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氏的姓氏渊源
发帖用户: lxyi
发帖时间 2010-06-01 21:16:28 [收藏话题] [删除] 浏览次数 953 跟帖次数 4

第一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初期楚国君主熊渠之子执疵,属于以先祖爵号为氏。

西周时期,楚国及整个南方没有为周朝所征服,相反,楚国的势力却一直在发展壮大。

楚国自第三代君主熊泽受周成王姬诵所封,立国于丹阳。传到熊泽的第四世孙熊渠时,周王室微弱,诸侯或不朝,或相伐。而熊渠在楚国政通人和,逐渐强大起来。之后,熊渠开始兴兵伐庸国(今湖北竹山一带)和杨粤族(散布在古扬州的越族),一直攻占到鄂地(今湖北)。

楚熊渠为国君时,将楚国势力一直扩展到长江南岸和中下游,创造了灿烂的南方文化,为以后楚国问鼎中原,雄据南方,成为五霸之一打下了基础。在开拓了大片领土之后,楚熊渠当时声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并自己封王,再封其长子康为句王(今湖北江陵),次子红为鄂王(今湖北鄂城),三子执疵为越章王(今安徽间地)。

在楚熊渠逝世后,越章王执疵(楚熊延)发动了政变,弑杀了继位为楚王的次兄鄂王熊挚红代立为君,改名为熊延。到了周厉王姬胡执政末期的公元前847年,楚熊延逝世,其子熊勇继位。

楚熊勇六年(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周人造反事件,周厉王仓皇出奔彘邑(今山西霍县)不敢回国。到了楚熊勇十年(公元前838年),楚熊勇逝世,其弟熊严继为楚王。

在楚熊勇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爵号为姓氏者,称越章氏、越椒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越氏、章氏、椒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大禹的后代,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国语·贾逵注》上的记载,越氏出自夔姓和华姓,实际上是夏王朝王族的苗裔,夏帝少康的庶子被封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自号为越国,他的后代以国为姓,望族出于晋阳。

远古时大禹治水有功,后成为禹王。在史籍《吴越春秋》中记载说,当年大禹巡行天下,回到大越,登上茅山朝见四方诸侯,封有功,爵有德,死后就葬在大越茅山。禹王逝世后,他的儿子启不经“四岳”选举就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开始以“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四岳”选举的禅让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王朝。

夏王朝传了五代到少康时,担心大禹后代香火断绝,便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贺循在《会稽记》中记载:“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

少康将庶子姒无余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姒无余的后人建立了越国。越国建立后,一直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很少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就这样在浙江缓慢地繁衍了二千多年,历经商、周两朝,直至传到越王允常时,从周敬王姬丐十年(公元前510年)开始不断与吴国发生征战,相互攻伐,此时已是春秋晚期了。

越王允常逝世后,吴王阖闾在周敬王二十四年(越王勾践元年,公元前496年)兴兵伐越,越王句践用敢死之士在阵前采用自杀的战术,败吴军于檇李(今浙江桐乡),阖闾被越军用箭射伤。阖闾伤重逝世后,吴王夫差立志报仇。

周敬王二十六年(越王勾践三年,吴王夫差二年,公元前494年),越王听说吴王日夜操练士兵,准备报复越国的一箭之仇,便打算先发制人,在吴军未发兵前去攻打吴国。大夫范蠡进谏说:“不行,我听说兵器是凶器,攻战是背德,抢先打是最下等的。阴谋去做背德的事,喜爱使用凶器,亲身参与下等事,定会遭到天帝的反对,这样做绝对不利。”越王勾践却依仗自己曾击败国吴国而大咧咧地说:“我已经做出了决定。”于是举兵进军吴国。

吴王夫差听到消息后,立即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今江苏太湖地区)大败越军。越王残败后只聚拢到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会稽。吴王夫差乘胜追击包围了会稽,再败越王勾践,并把他围困在会稽山上,句践始有会稽之耻。

越国被吴王夫差灭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雪耻复国,最终于在周元王姬仁三年(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公元前473年)灭掉了吴国,又乘机称霸诸侯,把越国的领地扩展到整个今江苏、浙江两省以及山东省南部的广大地区。

战国晚期的周显王姬扁十四年(楚宣王熊良夫十五年,越王无疆八年,公元前355年),楚宣王乘越国内乱的时候出兵,将越国灭亡,设越国故地为江东郡,并将越王无疆及其王族后裔分散于赣边和今岭南地区,分而治之。

越国灭亡后,其公族子孙中即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越氏,世代相传至今。

越氏族人大多尊奉大禹(姒文命)、姒勾践、姒无疆为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拔部中有越勒氏、越强氏、越质氏、越质诘氏等部落。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越勒氏、越强氏、越质氏、越质诘氏等部落中有改为汉字单姓为越氏者,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萨日塔兀勒氏,亦称萨日塔乌拉氏,源出巴尔虎部。

巴尔虎蒙古部的历史比乞颜蒙古部更加久远,是蒙古族中最古老的一支,一直到元朝时期始归入蒙古。

巴尔虎部最早在拜哈勒湖(白湖,今贝加尔湖)东北部的巴尔虎真河一带(今俄罗斯巴尔古津河),主要从事游牧和渔猎生产。按蒙古族人以山河湖泉及游牧驻地名称命族名的习惯,他们便被称为“巴尔虎”了。后来,巴尔虎蒙古族人随着不断迁徙,分散到贝加尔湖东部和南部。

在明朝时期,巴尔虎部从拜哈勒湖流域开始向南迁徙。

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雍正皇帝为了加强呼伦贝尔地区的防守,将包括索伦(今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和巴尔虎蒙古族在内的士兵及家属三千七百九十六人编入蒙古八旗,迁驻呼伦贝尔牧区,以防俄国人侵扰。其中二百七十五名巴尔虎蒙古族人便驻牧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境内。

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雍正皇帝又将在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志愿加入蒙古八旗的两千四百余名巴尔虎蒙古族人迁驻克鲁伦河下游和呼伦湖周边,即今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右两旗境内。

清雍正末期~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巴尔虎部族人普遍迁至大兴安岭以西的大草原上游牧,即呼伦贝尔草原,一部分巴尔虎蒙古族人被编入蒙古八旗,驻牧在大兴安岭以东布特哈广大地区,还有一部分成为喀尔喀蒙古(今蒙古国)诸部的属部。

为区别这两部分巴尔虎蒙古族人,便称在清雍正十年从布特哈地区迁来的为“陈巴尔虎”,即“先来的巴尔虎蒙古族人”之意;清雍正十二年从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迁来的则相对被称为“新巴尔虎”,即“新来的巴尔虎蒙古族人”之意。

萨日塔兀勒氏部落即巴尔虎部的一个氏族部落,到了清朝中叶以后,萨日塔兀勒氏开始多冠汉姓为越氏、岳氏等。



第五个渊源: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锡伯族高越罗氏,在清朝早期归入索伦部,后改编入满州八旗。

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高越罗氏部落被以“披甲”名义(即征兵)征调到新疆戍边。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越氏、高氏、罗氏等。



得姓始祖:夏禹、姒无余、姒勾践、姒无疆。

越氏的历史名人 -- 越 姬:(生卒年待考),女,越王勾践之女;越国人。著名春秋时楚昭王姬妾。

楚昭越姬者,越王句践之女,楚昭王之姬也。

昭王燕游,蔡姬在左,越姬参右。王亲乘驷以驰逐,遂登附社之台,以望云梦之囿。

观士大夫逐者既驩,乃顾谓二姬曰:“乐乎?”

蔡姬对曰:“乐。”

王曰:“吾愿与子生若此,死又若此。”

蔡姬曰:“昔弊邑寡君,固以其黎民之役,事君王之马足,故以婢子之身为苞苴玩好,今乃比于妃嫔,固愿生俱乐,死同时。”

王顾谓史书之,蔡姬许从孤死矣。

乃复谓越姬,越姬对曰:“乐则乐矣,然而不可久也。”

王曰:“吾愿与子生若此,死若此,其不可得乎?”

越姬对曰:“昔吾先君庄王淫乐三年,不听政事,终而能改,卒霸天下。妾以君王为能法吾先君,将改斯乐而勤于政也。今则不然,而要婢子以死。其可得乎!且君王以束帛乘马取婢子于弊邑,寡君受之太庙也,不约死。妾闻之诸姑,妇人以死彰君之善,益君之宠,不闻其以苟从其闇死为荣,妾不敢闻命。”

于是王寤,敬越姬之言,而犹亲嬖蔡姬也。

居二十五年,王救陈,二姬从。

王病在军中,有赤云夹日,如飞乌。

王问周史,史曰:“是害王身,然可以移于将相。”

将相闻之,将请以身祷于神。

王曰:“将相之于孤犹股肱也,今移祸焉,庸为去是身乎?”不听。

越姬曰:“大哉君王之德!以是,妾愿从王矣。昔日之游淫乐也,是以不敢许。及君王复于礼,国人皆将为君王死,而况于妾乎!请愿先驱狐狸于地下。”

王曰:“昔之游乐,吾戏耳。若将必死,是彰孤之不德也。”

越姬曰:“昔日妾虽口不言,心既许之矣。妾闻信者不负其心,义者不虚设其事。妾死王之义,不死王之好也。”

遂自杀。

王病甚,让位于三弟,三弟不听。王薨于军中,蔡姬竟不能死。

王弟子闾与子西、子期谋曰:“母信者,其子必仁。”乃伏师闭壁,迎越姬之子熊章,立是为惠王。然后罢兵归葬昭王。

君子谓越姬信能死义。诗曰:“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越姬之谓也。

颂曰:楚昭游乐,要姬从死,蔡姬许王,越姬执礼,终独死节,群臣嘉美,维斯两姬,其德不比。



越石父:(生卒年待考),齐国人。著名春秋时期齐国贤士。

他是个贤才,当时正在赵国为人之奴。

齐国的相国晏子出使晋国完成公务以后,在返国途中路过赵国的中牟,远远地瞧见有一个人头戴破毡帽,身穿反皮衣,正从背上卸下一捆柴草,停在路边歇息。

走近一看,晏子觉得此人的神态、气质、举止都不像个粗野之人,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寒伧的地步呢?于是,晏子让车大停止前行,并亲自下车询问:“你是谁?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那人如实相告:“我是齐国的越石父,三年前被卖到赵国的中牟,给人家当奴仆,失去了人身自由。”

晏子又问:“那么,我可以用钱物把你赎出来吗?”

越石父说:“当然可以。”

于是,晏子就用自己车左侧的一匹马作代价,赎出了越石父,并同他一道回到了齐国。晏子到家以后,没有跟越石父打招呼,就一个人下车径直进屋去了。这件事使越石父十分生气,他马上要求与晏子绝交。

晏子百思不得其解,出来对越石父说:“我过去与你并不相识,你在赵国当了三年奴仆,是我将你赎了回来,使你重新获得了自由。应该说我对你已经很不错了,为什么你这么快就要与我绝交呢?”

越石父回答说:“一个自尊而且有真才实学的人,受到不知底细的人的轻慢,是不必生气的;可是,他如果得不到知书识理的朋友的平等相待,他必然会愤怒!任何人都不能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就可以不尊重对方;同样,一个人也不必因受惠而卑躬屈膝,丧失尊严。你用自己的财产赎我出来,是你的好意。可是,你在回国的途中,一直没有给我让座,我以为这不过是一时的疏忽,没有计较;现在你到自己家了,却只管自己进屋,竟连招呼也不跟我打一声,这不说明你依然在把我当奴仆看待吗?因此,我还是去做我的奴仆好,请你再次把我卖了吧!”

晏子听了越石父的这番话,赶紧对越石父施礼道歉,并诚恳地说:“我在中牟时只是看到了您不俗的外表,现在才真正发现了您非凡的气节和高贵的内心。请您原谅我的过失,不要弃我而去,行吗?”从此,晏子将越石父尊为上宾,以礼相待,渐渐地两人成了相知甚深的好朋友。

晏子与越石父结交的过程说明:为别人做了好事后,绝不能自恃有功,傲慢无礼;受人恩惠的人,也不应谦卑过度,丧失自己的尊严。谁都有帮助别人的机会,谁也会遇到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只有大家真诚相处,平等相待,人间才有温暖与和谐。



越其杰:(公元?~1645年),字卓凡,一字自兴,又字汉房;贵州宣慰司人(今贵州贵阳)。著名明朝大臣。

越其杰是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举人,著名明末抗清民族英雄杨龙友的舅舅。

明熹宗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任夔州府同知。当时奢崇明起兵叛乱,占据了重庆,继而攻下遵义府诸县,又包围了成都。越其杰率部随明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兵部侍郎朱燮元平定了奢崇明叛乱有功,升佥事。

明思宗崇祯初年(公元1628年)任霸州兵备副使,崇祯末年为凤阳监军。

北京明王朝于公元1644年灭亡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继位,越其杰以右佥都御使巡抚东莱。后调任巡抚河南,兼辖颖州、亳州的提督军务,又兼巡抚汝宁、南阳、陈州三府。

福王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农历5月,因明军许定国部降清后出走,清军攻破南京后,越其杰去世。

越其杰生性倜傥傲岸,长于骑射,工诗文,“超越有奇气”,著有《蓟门》、《白门》、《横槊》、《知非》、《屡非》等诗文集。其文慷慨悲壮,“其诗沉思独往,觉今古皆非,故以《屡非》名集”。

越其杰一生做诗万余首,“无日不作”而“自许能兵”,所谓“上马则横槊,席地则咏谈”。收入《黔诗纪略》的诗有二百二十六首,编为二卷。

越其杰嗜作诗,也喜欢改诗,而以苦吟见称,意境殊隘,词语瘦刻。贵阳陈田说:“卓凡苦心吟事,存诗近万首,惜为钟谭派所束缚,然其独诣处,亦被法中之铮铮者”,是为所有评价中最为妥帖者。



越 升:(生卒年待考),贵州宣慰司人(今贵州贵阳)。著名明朝大臣。

越其杰的同乡,在朝廷中当文官,他的学问很好。



越 英:(公元1469~1549年),字德充,越升的玄孙;贵州宣慰司人(今贵州贵阳)。著名明朝官吏。

年少时因叔父在湖北做官而随叔父在湖北。叔父去世后回到贵阳,时年二十八岁,才发愤读书。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中举人。历官衡阳教谕、升蜀渝州知州,泸州剌史。作官好善嫉恶,守正不阿,后弃官归。

明孝宗弘治三十年绝迹官场,他以道义自持,专门教子孙以道义,济族人之贫乏,劝乡人以勤俭,为乡里所敬仰,八十岁而终。

《黔诗纪略》录其诗一首。素为乡里所畏服。



越志琴:(公元1945~今),女;河北迁西人。著名“佛家自发功”创始人。

热爱气功,具有“特异书写、特异绘画、传感诊病、配制秘书、制作信息物疗病”等多种特异功能。

1991年参加了中国人体科学研究院组织的科研工作,取得了绘制疗病气功画四幅,配制戒毒秘书、信息符号疗病等多项科研成果,被中国人体科学研究际聘为特邀研究员;1992年至1994年连续参加三届东方健康博览会,获“医药保健新科技成果奖”、“博览会金杯奖”,并获“受群众欢迎气功师”称号;其事迹在《本溪日报》、《广西南疆气功动态》、《贵州气功报》等报刊均作了专题报道。

其传略载入《华夏当代气功师名鉴》、《气功人物小传》等辞书中。现为北京东方人体潜能研究所绘画部部长、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佛家自发功研究总站理事长、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特邀会员。



越广福:(公元1949~今),黑龙江梅里斯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会计师。

毕业于武汉军事经济学院,中央党校。现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审计办主任。

1969年入伍,历任司务长、会计、助理员等职,1994年被选为全国军事企业会计学会沈阳分会理事、军队财务研究中心沈阳军区分中心常务理事,被评审为中国注册审计师。1996年加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为执业会员。

他主管沈阳军区政治工作费和政治部机关财务工作二十多年,所负责的部门1994年被评为军区财务管理先进单位;1992年被评为军区决算审计和财务管理先进单位;1990年和1993年被评为军区财务先进单位。1989年和1991年主持的五个审计项目被评为军区优质~、二、三级审计项目。

合编并出版了《军队医院会计核算办法》一书。发表《我谈政治工作费审计》、《拓宽理财思路,优化管理办法人《专项经费管理情况审计调查》、《政工费收支情况审计调查》等论文十多篇,其中《论军队财务管理原则的调整》被军队财务研究中心评为军队财务科研成果三等奖;《浅谈财务部门对事业经费的控制》被军队财务研究中心沈分中心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强化预算,改革办法》、《文化工作站会计核算没想》被沈阳军区财务研究分中心评为军区会计改革论文一等奖;《在紧缩中强化管理,过好紧日子》被军队财务研究沈阳军区分中心评为优秀论文三等奖;《关于政工费管理使用情况的调查》被军队财务研究沈阳军区分中心评为优秀论文三等奖;《深入探讨邓小平军事经济思想,促进军队财务管理工作》被选人《当代中国改革与建设文库》。

1990年被评为沈阳军区先进会计工作者;1986年和1995年两次荣立三等功;1991年被评为沈阳军区优秀审计员;1992年被评为全军决算审计工作先进个人;仅对年被评为全军清查“小金库”先进个人。

跟帖时间 2010-06-01 21:22:5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越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宗开越国;秀毓晋阳:全联典指越氏的源流和郡望。

相国宾客;马背诗文:上联典指春秋时期的齐国人越石父,有贤良的名声,因故被囚禁。相国晏婴把他赎出来,并聘为上客。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贵阳人越其杰,字卓凡,明万历年间举人,后历官夔州府同知、河南巡抚。为人倜傥,工诗文,善骑射,著有《横槊集》等。

相国上客;太守廉名:上联典指春秋时期的越石父,有贤名,为晏婴上客。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越椒为北海太守。



2.五言通用联:

越姬有节气;石义留贤名:上联典指春秋时期的楚昭王姬越姬,越王句践之女,楚昭王救陈,越姬从,为保全将相而自杀。下联典指春秋时期齐国的有名贤越石义。



3.六言通用联:

北海循良之誉;梁州政绩之声: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越椒事典。下联典指南朝梁国的越质事典。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守正不阿,以道义自恃;嫉恶好善,为乡闾所服:全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泸州知府越英,字德充,贵阳人,中洪治乡举,初任衡阳教谕,后擢泸州知州。好善嫉恶,守正不阿,弃官归。以道以自持,为乡里所畏服,终年八十余岁。

乐隐山林,捐资财济贫困;甘辞爵禄,用道义教子孙:全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泸州知府越英事典。

跟帖时间 2010-06-01 21:21:2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越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晋阳郡:春秋末期,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始筑晋阳城,在今太原西南晋源镇。秦国改置为晋阳县,为太原郡治所,属太原郡辖属(今山西太原),不久又改名为太原郡。西汉初年曾经设为太原国,晋阳为太原国都,不久又兼置并州。东汉时期撤掉了并州,晋阳归属于冀州,分置为恒山、西河二郡,在今陕西省太原市西南。西晋时期予以扩建。南北朝时期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朝时期以龙山县为晋阳,而原晋阳则为太原。五代时期为北汉都城。大宋王朝灭北汉后,毁掉晋阳,将其移到并州至阳曲(今山西太原)。



2.堂号:

晋阳堂:以望立堂。

伸知堂:伸知,意思是在生人面前难伸,在知己面前要伸。春秋时期,齐国贤人越石父被人陷害,因罪被拘为人劳役。齐国相国晏婴到晋国去,在路上遇到了越石父,就卖掉自己拉车的左骖(车左边的马)把他赎罪释放,又用车载他回家。到家后,晏婴没有向他说一声,就进入内室。过了很久,晏婴尚未出来,越石父请求离去,晏婴感到很惊异,他说:“晏婴虽然德行不好,可是也把您从困厄中解救出来,为什么您这么快就要离去呢?”越石父说:“我听说道德高尚的君子,在不知道自己的人面前可以受委屈,但对于知己的人,意志应该得到伸展。我被人拘役为奴仆,那是他们不知道我,您既然因为了解我而把我赎出来,便是我的知己。知己的人对我仍不以礼待,还不如为人奴仆呢!”于是晏婴把他请入内室,待为上宾。

跟帖时间 2010-06-01 21:19:50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越氏的迁徙分布 -- 越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六十六位门阀。

今湖南省的花垣县,重庆市的涪陵区、巴南区,四川省的邻水县,山西省的忻州市,湖北省的武汉市、荆州市,吉林省的长春市农安县,河南省的商丘市民权县,黑龙江省的梅里斯市,广东省的广州市等地,均有越氏族人分布。

跟帖时间 2010-06-01 21:18:39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