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氏的历史名人 -- 须 贾:(生卒年待考),魏国人。著名战国时期魏国中大夫。
战国时期,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号称七雄,各据疆土,倚强凌弱,互相吞并,不肯上下。魏国与齐国有积世之仇,齐国曾遣孙膑统领大军,明着说去救韩,暗中却来袭魏,在马陵山下,射死了大将庞涓,将公子魏申掳去齐国,并要魏国三年一进贡,从此魏国一蹶不振。
魏申之弟魏齐为魏国丞相,因魏惠王染病不安,命魏齐代理朝政,魏齐看三年已到,拟派大夫须贾前往齐国,一来还他三年贡物,二来求放公子丰回国,重修两国之好。须贾不才恐自己拙口钝辞,应对有误,提出推荐自家门客范雎一同前往。范雎学识过人,只因不善奉迎拍马,附势趋炎,因此怀才不遇,仅在须贾处任一门馆先生。魏齐特许他为副使与须贾共同入齐。若能保得公子无事还国,定重赏加官。
两人到齐国后,范雎果然是深怀妙策,问一答十,能言巧辩。齐王听他一席话,大喜,遂放公子还国,两邦修好,永为唇齿之邦。齐国大夫驺衍鉴于范雎才能超群,对他作特别的款待,反把正使须贾冷落在一边。行前在驿站宴会上,范雎对自己广览群书,文武全材,虚淹半世叹道:“日月煎熬,利名牵扰,人空老,今日明朝,则俺这愁思知多少?”驺衍劝他道:“贤士有如此大才,久后必有大用。”范雎道:“自古书生多命薄,端的可成事的少。你看几人平步蹑云霄。便读得十年书,也只受得十年暴。便晓得十分事,也抵不得十分饱。至如俺学到老,越着俺穷到老。想诗书不是防身宝,划地着俺白屋教几曹。”又说:“…调大谎往上趱,抱粗腿向前跳,倒能够禄重官高…”借着酒兴发了一通牢骚。驺衍深感像范雎这样确有经纶济士之才,补完天地之手,文通三略,武解六韬,只合早决功名,立取荣耀,不该久困穷途。范雎却说自己年幼失教,不谙经史,想为官者要忠勤廉正,去暴除贪。自己是一个愚瞽之夫,只能待时守分,知命安身,不敢希望功名。驺衍劝他不可说这种没有志气的话,人生功名富贵,皆由自取,也不专是天命。
驺衍因对范雎的学识人品敬重,因此对他十分热情,临行又送他黄金千两(范断然不受)。须贾对此心想,我是大夫,受命为使,倒不受此款待,范雎是一从者,反受他牛酒款待又赠黄金。范雎是个寒士,因见我在此才不敢受,此事必然暗昧,想必范雎定在我背后以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重赏,待我还国后再与他计较。
临行前驺衍又对须贾说:“岂不闻任贤则昌去贤则亡。故秦用百里奚秦霸,郑用小产而郑强,吴去子胥而吴衰,越去范蠡而越灭,如你魏国可谓失贤,前者不用孟子为相却用庞涓为帅,所以才有马凌之战,你公子被掳于此,如今有一范雎不用,却用你为大夫,俺主公择放公子申还国者,专为范雎之贤也,你到本国应辞言谢罪,让位于范雎…”此番话更使须贾加深了对范雎的怀疑和仇恨。
回国后须贾把讨回公子申之功全归于己,并向魏齐告密,说范雎背魏通齐,二人谋划在须贾宴请魏齐时把范雎请来。一进门须贾先叫他脱去衣裳,他有些迷惑不解,心想可能是好意,怕酒菜弄脏了衣服,就把衣服脱下。须贾唤侍从把刑具、铁索、粗荆放在他面前。他万万没想到须贾会对他搞突然袭击,一下子如晴天霹雳一样,陷入了诬枉之灾。魏齐下令将些喂牲口的草料拌上粗糠,命范雎吃草。须贾恶恨恨的说:“我保你一同入齐为使,你却以阴事告齐,受他金帛牛酒,你与牲口何别,一根草添你一千岁,不吃,我将大棒打着。”直打得“血冬凌满脊梁,饿掉了三魂,敲翻了五脏,带肉连皮颤,彻髓透心凉…”他们不仅对范雎重刑鞭笞,并恶毒地将他丢入粪坑。可怜满腹经纶、才华出众的范雎竟遭此磨难。
“士可杀,不可辱。”范雎慢慢苏醒过来,悲愤填膺,好不容易挣扎起身,有心逃走又浑身污秽,走无法走,藏无处藏,幸好遇到了老院公,误以为他酒醉后跌入厕坑。待他一一说明原由,好心的老院公把他救起,冲洗干净,找了一件衣服穿上,从后门把他放走。
后范睢改名张禄,逃往秦国,官至丞相。须贾为魏国使臣往秦国庆贺,范雎假扮成贫士去见须贾,须贾见他如此穷困,便马上送给他一件“绨袍”(粗丝做的袍子)。
在各国使节参加的庆典上,须贾才得知张禄即是宰相范雎。在齐大夫驺衍面前,范雎当场揭露了须贾陷害自己的丑恶行径,然后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命须贾吃草。但最后范雎仍念须贾尚有赠“绨袍”的故人情义,还是宽恕了他,放他回国。
须 无:(生卒年待考),汉初人。著名汉朝大臣。
汉高祖刘邦立国初期,须无功于荥阳,因而受封为陆量侯,绍(历代承袭)封达四代。
须之彦:(生卒年待考),明朝人。著名明朝大臣。
举为进士后当礼部仪制郎的官,当明神宗死后,须之彦力争使郑贵妃成为皇后,朝廷后来又让他担任更高的官职。
须用纶:(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官吏。
明朝崇祯皇帝时中举,当上州官。那时朝廷军费开支很大,向全国加紧征收额外钱粮,百姓叫苦不迭。
须用纶深知百姓疾苦,他不向百姓派征,而是节省政府,筹措上缴,当地百姓对他感恩不尽,交口赞誉。
须正勤:(公元1946~今),上海宝山人。著名中医医师。
毕业于宝山县半夜半读卫生学校,医师。毕业后分配在上海市宝山区刘行卫生院。先后曾在门诊药房、除保组及外借至县爱卫办工作,担任过院长助理及医院统计工作。
从1988年开始,在医院创设推拿门诊,从此专门从事对软组织慢性疼痛性疾患的诊治工作。近年来,所发表论文“小针刀治疗网球时二十六例总结”入载《当代外治精要》,“小针刀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入编西欧五国举办的“98中医治疗慢性疑难病国际交流研讨会”论文集编系列。
须正勤的论文《小针刀与压痛点强按压疗法治疗软组织疼痛机理探讨》,在全国首届华伦杯优秀论文大奖赛中获三等奖,入编《全国华佗杯大赛优秀论文集》;在首届生命力杯世界传统医学优秀论文大奖赛中获优秀成果奖,并入编优秀成果汇编与获奖者名录。业绩入选《当代医药人才选编》、《世界优秀医药专家人才名典》中国卷,《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人才辞典》等。 跟帖时间 2010-06-18 09:14:4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须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绨袍赠友;华胄绍封:上联典指战国时魏国中大夫须贾,范雎贫因的时候一度跟着他做事,曾诬陷范雎,使范雎被魏相魏齐派人鞭打致重伤。范雎在王稽、郑安平帮助下逃往秦国,化名张禄,受秦昭王重用,任秦相。后来,须贾出使秦国,范雎私下里穿着破旧衣服去见他,他赠给范雎一件绨袍(粗丝做的袍子)。当他发现范雎为秦相时,便光着上身前去射罪,范雎因他馈赠绨袍,还念故人情意,便也不再追究。下联典指汉初人须无,高祖时,受封为陆量侯,绍(历代承袭)封达四代。
2.七言通用联:
故旧有绨袍之赠;荥阳嘉摧敌之功:上联典指战国时魏国中大夫须贾“绨袍赠友”事典。下联典指汉初人须无,功于荥阳,受封为陆量侯。 跟帖时间 2010-06-18 09:11:5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须氏的家谱文献 -- 浙江绍兴虞南须氏宗谱三卷,(清)徐辅臣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孝义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注:卷端题《古虞须氏宗谱》。
江苏常州须氏续修宗谱二十卷,(清)须敏来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明]须良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家谱学会苏慎处。
江苏须氏续修宗谱四卷,外编一卷,(清)须惠清、须应模修,清朝末期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一~三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档案馆。注:记事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
江苏常州三河口须氏家谱,(现代)须氏合族编修,苏慎协助,在溯起元朝的老家谱基础上续修,2008年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三河口镇须氏宗祠。 跟帖时间 2010-06-18 09:10:3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须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琅琊郡:亦称琅琊国、琅岈郡、琅玡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境内设琅琊郡,并附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时期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下辖五十一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即墨、崂山、胶县、胶南、沂水、营南、日照、五莲、赣榆(今江苏赣榆)及青岛等地。东汉朝时期琅琊国改治到开阳(今山东临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琊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临沂)。隋朝时期又复置琅琊县。唐朝时期又裁废,境地归胶州、诸城,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唐朝乾元初年(戊戌,公元758年)曾废黜,后有沂州琅琊郡。从魏、晋朝时期起,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属琅琊郡(国)。另一处琅琊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废置至今已千余年。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2.堂号:
琅琊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陆量堂:汉朝时有须无封,爵为陆量侯,四代世袭,其后裔子孙因以立堂。
务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孝义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6-18 09:08:3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须氏的迁徙分布 -- 须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九十一位门阀。
今山东省的诸城市、临沂市、胶南市、东平市,江苏省的无锡市、常州市、常熟市、江阴市,上海市的宝山区、普陀区等地,均有须氏族人分布。 跟帖时间 2010-06-18 09:07:1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须氏的各支始祖 -- 须良德:明洪武初避乱由辽东迁毗陵中右厢浮桥,後裔分迁至江阴、常熟、金坛、宜兴、阳湖等地。是为江苏常州须氏始迁祖。 跟帖时间 2010-06-18 09:06:1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