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氏的历史名人 -- 胥 臣:(公元?~前622年待考),字季子;晋国人(今山西)。著名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胥氏鼻祖之一。
曾跟从公子重耳(晋文公)出奔,胥臣于晋文公称霸诸侯之后,论功行赏,官拜司空,曾被封于一个叫臼的采邑,所以又称为臼季。
晋文公时,晋、宋、秦、齐诸国联军与楚、陈、蔡诸国联军在城濮大会战,胥臣在战马身上蒙以虎皮,乘夜初级,一举击溃了陈、蔡联军。
依照《左传》的记载,胥臣当时在晋国官拜司空,“司空”这个官职是从尧帝以来就设有的,但历代的职务有所不同。如尧、舜、禹时代的司空,主管治理水土;西周时代的司空,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为六卿之一;到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后去“大”字,称司空,主管囚徒。东周春秋时期,只有晋国设置有司空官职,其他各诸侯国均未设此官位。
胥臣的世代子孙都是晋国的大夫,像其子胥申,其曾孙胥童,便曾相继叱咤风云,使得胥氏家族一开始名气异常。
发源于山西的胥氏,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播迁和繁衍,到了宋、明之际,便已满布天下。
胥 甲:(生卒年待考),胥臣之子;晋国人(今山西)。著名晋国将领。
胥臣死后,周顷王四年,秦晋两国交战,胥臣之子胥甲与赵穿泄了军情,主帅赵盾削了胥甲的官爵,逐到卫国。
胥 童:(生卒年待考),胥甲之孙;晋国人(今山西)。著名晋国大臣。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晋厉公时,以胥甲之孙、胥克之子胥童为上卿。而胥童与当时晋国的权臣栾书、中行偃积怨很深。后来栾书、中行偃受宠于晋厉公,胥童遂被其杀害。
胥 偃:(生卒年待考),字安道;丹阳人(今湖南长沙)。著名北宋官吏、骈文家。
少年时苦学,后于宋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中进士甲科,官至翰林学士、开封知府。
欧阳修二十岁时携带自己的文稿到汉阳,拜渴著名骈文家胥偃。胥偃读了他的文章,非常赏识,便把他留置门下,给予悉心指点,并携带他同赴京师(今河南开封),推荐参加国子监考试。后来,胥偃但还把女儿嫁给了他。欧阳修后来终生感激胥偃的提携。
胥偃为官谨慎,生活俭朴,做官前家有良田数十顷,后来都分给了族人。
胥作霖:(生卒年待考),字泽民;江西宜黄人。著名南宋奇人。
为地方治安作出过较大贡献,但他拒绝了朝廷的封赏,其高风亮节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胥持国:(公元?~1197年待考),字秉钧;代州繁畤人(今山西忻州)。著名金国大臣。
经童出身。金章宗时曾出使南宋。累拜参知政事,进尚书右丞。
他知道金章宗好色,阴献秘术,又结宠妃李妃,由此被信任,与李妃相表里,专擅朝政。好利躁进者皆趋走其门下。
金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被御中台劾奏,不久复起为枢密副使,佐完颜襄治军于北京。
胥 鼎:(公元?~1226年待考),字和之,胥持国之子;金国人。著名金国将领、大臣。
胥鼎本来是个读书人,金大定末年擢进士第。但他有大智大勇,从政做官后,运筹帷幄,办事有效,成为大金国廷的栋梁,后被封为吴国公。
在大金国与蒙古的争战中,丞胥屡次戍边,多次指挥击退蒙古大军的进攻。
在著名的关陕之战中,蒙古军攻下中都后,在金贞祐四年(公元1216年)又派三木合拔都率领一军经西夏进兵关、陕,企图向金国的新都汴京作试探性的进攻。
农历8月间,蒙古军与西夏兵合攻延安。金军元帅右监军兼陕西统军使乌古论庆寿驻守延安,击败西夏兵。蒙古军进入鄜、延,攻坊州。金宣宗诏令签枢密院事永锡领兵去陕西,对永锡说:“如果敌兵强大,就谨守潼关,不要让他们东进。”并把同州、华州旧屯陕西军及河南步骑九千余人划归永锡指挥。尚书左丞相兼都元帅、行省陕西仆散端上奏说:“潼关以西都是陕西地,请把这些军队都归行省指挥”。金宣宗听从仆散端,便又把这九千余军队不再划给永锡。永锡在渑池数日,不得进兵。农历10月,蒙古兵到潼关。陕州宣抚副使兼西安军节度使泥庞古蒲鲁虎领兵抵御,兵败战死。金守关兵卒溃散。潼关失守。金宣宗大怒,迁罪于永锡,将其下狱。
蒙古军攻破潼关后,向东进军至阌乡。右司谏兼侍御史许古请选精锐,中途邀击。尤虎高琪不准。平阳行省尚书右丞胥鼎听说蒙兵已越关,急上奏章,说:“臣已奉诏,先遣潞州元帅左监军必兰阿鲁带领军一万,孟州经略使徒单百家领兵五千由便道济河以趋关陕。臣将亲率平阳精兵直抵京师,与王师相合。”
蒙古兵过陕州时,胥鼎以河东南路、怀、孟各处军兵一万五千由河中入援,又遣遥授河中府判官仆散扫吾出领军趋陕西,并力抵御,并檄告绎、解、吉、隰、孟州经略司合兵夹攻。宣宗诏令汴京准备防城器械,凿坎穴,筑垣墙,作防守的准备。
蒙古军由嵩山小路至汝州掳掠,奉诏从山东调驻卢氏县的地主武装完颜仲元花帽军赶到商,又赶到嵩、汝,已落在蒙古军的后面。农历11月,蒙古军直趋汴京,至杏花营,距汴京只有二十里。
这时,胥鼎率领大军赶到汴京。蒙古三木合拔都兵少,又见金军有备,领兵退去。农历12月,蒙古军退至平阳攻掠,胥鼎再派兵拒战。蒙古军作战不利,只好退军。
胥鼎守平阳有功,拜枢密副使、权尚书左丞、行省于平阳。任上多有进言,予时政多补。镇守河东一方,朝廷倚重。兴定初,进平章政事,封莘国公。
金兴定四年(公元1220年),致仕。金哀宗即位,复拜平章政事,封英国公。
胥必彰:(生卒年待考),字德镇;湖南常德人。著名明朝大臣。
官职是监察御史,专门负责对朝廷命官的监察。他忠于职守,权贵犯错,也直言不讳。
因为他自己严正清明,所以那些对他不满的人也只好认输。更多的人赞扬他,称他为“真御史”。后历任福建按察使、浙江参议、左佥都御史,巡视广东。
胥文相:(生卒年待考),字士衡;巴陵人(今湖南岳阳)。著名明朝大臣。
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进士。为漳浦知县,能关心百姓疾苦,尝竭力扑灭蝗灾,奏请罢除银矿税课,县民感德。累迁至南京户部郎中,监税关,余额尽归公库。
后胥文相出为汀州知府,时因海寇故,民多被株连,前任莫敢平反。胥文相至任,白上官释放。又请省去楂糕之贡,出粟赈饥,兴学修桥,善政甚多。
再迁柳州,以田州土司叛乱事,上官拟尽杀胁从,胥文相力主招抚,卒如其议。
胥文相平生不治产业,不阿权贵。人怜其贫,赠以金,坚辞不受。
胥文相好学能文,老年犹著述不倦,有《石泉稿》、《洞庭君山集》传世。
胥克寻:(公元1892~1934年),四川巴中江口区人(今四川平昌)。著名无产阶级革命烈士。
胥克寻幼年入私塾,后因家贫辍学,以务农兼贩货为生。1930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胥克寻任中共党的秘密交通员,在重庆至川东的梁平、宣汉、大竹和邻水一带活动。在白色恐怖中,多次巧妙地骗过特务,准确无误地将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传递到地下党的基层组织。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入川解放了平昌县城,胥克寻在家乡秘密组织游击队,成立苏维埃,发动群众抗丁抗捐,牵制敌人。
1933年,胥克寻率百余名游击队员在江口参加红军,被任命为江口县红军独立营营长,深入到赤白交界地区,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组建地方红军武装力量,鼓励青年踊跃参加红军。8月为配合红军主力开展“营(山)、渠(县)战役”,潜回长垭、泻巴河等地了解敌人的兵力部署,秘密建立乡、村苏维埃,兼任苏维埃主席,发动组织群众为红军送军粮、运盐巴。同年10月,“宣汉、达县战役”开始,胥克寻率红军游击队痛歼民团,随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解放达县。11月在江口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江口县苏维埃执行委员。组建红军江口县独立团,任独立团副团长。同年12月,出席了川陕省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之后,抓紧部队训练,积极投入反四川军阀“六路围攻”的激烈战斗。先后率部在达县的江陵、桥湾河、北山场、白衣庵和平昌的青风场等地与敌激战,奉命配合红军主力分队,穿插到敌后,摧毁敌人的粮食供给点。
1934年3月23日,胥克寻掩护红军主力撤退后,在红录台田家嘴遭国民党伏兵包围,因腿部中弹受伤被俘。胥克寻在受尽折磨后壮烈牺牲,终年四十二岁。
胥光义:(公元1916~今),别名许鑫,胥克寻之子;四川巴中江口区人(今四川平昌)。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2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11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毕业于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上级政治科、中央红军大学(1937年初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二队)、中央北方局党校第一期、南京军事学院、北京高等军事学院等院校。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班长、排长、副连长,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保卫局保卫队政治指导员,红军大学政治部地方工作科副科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随营学校政治主任教员,晋东南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政治处副主任兼民运股股长,挺进支队政治委员,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一二九师政治部干部教育科科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分校政治部主任,总校步兵科政治委员,冀南军区政治部宣教部部长,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支援解放西藏司令部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办公厅主任兼人民武装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参谋长,国家地质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常务委员,负责组织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建设和国防科委的后勤工作。后担任总后勤部常务副部长、党委常务委员,全军生产经营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等职。是第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曾主编《当代中国·军队后勤卷》的《当代中国军队后勤工作》,参与编写《中国革命老区》等。
胥治中:(公元1917~1994年),湖北石首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将。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军团独立团、第四师、第七师宣传员、侦察员,红二军团卫生部特派员,第五师第十五团特派员。参加了湘鄂西苏区反“围剿”和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四团特派员,中央陕北叁边情报站站长,中共鄂中区党委社会部部长,保卫部部长,中共襄南地委社会部部长。1941年入延安军政学院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江汉军区政治部主任,鄂西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中原突围、进军西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副主任,海军青岛基地政治部副主任,海军炮兵学校政治委员,海军文化速成中学学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七研究院党委书记。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4年5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七岁。
胥少汀:(公元1921~今),山东恩县人(今山东平原)。著名医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少将。
1945年毕业于国防医学院,留校任助教。
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陆军总医院主治军医,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骨科中心创始人,全国著名骨科专家,军医进修学院兼职教授,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技委员会委员。
1960年报道腰椎峡部不连症局部植骨术——椎板横突植骨术。
1972年缝接断裂马尾神经获得成功,使截瘫病人恢复功能。
1976年提出了地震伤骨盆骨折的分型及治疗原则。
1982年在国内道德报道退变性胸椎椎管狭窄症所致截瘫,并提出病理诊断分型及新的手术方法。
1980年后对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物电测试、临床分型、诊断与治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设计了脊椎固定等新的手术方法。
现任医院专家组成员,国际脊髓委员会资深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骨科知识和技术全面,曾任国际截瘫学会成员等职。《中华外科杂志》等七种杂志编委。发表文章一百四十余篇,编写专著十部,曾获科技进步奖九十六项,其中二等以上奖励十一项。
胥佩菱:(公元1927~今),女;四川成都人。著名医药学家、抗癌药研制专家。
胥 彬:(公元1928~今),江苏人。著名现代药理学家。
1949年山东医学院医疗系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上海抗癌药物咨询中心主任,中国药理学会、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与肿瘤药理及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药理与毒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长期致力于抗癌中草药、合成药和抗生素等药物的研究。
胥彬是我国肿瘤药理和化学治疗学的奠基人之一,肿瘤药理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神经药理和肿瘤药理领域的研究工作,负责研制的延胡索乙素、加兰他敏获全国科技成果二等奖。负责并参加研制的十多种抗癌药物受到国家嘉奖,其中放线菌素K获科技成果三等奖;经基喜树碱、长春新碱、消瘤芥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三尖杉和高三尖杉酯碱、硫鸟嘌呤、嘧睫苯芥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合作研究人舌磷癌 TCA细胞株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论著一百多篇;合作编写七部专著,其中有《药理学总论》、《肿瘤药理学及化学治疗学》等。
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肿瘤药理及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上海抗癌药物咨询中心主任,上海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药理与毒理学会员副理事长。系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州大学、田纳西大学医学院和斯朗癌症中心客座教授或研究员,纽约科学院会员,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家协会终身会员,多次在美、英、德、澳等十余个国家参加、组织及主持国际学术会议。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胥 峥:(生卒年待考),上海人。著名教育家、环境学家。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先后发表 “如何加强经费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方法初探”、“甲醇废水处理的研究”、“焦化废水的分析及萘的静态吸附”、“焦化废水中萘的动态吸附及其过程模型化”、“焦化废水中萘的吸附过程模型研究”、“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焦化废水中的多环芳烃”、“煤湮复合混凝剂去除溶解态多环劳烃及机理研究”、“黄浦江底泥对多环劳烃在天然水体中的自净机理研究一沉淀物对多环芳烃在天然水体中的自净机理研究—悬浮物沉降机理研究”等论文。
参加研究项目《水相中有机胺臭氧化的初探研究》1984年;国家“六五”攻关《黄浦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方案研究》1986年国家(子课题);《聚苯乙烯生产混合废水处理研究》1987年;《焦化废水中多环劳吸附处理和色谱分析法的理论研究》1987年;《重庆染料厂废水的综合处理研究》1988年;《焦化厂苯加工过程中含芳烃废水的处理机理研究》1989年;《海盐化工厂废水处理研究》1991年;《镇海石化总公司化肥厂含氨、氰、镍废水综合处理研究》1992年;《焦化废水中多环劳烃的吸附处理研究》1993年;《焦化废水中多环劳烃处理研究》1993年;《含氟含砷废水的处理工艺研究》1993年;《黄浦江底泥对多环劳烃吸附机理及自净机理的研究》1997年。
获国家“六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黄浦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方案研究》科技进步一等奖,部级;获“国家科委科技人才中心”授予《中国科技人才》荣誉证书,并入编《中国科技人才大辞典》;获“中国金属学会”授予《焦化废水中多环劳烃的吸附处理研究》成果证书,市级;获“双优学生”、“新长征突击手”、“先进工作者”、“工会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胥惠民:(公元1940~今),陕西蓝田胥家村人。著名古典文学专家
胥惠民是新疆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水浒学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理事、湖北省社联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196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先后在新疆职工业余大学、新疆展览馆工作,1979年初调至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至今。主讲明清文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小说和西域文学。
著有《和青年朋友谈红楼梦》、《现代西域诗钞》、《贯云石作品辑注》、《西域文化名人志》、《西游记研究论文选》,此外还参编《中国历代少数民族文论选》、《清代满族诗学精华》等十余种著作。
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如《论红楼梦的浪漫主义》、《一曲女儿的热情颂歌——论红楼梦的主题》、《论周汝昌先生“写实自传说”的失误》等。
胥廷周:(公元1941~今),云南麻粟坡人。著名医学家。
重庆市电信局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全国邮电医学会理事,中华临床医学会中山临床医学研究会会员。
1962年7月昆明师专学校毕业;1967年7月昆明军医学校毕业;1974年1月~1976年6月在第四军医大学附一院进修心血管内科,师从中南海保健办公室主任牟善初教授。
1962年7月~1987年12月在56005部队直属卫生所工作,历任药师、医师、主治医师、所长。
1970~1979年担任该部队副军职以上干部医疗保健;1979年参加对越作战。
1980~1987年12月任56005部队直属卫生所所长。1988年1月至今任重庆市电信局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
从小热爱医业,是祖传中医,擅长心血管、内科病、肿瘤、糖尿病、晚期肝硬化、肝脓肿、烧伤的研治,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大面积烧伤的诊治,不植皮、不留疤痕,快速恢复病人的健康,有突破性进展。如在1986年抢救汽油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情况,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医药报》《重庆日报》都作了报道和宣传。
从1985年至今。著有《关于五积散的适应症和最近临床治疗经验》、《关于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思考》、《活血化瘀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探讨》等。为《实用酸碱水电失衡诊断与治疗》一书的编委。
胥怀嵩:(公元1943~今),四川盐亭人。著名现代医学家。
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现任盐亭县水灌乡卫生院主治医师。《中国现代基层医学》编辑部聘为副主任编委。
在三十多年行医、读书过程中,编写三十余万字的“关于中西医结合内、外、妇、儿”的心得和体会方面的笔记和《中医内科学》笔记,基层医务工作者视为珍宝,他们认为是医生的必修课本。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县级刊物上发表题为《长跑冷浴与健康》的文章,获得第二届《全国农村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证书,专家们认为已达到国家级学术交流水平,获得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的优秀成果奖。在国内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并以《论文汇编》一书全国发行。由《中国现代基层医学》编辑部颁给优秀论文证书,并且聘为副主任编委。
已出版了《中国现代基层医学》一书,在全国发行。
胥明尧:(公元1947~今),江苏南通人。著名当代商业书画家。
作品被国家收藏并被中国翰园碑林征集。
入编《当代书画篆刻辞典》、《中国当代文化人才传略》、《国际当代书法篆刻艺术大观》、《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等。
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郑州艺术院书画研究会、中华书法艺术研究会等会员、东昌书画家联谊会会员。
胥力浦:(公元1951~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现代美术家。
研修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中国中央书画艺术研究院,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江苏省灌南文联专职副主席,美协主席。
近十年来分别荣获“中国百杰画家”、“德艺双馨艺术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1999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荣获中国艺术市场最具影响力画家提名奖,是中国画坛著名的山水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雷正民评论说:胥力浦的画,笔墨功深,气韵生动,信手组合,处处画境,又处处真境,虚实处理,皴擦点染,皆成妙趣,达到“真境逼而神境生”的境界。
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及海内外收藏家珍藏。分别在北京荣宝斋和日本、韩国等地举办画展,出版有《当代翰墨名家胥力浦画集》、《胥力浦山水画集》、《胥力浦画集》。
有数百件作品在《中国书画报》、《美术报》、《收藏》等报刊发表。
胥洪模:(生卒年待考),著名医学家,前列腺医科专家。
胥肖野:(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青岛基地政治部主任。
胥昌忠:(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少将,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武警部队政治部副主任。 跟帖时间 2010-05-11 21:49:46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胥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威扬蒙马;文擅乘龙:上联典指春秋时晋国大夫胥臣,字季子,食采于臼,又称臼季。曾跟从公子重耳(晋文公)出奔,后官司空。文公时,晋、宋、秦、齐联军与楚、陈、蔡联军在城濮会战,胥臣在马身上蒙以虎皮,击溃陈、蔡军。下联典指北宋长沙人胥偃,字安道,少年时苦学,后中进士甲科,官至翰林学士、开封知府。他初见欧阳修时,就为欧阳修的文章感到惊奇,于是把欧阳修召到自己门下,还把女儿嫁给他为妻。为官谨慎,生活俭朴,做官前家有良田数十顷,后来都分给了簇人。
威扬蒙马;学擅雕龙:上联典指春秋晋朝时期的胥臣为下军大夫,《左传》中曰:“晋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溃。”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胥偃有文名,欧阳修爱其才,妻之以女。
谋成蒙马;文擅雕龙:同上。
2.六言通用联:
书生能镇方面;闺箴雅重丹阳: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胥鼎屡典边镇,朝野倚重,南渡以后,书生为镇方面有成者,唯胥鼎一人。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丹阳人胥偃与其子、孙皆早逝,闺门三代寡居,为世所称。 跟帖时间 2010-05-11 21:44:5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胥氏的字辈排行 -- 四川南充胥氏字辈:“志(智)德庆正昌承先”。
四川盐亭、射洪、三台、篷溪胥氏字辈:“锦树鸿勋执锡极永熙垂铭桂清辉在锺梁泽焕培”。
四川泸州胥氏字辈:“廷大登金正美汝山文洪光宗明世泽富贵永兴隆”。
山东阳谷胥氏字辈:“清林学如传广”。
山东高青胥氏字辈:“资思显知亭希世期佃元丙志克立训兆成光剑祥”。
上海、江苏盐城胥氏字辈:“忠(中)外传家宝”。
江苏睢宁胥氏字辈:“应宗宏伯士克允兴大元善保明存德树光国运家传继恒昌”。
山东高青胥氏字辈:“资思显知亭希世期佃元丙志克立训兆成光剑祥”。
江西九江胥氏字辈:“正大光明以成其宗文经武纬振起崇功忠孝一志家邦攸同景祚蔚兴世际永隆继祀先泽衍庆敷荣肇开绵远昭穆流通”。
贵州习水胥氏字辈:“应文登攀全君子国洪绍金朝玉志乾坤俊永世仁明元思定万开泰远安清”。
胥氏一支字辈:“景朝九时纬彦福华世廷继荣昌广大土承耀春生”。 跟帖时间 2010-05-11 21:43:1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胥氏的家谱文献 -- 胥氏宗谱十六卷,著者待考,始修于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盐城市胥传荣处。
山东潍坊胥氏族谱,著者待考,始修于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末修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印本。
胥氏族谱,(清)胥义纂修,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四川仪陇胥氏家谱一卷,著者待考,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仪陇县档案馆。
江西九江胥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岳阳市档案局。
江苏江都胥氏家乘四卷,(清)胥耀堂等修,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德政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四川仪陇胥氏家谱一卷,(清)胥宇宁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仪陇县档案馆。
江西江都维扬江都胥氏族谱四卷,(民国)胥春瑜等修,佘步云纂辑,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光裕堂铅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两部。
湖南湘阴、岳阳、临湘、平江、澧县、湖北石首、监利、蒲圻、胥氏联谱六十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湖南省岳阳市档案局。
湖南湘阴胥姓族谱,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跟帖时间 2010-05-11 21:41:56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胥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琅琊郡:亦称琅琊国、琅岈郡、琅玡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境内设琅琊郡,并附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时期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下辖五十一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即墨、崂山、胶县、胶南、沂水、营南、日照、五莲、赣榆(今江苏赣榆)及青岛等地。东汉朝时期琅琊国改治到开阳(今山东临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琊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临沂)。隋朝时期又复置琅琊县。唐朝时期又裁废,境地归胶州、诸城,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唐朝乾元初年曾废黜,后有沂州琅琊郡。从魏、晋朝时期琅琊国起,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属琅琊郡(国)。另一处琅琊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废置千余年。
2.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
琅琊堂:以望立堂。
德政堂:资料有待补充。
光裕堂:资料有待补充。 跟帖时间 2010-05-11 21:40:54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胥氏的迁徙分布 -- 胥氏或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八十四位门阀。
有学者认为,胥氏可追溯到上古帝王“华胥氏”(伏羲、女娲姓“风”),据说“其民鼓腹而游,含哺而嬉,莫知作善作恶”。另有出自“赫胥氏”一说。据传“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盖炎帝也”。
周宣王支子(嫡妻第二子以下为“支子”,妾子皆为“庶子”),封华胥国,周幽王时因避犬戎居琅琊,易姓胥。三十六世祖避黄巾乱迁豫章,六十八世祖于宋朝时期迁湘。
江西九江的《胥氏五修谱序》记载:晋昭侯赐邑曲沃给叔父成师,号曰“曲沃桓叔”;桓叔第七子伋公列为公族,食采于蒲地为诸侯,其孙懿公为蒲吏,乃以职为氏(吏者,胥也),称胥懿。自懿至胥臣,止三世,城濮建功,而胥氏遂显于晋…臣生甲、甲人物表以孝友、贤能、行谊、文学、耆寿五类。
该谱中还记载了自周至清末六百六十一位人物的生平简略,以及烈女表以寿母、贤母、节母等三百三十七人;选举表分制科、进士、举人、贡生介绍了三十八人;明、清两朝的邑庠生、府庠人、武庠生介绍了四十二人。人物传记中有自周以来各朝一百八十七人、烈女四十五人的传记,并有胥鄜泉(临湘人,光绪时封中议大夫)的诗集、胥特夫(岳阳人,光绪时举孝廉方正)的杂文集。族务志类有祠祭志、族居志、坟墓志,记载了各地祠堂、各处坟山的图说及族居地点、人口、迁徙情况。宗规类有二十八条,其中家训分为孝友、刑于(讲夫妻之道)、拟续(讲教子之方)、睦族、勤业、励学、安贫、保富、正俗等篇章;内容有同姓不婚、兄亡不得弟纲兄妻、继嗣等规定和务正业、息口角、族务管理、祠堂管理等。
南北朝、宋、明之际,胥氏族人向今甘肃、山东、河北、江西、江苏、湖南、安徽、河南、东北、四川、黑龙江、新疆等地拓展,
明朝中叶以后,西北之甘肃、宁夏均有胥姓入籍,并有沿海之胥姓渡海赴台。明末张献忠屠川后,造成川地人口锐减,此后不久的湖广填四川,有两湖之胥姓被迫入迁于今四川、重庆之地。历有清一代,渐有北方之胥姓入迁于内蒙以及东北三省。如今胥氏人口不众,但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典籍《百家姓》把胥氏的“郡望”定在“琅琊郡”: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256年)指齐地琅琊(今山东胶南)。南北朝(公元420~479年)时期中原居民南迁,白下(今江苏南京幕府山)为“客籍”,也叫琅琊郡。《百家姓》编纂于宋朝,说明当时胥氏望族琅琊郡,不是在山东胶南就是在江苏南京。 跟帖时间 2010-05-11 21:39:5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