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否爱学习? -- 现在的孩子不会学、不爱学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金钱意识太强!比钱多、比父母官大、比享受等!许多家长和学生处于无尽烦恼之中。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呢?
灌输责任意识 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知识,是为了将来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现在认真学习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一些家长滥用“物质刺激”,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未必是好事。如果孩子只是做了一些分内的事情就要给出奖励的话,孩子很快就会学会讨价还价。
培养时间观念 给孩子限定时间可以帮助他们专心地做事情,提高效率。所以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这要注意张弛有度,不可事事都限时。比如用餐、沐浴,就不宜限定时间。让孩子明白工作的时候要讲效率,是我们的主要目的,生活的乐趣却不能因此而被磨灭。
营造学习氛围 对于不爱读书的孩子,家长晚饭后把电视关掉,一家人各人读自己的书。在读书、看报过程中,不断把新的信息传达给家里人,有时要谈自己的认识。长久地熏陶,孩子也会喜欢读书、看报。当生活中有些知识不明白时,应该查资料、查工具书,获得正确答案。家长跟孩子一起做这些事情,有利于孩子增长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如果家长再适时教给孩子一些阅读方法,效果会更好。有的家长在读书、看报过程中,划重点、剪贴感兴趣的文章、记读书笔记,孩子就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做。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会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磨练孩子意志 磨练孩子意志可以从练字开始。具体的做法是让他们把手洗净,书桌上的东西清理干净,让孩子端端正正,一笔一划地写上20分钟。日子长了,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的忍耐力会有所提升。 另外: 一、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你必须要做的事,就像爸爸妈妈工作一样,不可不做,这是义务,是责任。 二、告诉孩子,作业做得又快又好,上课就要专心听讲。家长最好取得老师的帮助,在一段时间里(比如三星期),大家一起来特别关注他的表现,让他感到这个问题确实重要,得好好听讲了。 三、让孩子看到父母也在学习或做事。孩子在家做作业,如果父母也能看看书报或做点事,而不是闲聊、看电视,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对学习自觉起来。 四、要求孩子做作业要认真。做作业时,一笔一划都要写端正,不要急着完成作业,但也不能磨磨蹭蹭,养成拖拉习惯。孩子的家庭作业,要让他在一个合适的时间里完成。 跟帖时间 2010-09-13 21:43:01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poweruser
|
孩子惹你发火了,你该怎么办? -- 孩子越来越大,父母与孩子的冲突越来越多,我认为大多的冲突来自父母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与标准来衡量孩子,而却没有发现孩子的世界与大人有明显不同,此时,父母应换位思考,多体察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慢节奏要有耐心,不要轻易发火,这不仅会伤害孩子的内心,而且让孩子学得像您一样火暴。 当孩子又在恶作剧时,当你都催了10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你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你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你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他的行为和情绪。但是,他还弄不清,你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你发脾气的时候,他虽然停止了你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有时候,情况还会更复杂一些。孩子做错了什么,在平常也许并不足以引起你发脾气。但此时此刻,也许你刚刚和别人吵完架,也许工作上的千头万绪正让你无从理起,也许你刚刚被自己的父母数落了一通,无处发泄…于是,孩子那点小毛病成了导火索。 显然,有些火发到孩子身上是不公平的,而且,很多时候,发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如果我们总能够清楚地这样分析问题,我们当然能够遵循众多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的建议:冷静!不对孩子发脾气!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情绪,有时并不受我们的主观意志的控制。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换个角度想想看 1.你发火对孩子到底有没有用? 有用。它阻止了孩子正在进行中的不良行为。紧急时刻,你的一声吼也许能够让孩子避开危险。 2.孩子除了感到害怕,还学到了什么吗? (1)除了他自己以外,还有别人存在,别人也是有脾气的。他要学着尊重别人。 (2)情急中,每个人都会发火。 (3)这种情绪表达有可能给彼此的关系带来紧张的气氛,事后,父母往往会通过一定的行为来消除紧张,修复关系。 3.你发火对你自己到底有没有用? 也有用。让你积攒的情绪得到迅速的宣泄,之后,你的头脑很快会理智起来。有不少父母,刚吼到一半,就已经知道自己很过分了。 跳出陷阱 1.不必刻意压抑自己,让孩子了解一个真实的你。否则你积攒的负面情绪太多,爆发时更会让孩子不知所措。 2.无论如何,你都要给自己设一个限:不要打孩子。 3.发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他该怎么做;有没有其他因素让你心情不好,等等。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4.可能的话,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 5.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同时可以寻找其他温和的策略。 6.寻求支持。找一个有类似经验的好朋友聊一聊,帮助自己把情绪平复下来。 小提示 怒有时候是双方的。在愤怒中,人接受信息的通道会变得狭窄,对信息的理解也会变得偏执。面对孩子,制服彼此的愤怒,要比和成人争执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你不仅要处理自己的情绪,而且要调节孩子的情绪。当然,也正是由于你有这种责任,并掌握着主动权,也使你们之间的关系更容易调解。 跟帖时间 2010-09-13 21:32:4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poweruser
|
家教,从宝宝4岁起开始严格 -- 孩子小的时候可以说是不懂事,大一些呢?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他们在4岁以前还不了解规则和行为后果之间的联系。从4岁起,我们就可以加强纪律。
制定规则:对4岁及更大的孩子,我们可以针对他们最令人头疼的行为表现,诸如和小朋友打架啦,说话粗鲁无礼啦,制定一份规则清单。育儿专家建议,对于4~8岁的孩子可以制定不超过5条的规则。
确定违规的后果:父母要清清楚楚地写明,如果违反规则,将有怎样的后果,比如说短时期内不再享受某些“好处”。(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作为“好处”,如出外游玩,请朋友上家里来,或者在临睡前看影碟。)一旦孩子违规时,立即贯彻行为后果。这个时候,无需警告,不用讨价还价,也没有第二次机会。如果小家伙认为有商量的余地,他们可就不大会把你的规则当真了。
做好反反复复重申规则的准备:研究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专家说:“在儿童这个年龄段,父母要想他们听话去做某事,或许得说上个百八十遍才行。”
规则要公平合理:我们要了解各年龄段的相应特点,以保持合理的期望。如果你4岁的孩子总是在饭桌旁坐不住,你就要知道,通常6岁的孩子会比4岁的时候更加能够“坐得住”,而等到8岁,他们的表现还会要好很多。
面对孩子违规的行为,家长的反应要言行一致,平静迅速:有些家长往往空发号令,光口头嚷着要怎么怎么样,譬如,“不准那样!”或者“叫你别干,我说话算话的!”但从来都不落实到真正的行动上。要记住老话——行动比言语更有力。 跟帖时间 2010-06-27 12:28:47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lxyi
|
开发幼儿的智力潜能 -- 如果说在婴幼儿出生的第一年里,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显得举足轻重的话,那么,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满足其心理的、精神的需要则显得更加重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童年期最主要的心理需要之一。
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孩子的智力潜能呢?专家为我们介绍:
一、父母要共同参与孩子的养育 传统的育儿观念中,0岁~3岁婴幼儿的养育常常是母亲的事情,父亲的作用可有可无。近年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婴幼儿与父亲的交往,对其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父亲共同参与养育的婴儿更加聪明、机灵、好奇、愉快。
父亲的参与是婴幼儿积极情感满足的重要源泉。对父亲与婴幼儿交往的观察研究发现,父亲更多地与婴幼儿玩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常常逗得孩子“咯咯”大笑,使婴幼儿感到更大的快乐和满足,更加活泼、开朗。
专家研究表明,积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婴儿的智力开发及效果,可促进婴幼儿潜能的发挥,有利于活泼、开朗、信任、自信等良好个性特征的形成。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呢?
二、给孩子充足的游戏时间 游戏不仅仅是好玩,它也是婴幼儿理解世界、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对于婴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更重要更适宜的学习。婴幼儿在游戏中,脑和全身各个器官都处于活动状态,这是一个在大脑统一指挥下的身体协调活动,有利于婴幼儿动作的协调发展。
而各种各样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挤占孩子的游戏时间,对儿童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许多研究表明,过度的学习,缺少游戏的时间和空间是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将来厌学等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让孩子多与同龄伙伴交往 许多研究指出,婴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的、明显的积极情感模式,积极言语、表情、动作明显增多,情绪更活泼、愉悦。现在的独生子女普遍感到孤独,父母可以通过带孩子探亲访友、鼓励左右邻舍的孩子串门等方式,给孩子创造结交同龄伙伴的机会。
四、用愉快的情绪感染孩子 父母的情绪会影响孩子。因此,父母切忌将自己在婚姻、工作或社交上的挫折迁怒于孩子。一些初为人母者在婴儿出生后无法适应新的变化,她们往往感到非常疲倦,睡眠不足,精神抑郁。不过只要父母秉持着爱心与耐心,就可为孩子营造出温馨、快乐的家庭氛围。 跟帖时间 2010-05-04 20:00:12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匿名
|
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原则 -- 1。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应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2。狼性法则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它们总是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兴趣,因而它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有力地生存下来。
因此要培养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仔细观察生活,用兴趣来作为孩子学习的老师。这样的孩子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对工作有新创见和新灵感。
3。南风效应 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猛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
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样如此,那些一味批评孩子的父母,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每个孩子都有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
4。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是美国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项关于学生对成绩期望的试验。他在一个班上进行测验,结束后将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单交给校长。校长将这份名单交给了这个班的班主任。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个班上时,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
成绩提高的秘诀很简单,因为老师更多地关注了他们。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父母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去爱戴、期望、珍惜这些孩子。简单说,你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跟帖时间 2010-01-05 18:48:53 [原话题帖] [删除] 跟帖用户 匿名
|