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氏的历史名人 -- 司 超:(公元904~974年),大名元城人(今河北大名)。著名北宋初期将领。
后汉祖在太原,司超隶帐下小校。屡立战功,累迁都指挥使。
后周世宗命宰相李榖讨淮南,司超为步军先锋副都指挥使,大败淮人和吴军,擢舒州团练使。
归北宋后,司超历迁蔡州、绛州、郑州、蕲州防御使。因久居淮右,习知地理环境,故常出师有功。
司 庠:(生卒年待考),字公序,号立斋;恩州人(今湖北恩州)。著名元朝大臣。
与弟司廙同为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进士,官至陕西行台侍御史。
他立朝鲠直无顾忌,廷臣多惮之,为时人所推崇。后辞官教授,四方来学者甚众。随器成材,俱有师法。
司居敬:(生卒年待考),恩县人(今山东平原)。元朝大臣。
生活简朴,为人耿直至元末为邹县尹。他勤政爱民,常到各地查询民情。
当地县民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要把田赋运到胶州交纳,路途遥远,往返困难。他曾三次上书,要求改运滕县,终于得到允许。后来又了解到许多人想读书,但没有学校,于是他建造学宫,广设学田,把自己的藏书也捐给学宫。
邹县为“孟母三迁择邻”的故事所发地,最早见于西汉刘向《列女传·母仪篇》中“断机教子”的故事。元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邹县尹司居敬崇儒重道,以振兴文教为已任。他到处寻访孟子故居,结果找到两处遗址。一处在县城东南隅,前临因利渠,南有文贤岗,洄川掩抱,其间筑有曝书台;另一处在县治东一块隙地,旧名子思讲堂,被辟作庙宇。司居敬想先恢复子思讲堂,于是召集周围百姓,对他们说:“圣贤以斯道觉斯民,功万世。神而有知,固当辟正堂以舍。使扰圣贤之居,以扬其灵,恐不能妥侑乎是。况籍此赐百福于斯邑,神必不然。苟它所奉而迁之,神得以永厥祀,而圣贤之迹不废。”孰料,与会者不听他这一套,说:“惧神之不我福也,不敢受教。”司居敬又召集居住在孟子故宅处的百姓商议,并应允发给搬迁费用。几家百姓非常乐意,于是司居敬派人丈量面积,当即付给报酬。然后,在这片故址上建屋四楹,取名“渊源”,内设子思、孟子像。子思面南,孟子西向侍,“皆章服玄端危坐,俨然昔日授受之容”。又在故宅周围垒起院墙,并请秘书少监杨桓篆书“曝书台”三字,刻于石上。
他离职后,该县民众为他刻石立碑,歌颂他的功德。
司允德:(生卒年待考),字执中,东阿人(今山东东阿)。著名元朝大臣、孝子。
自幼失父,伺侯母亲以孝见称。他勤奋读书,由太学生累官翰林国史院修撰。
母亲逝世后,他筑庐墓侧守孝,有鸣鹤百余只,翔舞上空,久而始去。后人立瑞鹤亭于墓侧,以资纪念。
司良辅:(生卒年待考),代州人(今山西代县)。著名元朝儒学正。
笃学敦行,高隐不仕,家居教授程朱之学,为一方敬仰的学者。
司 轲:(生卒年待考),阳信人(今山东阳信)。著名明朝医学家。
精医术,按脉察疾,疗病如神。齐鲁一带地区的医生皆奉他为宗师。
司九经:(生卒年待考),字圣典;宁夏人。著名清朝将军。
官至宣化总兵。一辈子骑马打仗,征川、滇、塞北及西藏,为大清朝廷平定边疆,过着艰苦的军旅生活,受人赞扬。
司昌龄:(公元1726~?年待考),字静山;高平石末村人(今山西高平)。著名清朝学者。
贡生,其祖为御史,其父司九经曾受业于陈文贞相国之门。
司昌龄从小受儒学熏陶,乐善古。少年时,他曾受业于丹阳名士丁苍恒先生,成年后,潜心著述,至老不倦,二十年足迹不入城市。
清雍正末年,本地官员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辞不赴试。家里藏书万卷,学富四方,高平学者多拜其为师。
他的纂述凡数百卷,计有《十一史精华》、《古学精华》、《泫文备征》、《紫峰集》、《泫志拾遗》等书。县令曾聘请其主编县志,因年老而婉言谢绝,但其所著《泫志拾遗》多为后来修志者所采纳。归安名士沈树德与之情趣相投,共好古文,交往很深,
沈树德曾感叹说“余不遇昌龄,谁知余者,昌龄不遇余亦谁知昌龄也”。
司中峰:(公元1916~2003年),山东邹县西下店区望云村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
1937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滕县自卫队政治指导员,鲁南军区直属第四团连政治指导员,苏鲁支队营副政治教导员、大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五团营政治教导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警备第九旅第十七团政治处副主任,第十八团政治处主任,鲁南军区警备第八旅第十九团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七师第十九团、第二十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二军第六十六师第一九六团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军政治部直工部部长,师政治部主任,空军轰炸机第十师政治部主任,空军第六军政治委员,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1951年1月1日,中央军委命令在南京成立空军轰炸机第十师,由第二十二军第六十六师政治部主任司中峰、参谋长蒋亭率领该师一半部队与空军第二师轰炸机团及两个航校毕业的空地勤人员组成。司中峰任空军第十师政治部主任。司中峰到空军轰炸机第十师任职后,积极配合师政委王学武做好政治工作,在部队中普遍进行“在陆军基础上建立空军”的教育,使大家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安心本职工作。
1951年司中峰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空军轰炸机指挥所空军第十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轰炸敌岛作战。
1952年6月,司中峰接替调华东空军“三反”办公室任副主任的王学武任师政委。司中峰口才好,政治水平高,要求严,对前苏联顾问也不迁就,在干部战士中威信高。有一次当师长刘善本第一个放单飞后,前苏联顾问看到他起飞的动作很稳,就对司中峰政委说:“他回来后,你给师长献花。”“我们不搞这个。”司中峰解释说。“你们的政治工作不行。”那个顾问很不客气地说。“中国人不习惯献花,我们表示祝贺很好。”说完这话,司中峰就请顾问一起上车到着落线去。小车刚到不久,刘师长驾驶着新轰炸机平稳准确地落到T字布旁边,迅速地滑到着落线来。司中峰快步第一个迎过去,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当司中峰告诉他,苏联顾问要给他献花表示祝贺时,刘善本听了哈哈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免了吧?”司中峰笑着问。“免了。”刘善本爽朗地回答。刘善本向顾问走去,顾问奇怪地问道:“你笑什么?”“政委向我表示祝贺,我非常高兴,这比献花还好。”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司中峰十分注意和师长刘善本团结协作,共同担起搞好空十师的担子。在他们的领导下,短短的几年里,空十师就先后获得上百面锦旗、奖状,立过集体一等功、三等功。1960年,司中峰升任空六军政治部主任,以后还担任过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第六军政委。司中峰1964年晋升少将。司氏族人世居望云,司中峰为望云祖第二十一世孙,为族中唯一的将军,在当地素有“司家枪杆”之称。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村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3年6月19日因病在唐山逝世,终年八十七岁。
司玉琢:(公元1937~今),辽宁凌源人。著名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海洋商法专家。
1964~1980年在大连海事大学航海系任教;1980~1981年到挪威航运科学院进修;1981~1984年回大连海事大学航海系任教,担任党总支书记;1984~1989年任航管系主任;1989年任海运学院副院长;1991~1998年任大连海事大学校长;1998年至今任海事大学法学院博士导师。
1984年创立“国际海事”专业,1988年创办外资运输专业,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于1998年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以海商法为主的国际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司玉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主要起草人,参与多起海事诉讼,是国际海事委员会起草《运输法》专家小组成员之一。被评为1986年、1988年的交通部优秀教师,1993年全国优秀教师,1994年、1995年辽宁省优秀科技教育工作者,1995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7年大连市优秀专家及交通部“吴福、振华交通部特别贡献奖”,1998、2002年辽宁省优秀专家,并在1992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司玉琢与吴兆鳞合著的《船舶碰撞法》在1997年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教材)一等奖、交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998年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的《香港澳门回归后与内地航运方面有关政策的研究》获交通部1998年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的《海商法大辞典》1999年12月获辽宁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著作奖。
司 琬:(公元1938~今),女,字逢时,号清品、香山居士;江苏丰县人,苏鲁司氏二十二代孙。著名新闻工作者、书画家。
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原任大众日报社副主编、高级编辑记者。
1996年退休后,现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特聘教授、顾问、中国燕京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央画院创作委员、清华科技学院上海分院客座教授。
1979年访问日本、1997年访问港、澳、台、新、马、泰等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其书画展览备受国内外各界人士欢迎。并被台湾百岁老人陈立夫先生、香港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国家主席胡锦涛等收藏。
司琬擅长诗书画在国内独树一枝。尤其精于牡丹、山水、书法等。徐悲鸿大师夫人廖静文为其题词为“作品赋色艳丽,神采飞扬,览之有芳菲兮,袭人之感。”
作品收入《中国当代美术书法界名人名家博览》、《中国画家》、《中国画谱》等二十余部书。并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
1993年获世界第四次妇女大会书画银奖;1997年获全国“屈原杯”银奖;2000年获南京“千禧杯”赛金奖,并获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颁发的世界华人艺术家称号。 跟帖时间 2010-05-10 10:03:0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司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姓启司马;望出顿丘:全联典指司氏的源流和郡望。
战功居首;直道交推:上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元城人司超,曾在后汉、后周做官,因战功官至舒州团练使。归宋后,随太祖讨季重进,战功居诸将之首。历官蔡、绛、郑、蕲诸州,屡立战功。下联典指元朝时期的恩州人(今湖北恩州)司庠,字公序,号立斋,与弟司廙同为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进士,官至陕西行台侍御史,立朝鲠直无顾忌,廷臣多惮之,为时人所推崇。后辞官教授,四方来学者甚众。随器成材,俱有师法。
2.七言通用联:
才行敷荣于春署;直方砥节于西台:全联典指元朝时期的恩州司庠,与弟同举进士,官陕西行台侍御史。其立朝鲠直,后辞官教授,善恩才施教,求学者每每随器成材。
司轲药好千家乐;韶石官清百姓安:上联典指司轲是明朝的名医。下联典指韶石,是晋朝时期的的良吏。
司庠兴学堪师表;韶护为官恤国民:上联典指司庠,字公序,号立斋,后辞官教授,四方来学者甚众。随器成材,俱有师法。下联典指韶护,明洪武年间由户部主事谪为昆山典史,为政敏达勤奋,理事快疾,属守职责,后官按察佥事。
3.八言以上通用联:
兄弟联芳,雄文有二;韬钤独裕,国士无双: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舒州团练司超事典。司超,元城人。仕汉历周,屡立战功,归宋,历迁蔡、绛、郑、蕲等州。由于他久在淮右,悉知江山险易,故往往师出有功。司超及其弟俱为当时名人。下联典指元朝时期的御史司庠事典。
居家教授,驩州所仰;按脉察疾,疗病如神: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儒学正司良辅,代州人,笃学敦行。居家教授,日讲程朱之学,为一方所宗仰。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名医司轲,阳信人。精医术,按脉察疾,疗病如神。齐鲁间宗之。
宣化总兵,旗开得胜;舒州团练,师出有功: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总兵司九经,字圣典,宁夏人。戎马一生,征川、滇、塞北及西藏,官至宣化总兵。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舒州团练司超事典。 跟帖时间 2010-05-10 10:00:46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司氏的字辈排行 -- 山东苏鲁司氏字辈:“明汉思广元增山品吉厚忠信存智昭祥向仁道传为守圣训启真”。
山东淄博司氏字辈:“应大朝学玉宜冠兆传衍继志书维尚礼田勤永修培承先业广敬新常作宗家厚克振宏本端善可恒”。
山东广饶司氏字辈:“玉宜冠兆传延继书维祥文俊朋有尚立田勤功修培承先业广敬新常作宗家厚克振宏本端善可恒”。
山东滕州司氏字辈:“文玉可淑景衍宝(永)广(克鸿瑞)继(振学恩元)尚(增成念金文)德(山玉)贵(品)春(基)秋(厚)”。
山东东阿司氏字辈:“绪承允有志家道统衍传善同德乐兆好恭怀万春继之恒为庆泰瞻向裕方”。
山东泗水司氏字辈:“廷云天传继贵来玉有光衍绪宗先志万世振纲常”。
河南博爱司氏一支字辈:“和民王子洪成复恒永俊振”。
河南博爱司氏一支字辈:“国昌应道宗学洪元克廷绍永启建布”。
陕西山阳司氏字辈:“守金九大德玉进文武昌”。
山西交城司氏字辈:“隆彦大余有昌久永远富贵福禄贞”。
安徽淮北司氏字辈:“尚德长明良献典永文讯全家百事昌各守一必者”。
四川邛崃司氏字辈:“文长源世泽家声必贤良”。
江苏丰县司氏字辈:“明汉德广元增山品吉福(占)”。 跟帖时间 2010-05-10 09:59:4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司氏的家谱文献 -- 四川邛崃司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山东滕州苏鲁司氏十修族谱,(现代)司元礼撰修,2002年计算机排印本。
山东郓城司氏通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河南顿丘司氏续修家谱,著者待考,1982年手写本。
江苏徐州沭泗司氏家谱,(现代)沭泗涟灌东新族众汇成,1994年铅印本三册。公开出版。 跟帖时间 2010-05-10 09:53:2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司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顿丘郡:汉朝初期置顿丘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清丰西南一带地区。顿丘郡始建于西晋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治所在顿丘(今河南清丰),下领四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清丰、濮阳、内黄、南乐、范县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曾废黜。唐朝至五代十国时期,曾以顿丘为澶州治所。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春秋末期楚、汉之际,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涉),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包括汲县。魏文帝黄初年中,河内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县)改属冀州(今河北冀县),四县随之改属、后又回归河内郡。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阳)、原武、阳武三县。属兖州(州治廪丘,今山东鄄县)陈留国的有封丘、酸枣、平丘、长垣四县,属兖州东郡的有燕。西晋时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隋朝时期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两朝的河内郡即怀州。元朝时期设为怀庆路。明、清两朝为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县。
2.堂号:
河内堂:以望立堂。
顿丘堂:以望立堂,亦称清丰堂。
淮右堂:宋朝时候舒州团练司超,屡立战功,在蔡州、绛州、郑州、蕲州等地做官。这些地方都属淮河之右,他熟悉淮右江山的险易,所以打起仗来百战百胜。
三季堂:资料有待补充。
庆余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5-10 09:52:1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司氏的迁徙分布 -- 司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八位,人口约五十九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6%左右。
关于司氏的来,姓氏学界皆认同是来源于官名称谓,因此其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先秦时期,司氏族人已分布于郑(今河南新郑)、晋(今山西)、卫(今河南濮阳)、程(今陕西咸阳)等地。《姓氏考略》载,司氏最早繁衍发展中心是古代顿丘。这个地名,曾经出现于《诗经》中的《卫风·氓》,是一个与中华民族有深厚渊源的地方,根据考证,这个地方在春秋时代是属于卫国的一个邑,到了战国时代又改隶魏国,位置在今河南清丰县。可以说,司氏中国人的老家就在这个地方。
第一个见诸史册的司氏人士,是新莽时期风俗大夫司国宪,此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司氏于史书难觅。
两汉、魏、西晋时期,司氏以顿丘郡为其繁衍发展的中心,并已散居于广大北方省份。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中原司氏有播迁今湖北、江苏、安徽、浙江等南方省份者。
唐末五代以后,司氏播迁于湖南、四川、江西等地。
宋朝初期,名将司超的出现使司氏开始名扬天下,而且在此后司氏名人也渐渐多起来。
宋末元初,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司氏有向云南、贵州、广西等祖国西南部播迁的,而且华东之司氏有进入今福建、广东等地者。
明朝初期,山西司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地。此后,陕西、河南等地的司氏有到甘肃、宁夏等西北省份谋生者。
历清至中华民国,湖广人填四川,山东人去东北,山西人去内蒙,河南人去陕西,闽粤人赴台湾等大规模的自然移民运动,司氏广布全国各地。
如今,司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安徽、河南、陕西四省为多。 跟帖时间 2010-05-10 09:46:05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