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氏的历史名人 -- 养由基:(生卒年待考),字叔;楚国人。著名春秋时期楚国将领、神射手。
春秋战国时代,楚共王有两个非常擅长射箭的弓箭手,一个叫养由基,一个叫潘党。
养由基从小就练成一手好箭法,能在百步之外准确地射中杨树叶。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
一天,两人在一块空场地上比试箭法,许多人都围着观看。
比赛用的箭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木板,木板上画出一个红心。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靶心,博得围观的人们一片喝采声。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太近、太大了。咱们还是比赛射百步以外的杨树叶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树,叫人在树上选了一片叶子,涂成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嗖”的一声射去,结果箭头正好贯穿这片杨叶的中心。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树叶,便走到那棵杨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树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
养由基走到树下,看清了杨树叶上的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连发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树叶。
这样一来,围观的人群大声喝采,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采声中,不料有个站在养由基身旁的人冷冷地说:“嗯,有了百步穿杨的本领,才配受我的指教。”
养由基听这个人说话的口气这么大,不禁有些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您准备怎样教我射箭呢?”
那人平静地说:“我并不是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教导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或者稍稍出一点儿偏差,只要射不中,你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后,由衷地敬佩那人,从此更加注意戒止骄傲。
在晋楚两国的鄢陵之战中,战前他与潘党试箭,曾一箭射穿了七层盔甲。战斗中,楚共王的左眼被晋国大将魏錡射中,楚共王便叫来养由基,给他两支利箭,命他复仇,养由基一箭便射死了魏錡,拿着剩下的一支箭向楚共王复命。因此,当时的人们都称他为“养一箭”。
楚共王死后,吴国军队乘机攻打楚国,养由基又设计了埋伏,结果使吴军大败。
后来,人们用“百步穿杨”来比喻射击技术非常高明,也用“百发百中”比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把握,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这就是成语典故“百步穿杨”或“百发百中”的由来。
养 奋:(生卒年待考),字叔高;郁林人。著名东汉大儒。
博通古籍,为一时名儒,以布衣举方正。“方正”,是指汉朝不须考试而是被选取的功名,要选品行端方、行为正直、民间景仰、学问又好的人。
汉和帝执政时期,因天气不正常,要么涝大,要么大旱。于是便向养奋询问。
养奋认真地说:“天有阴阳,阴阳有四时,四时有政令。春夏则予惠布施宽仁,秋冬则刚猛盛威行刑。赏罚杀生各应其时,则阴阳和,四时调,风雨时,五谷升。今则不然,长吏多不奉行时令,为政举事干逆天气,上不恤下,下不忠上,百姓困乏而不恤哀,众怨郁积,故阴阳不和,风雨不时,灾害缘类。水者阴盛,小人居位,依公营私,谗言诵上。雨漫溢者,五谷有不升而赋税不为减,百姓虚竭,家有愁心也。”
养奋所说的话意指直率,切中时弊。一时被称为“名儒”。 跟帖时间 2010-06-18 08:45:1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养氏的典故趣事 -- 百发百中:源于《虎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春秋战国时期,楚共王手下有两个非常擅长射箭的弓箭手,一个叫养由基,一个叫潘党。有一天,养由基与潘党比试箭法,他们决定在柳叶上用黑色做记号,站在百步之外去射,如果谁能够射中,就算谁本领高强。结果两人都射中柳叶的中心。潘党又选了高低不同的三片柳叶,不但在柳叶中心涂上颜色,而且注明了一、二、三等符号。养由基描准柳叶上的墨道和符号,然后搭弓上箭,依着一、二、三的顺序,连射三箭,结果箭箭命中。一旁的观看者都纷纷拍手,称赞他“百发百中”的本领。后来,人们用“百发百中”或“百步穿杨”比喻射击技术非常高明。 跟帖时间 2010-06-18 08:41:3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养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一时稽古;百步穿杨: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郁林人养奋,字叔高,博通古籍,为一时名儒,以布衣举方正。和帝时,因天气不正常,或涝或旱,策问他时,他则说:“因时政不清,上干于天,使气候不顺。”所说多直率,切中时弊。下联典指春秋时期楚国大将养由基,字叔,善射,能在百步以外射穿杨柳树叶,百发百中。楚共王时与晋军有鄢陵之战,战前他和潘党试时,一箭射穿七层盔甲。战斗中,晋将魏錡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楚共王交给养由基两支王箭命他回射,他只一箭就射死了魏锖,将另一支箭交还给楚王,后又连射死数名晋兵,阻止了晋军的追击。楚共王逝世后,吴军乘机攻打楚国,养由基又设计了埋伏,大败吴军。
布衣召对;蹲甲射穿: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养奋以布衣举方正,为一时名儒。下联典指春秋时期楚国大将养由基尝蹲甲而射,穿透七札。
2.八言以上通用联:
楚国名卿,百步穿杨之神技;汉廷秦对,一时稽古之大儒:上联典指春秋时期楚国大将养由基,善射,去柳叶百步射之,百发百中。下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养奋,汉和帝时策问阴阳不和,或水或旱,奋以时政干逆天气对,所言多切直,为一时名儒。 跟帖时间 2010-06-18 08:38:2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养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山阳郡:历史上的山阳郡有二:①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将梁国分置为山阴国,不久以后,于建元年间(公元前140~135年)汉武帝将其改为山阳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独山湖周围金乡县一带地区。②东晋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将广陵郡分置山阳郡,治理山阳附近的地区,其时辖地在今在今江苏省清江、淮安一带。至隋朝初年,又移治到今江苏省的淮安市一带。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两国。秦朝时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置南阳郡,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个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今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2.堂号:
山阳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
方正堂:“方正”,是汉朝时期指不须考试而是被推选获得的功名,要选品行端方,行为正直,学问又好的人。东汉时期的养奋,博古通籍,全郡的人都很尊重他。他本来是布衣,后被选为“方正”。汉和帝执政时期天下不是旱就是淹,养奋便向皇帝说:“这是因为国家的政治有毛病,干逆了上天、阴阳不和而造成的。你要除掉一切不好的政令。”言多切宜,一时称为“名儒”。 跟帖时间 2010-06-18 08:36:3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养氏的迁徙分布 -- 养氏或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八十九位门阀。 跟帖时间 2010-06-18 08:34:0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