四卷、第九~十五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同山寿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崇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第六卷、第九~十五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同山寿氏宗谱三十二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崇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今仅存第一~四卷、第六~八卷、第十~十二卷、第十七~十九卷、第二十五~二十六卷、第二十九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同山殿前寿氏宗谱,(清)寿以君纂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崇礼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墨城寿氏宗谱十五卷,(清)寿椿纂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半山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同山殿前寿氏宗谱十卷,(清)寿如楸纂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崇礼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九~十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清)吴如勝纂,清朝年间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诸暨暨阳墨城寿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半山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二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墨城寿氏宗谱,(民国)寿锡康等纂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半山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同山寿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崇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今仅存第五卷、第十~十二卷、第十五~十七卷、第二十~二十一卷、第二十四卷、第二十六卷、第三十四卷、第三十九卷、第四十二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同山寿氏九甲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崇礼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七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寿氏宗谱十二卷,(民国)寿臧等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半山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墨城寿氏宗谱四十卷,(民国)寿氏修谱委员会编,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半山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跟帖时间 2010-05-15 08:37:1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寿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京 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是上不是一个郡,而是历朝历代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中华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不过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寿氏源起吴国,吴国的京兆当在苏州。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彭城郡: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所置。汉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西汉朝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为彭城国。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复为彭城郡。隋开皇时期(公元581~600年)废郡,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为徐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徐州。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安徽滩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彭城郡与沛郡在地域范围上有部分重叠。



2.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会稽堂:以望立堂。

彭城堂:以望立堂。

洁素堂:晋朝的寿良,治《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澡身洁素,官至太平府太守,撰秦国内史。李宓向晋朝廷推荐他,晋武帝征其为黄门侍郎、梁州刺史,迁散骑常侍、大长秋。

崇礼堂:资料有待补充。

半山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5-15 08:36:1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寿氏的迁徙分布 -- 寿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一十位门阀,望族出京兆。

今浙江省的杭州市、诸暨市、绍兴市、温州市、嘉兴市、余杭市,上海市的金山区,河南省的鹤壁市浚县、开封市,湖北的嘉鱼县、咸宁市,四川省的绵阳市、会东县,安徽省的界首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集宁市,江苏省的无锡市、徐州市、扬州市、寿州市、常州市,重庆市的江北区、綦江县、奉节县,黑龙江省,台湾省的台北市、高雄市,澳大利亚的悉尼市等地,均有寿氏族人分布。

跟帖时间 2010-05-15 08:35:1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寿氏的各支始祖 -- 寿 胜:南宋初自汴梁迁诸暨同山乡,卜葬邑之估龙山二仙殿前。是为暨阳同山寿氏始祖。

寿茂德:元明间自同山乡迁居邑之墨城。是为暨阳墨城寿氏始祖。

跟帖时间 2010-05-15 08:34:0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